《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考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 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 D、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封邦建国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假设甲、乙、丙、丁四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在西周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大(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
2、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商朝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5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妻 (正室)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妾一 (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 (侧室) D、二哥(22岁)6 “王初并天下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蔚、蓝。”上述材料中的“王”是指(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秦孝公 D、秦始皇7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3、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 D、烟台是齐郡的封地8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便于发布命令 B、增强皇帝的权威感C、便于控制兵权 D、否定周王的权威9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
4、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1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13. 历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
5、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4.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15皇权与相权矛盾是君主专制中央
6、集权制度中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16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1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7、、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18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1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20.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共计3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
8、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4分)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晋、冀、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
9、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一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4分)(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4分)(4)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2分)2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
10、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四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
11、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及其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4) 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8分) 三、 问答题(8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请回
12、答:1、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2、 分别列举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的一项措施?(3分) 3、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3分)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5 BDCBA 6-10 DDBDB11-15 BCCCC 16-20 ADAAB21(1)朝代:秦朝、元朝;(4分)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这进一
13、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2)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4分)(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是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4分)(5)君权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22.(1)原因:西周疆域辽阔,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2分)(2)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了统一。(4分)(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4分)(4)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许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8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