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比较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来宾第六中学 朱 钊比较,就是把两种或几种同类事物加以对照以辨其异同和高下。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早期的学习就是对周围事物的比较和区别,获取和巩固认识的。在教育学研究上,有比较教育学,通过比较有效促进内在观念、思想、认识、理论、方法、技术等的改进,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和生长。这对刚进入初一,刚开始接触学习地理的学生来讲,有一定指导意义。地理比较学习就是通过自主对不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进行信息的提取、对照、比较,对其地理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变化、地理原因、地理规律等进行辨别、分析、归纳、推理,获取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外部拓展,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巩固
2、、内化和迁移,有效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方法。历年的地理毕业考试、高考、会考、竞赛等,都会经常出现比较地理知识的题目,这不仅仅是地理知识的考查,更重要是对比较学习方法的掌握,从教育学的根本看,是促进学生运用比较学习方法开展有效学习的习惯和技巧。从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呈现的比较知识点分析,据统计,以七年级湘教版地理下册为例,教材中呈现的运用比较学习的知识点共有106处(如表1)。可见,比较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比较法是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首先,比较前必须对所要比较的地理事物先有认识,学生必须主动去看教材、读图、读数据,对地理知识主动感知,这是地理感性知识获取和建
3、立的过程,也是一个地理知识的自我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其次,比较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参与,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自我发现的过程。再者,比较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表达结果,分析总结,发现问题,找出规律的能力提高过程。在教学中,建立“图表(数)-文”三个层次的比较教学模式,形成了“图像文字-数据-表格-分析-归纳-推理-创新”的教学过程。2.比较法有利于学生有效理解地理知识,运用知识。如:概念的比较,通过对水和水能的比较,有水不一定有水能,水能必须有水,还要有落差,两个概念,经过比较十分清晰。地理易混概念,如地形与地势、天气与气候、土地与耕地、国土与领土、资源与能源、水资源与水力资源、经济作物与粮食
4、作物等,从概念范围、内涵、性质,通过比较,十分清晰,学生理解后运用就不会出错。3.比较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地有效建构知识,巩固记忆,迁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读图内化知识,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初一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地理,从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决定了教学必须采用直观、感性的材料,各类图像是最直观的信息素材,所以初一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读图、探图、比图,提取图中信息的能力。第二,列表归类理清知识,培养学生表格比较的能力。善于把图像信息转换成表格,归类比较,提高知识建构的直观和明晰。第三,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地理表达能力。图的信息怎样用简洁的地理术语,形成口头和书面的表达,
5、在回答问题和填表比较等过程,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从知识获取、迁移、运用、发现等,都达成地理新课标要求。如:比较两个地区气候成因差异,从方法论上,第一,必须先抓住形成气候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第二,分析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的要素,必须抓住其位置、地形、大气环流、季风、洋流、地表情况(植被)等自然要素;第三,分析各要素影响,必须抓住各要素地理属性和地理作用,如位置因素,要抓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高度位置等的影响。这样,层层比较,纲目明晰,因果清楚。地理教学和考查中,经常比较地中海气候和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就是一个典型的比较学习案例4.比较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有利于地理创新能力的突
6、破。在比较过程中,由于思维的开放程度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的合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创新能力等,取得很大进步。如:在讲泰国种植水稻的优越条件时,我设计了泰国与中国水稻种植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讨论中,提到泰国的大米,并且是价格很高的泰国香米出口到中国来,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远远比泰国多,但为何还要从泰国进口?学生在讨论中,除了讲到人口数量、种植历史、技术等,最后提出泰国一年能种三次,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一年只能种二次,而北方地区只能一年一次,甚至一年半种一次,同样时间内产量相差二到三倍,这是气候因素决定和造成的。跳出教材,迁移知识,创
7、新思路,这就是比较思维下的地理知识的创新和突破。此后,讲到俄罗斯的农业时,学生很自然地有与泰国、印度比较,马上就找到了气候因素,并且在比较中,多次反复强化记忆了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一举多得,效果甚佳。5.比较法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例如,在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教学中。通过比较法学习,有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南极和北极气温为何不一样?企鹅只有南极有?”。这个问题本身包含了问题情景教学,很有吸引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
8、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比较学习的过程是有刺激的兴趣学习过程,采用比较激励和评价机制,谁先发现,谁发现的多,提出的问题多,创新点多,比赛谁找得快、找得准,激发性强,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往往与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教学过程中,把比较学习的策略运用到课堂教学提问、回答问题、作业评讲上,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激励学生,产生内在比较、内在激励,使他们产生内部驱动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比较法是一个重过程、重方法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既是教材教学的需要,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