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讲义——2022届高考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讲义——2022届高考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讲义【知识梳理】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背景 对内专制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任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对外卖国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2)称帝: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2.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概况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于1913年掀起二次革命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
2、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等省相继宣告独立结果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典型例题】1.下图是1916年7月31日新闻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再造国民之最要着。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对此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喻示了袁世凯独裁对民主体制的破坏B表达了国民党对民主共和的向往C反映了国人对议会政治的普遍认同D说明三权分立体制适合中国国情2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面交二十一条,并威胁说:“如把秘密(指二十一条)泄露
3、出去,日本当断然采取行动。”之后,袁世凯不顾日本的威胁,把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了美国,深深地震惊了美国政府。袁世凯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揭露日本的侵华野心B借助欧美的力量来牵制日本C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D为复辟帝制争取列强的支持31912年至1916年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先后产生了唐绍仪、段祺瑞等8届内阁;1916年至1924年的9年间,历经8位总统、27届政府内阁,最短的两届内阁存在不到一周。这说明民国初年( )A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形成B共和政治缺乏理论基础C中央政府行政效能有限D总统与内阁实行集体负责【知识梳理】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和混战(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出现军阀混
4、战与割据的局面。(2)主要军阀势力派系代表人物控制区域依靠强国军阀混战直系冯国璋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英美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皖系段祺瑞皖、浙、闽、鲁、陕各省日本奉系张作霖东北三省日本2.北洋军阀割据统治的表现府院之争1917年,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府院之争”张勋复辟(1)概况: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2)结果:很快失败,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就任国务总理护法运动(1)原因: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拒绝恢复国会(2)概况:1917年8月,国会议
5、员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进行护法运动,1918年失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2)概况:1917年8月,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3)影响: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中国劳工前往欧洲作战,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典型例题】4如表为民国初年北方重要军阀派系表。这些派系形成根源于这一时期( )派系直系皖系奉系晋系直系新直系国民军系领导者冯国璋吴佩孚孙传芳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阎锡山出身北洋将领北洋将领北洋将领北洋将领东北地方势力山西都督A列强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B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的加剧D自
6、然经济的分散性特点5有学者曾对民国时期军阀间相互攻击的300份通电、公告等进行统计,其中呼吁道德规范的30份、拥护民主共和的37份、要求实施宪政的19份、反对专制独裁的26份、主张联省自治的11份、呼吁文官政治的10份、反对“黩武主义”的32份、要求废督裁军的27份、呼吁国家统一的38份、主张建立法律秩序的37份、主张实践民权的9份。这可以佐证( )A民主政治观念的社会影响B军人干政的现象得以改变C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建立D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削弱61923年9月,曹锟在总统选举的预选会上,以5000元一张选票,到处收买议员,又以40万元高价,收买了国会议长,最终花了1350余万元总算当上大总统。
7、曹锟贿选客观上说明()A民主共和成为时人共识B临时约法已然失效C时人对民主政体的认可D武力操控政局成为过去【知识梳理】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族工业的新发展(1)条件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2)发展: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以纺织和面粉为主的轻工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了荣宗敬、荣德生等民族企业家。(3)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2.社会生活的新风尚(1)背景
8、:共和政体的建立、民国政府的努力。(2)举措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典型例题】7民国初年,孙中山指出:“又凡政治、法律、风俗、民智种种之事业,均需改良进步,中国始能与世界竞争”。受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下列各项属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此类政令的是( )婚姻父母做主 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剪辫易服、迫令缠足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ABCD8革命后,清代用来区
9、分等级的官员服饰被废除,男子服饰虽然还常见长袍马褂,但西式礼服等开始流行,妇女衣着开始流行上衣下裤、上衣下裙、旗袍等形式。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实现社会转型B清代习俗被完全废止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思想启蒙影响社会风尚【知识梳理】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1)政治: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2)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3)思想: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2.兴起(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
10、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3.内容(1)民主与科学:用民主反对旧礼教伦理,用科学反对旧国粹宗教。(2)文学革命: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倡导白话文。4.影响(1)新刊物纷纷出版,报刊面貌为之一新。(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典型例题】91920年代初在湖南最畅销的新文化杂志是劳动界,销量第二的新生活亦是小型通俗刊物,排在第三位的才是新青年。刊物的销售情况,反映了( )A新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B新青年宣传新思想遭到人们抵制C新文化运动有从精英转向平民的趋势D
11、新文化运动脱离普通大众的严重缺点10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声明他抨击孔子,不是抨击孔子本身而是抨击孔子被赋予的专制灵魂;陈独秀在新青年中反对孔子也并不是反对孔子本身及其历史价值,而是反对以孔教统治国家的行径。这反映了( )A救亡图存的社会共识B孔子地位被彻底否定C传统思想的发展创新D反对专制的时代潮流111918年2月,钱玄同在新青年刊文指出:“近来一班作,某生,某翁,文体的小说家,和与别人对译哈葛德、迭更司等人的小说的大文豪,当其撰译外国小说之时,每每说:西人无五伦,不如中国社会之文明;自由结婚男女恋爱之说流毒无穷;中国女人重贞节,其道德为万国之冠”材料现象表明当时( )A传统文化受到彻底否定
12、B民主科学渐入人心C文学革命成为时人共识D思想解放任重道远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画画面中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对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进行修补。被袁世凯破坏的“司法”一足似乎已经修补好,议员正在修补写有“立法”两字的一足,体现了袁世凯独裁对民主体制的破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党,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人态度,排除C项;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答案:B解析:二十一条暴露了日本试图独吞中国的野心,袁世凯将二十一条的内容透露给了美国,深深地震惊了美
13、国政府,就是要借助美国的力量来牵制日本,B项正确;如果是为了揭露日本的侵华野心,根本无需将内容告知美国,通过媒体即可实现,排除A项;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不是袁世凯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袁世凯复辟帝制主要寄希望于日本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更迭频繁,政局动荡,政府行政管理能力难以正常发挥,导致行政管理效能不足,C项正确;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形成于袁世凯之后,排除A项;共和政治缺乏理论基础,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总统与内阁实行集体负责,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
14、无首,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各自扶植各自的代理人,导致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A项正确;B项是军阀派系形成的背景,C项是由列强分而治之的政策所导致的,D项是军阀派系对抗产生的经济因素,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主要原因,BC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D项。故选A项。5.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在民国时期军阀间相互攻击的通电、公告中,涉及了很多反对专制独裁、主张民主政治的内容,所以这些可以说明民主政治观念对社会的影响,A项正确;当时军阀混战,军人干政的现象并没有得以改变,排除B项;根据这些通电和公告并不能说明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建立,也无法体现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削弱,排除CD项。故选A
15、项。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3年,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大总统,反映出当时中国民主流于形式,但也在客观上说明时人对民主政体的认可,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成为时人共识,排除A项;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曹锟贿选说明临时约法规定的选举形式依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武力操控政局,且北洋政府时期,武力操控政局是常态,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 之类的称谓,代之以“
16、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符合题意,B项正确,排除A项;辛亥革命之后倡导恋爱婚姻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8.答案:D解析:民国初年,中国人在物质生活和社会风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迁最直接的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30年间,资产阶级对旧礼教、旧风俗有理有据地展开批评,努力宣传自由、平等、博爱,试图创立一种崭新的社会风俗。材料中的男女服饰方面就是这一努力成果的具体表现,可见,思想启蒙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化,D项正确;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排除A项;“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
17、故选D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20年代初在湖南最畅销的新文化杂志是劳动界”结合所学知识,体现出劳动者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新文化运动逐渐趋于平民化,C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新青年排在销量的第三位,无法体现出必然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书籍畅销与“人民的抵制”表述相反,排除B项;劳动界的销量最高体现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不是脱离,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当时具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都在借孔子为外壳,批判的是背后专制统治思想,因此当时反对专制的时代潮流得以凸显,D项正确;材料里只讲了知识分子的认识,故社会共识有误,排除A项;B项“彻底否定”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题干没有表达传统思想在当时发展创新一面,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18年”可知,此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材料可以推知当时封建思想依然浓厚,说明思想解放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彻底否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民主科学渐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文学革命成为时人共识,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