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学无止境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学无止境 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6.1学无止境一、单选题1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我们要做到( )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始终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只重视书本知识ABCD2下面漫画各有所学给我们的启示有( )未成年人应树立劳动意识,积极主动学做家务人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能够增进家庭和谐幸福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学习能力差,不必强制学习ABCD3面对初三越来越紧张的学习,小明表现出了焦虑、注
2、意力不能集中、爱发脾气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你想对小明说的是( )面对学习压力,出现焦虑、紧张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要明确学习的意义,制定合理目标,循序 渐进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主动调节和应对 可以转移注意力,去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ABCD4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超过五成的中学生认为压力大。考试排名、老师和父母的期望、自我期望以及升学竞争是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面对这些问题,下列策略正确的是( )A国家不要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B学校要创造条件减少考试C家长不要给孩子设定目标D学生要保持适度的学习压力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1年3月,某校师生带着研学课题踏上“红色之路”,开启了研学之旅。师生们拜访了“
3、福建革命历史博物馆”。本次活动的目的是知识科普、体验考察、励志拓展、知行合一。这一研学活动( )有利于在实践中学习 能直接提高学习成绩对知识的掌握无实际意义 有助于我们全面发展ABCD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人一生都要读两本书:一本有字之书,一本无字之书。为读好无字之书,我们应该( )A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B养成阅读习惯读万卷书C参加校外补习提高成绩D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7初中的学习为我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初中的学习使我们( )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增强法治意识涵养道德、健全人格ABCD8下列体现终身学习观念的有( )学
4、而不已,阖棺而止学不可以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ABCD9刘向说苑建本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下列同学的做法与此寓意相符的是( )A利利白天上课睡觉,晚上熬夜读书,成绩名列前茅B丽丽认为大学毕业已参加工作的表哥无需继续学习C芳芳的爷爷年逾古稀,依然坚持读书看报D可可认为学习太苦了,经常逃学去打游戏10面对当下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尤其要正确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压力,调整心态,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我们要( )认识到学习压力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认识
5、到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把学习看成无所谓的事,不抱学习希望ABCD11某中学一张试卷刷爆朋友圈,被称为“最减压试卷”。该校老师将往日数学题目中严肃的语言改成段子,使同学们在做题时倍感轻松。应对考试压力可以()调整心态,坦然面对树立信心,得过且过自我暗示,调节情绪随心所欲,任意发泄ABCD12升入初中之后,同学们普遍感觉课业负担比小学加重了许多,压力也增大了。面对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我们高效率的学习压力越大,对于我们中学生的成长意义越大我们要善于利用适度的压力,并将其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学会调节压力,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科学应对压力AB
6、CD132021年4月份即将结束,中考决战就要来临,九年级学生小小倍感“压力山大”,担心中考考不好,晚上常常难以入睡。作为同窗的你,可以这样开导她( )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一定要考好才对得起父母、老师的期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ABCD14情景一 考试前一天妈妈:“小清,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觉?”小清:“你没看到我在复习吗?还有这么多内容没看,你这么啰嗦,耽误我时间。”妈妈:“你平时不好好复习,总是等到考试前开夜车突击,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小清:“我不该对妈妈发脾气,可是”情景二 考试当天小清:“完了,其他同学都写那么多了,我才回
7、答这么一点。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呢?”根据上述情景,你会对小清说( )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学习压力效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之法提神调节负面情绪,主动与妈妈沟通ABCD15临近考试,九年级的小明同学感到压力很大。如图是心理学上关于学习压力与学习效率倒U型曲线图,为帮助小明缓解压力,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A要消除一切学习压力,快乐学习B学习压力越大越能提高学习效率C克服学习压力的唯一途径是勤奋D适度学习压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16你给下图中同学的建议是( )调整心态,坦然面对 树立信心,得过且过自我暗示,稳定情绪 依赖父母,摆脱压力ABCD17观察漫画。对漫画中厌学的学
8、生,我们可以这样对他说( )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习只有快乐没有辛苦学校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经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我们可以体验到学习的美好ABCD18人们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着眼未来,我们要( )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学校学好书本知识就好ABCD19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身都需要学习。中考作为我们初中生重要的人生节点,学习远没有结束,学无止境。因此我们( )都要想办法进入社会,从实践中学习只需要学习书本知识,在理论上学习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要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学习ABCD20“
9、放假了,我和同学一起上敬老院看望老人、捡拾垃圾,我还与父母一起出去旅游、写完作业我就和奶奶一起外出散步。”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B作业写完,无所事事,就找点事做C在社会实践中成长自己D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二、情境探究题21【学以致用】情景一:进入九年级后,小波觉得学习压力明显加重,每逢考试就紧张,总担心考不好,内心很是焦虑。评价:_。情景二:周六,班主任组织志愿者在小区内进行预情防控知识宣传,小林因为想玩游戏没有参加。评价:_。情景三:早上,小华起晚了,骑车飞奔去上学,不小心剐蹭到了停在路边的私家车,他给车主留下了联系方式。评价:_。三、分析说明题22厉害了
10、,中国力量!阔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法治的力量】大智立法,回应民意。截至2018年2月24日,我国共制定法律25部,修改法律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5件。从严治党,风清气正。在反腐斗争中,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孙政才等曾位居党政军要职的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厉行法治,守护公平。呼格吉勒图等案沉冤昭雪,全国司法系统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34件法治的力量,既安邦定国,也守望美好生活。(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改革的力量】回首40年改革路,巨变彰显改革力量:从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到如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到处涌现
11、,亿万农民快步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从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到如今民营经济已占据中国经济版图的半壁江山;从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到如今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12个自贸区,已建设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先行地。(2)40年改革路带来的巨变,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出哪些共识?【创新的力量】“慧眼”正星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一大批代表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涌现。从共享单车到移动支付到无人超市,从转基因育种到水污染防治,中国创新产品和应用在多个领域领先世界。中国的科技创新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转向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
12、2.2%提高到57.5%中国创新力量正在悄悄崛起。(3)为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中学生应该怎样做?试卷第8页,共8页参考答案:1C2A3A4D5B6D7C8C9C10C11A12A13D14D15D16B17C18A19D20B21 小波要学会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事实求实地调整自我期望,增强自身实力,克服考试焦虑。 小林应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参与班级活动,融入班集体,要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小华主动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一个做有责任感的人。22(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法
13、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保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2)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3)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积极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