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即命运》.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115035 上传时间:2021-02-08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9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态即命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心态即命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态即命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态即命运》.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序:传统文化精微的体验式回归4第一章和谐社会,从心开始501 小鞠躬,大道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礼6一、鞠躬里的健康心态6二、 知礼而后谦602 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7一、心和万事兴7二、传统文化中的“和”703 西方的月亮并不比东方的圆9一、对待心理问题的东西方差别9二、西方价值观中的“自我”1004 互爱、互助、大同传统文化的和谐轨迹11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11二、中国古人的幸福人生11三、和谐社会与传统道德1205 一日三省,培养健康心态13一、多照“镜子”有利健康心态13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13三、境随心转14四、拒绝“第三状态”15第二章对心理失衡说“

2、不”1601 心理失衡对健康的严重危害16一、疑心多致病16二、七情内伤17三、最大的健康杀手1802 用积极的暗示来拒绝消极的情绪18一、选择的自由18二、积极的态度让生活充满阳光 20三、心念的力量2103 把快乐的钥匙握在自己手中22一、做自己情绪的主人22二、如何在生活中看到阳光23第三章让挫折成为登上成功宝座的基石2401 阴阳之道观顺逆24一、家业的阴阳变数24二、成由勤俭败由奢26三、天道损有余补不足2702 检讨自己,让失败做我们的老师29一、挫折中也有转折29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30三、你给挫折脸色,挫折就给你脸色30四、检讨挫折,坦诚面对自己3203 财色名利观是成败的根

3、由33一、临利勿苟得33第1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二、色字头上一把刀36三、不畏浮名遮望眼37第四章认识压力与解压之道3801 认清压力的实质39一、压力无处不在39二、压力也有两面性39三、一切不必要的压力都是纸老虎39四、重压之下无完卵4002 解压有方法41二、扬长避短减压力42三、术业有专攻43四、放下自我减压力43五、随缘而不攀缘46六、知足方能常乐49七、交流是减压的良方51八、减压妙方52第五章 如何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5201 嫉妒拿别人的成绩来惩罚自己53一、是文人相轻还是“士”风日下53二、切忌嫉贤妒能5502 传统德育注重人际和谐55一、佛教:高度艺术化的

4、社会教育56二、富之、教之:儒家和谐社会之主张5803 解除心灵的缠缚61一、是什么让你如此多疑61二、谁是最可信赖的人62三、如此挑剔为哪般64四、人人都需要赞赏65第六章 幸福人生的原则6601幸福人生原则之一莫生气67一、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67二、忍把刀插在心尖上68三、百无一用是生气69四、恕智者的换位思考7102幸福人生原则之二忌恶言73一、水知道答案73二、别做盛放恶言的垃圾桶74三、谨言慎行,勿伤他人74五、恪守诚信,说到做到7903幸福人生原则之三合家欢81一、糟糠之妻不下堂82二、孝顺和睦慈良贞静83三、人贵知耻84四、夫妻和睦的秘诀只看优点,不看缺点84第2页共10

5、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五、保持夫妻和睦的三件法宝8604百善孝为先教育子女的首要原则87一、教育的次序首孝悌,次见闻87二、百善孝为先88三、师道与孝道89四、当代孝亲观念衰落的原因90五、在当代弘扬孝亲美德91六、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93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95八、给孩子一点文言智慧97参考书目100参考网站100第3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序:传统文化精微的体验式回归刘伟见刘余莉教授是治东西方伦理学的专家。她发来心态即命运 :正说传统人生智慧一书,索予为序,我被书稿中所洋溢的那股真诚所感动,觉得刘余莉教授她在治学中与传统文化精微发生了交道感应,渐入佳境并有所得。她已

6、经认识和体会到传统文化不是用来讲的,是要修习的。讲,只是修习成果的一种大众见证,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渊博。当年程颢说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中国的学问本根,恰恰在这里。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种情形可以名之为体验式回归。就如当年弘一法师听从马一浮先生建议试试佛教的茹素,辟谷。结果就深入进去了,直至成为一代高僧大德。又如当年批判宋明理学甚力的汤用彤先生在真正深入读宋儒的集子的时候,忽然重新发现了理学的博大,由此发出不读容易无知的感慨。什么是我们的往圣绝学,其实在四书五经、大乘佛典里面都有。又如往圣古贤的集子,其实中间有着很多的有关文化精微的记录。关键在于体认,而不是

7、仅仅将其当做学术资料进行思辨与批判。我们从刘教授的讲课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真诚,与这种真诚相匹配的是朴实的文风。没有故作惊人之语,也没有激情澎湃的鼓动,有的只是娓娓道来。讲自己所能体会到的,不作高论,这是她的风格,所以她的讲课往往能打动很多人。在刘教授的眼里,只有服从于主题思想的论述,而不管她所引证的材料是领袖的话语或主流价值话语,还是乡村贩夫的一句俚语,甚至是古人某本笔记小说里的某个故事,更甚者可能是某种神话传说,只要有利于更简明地论证并让大众知悉,她都会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这种风格往往使我们忘了学术与生活的边界。而尼采认为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是一种境界,我们从刘教授的书中能看到这种风景。讲

8、自己所体会到的是一种真诚,就如佛家的不打诳语。但仅此是不够的,因为大众需要的是更为超越的一般性指引。现代社会的残酷竞争、身心的交战,使大众充满了对心灵慰藉的渴仰,但真正能如时雨之化的传播少之又少。而刘教授贡献给大众的除了是自己所体会到的正道外,对于古圣先贤所倡导的正道,也不遗余力地宣讲,更可贵的是她能与现在的生活相结合。由此,她的受众日益多了起来。在我看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对传统真知的解读。这是我某日在自家南窗下读明朝大儒刘宗周解孔孟所悟到的。其实我们的古人都是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自身的文化生命觉醒和时代的文化生命觉醒。如果只是自己,那只是接通了古圣先贤,如果进而能觉醒时代的文化生命,就能成为

9、一代大家,如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等,又如佛家诸多开宗风的大德,皆足以千古。我们处在一个远离了传统文化精微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时代文化对传统没有使命。读王阳明全集,见他在那个时代都未免经常长叹古圣先贤之学衰微,常觉知己者少。落落如我辈,在当今之世,岂不更为孤寂。虽然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微是让人自足的文化,而不将悲欣系之于有无交游之伴,但毕竟在我们这个时代,周遭多是现代文化的刺激,于文化上缺少知己,也不免有时四顾而叹。但当我看见刘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作这种体验式回归时,颇有“德不孤、必有邻”的感觉。第4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参与并行进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教育中,我渐渐感觉出

10、我们这个时代对传统真知的解读的另一种意义,即当今的解读虽然粗疏,却是来源于本根和草根的生活。这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检验中华文化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因为在这个时代,传统文化荒芜已久,也声名狼藉已久,对其心悦诚服的人一定是从个中得到体会并有真切受用的人。当然,传承数千年的东西也有鱼龙混杂之处,对后学者来说,在没有顶礼膜拜心态下,衡量的尺度是当下是否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如果能,那么这一批没有本根的文化游魂会重新找到自己的家园。这也是我多年反复读经典并求校正于生活的原因。我常常想,如果只是培养陋儒,我们为什么要去读它,古人为了考功名,我们现在则大可不必。这是中华文化面临的真正的挑战。我们的教育体制

11、教会我们的只是一些对传统文化的结论,我们这一代要返回式学习,体验式回归,如果由此能成就一批承继中国文化血脉、能完成自身与时代双重文化生命自觉的人,则真是时代之盛事,中华之盛事。所以,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所期许的不止是知识,还是一种生活的情趣和境界,更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与自由。我与刘余莉教授是同年生人,一个在教育界,一个在出版界,但我们都活跃在国学的正知正见的传播中。以我的学养本该辞此作序之盛邀,但推之再三,颇不自安,乃有了上面的文字忝而为序。2010年11月8日(本文作者系中国宇航出版社副总编辑,北京大学传统艺术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章和谐社会,从心开始第5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在当

12、今社会,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组是“和谐社会”。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建设和谐社会、提倡协和万邦的传统,这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时必须加以借鉴的宝贵财富。礼记礼运就对儒家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做了这样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的社会是非常美好的、令人向往的,那么在当代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实现这样的和谐社会呢?01 小鞠躬,大道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之礼一、鞠躬里的健康心态关于“心态即命运”这个话题,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说起。在中国的童蒙经典弟子规上有这样一句话,说“揖深圆,拜恭敬”。这句话就

13、是教导我们在向别人作揖的时候一定要把身子弯下去,也就是说至少要 90 度角,要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恭敬。显然,这是古人的礼节。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为什么还要拘泥于这些古人的礼节呢?我记得教弟子规的老师曾告诉我,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身体力行地实践,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老师这样说必然有他的道理。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在这个发布会上有我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在学习弟子规,也学得很认真。当我走上台后,就先冲着台上的领导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冲着台下的观众席深深地鞠了一躬。出乎意料的是,我还没有开始讲话,台上台下就响起了一片掌声。从那以后,我就喜欢给别人鞠躬。当然,这并不是为了博得别人的掌声,

14、而是在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诲中,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鞠躬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礼节,但却从内心表达出我对观众的敬意,大家再听我讲课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又涉及行礼之人是出于何种主观目的。人们选择一种行为,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愿意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必须按照规则来做。如果一个人行使的某一行为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因为不能破坏规则,那么其行为的道德价值就是有限的。此外,评价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而不考虑行为主体的愿望和动机,也使其行为的道德价值令人怀疑。所以即使是鞠躬这样一个简单的礼节,如果是带有自利目的来做,比如为了博得别人的夸赞和掌声,那其美好程度就大打折扣了。二、 知

15、礼而后谦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深刻的内涵,每一种礼的设置都不是随意的,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鞠躬就是为了通过这个礼,低下我们自己高贵的头,来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一个人即使贫贱到乞丐的地步,仍然会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那么这种傲慢之心从哪儿表现出来呢?比如一个乞丐走在大路上,看到一些富贵人家的车子经过,他可能也会嗤之以鼻,然后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即使是这样一没有财富、二没有地位的人,也还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再想一想有的人成长过程中可以说充满了鲜花和掌声,处处都活在别人的赞叹和肯定第6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中,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有傲慢之心不断地滋长。所以,

16、我在刚刚学弟子规的时候,觉得这个躬很难鞠下去,因为一个人没有内心的恭敬,这个头是低不下去的。所以在力行的过程中,我切实地感受到,行这个鞠躬礼,实际上就是在折服一个人的傲慢之心。在弟子规上还有一句话,“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以前的人,即使骑着马或乘着马车,遇到一位长辈,也一定会下来跟他打招呼,即使长辈已经走过去了,也要目送着他远离。为好朋友送别同样如此。当然要理解这句话,必须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在中国古代社会,交通极不便利,一个人要去看自己的朋友,可能要坐马车、乘帆船,换上几种交通工具才能见到朋友。两个人见面之后,相谈甚欢,但又不得不别离,所以在分别的时候,才会依依不舍地送了又送

17、。正因为有这种美好的感情,才会有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李白送朋友走的时候,朋友的帆船渐行渐远,慢慢走出了他的视线,再也看不到了,他还在那儿恋恋不舍地望着望着,久久不肯离去。实际上,这个“过犹待,百步余”是人与人之间那种深情厚谊的自然流露。现代人交通便捷,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从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深情厚谊却很难再体会到了。02 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心和万事兴儒家经典大学上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社会”的命题,正是借鉴了古人的智慧,并进一步形成了“和谐社会,从心开始”的主张,因为“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简单地说,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

18、基石。我们知道,礼节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可以说是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最好距离。假如没有了“礼”,人与人之间往往会产生很多的不愉快和误会,从而影响我们的心态健康。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有着良好礼仪的社会,人人和谐相处,则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加健康。所以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要让我们的心态健康起来。要注重言谈举止这些细节,因为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磨炼了自己的心性。久而久之养成好的习惯,这个人就会有一种雍容大度之气,这才是真正健康的心态。有这样一个关于健康的说法。一个数字,前面是一个“1”,后面有一串“0”。这个公式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很简单,对于每个人而言,健康是“1”,其他一切,如金钱、

19、事业、地位、美貌等等,都是后面的“0”。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健康,即失去了这个数字最前面的“1”,那么后边纵有再多的“0”,对他而言都毫无意义了。在现代社会,这个数字前面又多了一个正负号。也就是说,前面这个“1”如果是正的,那么这个数字越大越好,但是如果前面加了一个负号,那我们还不如要一个小的正数。这个正负号代表了什么呢?代表的就是人的心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健康心理没有了,我们的心理失衡了,那么我们的身体健康、事业、美貌,可能都会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由此我们知道,心理的健康实际上比身体的健康更加重要。二、传统文化中的“和”我们知道,“和”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儒家文化注重追求和谐,本身是一

20、种和谐的教育。而这种和谐,包括了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及协和万邦的内容。如大学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身心和谐方面,孔子提出“君子坦第7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荡荡,小人长戚戚”,所以,培养坦荡荡的,心胸开阔、仁民爱物、“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君子,就成为实现社会和谐、天人和谐的基础。正如整个身体的健康和谐来自于身体的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运作,而每个器官的健康来自于构成器官的每个细胞的健康,社会的和谐也是来自于社会最基本组织家庭的和谐,而家庭的和谐来自于每个成员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个体的道德修养是构建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人际和谐方面,孟子总结人类

21、社会中人伦关系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著名的“五伦”学说,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首先我们看一看父子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社会中,时时刻刻存在着父与子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并不是圣人制定并让我们去遵守的,而是父子之间的一种自然的亲情。为了使这种自然亲情顺着“亲”的方向发展,并且保持一生而不改变,中国古人就去观察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后来他们观察到,只有做到了“父慈子孝”,也就是父母慈爱教导儿女,儿女赡养孝顺父母,才能将父子亲情保持一生。“君臣有义”所表明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在中国古代,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君臣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有一种自然的上下级的关

22、系,怎样使这种关系保持和谐呢?领导者必须对属下有仁爱之心,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就可以对属下呼来唤去,甚至不把他当人看,这样做就错了。而被领导者呢,只要将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尽心尽力地加以完成,就是尽到了忠心。所以只有做到了领导者仁慈,下属忠诚,这个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才可能是和谐的,而不是对立和冲突的。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这一思想,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日本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之所以被誉为“经营之神”,就是因为他把这种“君仁臣忠”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创下了儒家式的企业经营之风。

23、“夫妇有别”,是指夫妻对于家庭的职责有区别。这个“别”并不是地位上的差别,而是职责上的差别。就是丈夫要承担创造经济收入的职责,而妻子要承担教育儿女的职责。那么只有丈夫做到了有恩义、有道义、有情义,妻子有良好的美德,“夫义妇德”能够做好,夫妻之间才是和谐的关系。“长幼有序”就是指一个家庭之中,兄弟姐妹的出生有一个自然的顺序,根据这种自然的顺序,要求兄长要做表率,要友爱,引导弟弟妹妹,而弟弟妹妹对于兄长的教诲,要恭敬,要听从。只有做到了“兄友弟恭”,兄弟姐妹之间的秩序才是和谐的。最后一种伦理关系就是“朋友有信”。它是讲我们在社会上与平等的人交往的时候,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那就是要做到诚实守信。在这

24、五种伦理关系中,儒家没有抽象地谈论所谓的平等,而是根据客观存在的伦理关系的特征,明确了处于不同关系中、不同地位上的人的责任特征。只有这些人都主动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人伦关系才可能和谐。这五种人伦关系,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只有这五种基本的伦理关系处理好了,整个社会的人伦关系才可能是井然有序的。在人与自然和谐方面,儒家很早就认为,人是大自然运行的一分子,人应当顺应宇宙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秩序,这集中表现在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其基本含义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统一。这一思想可以溯源于易乾卦文言,其中写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

25、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段话的基本精神是:天(大自然)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的活动也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只有顺应以第8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和谐为特征的宇宙秩序和发展规律,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才会减少或避免天灾人祸,最终有益于人类自身。因此,儒家在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中,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主张因人成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应自然,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始终关注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

26、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这种精神所代表的是一种涵盖社会和自然的朴素而辩证的人文主义。它不仅不同于西方那种反自然、反神学的个人式的人文主义,也与那种过于注重人与自然的对立、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的理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民胞物与,认为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因此,按照这种思想,培养一个人美好的德性,使人对他人、对环境常常心存爱护的善意,将达到净化人心与净化环境的统一。在协和万邦方面,儒家道德的核心价值观是“仁”。对仁德的培养也是从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不断升华上去的。先有对父母的孝,对兄弟的悌,再把这种爱推及到社会大众的身上去,这就是从自爱到互爱,而互爱再向上提升就是

27、互助(即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互爱互助再向上提升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深受儒家和谐观念影响的中国人,在历史上较少主动发动侵略战争。诚如日本著名的哲学家池田大作先生所讲的 :“与其说中国人是有对外推行征服主义野心的民族,不如说是在本质上希望本国和平与安泰的稳健主义者。实际上,只要不首先侵犯中国,中国是从不先发制人的。近代以来,鸦片战争、中日战争、朝鲜战争以及迄今和中国有关的战争,无论哪一次都可以叫做自卫战争。”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对“和谐”的追求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古人从身心和谐,到家庭和睦,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再到国家间和平的价值追求,都是

28、以人的身心和谐为基础的。儒家文化正是理解了这一点,因此才在儒家的经典大学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序,指明不仅一个个体的尊严来自于他符合道德的行为,而且每个个体的道德修养是构建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这就告诉我们,要社会和谐,要治国、平天下,从哪里做起呢?就是要从构建每一个家庭、 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司内部的和谐来做起,而构建这样的和谐单位又要从培养每个人的良好心态做起。03 西方的月亮并不比东方的圆一、对待心理问题的东西方差别有这样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对年轻男女约会,结果这位男士迟到了,女士问他:“你去干什么了?怎么会连约会这么重要的事都会迟到?”这位男士就回答说:“我

29、去看心理医生了。”听到这样的回答,女士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在美国,如果一位女士听到一个男士去看心理医生,她会觉得这个男士的心理素质很高,因为他连一点小小的心理问题都会去求助于心理医生,那么这样的人也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心理困扰,她觉得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会很安全。但是换个角度再假设一下,如果在中国,约会时对方迟到了,你询问原因,结果对方回答说去看心理医生了,那么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很可能会认为这个人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啊,一定是哪里不正常,要不然好好的去看什么心理医生呢? 这种对比就说明,当代中国人与美国人相比,对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当然,我们不能因为美国人对心理问题关注程度高,就认为

30、什么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实第9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际上恰恰相反,美国人很多的心理问题,和他们一直所奉行的价值观,也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西方价值观中的“自我”西方人流行的价值观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个“自我”是一个非常哲学化的词,而这种“自我”是一种“构成式的自我”,也就是用我所拥有的外在的东西(如我的位子、我的票子等)来评价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所以简单地说就是自利。为了获得自我利益的满足,就必须去和别人竞争。但是当竞争也不能够解决问题、不能获得自我利益满足时,竞争加剧就变成了斗争,这时就会出现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问题。如果斗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而继续发展的话,斗争就变成了战争。我们现

31、在关注新闻媒体,几乎每一天都会出现有关局部的战争或者冲突的内容。而如果战争继续升级,在当代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一旦有一方使用了核武器,就会导致世界末日。所以我们看到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自我利益的满足的价值观,并不会给人类带来一个光明的前途,反而将会把人类带上穷途末路。然而可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中国人所学习和奉行的,就是这样一种以竞争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利益满足的价值观,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也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例如在一个小学里,有一天数学考试,那个每次数学都考第一的女孩却没有来参加。同学们都感觉到很奇怪,就问老师原因。老师告诉同学们说,今天她祖父过世了,她要赶去参加葬礼,所以她不能来参加

32、考试了。女孩的祖父恰好是一位数学教授,经常对她的数学给予指点,所以她每次考试数学都是全班第一,没有人能超过她。老师在说出原因之后,对她祖父去世这件事表示了一些遗憾。结果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就响起了一片掌声,而且接下来的表现更让这位老师难以理解有人说了一句话:“终于死了!”很明显,这些学生的意思是说,她的祖父终于过世了,以后再也没有人对她的数学给予指点了,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在数学上超过她了。无独有偶,同样也是在中国,有姐妹两个人。一天,姐姐回来了,就对妹妹说 :“今天在上学的时候,有一位朋友来问我一道题,我虽然知道怎么做,但是我就是不告诉他。”妹妹听了后说 :“如果换了我,我就会告诉他

33、。”姐姐听到这里非常惭愧,心想我虽然年纪比妹妹大几岁,但是道德水平还没有妹妹高。可是她的惭愧之心才刚刚升起,没想到妹妹却接着说 :“我会把错误的答案告诉他。”小学生和中学生本来应处在一个充满童心、爱心和同情心的年龄,却出现了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而我们所说的世界末日难道就单纯是指在核战争中,人们相互残杀,最终毁灭人类文明吗?实际上在摧毁人类文明的战争爆发之前,当人们的道德彻底沦丧,当人类的思想堕落到连低级动物都不如时,可怕的世界末日就已经到来了。诚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在展望 21 世纪一书中,与池田大作先生的谈话所讲到的 :“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更危险的时代了。这种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34、,是人类自己招致的。如果人把自己的技术滥用于利己主义、邪门歪道和罪恶目的,就会有致命的危险。正因如此,它才远比地震、火山爆发、暴风、洪水、干旱、病毒、细菌,还有鲨鱼和猛虎,更加危险。”在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冲突,充满了对立,充满了怀疑,充满了不信任,人的心理又怎么可能健康呢?现在我们都在讲“生涯规划”。那么在西方的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西方人所走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呢?那就是童年是天堂,童年时的生活无忧无虑,可以说要什么父母会满足什么。到了成年,价值观基本形成,孩子“从奢返俭难”了,一旦这种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养成,就很难再回到那种勤俭的生活方式。为了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中年

35、的时候就必须第10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去和别人竞争。而伴随着这种竞争的进行,压力也会随之增大,活得也非常的辛苦。到了老年,因为他们从小没有接受过中国传统社会那种父慈子孝的教育,老年人很多都被送到了养老院。提起西方的养老院,很多的中国人都非常的羡慕,觉得人家还有政府给养老。实际上,他们的境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满。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曾经去参观过西方的养老院。西方的养老院物质条件确实非常好,可以说有人服务,有人照顾。但是精神生活却相当的贫乏,大部分老人都是终日和电视为伍,可以说过着坐吃等死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儿女工作都很忙碌,从来都没有时间来探望一下父母,到圣诞节的时候,就寄给

36、父母一个卡片。即使这样,这些老人的感受怎样呢?他们会逢人就说,见人就讲 :你看看我的儿女还没有把我忘记呢。所以,老年人确实是生活在坟墓之中。在养老院,老年人自杀的现象非常普遍。04 互爱、互助、大同传统文化的和谐轨迹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儒家文化中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不仅仅关系个体,而且关系其他人,关系整个社会。儒家的自我概念实际是一个伦理的概念。所以中国人的自我不是现代西方哲学中那种“原子论”的个人,也不是那种“占有性”的个人,而是生活在“五伦”关系中的人,所以中国人说“人无伦外之人”,因此人的自我实现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并且通过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

37、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以“仁爱”为核心,而儒家关于“仁”的教育,始于家庭,建立在“孝悌”这个根本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不仅能够回报父母的恩德,能够友爱兄弟姐妹,还要把这种感情推而广之,来关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这个“孝悌”之心向上提升,那就是“互爱”,也就是论语所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不仅要对别人有关爱的情感,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还要切实地给予帮助。所以互爱之心向上提升,就是“互助”,这也就是孟子上所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互爱互助之心再向上提升,那就是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大同世界”。在这个“大同世界”中,人们不仅仅只关爱自己的父母,也关爱他人的父母 ;不仅仅只疼

38、爱自己的儿女,也疼爱他人的子女。老年人可以得到赡养,壮年人能够为社会所用,幼年人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那些鳏寡孤独残疾者,也就是老弱病残幼等弱势群体,都能够得到赡养和帮助。这是我们传统理念中所向往的和谐社会的境况。二、中国古人的幸福人生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之下,我们中国古人所走的人生轨迹又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童年的时候要积福,要惜福,中年时要造福,老年时才会享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孩子从小就要养成一种惜福、积福的意识,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知恩,这样才不会去随意地浪费。从小养成这种意识,就是惜福,就是在给自己积福。就如唐诗中所描述

39、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了中年的时候,儒家提倡用自己的所学和所能来造福社会,服务人民,所谓“老者安第11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而当一个人有这种观念的时候,即使工作再辛苦,也会在心里充满喜悦,因为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生活很充实。儒家的“孔颜乐处”,强调的就是内外的和谐。把儿女教育得很好,给他们树立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到自己年老的时候,儿孙都围绕在膝前,就能享受到天伦之乐。所以老年的时候有福才是真正的享福。如今像过去那样的大家族没有了,但是我们仍生活在集体之中,如果我们能够用传统文化教诲集体中

40、的每一个人,也就是把爱扩大到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可以说,中西两种不同价值观,导致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而通过比较这两种价值观,也正好凸显出在当代中国社会,进行以传统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三、和谐社会与传统道德儒家伦理启示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伦理道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古人看来,教育的目的是“长善救失”,忽视了这个功能或目标,即使是高等学府,也不过是一个“高等知识的传习所”,只能培养出一些只会做事而不懂做人的、人格思想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是无法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正如马丁路德金指出的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

41、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英国道德学家斯迈尔斯也说 :“哪一个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撑,那么,就可以认定它是下一个要灭亡的民族。哪一个民族如果不再崇尚和奉行忠诚、诚实、正直和公正的美德,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一旦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此热衷于对财富的追求、对感官快乐的追求和如此热衷于宗派活动,以致荣誉、秩序、忠诚、美德和服从都已经成了过去的东西,那么,在这种堕落的社会风气之中,就只有等到那些诚实的人如果幸运的话,还会剩下一些这样的人到处摸索并让每个人都有了深

42、刻的认识之后,这个民族仅存的希望还只在于使失去的品格得以恢复,使每个个体的品格得到升华,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能够得到拯救。”可见,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通过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才能最终实现。在儒家文化中,道德不是强加于人的外在东西,而是符合人性的美德,是每个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孔子提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论断。说文解字注也讲:“德者,得也。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有德的人就是得“道”之人,外在地看是得道多助,内在地看是安宁心灵。因此,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特别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所以,圣人才制礼作乐,以此来引导人的行为。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字中也蕴含

43、着智慧与道德。比如说有的人知道发怒不好,先看这个“怒气”的“怒”,上面是一个“奴”字,下面是一个“心”字。中国古人造的汉字也是一种智慧的符号,让你一看到这个字,就受到了提醒,受到了教育。它是在提醒我们,当我们发怒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也就是说当你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你才会发怒。因此也有人说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第12页共100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05 一日三省,培养健康心态一、多照“镜子”有利健康心态我们之所以需要关注心态问题,还因为“人认识自己是最难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俗语中有句话说“夫妻是一面镜子”。为什么夫妻是一面镜子呢?

44、就是因为自己有一些毛病、缺点和过错,往往自己意识不到,看不出来,一般都是对方先发现,然后再相互提醒。从哲学上讲,当人在认识他人、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自己是认识的主体,这些外物都是认识的对象,而当人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就需要既把自己当成认识的主体,同时又主动地把自己当成认识的对象来加以反思。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说,他每天都从这几个方面多次反观自己:我为人做事是不是做到了尽心尽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守信?老师教给我的东西,是不是都温习并且在生活中去应用了?因为他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对于自己的缺点毛病,他就很容易发现。二、行有不得,

45、反求诸己中庸上也说,一个君子的修身和弓箭手的射箭有相似之处,“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当这个弓箭手把箭发了出去,结果却“失诸正鹄”,就是没有射中靶心,那么他是不是去埋怨说今天的天气不好,风把我的箭吹歪了?或者说我今天状态不佳,要是平时我就能够发挥得更好?甚至说,不知道这个箭是哪个厂子生产的,原来是假冒伪劣产品,害得我把箭给射歪了?一个真正好的弓箭手,他不是去寻求这些客观的原因,而是反省自己在技艺上有哪些不够精湛的地方,有哪些可待提高的地方。一个君子的修身也是如此。孟子中也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说,我们做事如果没有成功,应当马上反过头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孔孟所称道的尧舜禹汤等古代的圣人,都是这样“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楷模。有一次,尧帝走在路上,看到两个犯人正被押往监牢。想到自己统治下的人民犯了罪,他内心很惊慌,马上跑过去问他们说 :“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