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阅读提升课堂:用思辨性写作驱动深度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阅读提升课堂:用思辨性写作驱动深度阅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阅读提升课堂:用思辨性写作驱动深度阅读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收录了孟子的人皆有有不忍人之心。这篇文章的文下注解完备,学生完全可以自读。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文言文的串讲。那么,该怎样上出深度,上出亮点?这课的课后学习提示说:“学习时注意结合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探究孟子这些论断是否由充分的合理性。”将学习提示与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理解各家的论说方法,领悟其妙处”,可以将本课的学习定位在:“读懂孟子的论说方法和说理框架,通过思辨性阅读探究孟子论断的合理性。”孟子雄辩的说理以下为本课的教学收录精华:师:大家刚才读了课文,相信很容易发现孟子在这篇课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简单说,
2、就是人性本善,人皆有天良。可是,两千年后,在遥远的西方国家,一位犹太裔思想家阿伦特女士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请大家阅读拓展材料,看看阿伦特提出了什么观点。拓展材料:阿伦特论述“平庸之恶”审判席上曾参与屠杀10万犹太人的纳粹党徒艾希曼不阴险,也不凶横,完全不像一个恶贯满盈的刽子手,就那么彬彬有礼地坐在审判席上,接受绞刑,他为自己辩护时反复强调:“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他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作为一名军人,他只是在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这就是现实世界隐藏在每一个普通内心深处的“平庸之恶”。这种恶自然而然的没有思考的,自主地不进行善恶判断的。个人的内心
3、深处的认识上,完全默认行为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为,更进一步,自然而然成为犯罪行为,对不道德行为毫不质疑的实践者,内心没有良知与不安,凭借外部命令来给自己的冷漠行为或罪恶提供非道德的辩护,从而解除内心深处道德上的过错。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从人性深处来说,都会堕入其中。从而让整个社会都践行“平庸之恶”。生:阿伦特提出了一个概念“平庸之恶”,也就是人可以不用思考,放弃善恶价值判断的责任和权利去作恶。师:是的,简单地说,阿伦特认为人性中有天然的恶的那一面。现在我们就来设想一场跨越两千年的辩论。如果孟子和阿伦特展开一场辩论,你会站在谁的一边?你们觉得要完成好个任务,需要先做好哪些准备?生:
4、明确双方观点立场的根本差异,确定我的立场。生:在明确自己立场的基础上,还要读清楚双方围绕观点展开的论证过程,从中发现对立方在论证中的漏洞。生:不能一味地进行批驳,也要发现对方的可取之处,这样对话交流才能进行下去。师:刚才大家集思广益,说得非常精彩!我归纳一下,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选定自己的立场。第二,从说理方法入手,做到知己知彼,有效地展开论辩。第三,要让论证展开得更有力度,需要进行有分寸的对话和交流,包括检讨自己立场的不足,承认对方观点的可取之处。师:刚才我们已经明确双方的基本观点。现在我们要进一步看清双方的说理结构。就孟子这篇文章而言,如果展开细谈,也许非常复杂,但是“大道至简”。我们可
5、以将本文简化为下面这样一个模式图,请大家依据课文内容填写这个结构图。生:我来展示一下我填写的结果。师:很好,你把这篇文章的基本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了,围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观点,孟子举了一个形象的例证:见到有人将把孩子投入井中而心有不忍。同时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拓展。但你们觉得这样就足以把孟子的论证说理过程全部囊括吗?生:“四端”作为一个深度的拓展论述,应该还可以再延申。我是这样做的:师:很好!你剖析得很完整。同学们,你们是否发现了,对“四端”的具体延申与这篇文章总体的论证结构是一致的?是的。我们要选边站队,就必须读懂孟子和阿伦特两人的观点以及各自的论述思路。因此,这个三角形说理结构也成为了大
6、家完成主问题的有效思维工具。师:接着请学生再读一遍课文。结合三角结构图,在课文中划出与阿伦特观点、论证相对立的语句。生:我找到了:“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与阿伦特说的纳粹分子屠杀平民的残暴相矛盾。生:我找到了:“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与阿伦特所说的“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从人性深处来说,都会堕入其中”相矛盾。师:太好了!接着我们来想一想为什么两人会有这样的分歧?把你的思考条理化,可以从“范围,条件”两个方面具体分析。(1)范围:难道所说的人都是如此吗?不可排除(2)条件:我们谈论人性的善恶,善恶产生的前提是师:当你思考清楚了这两方面后,我们可以再推进一步,让说理更有逻辑性。我们可以采用这个对话结构:我支持(?孟子/阿伦特)不可否认,(对方的正确之处在哪?),但还应看到(对方正确之外的不足?),因此我认为(提出自己的观点),进一步说(拓展解释观点或进一步挖掘观点),这正如(举例),所以(总结看法)。这个说理逻辑链条既服务于我们解答主问题:“如何支持一方,选边站队”,同时又加深了对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形成的论述结构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课文中孟子更多地进行的是正面的说理,而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要进行辩证思考和“对话”,正如上面逻辑链条中的“对方正确之外的不足?”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停留于读懂孟子的观点和说理结构,还实现了对课文的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