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株洲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株洲市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株洲市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76一、“十二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成效76二、 存在问题80第二章 发展动力83一、发展机遇83二、面临的挑战86第三章 发展目标87一、指导思想87二、基本原则87三、发展目标89第四章 发展布局与导向90一、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90二、发展导向91第五章 发展任务92一、促进商品流通市场大升级92二、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大发展93三、加强县域流通体系建设99四、促进流通领域对外开放100第六章 发展保障101一、加强组织领导101二、强化规划引导101三、加大政策支持101四、
2、优化发展环境102五、加强行业统计分析103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03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103株洲市“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前 言商贸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程度、人民生活水平高低和城市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深化流通产业改革,优化商贸业态结构与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商贸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的战略选择。株洲市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进一步夯实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基础,优化流通产业布局、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株洲市商贸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株洲市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相关规划,特制定株洲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十三五”阶段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规划依据主要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2年修改)、株洲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5-2020)、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株洲市服务业提升实施方案(2014-2017年)、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市商贸流通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4、,辐射带动能力大幅度提升,在促进企业生产、引导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以及调控物价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逐渐由“末端产业”向“先导产业”发展。一、“十二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成效(一)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商贸流通规模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年增幅在12.1-17.9%之间,呈前高后低,总量稳步增加、增速趋缓态势。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7亿元,总量全省排名第5位(株洲人口总量在全省排名第10位),人均消费全省排名第2位。相比2014年的749.2亿元(第三次经济普查后调整的数据),同比增长12
5、.1%,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达到全省平均增幅,增速比2011年降低5.8个百分点。2015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9.7亿元,是2011年的1.67倍;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6.0亿元,占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14.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8.9亿元,占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4.8%。2015年全市商贸流通业税收达53.8亿元,同比增长20.9%,占第三产业税收的49.9%,占全市税收的24.7%,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支柱。商贸流通业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商品市场346个,与2014年同比增加市场个数5个。3
6、46家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217.2万平方米,总摊位数7.37万个;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58家。346家商品交易市场中,综合市场183个,营业面积61.7万平方米,总摊位数3.45万个,成交额89.8亿元;专业市场163个,营业面积155.5万平方米,总摊位数3.92万个,成交额256.1亿元;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市场41个,营业面积57.5万平方米,总摊位数1.78万个,成交额85.3亿元,占全市市场成交额的24.7%;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55个,年成交额269.2亿元,年平均成交额为4.89亿元,同比增长1%。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株洲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商品化、市场化
7、进程。(二) 龙头企业成长迅速,限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株百已发展为拥有8大门店、6000余员工、近9万平方米营业面积、主营业收入过25亿元的综合性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居全市同行业之首。芦淞服饰市场已进入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行列,商品辐射全国21个省市、300多个县市区。限上企业数量增加。2015年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535家,比2011年增加187家,限上企业数量增加53.7%。2015年限上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313.3亿元,增长11.9%,占全市社零总额比重37.31%,增幅与上年持平,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9%。销售过亿的97家,比2014年增加9
8、家,过5000万元的192家,比2014年增加34家。(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形象得到提升 自2009年启动农贸市场升级建设改造以来,我市累计完成农贸市场建设改造129个,其中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61个,各县(市)68个,建设改造面积42.5万平方米;通过实施“农超对接”、跨区域反季节农产品产销衔接链条建设、边贸促进工程、农产品直销店、社区便利店等项目,实现了菜篮子基础工程、社区和乡镇基础商业设施、城市整体形象三大提升。(四)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市政府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制定出台了株洲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
9、020)和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平台建设势头良好。以芦淞市场群等专业市场、株洲百货、苏宁云商等大型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络逐步建立并有效运行。充分挖掘资源、创新思路,加速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进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项目,整合服饰、陶瓷、硬质合金、特色农产品等产品资源上线交易。目前,株洲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全国排名84位,其中网商发展指数全国排名52位,排名在省会长沙之前,网购发展指数全国排名107位。已初步形成以芦淞服饰产业为核心的电商服饰产业带和以醴陵陶瓷产业为核心的电商陶瓷产业带,硬质合金、农副产品等行业也相继加入电子商务大军。截止2015年12月,线上商户总数
10、达1930家,年交易额19.7亿元,在全国200余个产业带中综合排名第7。2015年,我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50亿元,较上年增长75%,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8亿元,增长48%。农村电商发展迅速,炎陵县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炎陵黄桃+电商模式作为示范已向全省推广。(五)调控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市场平稳活跃“十二五”期间,我市实现了全市监测区域覆盖率100%,监测体系涵盖批发、零售、餐饮等15个重要行业共1万多个品种,完善了市场应急储备体系,确保了雨雪冰冻天气、畜流感、旱灾等自然灾害和重大节庆期间的市场供应,确保了全市消费市场气氛活跃、品种丰富、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和消费安全。深入推进了
1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广泛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建立了商品储备体系,建立了市场危机管理和应急机制,对于市场中可能出现的波动进行实施监控、预警和干预,及时发布市场信息,事关民生的蔬菜、肉禽、水产、粮油、成品油等商品没有出现异常波动,全面提高了我市对商贸流通市场的调控管理能力。二、 存在问题虽然我市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传统零售企业经营压力大,物流业综合效益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社区商业发展有待完善等问题。(一)传统零售企业经营压力大,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株洲商贸流通面
12、临“专业批发市场虽大不强,传统百货业不大不强,现代流通业既小又散”的局面。一是受网络零售等渠道多元化冲击,客户需求分流严重。二是受经济下行影响,零售商业整体经营状况令人堪忧,销售负增长、关店潮等现象普遍存在。加上传统经营模式制约,品牌控制力相当有限,利润增长缺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以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本土第一的株百虽然在全省商贸连锁业中排第三,排友谊阿波罗、步步高之后,但总体销售规模和赢利能力增长缓慢,只在株洲市拥有7家门店,而王府井、天虹、平和堂等百货店利润为负增长。总之,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业规模小,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与一些发达省市相比,株洲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
13、,缺乏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和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二)物流业综合效益不高,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物流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在促进生产、拉动消费和保障民生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我市的社会物流总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突破4800亿元,但社会物流总额与GDP之比、与工业增加值之比远低于长沙,略高于湘潭,但物流企业规模低于湘潭,也充分说明我市物流业本地物流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物流业业绩容易被邻近的长沙、湘潭两大市场分流,导致物流业绩外流现象突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物流企业的小散乱状态,未有效实现集约经营;二是未建成多个规模集中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三是物流信息化水平
14、较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还远未得到发挥,区域和行业间的物流信息共享度不高,大部分企业不能同时拥有仓储、运输、信息三方面的资源,普遍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四是区域物流组织化水平较低,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不匹配。(三)专业市场发育参差不齐,区域影响力有待扩大一是市场分布不合理。从大型批发市场的分布情况来看,在各区域之间分布极不平衡,导致市场的辐射范围不足以覆盖全市。从亿元以上大型市场的分布情况来看,在各区域之间分布极不平衡,导致市场的辐射范围不足以覆盖全市,以城区为例,芦淞区分布有亿元以上各类市场29个,其他三区仅有9个,其中石峰区5个,荷塘区4个,天元区0个。二是市场结构
15、单一,影响力不足。全市共有亿元以上商品市场55家,其中专业市场41家,总成交额220.7亿元,占全部亿元市场成交额的82.0%。专业市场中纺织服装鞋帽市场21家,占亿元以上专业市场总数的51.2%,年成交额76.9亿元,占亿元以上专业市场成交额的34.8%,占全部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28.6%。服饰批发市场规模较大,较为成熟,其中芦淞服饰市场群是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市场群,但其它如钢材市场、家居建材市场、汽车配件市场等分布分散,规模和影响力不足。三是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偏小。346个市场年成交额345.9亿元,同比下降0.7%,市场年平均成交额为1.00亿元,同比下降2%,低于全
16、省平均水平。其中,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55个,比2014年减少2家,年成交额269.2亿元,同比下降2.5%,平均成交额4.89亿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商业网点格局有待优化从各县市区分布状况来看,主要商业网点分布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各县(市)的商业网点则主要集中于县镇、重点镇,而广大乡村分布的商业网点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的需求。从株洲市中心城区各区商业网点分布状况来看,分布也不均衡。中心广场商业圈网点相对密集,部分老社区、新兴住宅区、远城区商业网点发展滞后,商业零售网点明显不足。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2013年芦淞区拥有商业批零住宿餐饮网点2.34万个,占全市14.7%,占城
17、区的51%。每万人拥有的批零住宿餐饮商业网点796个。而天元区、石峰区、荷塘区商业网点相对较少,2013年分别只有0.83、0.64、0.77万个批零住宿餐饮商业网点,每万人拥有的批零住餐商业网点分别为290、250、253个。三区商业网点主要集中于长江广场、响石广场、红旗广场等周边。城内商业网点过度集中于闹市区,停车设施严重不足,疏导人流的空间也十分缺乏,影响消费人群的可进入性和可疏导性。(五)社区商业低水平重复,功能定位不清晰目前株洲市共有24个大中型社区商业中心,多以住宅小区的商业街为主导,存在业态单一和严重同质化现象,个性化服务少。社区商业开发过度与开发不足并存,造成社区商业同质化竞争
18、激烈,供应相对缺失,难以形成规划合理、结构均衡、竞争有序的社区商业体系。社区商业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缺乏特色。社区购物环境、服务质量和业态配置等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对休闲、娱乐以及生活服务等综合消费的需求。在网点数量和布局方面,缺乏统筹协调、互补相容不够,出现老社区商业配套不足、新建社区过度配套的问题。第二章 发展动力一、发展机遇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我市商贸流通业带来了新机遇从国内市场环境看,2015年我国GDP增幅较上年增加6.9%,增量却达4万多亿人民币,新增就业198万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4%,高于2014年15.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新常态将促进商贸流通的发展。经济发展
19、速度由高速调整为中速,由投资拉动变为消费拉动的结构转变,经济发展的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变为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国家层面连续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1号)、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等支持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及意见,对于加快流通产业升级步伐、转变增长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株洲市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二)城市布局新战略为我市商贸流通业带来了新动力株洲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结合部,东部沿海地区到中西部
20、地区的过渡带“一带一部”的战略交汇点上,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同时,株洲交通十分便捷,有利于物流、商流和信息流资源的高水平整合与发展,为促进我市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提速,三市融城步伐加快,以及我市规划建设东部新城、南部新区,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将形成新格局。(三)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增长对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33976.5元和22646.4元,分别比上年同
21、期增长8.4%和1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5637.2元和11536.5,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8%和15.7%。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长,消费层次水平的提高,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和购物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四)城乡统筹发展为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近年来,株洲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思路,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逐步缩小了城乡差距。一是加快了县(市)城区的提质扩容,
22、特别是中心集镇建设。二是五县(市)都已建成了一定规模的中心集镇,逐步形成了以株洲为核心,以中心集镇为纽带的生态化、多节点的都市圈。三是加强了以株洲市为核心、布局合理的大中小城镇建设。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迅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五)电子商务成为推动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我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电子商务对推动株洲市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探索销售新模式、拉动株洲整体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线上商务平台与线下实体平台逐步融合。传统的制造商和渠道商直面电子商务带来的契机,纷纷加入到 B2C领域,自建网上直销商城。同时,电子商务企业线上平台已经
23、开始向线下平台扩张,在 B2C、C2C领域,在做好线上销售的同时,一方面投入资金到第三方物流,另一方面自建物流,积极向线下实体平台扩张,抢占市场份额。二、面临的挑战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等因素,有效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高了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但在国际国内经济低迷、消费信心不振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商业业态发展分化更明显,便利店和网络零售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百货店和专业店持续调整,行业并购整合继续推进,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仍然较大。 (一)商贸流通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因地方支持政策建立滞后,
24、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较难享受到各类扶持政策;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固定资产少、信用等级低,缺乏可抵押物,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瓶颈。(二)周边区域市场竞争激烈20112015年株洲市年均增长为14.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2015年株洲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9.7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州中排名靠后。(三)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加大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尤其是外地电子商务企业抢占了株洲市场份额,分流了本地的消费市场,导致购买力大量外流。株洲本土商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不快,业务规模不大,缺乏整体设计和深度融
25、合。特别是多数零售商仍尚未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共进的信息网络、物流配送体系、库存、结算及创新体验。第三章 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强优势与补短板双轨并行,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基调,认识经济新常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市场主导、业态优化、服务集聚”的发展理念,逐步建立起与株洲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的布局
26、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配套完善、竞争有序、便民利民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体系,努力把株洲打造成“中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按照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导向性要求,统筹城乡流通联动发展;融合市域城镇化战略,统筹建新和改旧发展;融合产业结构调整,统筹产业互动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规范产业布局和市场行为,保障流通秩序,激发流通主体的创新动力,引导民间投资参与流通设施和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胜劣汰。(二)加强统筹规划,区域协同发展原则对我市商贸流通产业的规划,必须放在“长株潭一体化”范围来衡
27、量。充分考虑株洲和长沙、湘潭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竞争合作态势以及区域物流交通一体化趋势,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差异化的发展理念。同时,还应统筹规划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发展布局,协调和衔接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商贸流通服务产业。(三)强化特色、创新发展原则立足株洲市的交通区位及产业优势,坚持优化发展,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优化系统结构和网络流程,促进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商贸流通服务产业,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流通行业的信息化、促进流通行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绿色流通,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鼓
28、励流通企业的业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以创新引领株洲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四)突出重点,提升能级原则以本土流通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对连锁商业和品牌加盟的扶持,促进“工商互动、商旅互动”,加快树立区域商业品牌,强化商贸流通产业的区域辐射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商贸服务能级。加快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中小规模的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流通企业,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大对本土连锁商业和品牌加盟的扶持,加快树立区域商业品牌,强化株洲商贸流通产业的区域辐射和影响力,提升城市商贸服务升级;同时在信贷政策、用工制度、发展环境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断
29、增强中小企业活力,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五)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原则牢固树立“流通先导”的理念,从以人为本、满足消费出发,完善商品流通和生活服务网络,打造便民消费体系;加强市场调控,保障市场平稳运行,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充分发挥商贸吸纳就业的优势,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弘扬诚信经商、文明兴商的商业文化,保障居民放心消费,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规范期末,现代流通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现代商业新业态进一步发展,流通主体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流通效率显著提高,流通成本有效降低,基本建
30、设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统筹的现代流通体系,形成结构优化、业态多样、功能先进、配套完善、便民利民、运作规范的商贸流通新格局,初步实现将株洲打造成为“中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二)分项目标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到2020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8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以上;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以上,比2015年增加约2个百分点。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到2020年,培育5家年销售过50亿元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10家年销售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100家年销售过亿元的重点企业。流通技术不断提升。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等成为主
31、要流通方式,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45%以上,连锁化率达到35%,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5%。流通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市场和法制环境更加优化,市场运行更加规范平稳,居民消费更加便捷安全实惠,大市场、大流通、大消费的格局基本形成。第四章 发展布局与导向一、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特征,城区重点打造“两主三副九次多点”的商业网点发展格局,建成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商贸流通中心。“两主”即2个城市商业中心:中心广场商业中心、长江广场商业中心;“三副”即3个城市商业副中心:红旗广场商业中心、响石广场商业中心和云龙商业中心;“九次”即9个城市商
32、业次中心:栗雨商业中心、武广新城商业中心、新马商业中心、枫溪生态城商业中心、湘江新城商业中心、荷塘商贸城商业中心、航空服饰城商业中心、轨道科技城商业中心、渌口商业中心。“多点”即多个社区商业、园区商业中心。树立“全域株洲”理念,强化市区、培育县城、引导乡镇,促进人口合理布局,努力构建以株醴都市区为核心,以攸县、茶陵、炎陵县城为主要增长极,以“北联、东拓、南进”为发展导向的“一体三极”区域发展新格局。做强株醴都市区,把该区作为城镇化的核心载体,不断扩充城市体量和功能,加强县域辐身能力,打造区域商贸流通中心。二、发展导向加快发展商贸集聚区,构建商贸流通业发展载体。各县市区根据发展特点错位发展商贸集
33、聚区,芦淞区重点布局服饰市场,天元区重点布局食品药品市场,石峰区重点布局生产资料市场,荷塘区重点布局农产品和家居市场、汽车销售市场,云龙示范区合理布局园林花卉市场。五县市分别建设以农产品、烟花、陶瓷等为特色的商贸集聚区。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丰富业态配置,完成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商业档次和服务质量,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类消费需求。推进建设集社区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资源回收点及健康、养老、看护等大众化服务网点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城市社区便利店建设,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建设一批集百货、副食、生鲜蔬菜、公共缴费、邮件收寄、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
34、收等服务功能一体的连锁便利店,打造“十五分钟便民生活消费商圈”。第五章 发展任务一、促进商品流通市场大升级(一)加快商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推动商品批发市场的专业化提升和精细化改进,拓展商品展示、研发设计、品牌孵化、回收处理等功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突出重点、优化融合,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强、辐射广的商品市场群体,推进商品市场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充分发挥商品市场在资源配置、信息集散、引导生产等方面的作用。对现有商品市场主要采取改造、整合、迁移等方式,结合各区产业特点,进行市场的布局优化高速和改造升级。鼓励同类市场进行多形式的联合,鼓励性质一致、区位相近,有一定发展前景但规模较小的市场进行整合,
35、如钢材市场、建材市场、汽车摩托车配件市场等,整合发展,打造专业市场群,培育12个中南地区航母型市场;对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市场群进行重点改造升级,起到示范引导的带动作用。重点以中心广场和芦淞市场群为基础,加快建设株洲站交通枢纽,推进芦淞市场群提升改造,将其建设成为以“现代商贸中心、创意总部基地、服饰产业新城”为核心的千亿服饰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的服饰产业集群示范区。(二)培育壮大区域性市场突出地方特色和差异发展,着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重点推进株洲市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上海喜盈门国际连锁企业家居建材大市场、湖南万德食品城、醴陵旺艺国际家
36、居建材城、醴陵汽车城、醴陵新世纪陶瓷酒品市场、攸县湘东汽贸城、攸县湘东家居城等专业市场建设。(三)提升农副产品流通市场根据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合理规划农副产品市场布局,力争达到2万居民人口、500-1000米服务半径设置一个农贸市场的标准。结合旧城改造,取消马路市场,引导大棚、露天交易为主向室内农贸市场过渡,新建住宅小区应规划新建室内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社区便民蔬菜专卖店和农民蔬菜直销店。继续推进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程,支持“农改超”、“农加超”等多种业态发展,力争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率达100%,每1个乡镇建设1个以上农贸市场示范点。二、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大发展(一)着力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鼓励
37、和支持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利用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形成若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零售商、批发商、物流服务商。加大对市内重点流通企业在上市融资、资金补助、用地安排、市场准入和税费减免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流通骨干流通企业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向生产、物流配送、金融、网络信息领域拓展,加快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支持株百、步步高、奇迹超市等企业在我市县城、重点乡镇和国内大中城市布局发展,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到“十三五”末,全市培育出1个年销售过1000亿元的城市商圈(中心广场商圈),5家年销售
38、过50亿元龙头企业,10家年销售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100家年销售过亿元的重点流通企业。(二)增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株洲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网络,支持平台整合相关服务资源,进一步规范对服务机构的管理,引导服务机构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培育服务品牌,突出服务实效。通过平台服务功能的完善,积极组织开展对中小商贸企业的融资、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科技应用、管理创优等服务,帮助中小商贸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针对制约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融资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研究出台支持株洲市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小微企
39、业融资支持政策,推动商业银行开发符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在充分把控行业和产业链风险的基础上,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完善小微商贸流通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增强中小商贸企业的发展活力。(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全面落实湖南省“互联网+商贸流通”行动计划,强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加快流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优化整合B2B和B2C模式,重点推进B2B跨境电商、B2B一般贸易进口+B2C电商零售等业务模式发展;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电子商务向社区和县域延伸;全面推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电商模式,加快农产品上行步伐;创新开展农村商
40、务信息服务,促进“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体”电商模式在全市运营,有效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展电商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加快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结合芦淞市场群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株洲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高效的物流及配送支持体系;丰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种类,构建多元化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体系;重点支持“电商城”项目、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项目、株洲服饰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力支持电商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项目工作,培育壮大一批辐射范围广、
41、服务能力强的电商、物流、快递企业,形成促进我市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结合芦淞市场群改造升级,加快推进“株洲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物质载体,打造中南部地区首座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信息化专业综合区域。加强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指导和鼓励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示范体系认定。推进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力支持电商服务业的发展,参照国家电子商务统计指标体系的标准建立我市电子商务统计制度,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保障交易安全。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力度
42、,为株洲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力争到2020年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达到45%以上。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3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20%。培育至少1个年交易额超400亿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并打造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1家年交易额过100亿元的企业,5家过10亿元的企业。培育5-10个网上著名品牌。每年培训电子商务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每年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 (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合理布局商贸物流节点,优化运输配送线路,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依托,加快规划建设现代商贸物流聚集区。充分应用现代物流技术和手段,优化城市商品
43、物流配送体系,加快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步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加大物流配送设备、设施的投入,形成设施先进、功级齐全、专业性强、面向社会的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商品配送枢纽,形成“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城市末端配送节点”三级城市配送节点框架体系,实现城市商业连锁共同配送的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商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商品配送率,解决“末端配送难”的问题。重点推进普洛期物流园、大美新芦淞商贸物流园、湘江运动休闲用品物流城和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建设等一批物流基地和项目的建设,推动我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五)发展会展经济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在株洲设立分支机构、
44、代理机构或合作机构,举办各类会展。积极引导建立务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延长会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建设株洲国际服饰博览中心,将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打造成世界国际服饰博览会;推动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的建设,举办世界级陶瓷博览会。加强会展业与交通、餐饮、酒店、旅游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延伸产业链,努力培育一批著名会展和知名会展企业。(六)加快发展住宿餐饮业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向导,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经营为重点,促进住宿餐饮业优化升级。强化服务民生的基本功能,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
45、题饭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推动住宿餐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促进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发展预订平台、中央厨房、餐饮配送、食品安全等支持传统产业升级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快湘菜原辅材料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湘菜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鼓励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实施连锁经营和品牌扩张,推动餐饮企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湘菜研发力度,发掘株洲餐饮文化,形成株洲特色湘菜菜品,打造株洲餐饮名片。(七)促进家庭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健全城乡居民家庭服务体系,推动家庭服务市场多层次、多形式发展
46、,在供给规模和服务质量方面基本满足居民生活性服务需求。引导家庭服务企业多渠道、多业态提供专业化的生活性服务,推进规模经营和网络化发展,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整合、充实、升级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健全服务网络,实现一网多能、跨区域服务,发挥平台对城乡生活性服务业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完善社区服务网点,多方式提供婴幼儿看护、护理、美容美发、洗染、家用电器及其他日用品修理等生活性服务。推动家庭服务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推动行业制定和完善行业服务项目、内容等标准,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和用工情况,认真组织企业开展标准化培训,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加快家政服务业行业
47、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家政服务业行业协会作用,实行行业自管自律。(八)推进放心粮油示范建设全力推进生产示范基地、加工示范企业、销售示范企业、餐饮示范企业“四个示范”建设,确保全市粮油产品达到质量、数量、价格、供给、消费“五个放心”,深入开展放心粮油产品进社区、进农村、进超市、进军营、进企业、进院校“六项活动”,实现放心粮油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在全市的全覆盖。建立健全放心粮油工程监管机制,加强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的公信力和透明度,确保其切切实实地惠民利民。(九)做强做专药品流通产业鼓励支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合理布局零售网点,鼓励企业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管理、
48、统一服务服务,统一品牌标识,提升企业形象。引导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升药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方便老百姓的用药消费。积极探索药店慢病管理与预防等专业化提升道路,支持零售药店执业药师、营养师、育婴师等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乡镇、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好的为老百姓购药与保健提供安全、方便、贴心的专业服务。支持我市药品批发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药品储备,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疫情等发生时能确保各类药品充足、及时供给,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三、加强县域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县乡村道建设,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架构的县域城乡流通体系。各县市区根据编制区域商业网点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