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课件(44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课件(44张PPT).ppt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 弃 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扬州慢,走进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3,2021/2/22,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
2、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4,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5,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广陵,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斜阳下的五亭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解题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
3、。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补充介绍,“扬州慢“一曲是姜夔首创,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即慢词,曲调舒缓,一般较长,它与长调同中有别,前者就曲调而言,读时宜慢;后者则就字数而言,按习惯,91字以上称为长调。,10,江湖雅士,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词风清空骚雅,超逸空灵。姜夔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作者简介,清空是一种诗词的风格,源出宋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
4、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作者简介,姜夔,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座上客。擅长写词,尤精通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12,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5、。,背景介绍,初读: 1、品味语言 2、了解对比手法 3、领悟词的主旨和词人的思想情感,走进扬州慢,14,诵读品味,朗读提示: 吐字要慢,停顿要长,要读得沉着,荡气回肠。,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 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整体探
6、究,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感慨今昔,其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之痛,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二章)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三章),探究词的小序的作用,感情基调,低沉悲凉,主题思想,黍离之悲,17,翻译:
7、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走在昔日繁华的街道上,到处都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自从金兵进犯长江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号角悲鸣,使人顿觉寒冷,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才能,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以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但桥下月色凄冷,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药,不知它为何人开花繁生!,3、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和听到了什么?,荠麦青青、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波心荡 冷月、红药,清角吹寒,整体探究,4、词人是从哪两个
8、方面来渲染“空城”的,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无声冷月 寂寞红药 清角吹寒,今日扬州,景,声,整体探究,凄凉 荒芜 萧条,请大家把词中的化用的诗句找出来。想想使用这些诗句,说明了什么?,(表现昔日的扬州富丽繁华),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9、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昔日扬州,今日扬州,(繁华)(虚),(衰败)(实),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对比衬托,昔盛今衰 黍离之悲,5、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整体探究,6造成今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胡马窥江” 南宋初年,金兵屡次南下,扬州遭惨重破坏。本词写作时间时距完颜亮南侵已有十五年,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
10、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整体探究,7下阕抒发了词人什么情感?,抒发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怀念,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缘景明情,整体探究,再读: 寻找名句,30,2021/2/22,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1,2021/2/22,精读: 赏析名句,艺术手法和感情。,32,由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
11、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33,“胡马窥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屡次南侵之事。尤其是绍兴四十一年那一回。金主完颜亮亲率金兵攻占扬州,在瓜洲望江亭对其下属说:“朕不久入浙,誓不返国”,并改亭名为“不归亭”,还题诗壁上:“万国东书久混同,江南何尚隔华封。援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到“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自胡马窥江去后,
12、废池乔木,犹厌谈兵。”,34,暮色降临,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心生感慨。,“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35,姜夔目睹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缅怀往昔的繁华,立即想到晚唐风流俊逸的著名诗人杜牧。当时杜牧应牛僧孺之召,任职于淮南节度府,和判官韩绰一起寻佳访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如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等。从这些诗句的表层意思看,它表现了当时文士狎妓的轻薄行为
13、。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词人欲以“豆蔻词”“青楼梦”这些象征扬州繁华的艳句,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衬托下,使劫后扬州的荒凉更加突出,当然说它带有自况的意味也未尝不可。衬托,有时比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36,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清。“物
14、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37,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作者不禁想象到将来芍药盛开,而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声长叹,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8,39,2021/2/22,40,2021/2/22,41,2021/2/22,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丧土之悲。 上半阕主
15、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从中自然流露出来。,42,2021/2/22,下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 下半阕作者运用杜牧的典故,写景抒情有虚有实。“桥”、“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实写。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带出,用来进行今昔对比,令人产生“桥在人去”的怅惘。这样就使主题更加突出了。,43,2021/2/22,探究词的章法结构,所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 空城 二十四桥明月 所闻 清角吹寒(凄清) 所感 杜郎须惊(难言之痛) 对比手法 “黍离之悲” 冷月无声(凄清) 桥边红药(感时伤乱),44,20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