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1152958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教师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基础练习限时15分钟分值 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赫鲁晓夫改革改变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提示: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提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4.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提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应当是在1956年底。5.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

2、市场经济体制。()二、选择题(共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题组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改革把斯大林的神像扳倒了,但在苏联体制和基本政策的改革上,并没有什么成就可言。”下列改革中符合上述评价的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赫鲁晓夫改革D.新经济政策【解析】选C。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讲,是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赫鲁晓夫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因此,这些苏联改革中符合材料评价的是赫鲁晓夫改革。2.某学习小组依据下列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选项中符合其研究主题的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与改革C.社会主义国家关

3、系的发展D.战后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含义分别为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得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赫鲁晓夫改革中的种植玉米运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直接引发苏联的解体。材料三幅图片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改革,B正确。题组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3.南斯拉夫改革具有自己独特的探索道路,与苏联模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B.重点发展重工业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解析】选A。B、C、D都属于南斯拉夫与苏联模式的相通之处,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是南斯拉夫改革的特色,体现了与苏联模

4、式的不同,故正确答案选A。4.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经过改革后经济获得发展,这些改革的共同点是()A.起因于严重政治危机B.为逃避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歧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出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解析】选C。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下放中央权力,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选C。题组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5.有人认为,中国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是一个完全可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相媲美的历史壮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三大改造()A.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

5、化基础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解析】选D。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1956年底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间是1952年,与三大改造时间不符,排除A;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是通过编制经济计划,同时根据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B排除;“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C排除。6.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我国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年份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非国有商业占商业总产值比重197820%10%199252%70%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中国加入WTO

6、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从1978年到1992年,非国有工业、非国有商业占比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故选B。A错误,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已基本完成,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长远来看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D错误,中国加入WTO是200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三、非选择题(7分)题组四苏联改革7.材料材料中图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什么历史信息?【解析】本题由材料中图片的时间信息可知,该图表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信息。“历史信息”,依据图片中工业和农业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

7、取得一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答案:勃列日涅夫。信息: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综合练习限时30分钟分值 50分战报得分一、选择题(共13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赫鲁晓夫统治后期,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的建议,并开始试点,可惜他没来得及做就下台了。这表明苏联政府曾试图()A.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B.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C.放弃中央对企业的控制D.加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选B。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没有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故A错误;赫鲁晓夫“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说明他开始考虑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以

8、调动工人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故B正确;“放弃”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就是政府对企业干预太多,故D错误。2.(2021大连高一检测)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虽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A.根本上触动了苏联模式B.只是对苏联模式的局部改革C.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解析】选B。由材料“守墓人的角色”,表明赫鲁晓夫经济理论上没有冲破苏联模式,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局部改革,故选B;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排除A;C材料内容未涉及,排除;D指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

9、,排除。3.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C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对旧体制的改革,但成效如何不得而知,故A表述不当。B中的“行政手段”表述不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经济手段,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企业是否“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排除D。4.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

10、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选B。根据材料“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可知,其改革仍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故选B;A、C、D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5.1987年,戈尔巴乔夫说:“改革就意味着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表明他的改革()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解析】选B。从题干

11、材料信息可知戈尔巴乔夫当时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选B。6.(2021蚌埠高一检测)为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C.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可知D正确;A、C不符合史实,B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故排除。7.在南斯拉夫走上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遭到了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批判。可是在1955年,赫鲁晓夫则承认“采取不同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完全属于各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

12、)A.赫鲁晓夫希望进行市场经济改革B.苏联认可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C.赫鲁晓夫承认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多元化D.苏联采取缓和策略扭转冷战的被动局面【解析】选C。赫鲁晓夫承认“采取不同方式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完全属于各国自己的事情”,说明赫鲁晓夫承认社会主义道路可以多元化,故选C;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方式问题,并非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问题,排除B;材料信息与冷战无关,排除D。8.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的行动纲领指出:“共产主义、平均主义是有害的,因为它袒护懒汉和责任心不强的人而损害勤劳和舍己为公的人,袒护非熟练工人而损害熟练工人。”这说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A.力

13、图推行“福利国家”政策B.尝试改革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C.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D.汲取了“新经济体制”的优点【解析】选B。“它袒护懒汉和责任心不强的人而损害勤劳和舍己为公的人,袒护非熟练工人而损害熟练工人”强调的是对劳动效率的重视,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革原有僵化的经济体制,故选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国家”政策,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行动纲领出台于1968年,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C;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并未真正实行,在苏联的军事干预下以失败而告终,排除D。9.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民主德国边

14、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柏林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这反映了()A.两个德国出现B.两德统一在望C.两极格局形成D.美苏冷战结束【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1989年”。A出现于1949年,C出现于1955年,D出现于1991年,时间皆不符,故排除A、C、D。由东西柏林边界开放可以看到两德统一的趋势,故B正确。10.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剧变。其剧变的实质是()A.政局动荡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社会矛盾激化D.脱离社会主义阵营【解析】选B。东欧剧变的实质不是版图的变动,不是国名的改变,也不是社会矛盾激

15、化和政局动荡,而是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选B;A、C错误;“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并不一定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D错误。11.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陆续被纳入我国统购统销范围之内。到1957年,我国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由227种增至532种。这一政策的推行()A.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C.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现代化D.密切了城乡间经济联系和互通【解析】选B。根据材料“从1953年开始”“纳入我国统购统销范围之内”“由227种增至532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间,社会主义改造

16、为工业生产的进行提供了保证,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状况,故A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状况,故C、D排除。1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以下属于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是()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设立丝路基金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A.B.C.D.【解析】选B。是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念,不符合题意,故错误;B符合题意。13.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种状况

17、表明()A.世界各大经济体促成多极化形成B.实现了复兴中华伟大的“中国梦”C.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D.改革开放使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解析】选C。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4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

18、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二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陆南泉等苏联真相(1)材料一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改革失败的原因何在?(18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

19、化资金”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农业方面的非常手段是指农业集体化政策。“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可结合苏联模式的特点概括得出,主要体现在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单一公有制等方面。第(2)题据材料“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结合所学概括得出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内容。结合所学从苏联体制上找其失败的原因。答案:(1)非常手段:农业集体化。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单一公有制。(2)农业改革: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原因:对苏联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

20、联模式。创新练习限时10分钟分值 15分战报得分1.(3分)(学术情境)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解析】选B。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苏联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故B符合题

21、意。2.(12分)(信息提取类命题)材料1978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1978年1984年1987年农业粮食(百万吨)304.77407.31420.41棉花(百万吨)2.164.196.25油料作物(百万吨)5.2111.9115.25甘蔗(百万吨)21.1139.5146.85工业煤(亿吨)6.187.899.20原油(百万吨)104.05114.61134.00电力(十亿千瓦)256.60377.00496.00钢(百万吨)31.7843.4756.02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表格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运用史实恰当,史论结合

22、)【解析】材料中所展现的是,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数据。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取有关信息,分析表格中农业部分,不难发现从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业方面的各种农作物产量逐年攀升,提取信息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说明;分析表格中工业部分,可以得出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工业方面的数据迅速上升,提取信息2:1984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结合所学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说明;前两条信息是微观视角,另可从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提取信息3:1978年后,中国经

23、济开始腾飞,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说明即可。答案:信息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说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信息2:1984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说明:农村改革成功推动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促进了工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信息3:1978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取得巨大成就。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历史性转折;党和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改革开放促进国力迅速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