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攻坚 分类记忆版.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135343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实词攻坚 分类记忆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文言实词攻坚 分类记忆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实词攻坚 分类记忆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实词攻坚 分类记忆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 古代表示辞去官职的词语一、常见词语“告老还乡”的使用特点:A.动词谓语,常带“人”性主语;B. 突出“年老体衰遇”特点;C可译为“辞官归家”“请求辞职”“请求退职”“请求退休养老”等。1、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 2、致仕:官员由于年老或健康原因而退休。如公单传:“退而致仕。2、请辞:主动请求离开或辞职。3、告老:旧指官吏年老辞官退休。如左传襄公七年:“韩献子告老。”4、乞归:请求辞职回乡。如 “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的解释。”【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江进之,人名)的兴致也消尽了。】5、解官:辞去官职

2、。如清 钱谦益 梅长公传:“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6、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如:解组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2014重庆高考)【辞官后,打算为各个乞丐谋取一些养活自己的职业,他们竟然都避开他走了。】7、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8、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史记张仪列传:“今 齐王甚憎仪, 仪之所在,必兴师伐之,故仪愿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齐必兴师伐之。”9、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汉书公孙弘传:“使 匈奴 ,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 弘乃移病免归。” 10、悬车:辞官归家。如陈太丘

3、碑文序: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二、古代主动要求“告老还乡”的三种情况(一)、“告老还乡”回避权力斗争。此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记载的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范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后,范蠡殚精竭虑辅佐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经过二十余年卧薪尝胆之后,勾践击败吴王夫差,兴邦复国。作为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此时范蠡达到了为人臣者的最高境界。但此时的范蠡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告老辞官,携西施遁入“五湖”,可谓极具聪明之举。 (二)、无心于官场,“告老还乡”。此时官员已无心于官

4、场,向往能够回到家乡,于是“告老还乡”。此种情形下的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告老还乡”提前退休的想法,如人们熟知的晋朝彭泽县令陶渊明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主动请辞“告老还乡”。 其实,根据世说新语.识鉴记载: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晋朝大司马张翰,字季鹰,更是由于一日,秋风乍起,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吴地(浙江)的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来了,突然领悟: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图个快快乐乐,又何必要为了个官名而别乡数千里,还要备受羁绊呢?于是“告老还乡”。 (三)、客观条件,体弱多病,难当重任客观条件,体弱多

5、病,难当重任,申请“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 “告老还乡”或“告病还乡”一般都会得到皇上的恩准。如在唐太宗时,官吏退休年龄是七十岁,对朝廷有大贡献者还可延缓退休年龄。但开国元勋李靖,因自感伤病碍身,遂在六十四岁时“告病还乡”,被恩准。但也有皇上不恩准的情况。如论语章句一书的整理者汉代著名经学家张禹,曾多次上书请求告病还乡,但无法得到皇上的恩准,相反“帝遣人问疾送药,强留”。 从某种角度讲,古代的“告老还乡”对于“从人才资源流出到人才资源流入”的良性循环,带动农村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节 表害怕的:畏、惧、惮、恐、怖、骇、患、惶、悸、慄(栗) “害怕”的使用特点:A.心里

6、活动动词,常带名词或非名词性宾语;B. 突出“遇到危险或困难心中感到不安或恐慌”; C可译为“害怕”“吓唬” “恐惧”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接近隆冬时节,皇帝害怕接寒冷而活不下来。) 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君王不赏赐臣下的功劳而害怕赏赐人,这也是乱的根源。) 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临危不惧的人,即使君主重罚,也不能镇服他。) 故福至则喜,祸至则怖。(所以幸福到来就高兴,灾祸到来就害怕。)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各大夫见了,都大惊失色的害怕起来。) 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燕国太子丹害怕

7、秦国军队到达自己国家的边境。) 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 肌慄心悸,自悔无所复及。(肌肉战栗内心害怕,自己后悔没有办法再赶上他。)【畏惧恐】 此三词的共同点是都有“惧怕”义。不同之处在于,“畏”可以带宾语,例如,孟子梁惠王:“天下固畏齐之强也。”【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惧”一般不带宾语,例如,左传桓公二年:“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二年春,宋卿华父督攻打孔氏,杀死了孔父而占有他的妻子。宋殇公大怒,华父督害怕,就把殇公也杀了】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著

8、成春秋但是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害怕了】“惧”有时也可以带宾语,但属于使动用法,例如,老子德经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这句话中“畏”与其宾语属于一般的动宾关系,“惧”与其宾语属于使动关系,两个词不能互换。“恐”作及物动词时,后面常常带长宾语。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

9、国。】“恐”是谓语,“其破璧”是一个主谓短语作“恐”的宾语。第三节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提升官职”的使用特点:A.动词谓语,常带“官职”性宾语;B. 突出“官职往上变动”特点;C可译为“升官”“提拔”“提升”“晋升官职”等。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zh):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加:加封,即在原来

10、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节 漫谈文言“访”字1、 访 、访事 访:询问。例如:穆公访诸蹇叔。(殽之战)秦穆公拿这件事去询问蹇叔。、访物 访:探寻。例如: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到唐朝李渤开始探寻石钟山的旧址。、访人 访:拜访。例如: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径直到家去拜访成名。、访刑法 访:查访、侦察。例如: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狱中杂记)掌管京城九门守卫工作的步兵统领访查、缉捕、检举、盘查出来的犯人,一律归刑部

11、监狱关押。二、含有“拜访”意义的文言实词。 (1)过:来访;前往拜访;探望。如“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于是冯援乘着车,佩着剑,出门去拜访自己的朋友。” 又如“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亲自到人多广座之中迎接我,(我本来)不该再去访问别人,(可是)今天您却特意地(陪我)去拜访朱亥。” (2)拜:拜见;拜谒。如“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孔子探听他不在家时,去拜谢他。” (3)顾:拜访。如“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4)

12、访:拜访。如“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少年直接到家中去拜访成名。” (5)看:访问,拜望。如“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6)探:访问,拜望。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无题)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拜望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7)见:拜访;进见。如“曹刿(gu)请见(鲁庄公)。(曹刿论战)曹刿请求进见鲁庄公。” (8)请:拜访;进见。如“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几次去拜访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觉得他很奇怪。” (9)存:拜访;进见。如“

1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我不过是市井中一个宰杀牲畜的人,公子却屡次亲自拜访我。所以不报谢您,是因为小的礼节没有什么大用。” (10)谒:拜访;进见。如“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11)造:拜访;进见。如“庾公造周伯仁。(世说新语言语)庾亮去拜访周伯仁。” (12)诣:拜访;进见。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诣”。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到了郡城,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13)候:拜访。如“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苏武传)“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

14、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 (14)求:拜访。如“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苏武传)“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不敢访寻苏武。”(15)朝:拜见。如“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司马相如列传)“临邛县县令(王吉)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每天都去拜见(司马)相如。”三、分析句子成分,同时也要分析成分的特征。这样,才能更为准确的解释词义。“语义配搭是配搭中的实质问题”,“无论是直接组合,还是关联组合,实质问题是语义搭配,也就是说,组合除了要符合语言习惯之外,必须合乎事理,合乎逻辑。”(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中册第70页)如“访人” 时,“访”就解释为“拜访”。如果再从“拜访”意义

15、强调有目的的谈话看望,那么,就会更加关注语境的其他因素,从而,更加准确、更加快速解释好词语意义。高考中文言实词设误,往往有这种情形:偷换一个貌似比较适合语境的解释,但这个解释不符合词语本身的含义,也不符合语境中的的含义。简“似是而非”。 像这样的考题,我们就应格外留心。 像这样的考题,有一年四川考题考得很好。请看四川省2007年的高考试题。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治室于毁垣中治:修筑 B臣不敢私,愿以助军私:独占 C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状:情况 D为留守者居半居:超过 【答案】:D【分析】:第一,代入理解。【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贺仁杰担任官职五十多年,担任留守

16、(职位)的时间就占有一半。考生只有学会代入,把相关义项代入材料,才会推断出答案。A、B、C都正确,D项中的“占”表数量。第二,词义引申。“居”的本义是“ 住”的意思,自然引申出“当,占,处于”的意思,如:居首、居中、居高临下、二者必居其一。“居半”为“占有一半”。 居 占。如:谋计居多(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二者必居其一”:战国时期,孟子带学生去齐国,提了建议不被采纳就离开齐国,齐王送他100金,他推辞不受。而到了宋国却接受70金,到了薛国接受50金。学生陈臻对此不解,这两种行为对错二者必居其一。孟子耐心地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陈臻认为有道理。二者必居其一的意思是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

17、的一种。从词义引申的规律看,不能引伸出“超过”的意思。第三,分析语境。“仁杰在官五十余年”是说做官的总时间,而“为留守者居半”是与总时间相比较,在总数里边有多少,不可能有“超过”的意思,因此“居半”就是占一半。这样,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为留守”时间之长,功劳之大,以突出文章中心。另外,“留守”就是一种官职。东汉字和帝南巡祠园,太尉张禹留守亦师。北魏孝文帝南伐,太尉元丕等留守京师。隋唐以后,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留守京城,得便宜行事,称“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亦常设“留守”,以地方行政长官兼任,总理军民、钱谷、守卫事务。唐、宋皇帝亲征或出巡时,以亲王或在臣留守京师,称京城留守,其陪都与

18、行都亦置留守,常以地方行政长官兼任,或以重臣担任。辽五京置留守,留守行府尹事。金五京留守兼本府尹及本路兵马都总管。元有大都留守,掌守卫京城,供应皇室需求,营缮宫室。明有中都(今安徽凤阳)留守,掌防护皇陵。清代于盛京(今辽宁沈阳)设将军,相当于历代之陪京留守,但已不用留守之名。弄清楚了这些语境要素就能更准确的理解词语含义。“语境永远是固定语义的铆钉。”第四,事理分析。“超过”作为动词有“从后面赶到前面”和“高于某一基准”语义特征,如“最后一圈她接连超过3名对手,跑在最前面”,“她的身高超过1、10米”。从语境看,“居”没有“从后面赶到前面”和“高于某一基准”这样的语义特征,因而不能把“居”释作“

19、超过”。学会了分析,才可能学会推断;分析正确了,推断才可能正确;培养分析能力,是培养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四、高考实词选录 1.安丘令以为诣己 诣:造访(2006年高考辽宁卷)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安丘县令以为他来拜访自己,整理好衣冠出来迎接他。】 2.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授予(2006年高考重庆卷)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朝廷特授他陕西行台中丞官职。】 3.访(周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造:前往(2008年高考广东卷)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周访又率小战舰前往湘城,军队抵达富口】 4.过立恭(其子立恭)宿别 过:拜访。(2009年高考安徽卷)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

20、记之。【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 5.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2010年高考北京卷)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地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们收帐】 6. (08全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实词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试题解析】A项中,“就”字,其常见的意义就有接近、前往、取向、登上、就职、从事、接受、借助等义项。这里解

21、释为赴任,即就职意义,放在在原文中进行考查,是完全符合文意的,因而是正确的。B项中,“诣”字,其基本意义为往、到,引申为访问、拜访,试题中用“拜访”来解释,也是正确的。诣:拜访;进见。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诣”。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到了郡城,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D项中,“但”字,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副词,表示“只是”的意思 ,同现代汉语里转折连词“但”字有很大的不同,试题中用“只是”来解释,也是正确的。只是,轻转副词(有人认为是连词。我认为既是副词,又是连词。用在谓语前的是副词,用在主语前的是连词)。特征:、后文引出的是对上文意思加上的限制、补充,语气缓和

22、;、上下文意思不是对立的;、常常与句末的语气助词“耳”、“而”、“尔”等配搭使用;、译为“只是”、“不过”、“仅仅”等等。如: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手熟罢了。【注意】在古代汉语里,“但”字不当“但是”讲。“但是”的意义用“然”、“然而”或“而”来表示。C项中,“乃”字,虽也是一个常用的副词,但义项很多,为表示肯定、表示范围限定、表示时间紧相连接、表示两事物顺承相接、表示事出意外等等。“乃”表示事出意外的特征:、副词;、用于后一句谓语前;、表示后一动作行为在情理上与前项是相背(相违;相反),或者是出乎意料的,从另一角度,后一动作行为在情理上与前项有相对、相反、意外等关系

23、;、可译为“却”、“竟”、“竟然”(在强调“出乎意外”时,一般译为“竟”、“竟然”)等。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时代,竟不知有汉代,更不用说魏、晋了。】、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日夜盼望你来辅佐我,你却想自立为王。】阅读材料中的“乃”在上下文(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文意中应该表示事出意外,可译为“竟然”之类,但试题却拟为“于是”,表示事理上的顺承,显然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项。第五节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征召

24、(张衡)作郎中 。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三公官署屡次征召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自己的侪类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韩琦镇守长安,推荐侯可作了泾阳知县。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征召(张衡)作郎中。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 元史贾鲁传 )元仁宗延祐和英宗

25、至治年间又被选拔充任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 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授:授给、给予官职。如:“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 元史贾鲁传 )元泰定初年,授为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八月初一日,皇上召见袁世凯,特别赏赐他侍郎的官衔。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贾鲁在家中服丧期满后,出任太医院都事。 察:考察后予推荐,

26、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吴郡太守推荐他为孝廉,扬州刺史推举他为茂才(秀才) 。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京城里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许迈年少闲适安静, 不追慕进身为官的事情。 第六节 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兼:兼任。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任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

27、(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桓温镇守京口时,又让袁乔作司马,袁乔作了司马,还兼任了广陵相。】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又代理了奋武将军。】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太守认为他与众不同,任命他补任书佐官,安排太守属下监管监狱事务】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韩愈当时是吏部权兆尹】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任命为镇安军、武胜军节度使,以司徒兼侍中的身份,做相州通判(相当于相州刺史)。】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

28、本记)【于是相互一起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第七节表示时间的词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

29、、有顷;旋、寻、无何。“俄、旋、寻、须臾、未几、无须、斯须、继而”表示“一会儿、片刻”意义:【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

30、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4.表示“正在、恰逢”意思的有“方、正、适、会、属”等。如今人方为刀俎。(鸿门宴)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资治通鉴)现在你阐明了大计,恰好和我的看法一致。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苏武传)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与妻书)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秦晋鞍之战)臣下不幸,正好在军队任职,没有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会

31、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第八节 假借一、假借 :宽容。1、词义特征: A动词,带“人”性宾语;B与“人”的罪行、过错紧密相关;C突出容忍、饶恕、原谅的意义;D常见的双音词语有“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假贷(宽宥yu)”、“宽假(宽恕)”、“宽贳(【sh】宽纵)”、“贳赦”等;E.可以译为“宽恕”“宽容”“宽纵” “饶恕”等。2、示例: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即使是朝中的大臣犯了法,也不能饶恕。帝聪明能断,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资治通鉴)汉武帝人很聪明,遇事有决断,善于用人,

32、执法严厉,毫不宽容。新唐书田悦传:“德宗立,不假借方镇,诸将稍惕息。”德宗做皇帝,不宽恕方镇,各位将领有些害怕。三国志蜀志魏延传:“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明李贽 答周柳塘:“幸赖真切友朋针砭膏肓,不少假借,始乃觉悟知非。”二、精要训练:试根据同义连用或对用的规律,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例1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检举。(2006年湖北卷)【如果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例2益跅tu弛(跅驰:行为放荡不羁),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2005年山东卷)【更加放纵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和产业】例3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祷请:向神灵祈求。(2004年全国甲卷

33、)【郡中连旱二年,对天祷告也没有结果】例4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访问:咨询,打听。(2004年全国甲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探访询问其中的缘故,孟尝就到府县陈述寡妇被冤枉污蔑的事因】简析:例1中的“纠”与“劾”是同义词,所以把“纠”解释为“检举”是正确的。例2中的“生产”是同义复词,做了动词“问”的宾语,另外释义“生活与财产”中的“生活”与“问”也不搭配,应译为“生计和产业”。例3中的“祷”和“请”都有“向神灵祈求”的意思,都是同义复词,即两个同义的单音词连用,所以释义正确。例4中的的“访”和“问”都有“咨询”的意思,都是同义复词,即两个同义

34、的单音词连用,所以释义正确。假 借(1)借。庄子至乐:“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身体乃是外在物质元素假合而成;外在元素假合而产生的生命】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 慰祖 亲自取与,未尝为辞。”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东莞臧逢世,年二十餘,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书翰纸末,手写一本。” 宋司马光 谢赐资治通鉴序表:“尚方纸墨,分于奏御之餘;内阁图书,从其假借之便。”(2)凭借;借助。韩非子定法:“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聪,故听莫聪也。今知而弗言,则人主尚安假借哉?”【君主用全国人的眼睛去看,所以没有比他看得更清楚的;用全国人的

35、耳朵去听,所以没有比他听得更清楚的。假如知道了都不报告,那么君主还靠什么来做自己的耳目呢?】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 宋 陶穀 清异录金稜玉海:“处士方为献诗曰:金稜玉海比连城,假借文章取盛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3)谓借助他力或凭借势力。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你要变鱼不难,何必假借。待我到河伯处为你图之。” 清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官府假借难拒也,必给城中官地,恣其囷积,令自典守而自糶易之,官无过问焉。”(4)授予,给予。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

36、:“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衄n:失败,受挫)。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译文:郭进在西山,皇帝每次派遣士卒都要晓谕他们:“你们要严格遵守法令,否则即使我赦免了你,郭进也可以杀你。”皇帝对将领授权到这个地步,因此郭进所到之处,兵卒不敢犯任何小错误。这可以称得上不让他们声名显赫而培养他们的威势了(关键词:假借、所至、谓、崇)】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故知当今在位多非其人,稍假借之权而不一一以法束缚之,则放恣而无不为。”(5)宽假,宽容。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回过头

37、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三国志蜀志魏延传:“延 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 。”新唐书田悦传:“德宗 立,不假借方镇,诸将稍惕息。” 明李贽答周柳塘:“幸赖真切友朋针砭膏肓,不少假借,始乃觉悟知非。”郭沫若文艺家的觉悟:“文笔上的饶情我不哀求,我也不肯假借。”(6).区别,差别。说郛卷六二引宋桑世昌 临摹:“参政苏易简家有摹本兰亭,墨彩鲜浓,纸色微紫,与唐朝石本无相假借,盖名手传搨也。”(7).假托,假冒。 明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柳河东谓文子乃后人聚敛

38、而成其书杂取经、子诸家语以解道德经,凡称老子 ,皆假借之词。” 清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于归之夕,矢志不与小龙成亲甘为奴婢,如今躯殻虽在涇河 ,精灵实归柳氏 ,不肯假借虚名者,犹之范蠡称越大夫,陶潜称晋处士。”(8).六书之一。谓本无其字而依声托事。 汉 许慎 说文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也。”段玉裁注:“如汉人谓县令曰令、长令之本义发号也;长之本义久远也。县令、县长本无字,而由发号久远之义,引申展转而为之,是谓假借。” 第九节 表示“责备”意义的词有“过”、“责”、“咎”、“诛”、“让”、“谴”、“尤”、“折”、“切”、“数”等等。“责备”的使用特点:A.动词,常带名词性宾

39、语,宾语常是人或事;B. 突出“批评指摘”意义。C.与错事或失职相关;D.多用于贬义;E.可以译为“责备”“指责”“责问”“斥责”等。如:.过: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他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 .责:责备。悔过自责【释义】:追悔过错,责备自己。人人慰劳,深自咎责。(咎责:责备。) 担负了全部的咎责。(咎责:罪过。) .咎:责备。既往不咎: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诛:责备。口诛笔伐【释义】: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 w,抹灰等泥瓦工作)也,于予与何诛?【腐烂的木

40、头不能雕刻,粪土的墙面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让:责备。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 朝廷征拜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皇帝下诏急切责备。】 .谴:责备。太卜谴之曰【太卜责备他说。】.尤:责备。怨天尤人【释义】: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折:责备。季布面折其短。【季布当面责备他的过失。】 .切:责备。陛下让文武,躬自切。【陛下谦让文武,亲自责备自己。】.数:责备。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博鸡者和游街队伍来到土豪家门口,揪着他命他跪下,列数他的罪状说】第十节 表示“赞扬”意义的有“多”、“与”、“嘉”、“称”、

41、“誉”、“许”、“叹”、“谊”、“绳”、“归”、 “名”等等。“赞扬”的使用特点:A.动词,常带名词性宾语,宾语常是人或事;B. 突出“称赞表扬”意义,并强调“赞赏钦佩”;C.多是口头的,不一定通过特定的公开形式进行;D.多用于褒义,好的言行、精神、品质等;E.可以译为“赞扬”“赞美”“称许”“称誉”“赞叹”等。如:、多,赞扬。士类益以此多之【士大夫更因为这个赞美他】然而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可多【然而反对古法的人不能指责,而沿袭礼制的人不值得赞美】、与,赞扬。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早上犯了错误,晚上就改正了,君子是赞美他的) 、嘉,赞扬。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

42、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称,赞扬。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先帝称赞说他会办事】、誉,赞扬。交口称誉【释义 交:一齐,同时。异口同声地称赞。】、许,赞扬。时人莫不许之也【当时人没有谁不赞扬他。】、叹,赞叹。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观巴黎油画记)【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赞,赞扬。自赞于平原君(毛遂自荐)【在平原君面前赞扬(推荐)自我】、谊,赞扬。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班固霍光传)【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臣子的头可以得到,国玺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第二天,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

43、级。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绳文王之德。【周公旦于是作诗道:“文王高高在上,德行昭明于天。岐周虽然古老,天命却是崭新。”用这首诗称誉文王的德行。】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2015高考)【(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 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致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称赞他。】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秦伯)【他的恩泽真是无处不到啊,老百姓真不知道怎么称赞他才好!】【据程邦雄考证,“自名秦罗敷”也应该是“赞誉自己(像)秦罗敷(贤德美貌)”。

44、见文字训诂论集第172、173页,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十一节 表示宽容的词语:容、贷、恕、宽、宥、假 饶、贳 、复词义特征:A动词,带“人”性宾语;B与“人”的罪行、过错紧密相关;C 突出容忍、饶恕、原谅的意义;D常见的双音词语有“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假贷(宽宥yu)”、“宽假(宽恕)”、“宽贳(【sh】宽纵)”、“贳赦”等;E.可以译为“宽恕”“宽容”“宽纵” “饶恕”等。例如: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即使是朝中的大臣犯了法,也不能饶恕。帝聪明

45、能断,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资治通鉴)汉武帝人很聪明,遇事有决断,善于用人,执法严厉,毫不宽容。三国志蜀志魏延传:“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魏延既善于养兵,勇猛过人,性格又自大高傲,当时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只有杨仪不宽容他。魏延对杨义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新唐书田悦传:“德宗立,不假借方镇,诸将稍惕息。”德宗做皇帝,不宽恕方镇,各位将领有些害怕。明李贽 答周柳塘:“幸赖真切友朋针砭膏肓,不少假借,始乃觉悟知非。”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吕氏春秋当赏)献公认为他说的对,就赦免了右主然的罪。敞(敞:指张敞)皆召见责问,因贳其罪,把其宿负(过去做的坏事),令致诸偷以自赎。(汉书张敞传)张敞全都叫来责问,于是宽贷他们的罪责,但抓住他们过去所做的坏事,让他们去抓小偷来赎自己的罪。 1(12四川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举子业辄鄙之曰 鄙:以为羞耻。B自劾求退 劾:检举揭发。C必宥尔,无恐 宥:宽恕。D上官按之不得实 按:查验。【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项中,自习举子业辄鄙之曰【学习举子业总是轻视它说】举子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