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山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马山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根据中共马山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结合实际,特制订马山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强县”,以生态振兴为底线、脱贫攻坚为优先任务、产业兴旺为重点,推进现代特色农业、融合农旅文体产业、补“两基”短板,强弱项,打赢“六场硬仗”,建设“六大工程”,有步
2、骤、分类别,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农村。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定位,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生态优势,利用生态资源,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坚持分类推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生态发展的思路,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
3、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扎实推进。坚持农民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目标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按期摘帽,实现与全区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乡村产业更兴旺。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目标全部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
4、面完成,农业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有条件的15户以上自然村屯通屯道路基本实现通畅,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农村集中式饮水人口比例达到85%以上,宽带网络覆盖面、供电可靠性和质量显著提高;三是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城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5、参保率达到98%以上。 乡村环境更美丽。实施村屯绿化项目的村屯达到80%以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稳定在90%以上,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45%,村庄规划管理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更淳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乡村治理更有序。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生活更美好。到2022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成熟,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把乔老河片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山地体育特色小镇、广西生态康养休闲旅游胜地、国际壮文化活态体验目的地和广西脱贫攻坚示范点以
6、及乡村振兴示范带;继续建设古零特色攀岩运动小镇,重点打造和培植“农旅体”产业融合,推进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完成“双十双百双万工程”,即:十个乡土特色示范村镇打造、十个美丽乡村创建、百个规模新兴业态主体培育、百个善治村屯示范、万名农村人才培养、万家贫困户收入新增;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综合环境再造、乡风文明培育、基层治理提质、农村人才集聚、农民增收促进;进一步发展有品质的生态农业,培育有素质的新型农民,建设有活力的和美农村;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搭建,党的农
7、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四、主要任务为达到总体要求和实现目标任务,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为抓手,依托已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长寿之乡、特色旅游名县等名片,布局“六场硬仗”和“六大工程”(即:生态提质、基础提升、质量兴农、文明培育、乡村治理、惠民富民),使脱贫攻坚、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农旅体融合、人居环境整治和补“两基”短板等贯穿于整个乡村振兴工作中。(一)打好脱贫攻坚“六场硬仗”1.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开展精准产业稳定脱贫行动,推进县级“5+2”和贫困村“3+1”特色
8、产业发展,继续安排4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奖补资金,扶持每个贫困村建立1-3个特色产业,确保产业覆盖贫困村80%以上贫困户。精准实施14个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计划,对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倾斜政策。开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行动,推动重点工业企业与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重点扶持15个旅游扶贫村发展乡村旅游。开展创建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行动,到2019年底每个贫困村至少建成1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实施产业扶贫培训大行动,培养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每个贫困村成立1-2个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党旗领航电商扶贫”,到2020年,实现全县贫困村和贫困户电子商务网络全覆盖,贫困村、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农产品的数额
9、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60%以上。牵头单位:产业专项小组、扶贫办,责任单位:农林局、旅发局、财政局、电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2.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稳妥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到2020年,全面完成8个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建设任务,实现扶贫移民搬迁21215人。实施安置点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底前完成合作点、苏博片区安置点6条市政路网、供配电工程安装、护坡、排水沟等建设以及电白小学,苏博小学,苏博、合作、金钗农贸市场等配套项目建设。开展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到2020年,实施完成8个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计划,使搬迁对象5292户21215人的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
10、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加快拆旧复垦工作。牵头单位:易地扶贫搬迁专责小组,责任单位:发改局、扶贫办、国土局、乡村办、住建局、财政局、环保局、水利局、交通局、卫计局、电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3.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硬仗制定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全面盘活村级集体所有的资源、资产和资金,增加集体收入。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推进村民合作社高效运转。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当先锋千山万弄党旗红”党建促脱贫行动,强化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四支队伍”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和业务能力培训,增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坚持干部、群众“两手抓”,促进干群思想“双提升”。到2018年,
11、实现所有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目标;到2020年,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家,培养一批种养大户或经济能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林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形成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实现所有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目标,集体经济强村比重为2%。牵头单位:组织部,责任单位:扶贫办、经信局、农林局、各乡(镇)人民政府4.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大会战,组织专业力量勘探水源,进行深水打井、建设水柜、铺设管网。按照“八有”、“十一有”脱贫标准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建屯级道路160公里、砂石路50公里,支持全县14个深度贫困村15户以上自然屯全部通砂石路或硬化水泥路
12、;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任务1096户,优先解决14个深度贫困村283户住房问题,重点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困难家庭户的危房。投入5000万元实施村屯4G网络覆盖工程,推动光缆入村入屯入户。牵头单位:基础设施专责小组,责任单位:交通局、扶贫办、教育局、住建局、民政局、人社局、卫计局、广电网络、各乡(镇)人民政府5.打好粤桂扶贫协作硬仗落实粤桂扶贫优惠政策,实施重点企业与贫困村“一企帮一村”“多企扶一村”扶贫计划行动,充分依靠茂名市电白区发达地区、先进企业、成熟产业的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加强电白与马山产业协作示范区建设,强化与电白区在旅游扶贫领域的协作,开辟多条旅游专线。继续深
13、化“两广”对口帮扶职业教育,全面推进贫困人口培训计划。牵头单位:粤桂扶贫协作专责小组、扶贫办,责任单位:发改科技局、旅发局、经信局、招商局、农林局、各乡(镇)人民政府6.打好社会扶贫硬仗完善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行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转诊制度。继续实行大病医疗救助,确保贫困人口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0%以上。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行“两线合一”,实现贫困人口、重度残疾等特殊人群参保率达100%。开发公益性岗位,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以上。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1100人以上。打造“园区(企业)+车间+农户”创业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厂房式”或“
14、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支持东部产业转移、返乡创业人士、园区企业在村屯(社区)设立扶贫车间,到2020年,力争全县有条件的行政村就业扶贫车间全覆盖,带动2000人以上就业增收。牵头单位:深度贫困村扶贫工作专责小组、人社局、扶贫办,责任单位:民政局、苏博工业园区、各乡(镇)人民政府7.完善一个机制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培育扶贫文化,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宣传推广脱贫攻坚先进典型,逐步形成否定和摆脱贫
15、困文化的意识和行为。持续开展“雨露计划”,提高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健全贫困退出机制。完善贫困户脱贫“八有一超”、贫困村出列“十一有一低于”和贫困县摘帽“九有一低于”标准,规范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组织实施工作,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建档立卡专项评估检查,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坚持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扶贫,严格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和县级主体责任。加强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估,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严格执行脱贫攻坚督查、通报和协调等3项制度执行。牵头单位:组织保障专责小组、组织部、扶贫办,责任单位:督查考评专责小组、信息宣传专责小组、发改
16、局、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二)实施生态提质工程以“清洁乡村.美丽马山”巩固提升行动、“厕所革命”推进行动、污水治理推进行动、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兴林富民行动、水生态净化行动、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等“七大行动”为主要内容,推动生态提质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开展“清洁乡村.美丽马山”巩固提升行动进一步巩固提升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清洁乡村”、以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乡村”、以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为主要内容的“宜居乡村”建设成果,全面启动开展以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为主要内容的“幸福乡村”活动,加快推进完成三项治理
17、、“三变”改革、“三个创建”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十镇特色、百村示范、千屯升级、万屯整治”示范创建工程,持续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产业优化、和谐文明”的绿色村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全力谱写美丽中国马山新篇章。到2022年,建设乡镇片区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2个,村级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11个以上。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1个社区2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屯创建工作,利用市场化运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废弃物资源回收网点和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点,新建乡村废弃物资源回收网点和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点22个,全面推进
18、农业废弃物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牵头单位:县乡村办、住建局;配合单位:农林局、交通局、环保局、卫计局、宣传部、各乡(镇)人民政府2.开展“厕所革命”推进行动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推动农村新建住房全面配套无害化卫生厕所,到2020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完成200座以上公共厕所建设或改造,其中改造自然村公共场所公厕200座、中小学校公厕改造项目12座,乡村旅游景点公厕改造项目18座。新建旅游厕所11座,全县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精品线路沿线及重要节点、游客集散中心、大型停车场、农家乐等重点区域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A级建设标准。具备条件的村屯全部将厕所粪污纳入污水处理设施
19、进行集中处理,开展29个村协同处理厕所粪污试点工作,推进粪污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推进“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快“三改”“六提”“三增”工程建设。立足推进宜居乡村活动提质扩面,持续打造21个示范项目和区市“绿色村屯”建设。牵头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卫计局、旅发局、农林局、教育局、经贸局、能源办、各乡(镇)人民政府3.开展污水治理推进行动建成4个以上镇级污水处理设施,探索马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益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展示范工作,完成45个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开展清淤疏浚行动,加快农村排污管网建设
20、,完成1个村清淤疏浚治理试点,规范整治入河、入湖排污口,逐步消除农村黑恶水体。牵头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水利局、农林局、国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4.开展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新建砂石或硬化屯级道路400公里,其中非贫困村通屯道路150公里,15户以上的自然村基本通砂石路以上等级道路,组织50个村屯完成屯内主干道硬化。新建便民候车亭15个,实现便民候车厅覆盖率达34%以上。整治村庄公共空间,清理庭院杂物,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清除残垣断壁、乱堆乱放,推广“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生态治理方法,力争打造1个以上环境整治精品示范村,每年组织1个村开展规划整治示范。推进乡村乡土化改造,力争
21、完成11个乡土特色示范村和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设施项目建设。完成1个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23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10个村庄精品改造建设,175个基础好、群众意愿高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1530个未实施过改造建设的村庄的提升改造。开展“绿美乡村”活动、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打造30个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美化景观示范村,创建180个村屯绿化示范屯,85%以上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力争完成1000个以上公共照明试点村屯和32个太阳能光伏发电覆盖公共照明示范村建设。创建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创建11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创建卫生县城和卫生村镇活动,创建一批文
22、明村镇、文明家庭。牵头单位:县住建局、交通局、扶贫办;配合单位:县农林局、能源办、卫计局、文明办、发改科技局、国土局、环保局、文新广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5.开展“兴林富民”行动加强构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按规划逐步调减速生桉等人工纯林种植规模,加快推进六朝水库周围速生桉更新改造,大力营造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名优经济林业和混交林。到2018年,完成种植高产油茶2000亩,到2020年,建成国家储备林基地10万亩,新增珍贵树种基地0.5万亩,新增名优经济林基地2万亩,林地保有量达到1630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3.2%,森林储蓄量达到450万立方米。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
23、,2020年石漠化治理累计面积达到221.94平方公里。进一步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发掘绿色生态资源。实施“金山银山”工程,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效率,中西部土坡山地丘陵区建设松、杉木等商品用材林基地,在东部石山区以弄拉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大力发展种植竹子和任豆、香椿等乡土树种,积极引进芳樟树、沉香、草黄檀等珍贵树种,打造特色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到2022年,建设1个处森林康养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积极发展金银花、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产业,全面发展竹笋、澳洲坚果等天然绿色食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推动乡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牵头
24、单位:县农林局,配合单位:县旅发局、县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6.开展水生态净化行动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健全水生态保护修复制度。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保护和恢复乡村河湖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保有量保持在4949公顷。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水产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2020年,全面完成水产养殖禁养区的养殖网箱清理工作。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池塘生态化、鱼塘标准化改造。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确保水土流失面积降低。牵头单位:县环保局、农林局,配合单位:县水利局、发改局、各乡(镇)人民政府7.开展
25、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禁止甘蔗等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露天焚烧;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推进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工矿废弃地和搬迁遗留场地综合治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以及损毁土地、山体、矿山废弃地修复。妥善处置冶炼、化工等历史遗留废渣、废料、废水,消除环境隐患。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固体废物行为,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注重推进农村垃圾实施分类利用,加大农村污水治理,应用生物治污生态种植技术治理乡村污水。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
26、行动计划,开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优先保护未受污染的农用地。牵头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水利局、农林局、经信局、国土局、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三)实施基础提升工程围绕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短板”,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县县通”天然气、数字乡村和提升防灾减灾设施等方面持续加大投资力度,补弱促强,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1.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落实粮食安
27、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508.38公顷,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247万公顷。以白山镇、乔利乡、林圩镇、周鹿镇、永州镇、古零镇等为重点,集中建设一批机制创新、技术先进、规模高效、绿色发展的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到2020年,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7万吨以上。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快百龙滩镇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试点工作,到2020年,完成2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4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到2020年,实现耕地提质改造实施规模183.19公顷,小块并大块项目实施规
28、模156.44公顷。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面完成15.4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到2020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万亩,耕地质量提高12个等级。牵头单位:县农林局,配合单位:县国土局、水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施六朝、坛江、大朗等农田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红水河提水工程,解决红水河沿岸乡镇农田灌溉缺水问题。实施乡镇易涝片区排涝工程,实施六朝水库扩容工程和永州河、周鹿河等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防御洪
29、涝灾害能力。到2020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1745万亩以上,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万亩以上;到2022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以上,节水灌溉达到4.8万亩,节水灌溉率达到60.22%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2.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建设。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乡乡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工程,实施通建制村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县乡道及通行客运班线的村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列养率保持100%,农村公路技术状况(MQI)中等路以上的比例不低于75%,路面技术状况(PQ
30、I)中等路以上的比例不低于75%。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国家级示范县的创建活动。实施非贫困村通屯道路硬化建设,全县有条件的15户以上非贫困村通屯道路基本实现通畅,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100%,新建县乡道联网路项目7个192.3公里,续建通建制村水泥路项目3个15.5公里,新建村际联网路项目9个67.13公里,建贫困村、非贫困村通屯道路共148.77公里,建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0个88.9公里,桥梁项目5个204延米,农村公路县道网的二、三级公路总里程约110.795公里。全面推进乡村屯内道路建设。牵头单位:县交通局;
31、配合单位:扶贫办、财政局、各乡镇政府。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逐步辐射周边村屯。到2022年,改造现有饮水工程500处,新建供水工程5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加快实施水库进库道路硬化,加强基层水管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国土局、交通局、扶贫办、财政局、发改局、各乡镇政府。全面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县域电网能力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到2022年,力争基本实现农村地区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可靠率达99.87%,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46。牵头单位:供电局;配合单位:发
32、改局、国土局、财政局、各乡镇政府统筹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大力推进“天然气”建设步伐,选择条件成熟的乡镇村屯开展天然气进乡入村建设,合理引导新能源开发利用,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示范,带动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30%。牵头单位:住建局;配合单位:发改局、农林局、能源办、各乡镇政府。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息升级改造,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牵头单位:农林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经信局、旅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3.提升防灾减灾设施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火灾等灾害监测站网建设,优化监测站点功能布局,提升实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33、和重大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制度,提高自然灾害立体监测和早期识别能力,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和气象科技扶贫“两个示范”建设工作,建成马山县-乡镇气象为农服务平台、马山县-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平台和市-县气象专业服务专家联盟,建成马山县气象科技扶贫示范点2-3个。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农村的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加大易灾地区植被恢复力度。推进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基层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或改造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加强救灾队伍建设,完善灾后重建工作机制。优化农村消防安全布局,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提高防控火灾和应急救援能力。 牵头单位:气象局、农林局、民政局;配合单位:发改科技局、水利局、卫计局
34、、供电局、消防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四)实施质量兴农工程以做“特”现代农业、做“好”产业融合、做“响”马山名品、做“强”农业科技、做“实”经营主体为实施内容,推动质量兴农工程。1.做“特”现代农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升级。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做强做大优质稻、桑蚕、里当鸡、猪、黑山羊、牛、金银花“5+2”特色主导产业。到2022年,形成以高产、优质稻生产为重点的粮食优势生产区,建设优质大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个,面积2万亩,优质杂交玉米生产基地4个,面积2000亩,旱藕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新品种高产种植示范点5个,旱藕新品种繁育基地3个,马铃薯生产
35、示范基地5个,面积3000亩;以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四化”示范基地为主的糖料蔗优势产区;以优质茧、多用途桑、桑茧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桑蚕生产优势区,金钗镇、加方乡、古寨乡、古零镇、百龙滩镇等乡镇各建设5个每个300亩以上的优质高效桑蚕种养综合生产示范基地,桑园面积达到5万亩;以柑桔、火龙果、百香果、葡萄、蕉等优势特色水果种植为主的水果生产优势区,柑桔示范基地10个,火龙果种植0.35万亩,示范基地5个,葡萄种植0.36万亩,示范基地3个,蕉类种植0.66万亩,示范基地2个,百香果示范基地2个;以叶菜、瓜类、辛香类、椒类等蔬菜优势区,建设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1-2个,面
36、积300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0.2万亩,设施蔬菜基地0.5万亩;以金银花、穿心莲、葛根、淮山、八角等中草药为主的中药材生产优势区,金银花种植面积达6万亩,建设示范基地3个,面积2000亩;以黑山羊、里当土鸡、生态养猪、优质肉牛、罗非鱼、小龙虾特种养殖为主的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区,建立黑山羊产业化养殖基地11个,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15个,肉牛标准化生态规模养殖示范场6个,小型土鸡养殖场100个,池塘标准化改造2000亩,人畜分离养殖小区建设示范村50个、示范屯150个;以松木、杉木、金银花、里当鸡等林下经济产业为主的林业生产功能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示范基地10个,相对连片100500亩以上的
37、林下经济示范区(点)3个。牵头单位:县农林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以列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县为契机,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积极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县。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广“栏舍生态化+微生物”等生态养殖模式,推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到2020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生态养殖认证率达到9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桑枝、蚕沙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50%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30%,专业化统防统
38、治覆盖率达到4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牵头单位:县农林局,配合单位:县环保局、各乡(镇)人民政府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围绕粮食、糖料蔗、蚕桑、蔬菜、水果、中药材(金银花)、林业、畜禽、水产以及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马山县乔老河休闲农业示范区、马山县红旗湖休闲农业示范区、乔利果蔬产业示范区、乔利乡三乐柑桔产业示范园、周鹿镇马周柑桔产业示范园、古零镇石丰四黄水产养殖示范园等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度高、效益突出的特色农业示范区,到202
39、0年,力争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7个,乡级示范园33个,村级示范点150个,确保每个涉农行政村至少创建1个村级示范点以上。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向适宜区域和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节点特色明显、品牌形象突出、产业基础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到2020年,建成3个市级农产品优势区,扶持发展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的综合农产品交易中心1-2家,扶持发展区域性金银花中草药商贸中心1家。建设若干个农产品现代化物流配送枢纽,扶持和打造大型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络平台。牵头单位:县农林局,配合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创“两个示范”。创建乔老河休闲农
40、业核心示范区。2019年力争完成小都百乡村旅游区、乔老半岛自然乐园区、三甲屯攀岩运动特色小镇、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区等一系列项目建设,达到广西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标准,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绿色农产品和加工品的著名品牌,构建农业产学研结合平台和物流交易平台。创建乔利乡拉旧屯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生态综合示范村)。做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划。2019年6月底前完成“三改六提三增”建设,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四清理四整治”活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牵头单位:县农林局、乔利乡政府,配合单位:发
41、改科技局、旅发局、住建局、环保局、乡村办、人社局、民政局、文新广体局、组织部、各乡(镇)人民政府2.做“好”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推进苏博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企业,推动百龙滩产业园、白山百榜产业园区以及周鹿木材产业园并入苏博工业园区,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鼓励开发免淘米、营养强化米、各种配制米和各种大米深加工产品、米(薯)粉、米饼、薯条干等,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到2020年,重点扶持5家加工企业,新增六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7543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9亿元,增加值6亿元。打造8个以上自治区和南宁市农产品加工业知名品牌。粮油精加工年产量20
42、万吨,增加附加值2000万元。扶持水果加工企业积极开发果汁、果酒、果干蜜饯、水果萃取保健食品等,到2020年,水果采后处理率达30%以上,水果加工产量1.5万吨,增加附加值6000万元。重点扶持山里人等5家蔬菜加工企业,重点发展藕精深加工和蔬菜产后商品化处理,抓好冷冻蔬菜、腌制蔬菜、干制蔬菜及蘑菇罐头等生产,推行净菜上市、分级上市、包装上市,到2020年,旱藕等蔬菜精深加工产量5万吨,增加附加值1.8亿元。提高马山缫丝生产加工能力和水平,加大桑枝、蚕沙、蚕蛹等蚕桑资源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扶持马山县乐江社区种桑养蚕合作社,到2020年,蚕茧加工增加附加值2亿元。积极研发和生产精制糖、功能糖、药用糖
43、等高附加值新产品,加大蔗渣、废糖蜜、滤泥等制糖副产品的深度循环利用,到2020年,蔗糖加工产值1.1亿元,蔗渣等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推进林板一体化和木材精深加工,加快发展高档组合家具、木地板、木制工艺品,扶强竹藤加工业,发展竹胶板、竹地板、竹装饰材、日用工艺品等竹藤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到2020年,林产品加工业产值2亿元。重点发展生猪、黑山羊、肉牛、里当土鸡等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分割肉、冷鲜肉、小包装细分割等鲜肉品种和全营养快餐食品、熟肉制品,发展猪皮、牛皮精深加工,开发高档皮革产品,到2020年,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产值2000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量达1200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
44、业数达12个,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23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19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6.9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达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15。牵头单位:县经贸局,配合单位:县农林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培育一批农旅产业。围绕建设“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生态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打造“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目标,挖掘马山自然资源、特色农产品、农耕文化、长寿之乡、特色民居等的休闲旅游功能和旅游产品,构建“三区一带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
45、(“三区”,即环弄拉山地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区、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区、玄河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区;“一带”,即红水河百里画廊休闲观光旅游带;“一中心”,即乡村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推进大弄拉石漠化国家公园、中国玄河景区、红水河景区、中国弄拉景区、水锦顺庄景区、龙玩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西南出海大通道马山旅游集散中心和四星级以上酒店等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创建三甲攀岩特色体育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精品旅游线路,到2022年,打造A级景区2个,旅游特色小镇1个,创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四星级农家乐2家,建设星级酒店1家,发展农旅精品旅游线路5条。引导现代
46、特色农业示范区拓展休闲功能,支持乔老河休闲示范区、乔利果蔬休闲示范区等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环弄拉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田园综合体,打造姑娘江下游、红水河岸休闲农业示范带,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环首府休闲农业产业带,到2022年,建设和完善星级生态农业示范区3个,创建田园综合体1个,打造1个乡村旅游集聚区、1个乡村旅游集聚带。带充分利用“弄拉模式”、“小都百模式”、“古朗模式”“空店模式”“农家饭票”等模式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打造本立村、立星村、羊山村等一批县旅游扶贫示范村为重点,鼓励村民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现代农庄、农业公园等项目,策划设计融民俗体验、乡村度假、农事参与、休闲竞技、乡村娱
47、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到2022年,打造15个旅游扶贫村、20个乡村旅游点,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家一艺”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力争当地农民直接从业人数达到5000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到30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总收入5000万元。牵头单位:县旅发局,配合单位:农林局、文广体新局、招商局、扶贫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培育一批康养产业。依托“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品牌,全力打造系列康养基地。推进生态体育康养产业发展,加快大弄拉石漠化国家公园、弄尧生态康养高级度假区、特色攀岩运动小镇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生态休闲养生基地。推进康复养老养生产业发展,重点开展红浪良康养城酒店
48、、老年公寓、中医养生馆等配套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康养小镇及康养综合体。鼓励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建立森林康养医院、森林康养康复中心,建成一批森林康养基地。牵头单位:县文广体新局,配合单位:县农林局、旅发局、招商局、扶贫办、发改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培育一批休闲运动产业。以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环广西自行车赛、攀岩精英挑战赛等系列品牌赛事举办为契机,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文化体育旅游美食节等活动的影响力,推广马山县“旅游+体育+扶贫”模式,谋划一批山地运动、水上休闲、康养体验等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运动精品项目,将三甲创建为广西第一个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基地。加
49、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国家级攀岩户外公园、攀岩小镇和低空飞行(滑翔机)体验基地,升级举办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山地自行车大赛、山地车越野赛、野钓大赛、水上动力滑板大赛等,打造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中国南方户外运动的天堂。牵头单位:县文广体新局、旅发局,配合单位:县农林局、招商局、扶贫办、发改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3.做“响”马山名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7%以上。大力推进县乡共建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基地,到2022年建成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基地5个,面积5000亩。实施品牌战略,立足生态优势,打好生态牌、绿色牌,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继续开展富硒农产品建设,围绕桑蚕、金银花、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