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一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综合与测试(解析版).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135340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必修一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综合与测试(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版必修一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综合与测试(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必修一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综合与测试(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必修一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综合与测试(解析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四单元 综合与测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民族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它诞生于传统中国农业宗法文化土壤之中,具有适应自然时序、协调家族活动的性质。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传统节日毕竟脱离了它赖以发生的农业社会土壤,在新的政治社会格局之下,它历史地位的下降与蜕变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我们对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生存挑战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在背靠传统、面向未来中能脚踏实地建设我们的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习俗因为近百年的人为阻断,节日习俗本身损毁严重。在“革命”的旗帜下,人们对传统节日有意漠视,对传统节俗进行禁止、改造

2、、抛弃,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由于记忆的缺失,人们有意无意地抛弃了许多传统节俗,使传统节日失去了其丰富的象征与内涵。传统节日习俗元素的失落,直接造成节日文化传承的困难。在当代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恢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刻不容缓。比如春节的社火表演、狮舞龙舞、年画等,都是烘托年节气氛的重要元素。民族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民族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土壤中,它是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传统节日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人们对传统节日更多的是文化欣赏与精神留恋,享受传统节日是对生活的丰

3、富而不是必需。同时,新型社会政治节日、外来节日也在不断地分散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注意力。因此,在全球化的语境及多样化的文化选择面前,传统节日要想生存发展并影响民族的未来,就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主动变革创新,必须对节日内涵与节俗形式进行合理的文化重组与再造,以获取新的生命力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竖立新的节俗标志象征,是民族节日存续的关键。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将传统节日定为公众假日,这在当代社会有着现实的意义,因为我们多数人的生活处在公共体之中,这里有一个现代时间与传统时间的协调问题。在传统社会,政府假日与社会节日是统一的,人们在统一时间体系之下,因此也就没有时间冲突。现代

4、社会工作时间按照公历进行,传统节日是依照中国传统的夏历,节假日不统一。为了让人们享受传统节日,社会应该给大众以休闲的时间,从时间上保证传统节日的生存空间是特别关键的。人们只要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就会自觉地传承节俗活动。当代传统节日的复兴是传统文明与文化再生的过程,在现代文明的环境中,我们有责任与义务更新节日传统。我们从近年来的传统节日复兴实践中看到各大传统节日适应现实的积极变化,如清明节的网上春祀活动、七夕节、重阳节节俗重心的转移,说明了传统节日的积极演化能力。新的节俗传统正在形成过程中,我们从节日复兴变化中看到了民族节日的未来。(摘编自萧放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5、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民族节日在农业社会帮助人们适应自然时序、协调家族活动和天人关系。B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的中国民族节日地位下降,产生蜕变。C我国当代传统节日复兴的重要任务是修复传统节俗,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D新的节俗传统正在形成,我们可以从当代节日复兴变化中看到民族节日的未来。【答案】C【解析】C项,“我国当代传统节日复兴的重要任务是修复传统节俗”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表述为“在当代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修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刻不容缓”,强调的是“修复有价值的传统节俗”,并非修复所有的传统节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与

6、建设中国民族节日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主要以层进式结构论证民族节日的复兴。B与第二段不同,文章第三段采用对比论证阐述文化语境的改变对传统节日的影响。C文章分析现代时间与传统时间协调问题是为了对人们自觉传承节俗活动作出论证。D文章从时代发展与多元文化需求两个层面论证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变化。【答案】C【解析】C项,“为了对人们自觉传承节俗活动作出论证”错误,原文第五段分析现代时间与传统时间协调问题论证的是“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不是对“人们自觉传承节俗活动”作出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们有意漠视传统节日甚至将传统节日空洞化、表层化处理是

7、因为“革命”的影响。B节日里贴年画、划龙舟等传统节日习俗元素的失落使传统节日失去丰富的象征与内涵。C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已和人们生活的时序无关,更多价值是丰富生活而非必需。D作者认为与修复节日习俗和适应文化语境相比,解决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要更为迫切。【答案】B【解析】A项,“人们有意漠视传统节日甚至将传统节日空洞化、表层化处理”错误,选项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在革命的旗帜下,人们对传统节日有意漠视,对传统节俗进行禁止、改造、抛弃,导致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原文中“导致”一词表明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人们有意漠视传统节日”是原因,“传统节日的空洞化、表层化”是结果。选项错误理解为递进关

8、系。C项,“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已和人们生活的时序无关”错误,该分析不合文意,选文表述为“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节日已经不是人们生活紧密依赖的时间坐标”,据原文可知,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联系减少,但并非无关。D项,“解决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与修复节日习俗和适应文化语境相比要更为迫切”错误,该分析于文无据,文章第5段写道“传统节日的公假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第2、6段都有修复节日习俗适应文化语境的相关表述,作者认为二者都很重要,无轻重之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读多少本“及格”?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一2018年4月19日讯 过去的一年,你看了多少

9、书?昨日,2017年度“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报告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中,全年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的占10.2%,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与2016年度差别不大。未成年人在这方面则有更好表现: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81本。若是每年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便能够跻身成年国民排名的前10.2%了。其中阅读超过20本的占4.1%,超过50本的更是仅有0.9%,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万里挑一。“日本是人均11本左右,韩国人均9本,美国人均7本,法国在8本左右。”具体负责调查工作

10、的徐升国,援引国外阅读调查的官方数据说。在成年国民对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一成左右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或者比较多,有37.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9.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由此,民众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颇为期待。有超过六成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二调查报告显示,从人们对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2017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为80.43分钟,比2016年增加了6.03分钟。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人均每天接触时长为60.70分钟。当然,数字化阅读也是人们使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的重要目的。但在成年网民从事的网上活动中,仍以阅读

11、新闻、查询各类信息,以及娱乐为主流,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徐升国回忆,1999年调查报告第一次发布时,国民上网的还很少,“只占3.7%,真正的网络阅读可以说还没有产生。”而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等陆续出现,使得国民的网络行为愈发多样化。“2007年以后,逐渐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带来的变化更为剧烈。微信上线后,出现了微信阅读,近几年又出现了听书这样一种阅读形式,以及社交式的阅读,例如线上读书会、分享等等。”三此外报告发现,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听书率基本与成年人持平,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

12、书率最高,达28.4%。听书具体听什么?“故事”与“评书联播”排在成年国民选择的前列。而在未成年人中,“听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与“听诗歌朗诵”的比例相对较高。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查特别增加了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报告显示,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超过七成家庭有陪孩子读书的习惯,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关于未成年人中03岁幼儿的阅读启蒙,徐升国发现其中有非常大的差异,“一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比如阅读三只小猪狼外婆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经典故事。从中获得亲情的交互,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生命的快乐。还有一种是从小培养孩子背唐诗,认字,亲戚来了可以表演,不能输在起跑线我们称为功利式的

13、阅读启蒙。后者容易让幼儿觉得阅读很枯燥很难受,不好玩,天然就会去排斥。”(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成年国民中,有超过一成的人一年中能够阅读10本及以上的纸质图书。B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在8本以上,超过美国和法国,前景可喜。C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D大多数08周岁儿童家庭重视亲子阅读,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儿童读书习惯。【答案】B【解析】B项,“超过美国和法国”分析有误。美国法国的不是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无法比较。5.下列对当下未成年人阅读现状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未

14、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情况良好,1417周岁的青少年的听书率相对较高。B未成年人的早期阅读得到大部分家长的重视,其阅读内容常与家长培养方向相关。C当下未成年人的阅读有功利化倾向:青少年听书内容功利化,幼儿阅读启蒙功利化。D随着时代发展,使用手机、互联网进行数字化阅读,成为未成年人阅读的主要方式。【答案】D【解析】D项,根据文意,无法推出“成为主要阅读方式”的结论。该项属无中生有。6.请结合文本材料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答案】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全民对阅读的重视,满足大众的阅读需要。与时俱进,利用数字化阅读丰富人们的阅读内容和方式。懂得数字化阅读的的利弊,提倡和发展纸质阅读

15、。避免功利化阅读,避免娱乐化阅读,倡导深度阅读。继续重视儿童阅读水平的培养,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使国民阅读能长久发展。【解析】由材料一最后一段中“民众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颇为期待。有超过六成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能总结出,可以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全民对阅读的重视,满足大众的阅读需要。材料二中“数字化阅读也是人们使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的重要目的”“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等陆续出现,使得国民的网络行为愈发多样化近几年又出现了听书这样一种阅读形式,以及社交式的阅读,例如线上读书会、分享等等。”可总结出,要与时俱进,利用数字化阅读丰富人们的阅读内容和方式。结合现实中数

16、字化阅读的的利与弊,比如电脑或手机辐射时间长,不利健康,提倡和发展纸质阅读。针对材料二中“但在成年网民从事的网上活动中,仍以阅读新闻、查询各类信息,以及娱乐为主流,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可以总结出,要避免功利化阅读,避免娱乐化阅读,倡导深度阅读。针对材料三中“关于未成年人中03岁幼儿的阅读启蒙,徐升国发现其中有非常大的差异,“一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这一现象,可以总结出,要继续重视儿童阅读水平的培养,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使国民阅读能长久发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去乡下秦德龙若是真的没人种庄稼,我们以后吃什么呢?董阳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并为此而

17、担忧。他决定去乡下搞一个调研,看看农民都在干什么,分析以后如何解决口粮问题。穿过一片又一片茂盛的玉米地,他的脑子还在想着这个问题。这也申遗,那也申遗,要不要把种植庄稼的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呢?到了一处乡村,只见到几个老人和一群孩子。类似的报道他在报纸上读过,成年人都到城市挣钱去了,村里只剩下些孤寡老人和孩子。那么,是谁种下了那一片片庄稼呢?董阳问村里的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播种的时候,外出打工的人会回来,回不来的,就花钱找人播种。收割的时候也是这样,总不能让庄稼地荒着。董阳又问,花钱找人,能找的到吗?老人肯定地说,能找到。老人又说,总有一些人离不开土地,只要多花钱就是了。董阳继续问,你能

18、帮我找几个留下来的农民吗?老人摇摇头,表示不能。老人说,他们忙着呢,哪有闲工夫陪你说话?停了一会儿,老人说,你过年的时候来吧,能见到许多人。这些人都有个新名字进城务工者。呵呵呵。董阳也笑了。看起来,老人的笑容里有内容。从乡下回来后,董阳对一些人说了自己的感受。人们问他,你真的去农村了吗?董阳说,我到农村去看看。又说,我就是好奇,那一片片玉米是谁播种的?有人点着董阳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城里这么多下岗职工,可以去给农民种地呀。浇水、打药、锄草什么都干。这可真让董阳奇怪了,他还是头一次听说,城里的人下乡种地。人们笑着说,你真的没听说过?你看看,现在城里的多少人包了农村的土地?骑摩托车去,打个来回快

19、得很,不耽误回家洗澡、看电视。有条件的,还开着小汽车去呢!董阳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以后,他便留心了,果然看见一些人往乡下跑,带着农具,谈笑风生。也许,日新月异的生活让董阳倍感妙趣无穷,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他决定写完那个调查报告。他想起来了那个老农民的话,过年的时候,再去趟农村,见见那些外出打工回来的农民。年底,他去了乡下。在往乡下去的路上,他看到集镇上人口很多,一些青年人正在置办花红柳绿的年货,也有人正在杀猪宰羊,到处是热腾腾的景象。董阳进了村子,发现村里的人多了起来。可是先前的那位老人,却不知道去了哪里。他进了一家农舍。几个青壮年汉子正在屋里打牌。董阳没话找话说,正在打牌呢?一个人看

20、看他说,不打牌,干什么?另一个人问,你是谁,我们怎么没见过你?几个打牌的人都乜了董阳一样,他们没有停下来手里的牌。董阳做了自我介绍,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一个人说,你真是个闲人,闲得往乡下跑。打牌的人全都笑了起来。董阳也跟着他们笑。不过,他的笑,很勉强。打牌的人让董阳随便坐,还指着花生、瓜子、糖果,让他随便吃,自己拿。这时候,一个人对董阳说,你别到处瞎转了,过年都这样,我们在外面干了一年,就这几天,休闲休闲!董阳想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不能光顾着休闲虚度了光阴。可是,话没说出来,话到嘴边就变成了“回家就打牌,地里的庄稼怎么办?”几个人都笑了起来。有个人对董阳说,一看,你就是没种过地。大冬天的,地里

21、有庄稼吗?有,也是麦苗,下场雪就盖上了棉被子,不用管它。另一个人说,你和他啰唆什么,快出牌。又一个人说,农业上的事,和他说得着吗?几个人就不再搭理董阳,把他晾在了一边。董阳摸了摸下巴,钻出了屋子。这时候,他看见了先前那个老人。老人的身上,套着新崭崭的唐装,正被几个大人小孩们簇拥着,也不知道,是不是老人的儿孙。老人也看见了董阳,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来了啊?董阳说了些给老人拜年的话。老人感动得直笑,伴着欷歔。老人指着身边的人说,这些人,都不是我家的,都是我花钱雇来的。我家的人,都没回来,在外头过年了。董阳吃惊地张着嘴。回城后,董阳将调查报告的提纲撕了个粉碎。他想,开春后,也去乡下打工。(选自山东文

22、学2015年第5期)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写了东阳两次去乡下的经历,透过董阳的具体言行,充分表现出他对城市和乡村生活现状的深刻了解。B看着农村人都到城里打工,董阳心里很想知道农村的土地由谁来种,老人告诉他答案,是城里下岗职工来种。C关于调查报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由最初的想要写调研,到决定写完这个调查报告,最后他把调查报告的提纲撕掉,可见调查报告是全文的线索。D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乡下人去城里打工,城里的人去乡下打工,这种现象有时代特征,但老人花钱雇人陪着自己让人感觉心酸。【答案】D【解析】A“充分表现出他对城市和乡村生活现状的深刻了解”理解错误

23、,通过两次经历可以看出他对城市和农村现象并没有深刻了解,B老人并没有告诉他这个答案,那是回去后一个人对他说的,C“调查报告”并不是线索,因为在文中他并没有体现贯穿全文的作用。8文章以大量笔墨写到董阳周围的人们,还有乡村那些过年回来的人们,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通过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批评与嘲笑,从侧面表现出董阳对当前形势不了解,缺少生活实践。写乡村那些回家过年的人,从侧面印证了老人曾经对董阳说的话,表现出这些进城务工者的鲜明特征。【解析】首先必须清楚,这些人物是对主要人物的有力衬托,正是这些人物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董阳为什么从开始,一心想调查到最后死了调查报告,

24、这是这些人物让我们更充分地了解了老人为什么会将进城的人叫进城务工者,具体概括时可以结合文中内容理解。9文中说,“看起来老人的笑容里有内容”。试分析笑容里包含的内容。结合文意推断作者对“进城务工者”的态度。(6分)【答案】老人笑容里包含着一种无奈和伤感,他将只有过年才回来的人叫“进城务工者”,这些人在老人眼里已经是城里人,心里想的只是工作,却很少能够想到家里的人。而且家里有活干,只能花高价钱雇别人。作者态度:“进城务工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无可厚非,但因进城者而产生的种田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等需要妥善解决。【解析】通过对全文主旨的理解,老人的笑容里其实是含着无奈与伤感的,因为家人都进城务工,干什么

25、事情都的花钱雇人,而且很少能够回家,一家人不能团圆。关于城市务工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态度已经流露出来,评价时注意两个方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

26、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

27、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注)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

28、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答案】D【解析】本题中,“罪人系都察院狱者

29、不给米”,“罪人”是主语,“系都察院狱”是“罪人”的定语,后置,“给”是谓语,“米”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BC;故选D。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C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答案】B【解析】B项,“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

30、表述错误,漕运归户部管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答案】B【解析】B项,“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理解错误,文本

31、是说“九畴、渊遂劾盛等”,意思是“耿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或者说表意绝对,于文无据,把文本中“叶盛等人”偷换成“章瑾和王汝霖”,“等人”并不能确定有无“章瑾和王汝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答案】(1)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2)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谨慎挑选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解析】第一题得分点:“以”,介

32、词,因为;“见”,表被动;“下吏”,交付司法官吏(审讯);“已”,不久;“白”,洗清罪名;“以事见诬”,被动句;“逮下吏”,被动句。第二题得分点:“延”,延揽;“简”,选拔;“优诏”,嘉奖的诏书;“报”,回复;“焉”,代词,他。译文: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年中进士。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著录成法令。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

33、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

34、因此得到安宁。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被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

35、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

36、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 (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两题。一剪梅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注,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情,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写出了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D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

37、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归之情。【答案】C【解析】C项,“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15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38、。【解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内容上来看,写的是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透,芭蕉又绿了,春天过去夏又到了。从手法上来看,时光流逝本是不可见的,这里诗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春光以人的情感,用“流光容易把人抛”突出时光流逝之快,利用樱桃变红和芭蕉变绿这两种植物的颜色的变化,把抽象的时光流逝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飞逝,表达出诗人的感慨。 (三)名句名篇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_ ,_。(2)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的句子是:_ ,_。(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

39、朋友,把离别写得乐观开朗,脍炙人口的名句是:_,_。【答案】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解析】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澹、竦、峙、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五四时代的徐悲鸿,其思想固然打上了痛批中国古老文化、崇拜西洋文化的时代烙 印,( )。他将毕生心血贡献给绘画艺术,坚持文化输出、文化建设和文化保藏,不仅 地改良中国画,而且进行了中国画的海外推广。他于 1939 年到 1941 年间 在南洋及印度多次举办画展,赈灾义卖, ,捐助抗战。20 世纪 30 年代,他被认 为是“在西方宣传中国画最重要的人物”,“他在 1933 年至 1934 年间在法国、比利

40、时、 德国、意大利、苏联主办了中国画展”,他的画展所到之处, 。他的画展改写了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弱势状态,他努力与西方艺术建立平等交流的对话关系。80 余年过去 了,当年画展的盛况留给后人的启示良多。这样的展览当然不是向西方献上的“被看” 的材料,而是儒雅端庄、美丽大方的中国艺术的馨香,是和西方艺术 的中国艺 术的骄傲。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所以他在输入、援引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寻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B但他在援引、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寻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C但他在寻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的同时,也在援引、输入西方文化D但他在输入、援引西方文化的同时,也不忘寻

41、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答案】B【解析】根据前后文的语句“其思想固然打上了痛批中国古老文化、崇拜西洋文化的时代烙印”“不仅地改良中国画,而且进行了中国画的海外推广”前后应该是转折关系,用“但是”,排除A项,再根据前面“崇拜西洋文化的时代烙印”和后文“坚持文化输出”可知应该选择“他在援引、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寻求民族文化强盛之根”是前后的陈述对象一致。故选B。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开天辟地 毁家纾难 万人空巷 难分伯仲B惊天动地 大公无私 万人空巷 相得益彰C开天辟地 大公无私 万头攒动 难分伯仲D惊天动地 毁家纾难 万头攒动 相得益彰【答案】A【解析】开

42、天辟地:神话中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才有世界,后来用“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或有史以来,句中取“有史以来”之意。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或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根据语境,此处应填“开天辟地”。毁家纾难: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大公无私: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从前后文“赈灾义卖”和“捐助抗战”来看,此处应填“毁家纾难”。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万头攒动: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根据语境,此处应填“万人空巷”。难分伯仲: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根

43、据语境,此处应填“难分伯仲”。故选A。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他将毕生心血贡献给绘画艺术,坚持文化保藏、文化建设和文化输出。B他将毕生心血贡献给绘画艺术,坚持文化建设、文化输出和文化保藏。C他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绘画艺术,坚持文化输出、文化建设和文化保藏。D他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绘画艺术,坚持文化建设、文化保藏和文化输出。【答案】D【解析】题中句子主要考核并且成分之间的逻辑顺序“坚持文化建设、文化保藏和文化输出”,应该是建设保存输出。故选D。20. 下图是某同学拟定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44、110字左右。(5分)【答案】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先要以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情况调查。再以去伪存真,去末取本的原则进行资料整理。最后按照确定主题、拟定提纲、起草报告、修改定稿的步骤撰写调查报告。【解析】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提供的材料是流程图,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然后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述,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解答此题,考生要关注几个细节:从题干信息中找到话头“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找到流程图得到起始点,即找到解说的顺序,本题是从左到右的顺序;注意图示中的包含关系如何解说。21.小明准备通过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祖国变化。下面是他拟写的访谈提钢,两处提有不

45、妥之处,请你帮忙改正过来。(6分)采访对象:社区居民。访谈主题: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水平。访谈提纲:你现在的住房情况是不是还很差?在这个社区生活的十年间,你对周围环境有过哪些不满?十年间搬过几次家?每次搬家体现了什么?【答案】您现在与十年前的住房情况有什么不同?十年间周围环境发了什么变化?【解析】句问题不礼貌,没有考虑他人的心情,而且应联系“改善居住环境”提问,应问住房情况的变化,所以可改为“您现在与十年前的住房情况有什么不同”。句问题同样应联系“改善居住环境”提问,应问周围环境的变化,所以可改为“十年间周围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四、作文(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这个众

46、声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驰云卷,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地铁公交,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与便利之中。与此同时,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有学者将之定义为“纸质书阅读的回暖”。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我看阅读”或“我的阅读”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纸质阅读的价值守望我看阅读这个众声喧嚣的时代里,信息更迭风驰云卷

47、,消息传播也不过指尖一触。八街九陌,车水马龙,那些曾经翻阅报纸杂志的人群,开始拿起手机,低着头,沉浸在“拇指阅读”的快捷与便利之中。当文明卷进科技变革的潮流旋涡里,城市开始拆除那些老旧的报刊亭,青山隐没,斜阳老去,我们也开始把情怀叠进抽屉。前些日子,新华每日电讯一篇名为都市的报刊亭,请慢些拆慢些拆的报道,给这个争分夺秒的快节奏时代打了一管柔化剂,而其背后引发的是对坚守纸质阅读的价值思考。“移动化”到不了的深度当传统报业江河日下,纸媒传播跌价没落,寻求出口的新闻行业也顺应社会与科技的发展需求,开始开发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就这样,移动化的新闻,紧紧跟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节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在某一程度上预示着有朝一日纸质新闻的历史性退出。然而细观当下,电子显示屏上出现的新闻,总是以夺人眼球的标题来提升点击量,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