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 (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1174242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设计 (1).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及相关文言现象,能翻译课文;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现象,疏通文意;反复揣摩,互相探讨,理解孟子“四端”说的真正内涵,把握文章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则、第6则。2.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教学难点:1.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2.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自己的潜

2、能。学法指导:导学法、诵读法、交流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自学)1.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句。2.根据自己读不懂的词句进行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的孟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二、检查自学情况1、请

3、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误。2、多媒体归纳重点字词句和特殊句式三、关于“性善论”“四端说”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请学生解释)恻隐,就是怜恤、同情。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辞让,就是推让、谦让。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端,就是发端。(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学生

4、的理解)例: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总结句: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最能体现这羞恶之心。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祀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经是“非人”了。相反,齐人的妻妾抱头痛哭,以她们的丈夫为耻。总结句: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的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行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保持着“性善”中“义”的一面

5、。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自己留在最后。总结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谦让便是知礼的最基本表现。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哥白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总结句: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需要我们分辨。或许分辨它们需要突破重重阻碍,或许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也不能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刚才大家对仁义礼智的发端内涵讨论激烈,可见对此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

6、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2、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要“扩而充之”,要“求”之,要“存”之,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要“熟之”,要不“自暴自弃”。四、具体研习,探讨本文的论证手法1、孟子认为:扩大充实“仁义礼智”

7、四端、“熟之”于“仁”和不“自暴自弃”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孟子都进行了具体论证。那么,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的时候,主要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从孟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用火由开始燃烧到成为熊熊大火,泉水由开始流到汇集成江河,来比喻把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大充实开来的气象。此句鲜明生动,言简意赅。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用五谷虽然是好的种子,但假如种下去之后没有生长成熟则没有太大的价值,来比喻人天性中的仁之端固然是可贵的,但是假如不扩大充实它,也就没有太大的价值。此句把扩充仁之端的

8、必要性说得十分透彻、生动。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把仁比作人安适的住宅,把义比作人正确的道路,此句简洁有力、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应该持守、践履仁义的道理。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时主要用的是“喻证法”。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2、齐读第1段选文,讨论研究问题: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首先是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首先提

9、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恶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第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

10、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3、通过以上分析,第1段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极富理性,辩证有力,但是,运用层进式也好,运用正反对比也好,而从逻辑上来说,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方式,而唯独对并非是全文论说中心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一观点不惜调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法”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证,这是为什么?你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观点是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就像为了求证一个几何命题而精心设定的一个坐标点,这个坐标点如果不存在,那么有待求证的命题就不存在,同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直接

11、推理出论说中心的重要理论基础如果站不住脚,本文的论说中心也就站不住脚。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运用“例证法”论证观点时,举例要全面,绝不能使用“孤证”。而“孤证”现象在我们同学的作文中却是屡见不鲜的。五、拓展、探究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促进经济发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有必要遵循“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要求,谈谈对自己和社会共同有益的“五常”的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四心”“四端”“四德”层进式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1、层进

12、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2、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 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

13、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思考3:第1段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极富理性,辩证有力,但是,运用层进式也好,运用正反对比也好,而从逻辑上来说,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方式,而唯独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一观点不惜调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法”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证,这是为什么?你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观点是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就像为了求证一个几何命题而精心设定的一个坐标点,这个坐标点如果不存在,那么有待求证的命题就不存在,同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

14、的重要理论基础如果站不住脚,本文的论说中心也就站不住脚。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运用“例证法”论证观点时,举例要全面,绝不能使用“孤证”。而“孤证”现象在我们同学的作文中却是屡见不鲜的。孟子在论证这三个观点时主要用的是“喻证法”。运用“喻证法”时,喻体越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就越能深入浅出地证明论点。六、课堂小结本文所选的是孟子有关“修身”方面问题的重要论说,主要阐发的是“仁义礼智”的“四端之说”,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去认真地学习体会,并要积极地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孟子经常采用的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更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翻译第二大题三段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