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ppt(6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68页 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针灸效应并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针灸效应并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体内介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因此,受到多种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因此,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内外因素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68页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难点提示:1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2针灸的整体调节作用针灸的整体调
2、节作用3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4针灸的自限调节作用针灸的自限调节作用5针灸时效过程针灸时效过程6机能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机能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7腧穴功能特异性对针灸效应的影响腧穴功能特异性对针灸效应的影响8人体节律与针灸施治时间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人体节律与针灸施治时间对针灸效应的影响9针灸刺激参数对针灸效应的影响针灸刺激参数对针灸效应的影响10.不同针具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不同针具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68页一、针灸治病的基本特点一、针灸治病的基本特点 针灸作用是指针灸刺激对机体生理、病理针灸作用是指针灸刺激对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体内引起的反应。过
3、程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体内引起的反应。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或针灸刺激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因此针灸效应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因此针灸效应并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体内介并不是针灸刺激直接产生,而是通过体内介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这就决定了针灸导的固有调节系统所产生,这就决定了针灸作用是调节作用,并具有以下特点。作用是调节作用,并具有以下特点。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68页(一)(一)双向调节双向调节 针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指针灸穴位能产针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指针灸
4、穴位能产生兴奋或抑制双重效应。当适宜的针灸刺激生兴奋或抑制双重效应。当适宜的针灸刺激作用于机体,其效应总是使偏离正常生理状作用于机体,其效应总是使偏离正常生理状态的生理生化功能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态的生理生化功能朝着正常生理状态方向发展转化,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即在机体展转化,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即在机体功能状态低下时,针灸可使之增强;功能状功能状态低下时,针灸可使之增强;功能状态亢进时又可使之降低,但对正常生理功能态亢进时又可使之降低,但对正常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表无明显影响(表6-1)。针灸的双向调节特)。针灸的双向调节特点,是针灸疗法无毒副反应的根本原因。点,是针灸疗法无毒副反应的
5、根本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68页表表6-1 6-1 针灸双向调节效应针灸双向调节效应生理量生理量病理状态病理状态针灸效应针灸效应心率心率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减慢心率减慢心率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增加心率增加心率胃运动胃运动胃动过速胃动过速胃运动减慢胃运动减慢胃动过缓胃动过缓胃运动加快胃运动加快肠运动肠运动肠运动亢进肠运动亢进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减弱肠运动增强肠运动增强膀胱张力膀胱张力紧张性膀胱紧张性膀胱膀胱张力下降膀胱张力下降弛缓性膀胱弛缓性膀胱膀胱张力增加膀胱张力增加血糖血糖高血糖高血糖血糖下降血糖下降低血糖低血糖血糖升高血糖升高血压血压高血压高血压血压下降血压下降低血压低血压血
6、压升高血压升高眼压眼压高眼压高眼压眼压下降眼压下降低眼压低眼压眼压升高眼压升高皮层兴奋性皮层兴奋性嗜睡嗜睡皮层兴奋性升高皮层兴奋性升高失眠失眠皮层兴奋性下降皮层兴奋性下降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68页(二)整体调节(二)整体调节 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针灸穴位可在不同水平上同时对多个一是指针灸穴位可在不同水平上同时对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图器官、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图6-1a);二是);二是指针灸对某一器官功能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指针灸对某一器官功能的调节作用,是通过该器官所属系统甚至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综合该器官所属系统甚至全身各系统功能的综合
7、调节而实现的(图调节而实现的(图6-1b)。针灸对机体各系)。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各器官功能几乎均能发挥多环节、多水统、各器官功能几乎均能发挥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针灸的整体调平、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针灸的整体调节特点是针灸具有广泛适应症的基本原因。节特点是针灸具有广泛适应症的基本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68页1a针刺麻醉针刺麻醉 产生镇痛效应产生镇痛效应 增强机体相关调节机能,减少术中对生理功能增强机体相关调节机能,减少术中对生理功能的干扰的干扰 调节免疫,促进术后恢复调节免疫,促进术后恢复 针灸针灸调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调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 调整胃肠动力调整胃
8、肠动力调整胃酸分泌调整胃酸分泌保护胃肠粘膜保护胃肠粘膜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2b.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68页(三)品质调节(三)品质调节 针灸的品质调节特点是指针灸具有提高体内各调节系统针灸的品质调节特点是指针灸具有提高体内各调节系统品质(调节系统品质是量度调节系统调节能力大小的一个品质(调节系统品质是量度调节系统调节能力大小的一个参量),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以维持各生理生化参量稳定的参量),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以维持各生理生化参量稳定的作用。作用。机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维持内环境各生理生化参量相对稳机体内存在着一系列维持内环境各生理生化参量相对稳定的复杂调节系统,主要是神经定的复杂
9、调节系统,主要是神经内分泌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免疫调节系统。能对各种影响内环境稳定的干扰作出主动的调节反应以维能对各种影响内环境稳定的干扰作出主动的调节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定。针灸正是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这些调节系持内环境稳定。针灸正是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这些调节系统,调动体内固有的调节潜力,提高其调节品质,增强其统,调动体内固有的调节潜力,提高其调节品质,增强其调节能力,从而产生双向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和自限调节能力,从而产生双向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和自限调节效应,使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恢复正常。从针灸刺激调节效应,使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恢复正常。从针灸刺激到针灸效应,两者不是直接联系,其中由体内
10、各种调节系到针灸效应,两者不是直接联系,其中由体内各种调节系统介导(图统介导(图6-2)。)。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68页图图6-3 6-3 针灸整体调节示意图针灸整体调节示意图针灸刺激针灸刺激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针针灸灸效效应应双向调节效应双向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整体调节效应自限性调节系统自限性调节系统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68页 针灸的这一品质调节作用揭示了针灸对偏离正常针灸的这一品质调节作用揭示了针灸对偏离正常态的紊乱生理功能呈现双向调节效应,而对正常态生态的紊乱生理功能呈现双向调节效应,而对正常态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答案:即针灸对理功能无
11、明显影响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答案:即针灸对正常态生理功能无影响,并不是对正常态机体功能无正常态生理功能无影响,并不是对正常态机体功能无作用。无论对机体正常态或病理态,针灸都提高了体作用。无论对机体正常态或病理态,针灸都提高了体内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增强了调节能力,但对不同内调节系统的调节品质,增强了调节能力,但对不同机体状态表现不同。对病理态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治机体状态表现不同。对病理态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治病作用),而对正常态呈现防病保健作用,表现为对病作用),而对正常态呈现防病保健作用,表现为对随后受到的干扰因素(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紊随后受到的干扰因素(致病因素)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偏离度显
12、著减少。经常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机体乱偏离度显著减少。经常针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防病能力就是针灸品质调节作用的免疫力,提高机体防病能力就是针灸品质调节作用的体现。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可以从以下实验中说明:体现。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可以从以下实验中说明: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68页 应用控制理论中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对针刺应用控制理论中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对针刺影响狗的血压调节系统品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影响狗的血压调节系统品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改善血压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抗干明:针刺改善血压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和系统稳定性,加快了系统响应
13、速度,使外界扰能力和系统稳定性,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使外界干扰引起的血压波动很快被消除,血压振荡能较快消干扰引起的血压波动很快被消除,血压振荡能较快消失。这一结果也很好地说明了针麻手术中的血压能够失。这一结果也很好地说明了针麻手术中的血压能够比药麻维持更平稳的现象。比药麻维持更平稳的现象。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是针灸防病保健作用的内在针灸的品质调节作用是针灸防病保健作用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是一块待开垦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是一块待开垦的新领域,对中医中药学科研究也有启发作用。新领域,对中医中药学科研究也有启发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68页(四)自限调节(四)自限
14、调节 针灸的自限性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针灸针灸的自限性调节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针灸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只能在生理调节范围内发挥作用;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只能在生理调节范围内发挥作用;一是指针灸的调节能力必须依赖于有关组织结构的完整与一是指针灸的调节能力必须依赖于有关组织结构的完整与潜在的机能储备。因为针灸治病的机理是通过激发或诱导潜在的机能储备。因为针灸治病的机理是通过激发或诱导机体内源性调节系统的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机体内源性调节系统的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这在本质上就是生理调节,这就决定了针灸程恢复正常,这在本质上就是生理调节,这就决定了针
15、灸作用具有以上的自限性。如针刺麻醉中的镇痛不全,这是作用具有以上的自限性。如针刺麻醉中的镇痛不全,这是针刺镇痛的固有针刺镇痛的固有“本性本性”。又如对某些机能衰竭或组织结。又如对某些机能衰竭或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损害,或某些物质缺乏的病人,针灸就难以构发生不可逆损害,或某些物质缺乏的病人,针灸就难以奏效。了解针灸调节的自限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针灸奏效。了解针灸调节的自限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针灸的适应症与合理应用针灸疗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适应症与合理应用针灸疗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研究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对于了解针灸治病的机研究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对于了解针灸治病的机理,掌握针灸治病的规律
16、,为合理认识和应用针灸疗法、理,掌握针灸治病的规律,为合理认识和应用针灸疗法、提高针灸疗效、指导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针灸疗效、指导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68页二、针灸时效关系二、针灸时效关系 针灸效应的发生和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和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并随时间变化而呈现一定的规律。针灸间,并随时间变化而呈现一定的规律。针灸效应与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针灸时效关系。效应与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针灸时效关系。用直角坐标表示针灸时效的关系称为时效曲用直角坐标表示针灸时效的关系称为时效曲线,如图线,如图6-3所示。了解针灸时效关系对于临所示。了解针灸时效关系对
17、于临床针灸的一次治疗时间长短、二次治疗之间床针灸的一次治疗时间长短、二次治疗之间的时间间隔、疗程时间长短和疗程间隔等的的时间间隔、疗程时间长短和疗程间隔等的确定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实验研究同样非确定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实验研究同样非常重要。常重要。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68页图图6-4 6-4 针灸时效曲线示意图针灸时效曲线示意图潜伏期潜伏期效应期效应期后效应期后效应期针灸针灸撤针撤针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68页 从图可看出,可将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从图可看出,可将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潜伏期、效应期、后效应期三个过程划分为潜伏期、效应期、后效应期三个阶段。不同的针灸效应,其时效曲
18、线的特征阶段。不同的针灸效应,其时效曲线的特征参数可能不同,即各期的持续时间、效应的参数可能不同,即各期的持续时间、效应的强度和方向不同,但其曲线形态却是一致的,强度和方向不同,但其曲线形态却是一致的,即都呈现这三期的变化。即都呈现这三期的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68页 一、潜伏期:一、潜伏期:指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灸疗效出现的这段时间间指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灸疗效出现的这段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针灸刺激信号在体内进行传导,隔。在这段时间内,针灸刺激信号在体内进行传导,激发、整合各种功能活动,为针效显现从量上逐渐积激发、整合各种功能活动,为针效显现从量上逐渐积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对针灸刺激
19、的反应速度不同,累。由于不同器官组织对针灸刺激的反应速度不同,不同性质病理过程也制约着针效显现的速度,因此不不同性质病理过程也制约着针效显现的速度,因此不同针灸效应的产生有迅速和缓慢之分。潜伏期短的,同针灸效应的产生有迅速和缓慢之分。潜伏期短的,称为速发型效应,一般以秒、分计算,如针灸对胃肠称为速发型效应,一般以秒、分计算,如针灸对胃肠运动效应的潜伏期仅几分钟,针刺镇痛效应的潜伏期运动效应的潜伏期仅几分钟,针刺镇痛效应的潜伏期大约大约2030分钟;潜伏期长的,称为迟发型效应,一分钟;潜伏期长的,称为迟发型效应,一般以数小时、数日等计算,如针刺促肝脏网状内皮系般以数小时、数日等计算,如针刺促肝脏
20、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的潜伏期约统吞噬功能的潜伏期约6天。了解某种效应的潜伏期,天。了解某种效应的潜伏期,对于我们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68页 二、效应期:二、效应期:指针灸疗效开始出现到停止针灸刺激的这段时间间隔。指针灸疗效开始出现到停止针灸刺激的这段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针灸刺激在体内发挥着最大的调在这段时间内,一方面,针灸刺激在体内发挥着最大的调动能力,针灸效应仍在不断积累并维持稳定在一个高水平;动能力,针灸效应仍在不断积累并维持稳定在一个高水平;一方面,随着针灸刺激的延长,对抗针灸效应的针灸耐受一方面
21、,随着针灸刺激的延长,对抗针灸效应的针灸耐受也随着产生和增强。由于针效反应系统和病变性质不同,也随着产生和增强。由于针效反应系统和病变性质不同,效应的强度和方向不同;同时,由于不同针灸效应和个体效应的强度和方向不同;同时,由于不同针灸效应和个体的针灸耐受机制启动速度和强度不同,针灸耐受效应产生的针灸耐受机制启动速度和强度不同,针灸耐受效应产生时间和强度不同。在这段时间内,两种相互拮抗的效应互时间和强度不同。在这段时间内,两种相互拮抗的效应互相作用,针灸效应将开始减弱,这就决定了效应期有一定相作用,针灸效应将开始减弱,这就决定了效应期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了解某种效应的效应期长短和开始发生针刺的持续
22、时间。了解某种效应的效应期长短和开始发生针刺耐受的时间,对于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防止针刺耐受耐受的时间,对于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防止针刺耐受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确定一次针灸施治的最长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确定一次针灸施治的最长时间或多次连续针灸施治的最长时间等。时间或多次连续针灸施治的最长时间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68页 三、后效应期:三、后效应期:指从停止针灸刺激到针灸疗效消失的时间间隔。产生指从停止针灸刺激到针灸疗效消失的时间间隔。产生这种效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停止了针灸刺激。针刺镇这种效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停止了针灸刺激。针刺镇痛有非常显著的后效应。对白陶土、鹿角
23、菜制造的足底痛有非常显著的后效应。对白陶土、鹿角菜制造的足底炎症模型大鼠电针炎症模型大鼠电针30分钟,其镇痛后效应可达分钟,其镇痛后效应可达90分钟分钟之久。针刺镇痛后效应还与针刺间隔时间有关,如采之久。针刺镇痛后效应还与针刺间隔时间有关,如采用用2Hz的跨皮电刺激大鼠的跨皮电刺激大鼠“三阴交三阴交”穴和穴和“足三里足三里”穴,穴,针刺的间隔时间不同,其针刺镇痛后效应也不同(表针刺的间隔时间不同,其针刺镇痛后效应也不同(表6-2)。)。根据现已揭示的针刺镇痛机制,这种后效应的缓慢变化过根据现已揭示的针刺镇痛机制,这种后效应的缓慢变化过程与电针激活了脑内程与电针激活了脑内PAG中缝背核伏隔核杏仁
24、中缝背核伏隔核杏仁核缰核核缰核PAG正反馈回路有关,使该环路进入循环工正反馈回路有关,使该环路进入循环工作状态,从而使镇痛效应能维持一段时间。了解不同针灸作状态,从而使镇痛效应能维持一段时间。了解不同针灸效应的后效应期,对于临床合理制定两次针灸间隔和疗程效应的后效应期,对于临床合理制定两次针灸间隔和疗程间隔有重要临床意义。间隔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68页表表6-2 6-2 针刺间隔时间与针刺镇痛后效应针刺间隔时间与针刺镇痛后效应 针刺间隔时间针刺间隔时间针刺镇痛后效应针刺镇痛后效应每每2天电针天电针1次,每次次,每次30分钟,共分钟,共5次次电针后电针后30分钟镇痛后效应逐渐
25、减弱分钟镇痛后效应逐渐减弱每每4天电针天电针1次,每次次,每次30分钟,共分钟,共5次次电针后电针后30分钟镇痛后效应稳定分钟镇痛后效应稳定每每7天电针天电针1次,每次次,每次30分钟,共分钟,共3次次电针后镇痛后效应逐渐增强电针后镇痛后效应逐渐增强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68页三、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三、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 由于针灸效应是由体内固有调节系统发挥由于针灸效应是由体内固有调节系统发挥调节功能所产生,因此在实施针灸疗法过程中调节功能所产生,因此在实施针灸疗法过程中必然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必然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 影响针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灸作
26、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机体的机能状态、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针灸刺激参数、时间因素、穴功能相对特异性、针灸刺激参数、时间因素、施术针具等。施术针具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68页(一)不同机能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一)不同机能状态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机体的机能状态主要指机体的病理状态、机体的机能状态主要指机体的病理状态、个体生理特点、心理因素。针灸临床要求辨个体生理特点、心理因素。针灸临床要求辨证施针,就是分析患者机能状态,以便有的证施针,就是分析患者机能状态,以便有的放矢,治疗个体化,提高疗效。放矢,治疗个体化,提高疗效。针灸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机体的机针灸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机体的机能状
27、态是影响针灸作用的内在因素和决定因能状态是影响针灸作用的内在因素和决定因素,这种影响表现在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素,这种影响表现在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个体生理特点、心理因素,对针灸刺激的反个体生理特点、心理因素,对针灸刺激的反应敏感性和效应方向不同。应敏感性和效应方向不同。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68页1.1.病理状态与针灸效应病理状态与针灸效应 在病理状态即机体功能偏离正常生理状在病理状态即机体功能偏离正常生理状态下,这时针灸具有促进其恢复正常状态的态下,这时针灸具有促进其恢复正常状态的作用。即对亢进的机能状态,针刺呈现的是作用。即对亢进的机能状态,针刺呈现的是抑制效应;而对于低下的机能状态,
28、则呈现抑制效应;而对于低下的机能状态,则呈现兴奋效应。临床上针刺内关,对心动过缓者兴奋效应。临床上针刺内关,对心动过缓者有增加心率的作用,对心动过速者有降低心有增加心率的作用,对心动过速者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表率的作用,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表6-1、6-3)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68页 表表5-3 5-3 不同病理状态的针灸效应不同病理状态的针灸效应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病理状态病理状态针灸方法针灸方法针灸效应针灸效应肾脏泌尿肾脏泌尿功能功能给家兔注射给家兔注射30葡葡萄糖溶液引起多尿萄糖溶液引起多尿状态状态耳针刺激耳针刺激“肾区肾区”及及“膀胱区膀胱区”抑制肾脏泌尿抑制肾脏泌
29、尿给家兔注射垂体后给家兔注射垂体后叶素引起少尿叶素引起少尿耳针刺激耳针刺激“肾区肾区”及及“膀胱区膀胱区”增加肾脏泌尿增加肾脏泌尿膀胱收缩膀胱收缩功能功能紧张性膀胱排尿障紧张性膀胱排尿障碍患者碍患者针刺中极、横骨针刺中极、横骨等穴等穴膀胱内压均出现不膀胱内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程度的下降松弛性膀胱排尿障松弛性膀胱排尿障碍患者碍患者针刺中极、横骨针刺中极、横骨等穴等穴膀胱内压上升膀胱内压上升膀胱收缩膀胱收缩功能功能膀胱处于高紧张状膀胱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家兔态的家兔针刺双侧针刺双侧“委中委中”穴穴膀胱松弛膀胱松弛膀胱处于低紧张状膀胱处于低紧张状态的家兔态的家兔针刺双侧针刺双侧“委中委中”穴穴膀胱收
30、缩膀胱收缩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68页 此外,给犬分别注射胰岛素造成低血糖状此外,给犬分别注射胰岛素造成低血糖状态和注射肾上腺素造成高血糖状态,在相同穴态和注射肾上腺素造成高血糖状态,在相同穴位施以同样参数的电针,结果使高血糖者血糖位施以同样参数的电针,结果使高血糖者血糖降低,而低血糖者血糖升高。图降低,而低血糖者血糖升高。图6-5示电针对示电针对家兔血糖耐量曲线的影响,比较两图可以看到,家兔血糖耐量曲线的影响,比较两图可以看到,在糖负荷后,有血糖水平剧烈升高反应的动物,在糖负荷后,有血糖水平剧烈升高反应的动物,电针刺激可使其反应削平,在血糖水平上升不电针刺激可使其反应削平,在血糖水平上升不
31、剧烈的动物,电针刺激可使其稍有上升。剧烈的动物,电针刺激可使其稍有上升。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68页图图6-5 6-5 电针对血糖耐量曲线的影响示意图电针对血糖耐量曲线的影响示意图 对健康成人分别注射溴化钠以抑制中枢神经,注射咖啡因以兴奋中枢神经,结果发现,前者的白细胞吞噬对健康成人分别注射溴化钠以抑制中枢神经,注射咖啡因以兴奋中枢神经,结果发现,前者的白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后者则上升,此时如针刺内关穴,针后前者上升而后者下降。给健康人分别服用三溴片及咖啡因以能力下降,后者则上升,此时如针刺内关穴,针后前者上升而后者下降。给健康人分别服用三溴片及咖啡因以改变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使机体固有
32、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所升降后,再针刺内关穴,观察对网改变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使机体固有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所升降后,再针刺内关穴,观察对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如图状内皮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如图5-5所示,原来吞噬能力增高者针刺使之下降,原来吞噬能力降所示,原来吞噬能力增高者针刺使之下降,原来吞噬能力降低者针刺可使之上升。低者针刺可使之上升。血糖含量(mmol)血糖含量(mmol)11109875.64.511108.97.86.75.64.50 0.5 1 2 3(时间)0 0.5 1 2 3(时间)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68页图图5-5 5-5 中枢神经功能变化
33、时针刺对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示意图中枢神经功能变化时针刺对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影响示意图 吞噬提高百分率(吞噬提高百分率()内服三溴内服三溴 片对照组片对照组内服三溴内服三溴 片针刺组片针刺组内服咖啡内服咖啡因对照组因对照组内服咖啡内服咖啡因针刺组因针刺组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68页 临床观察表明,针灸疗效还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如表临床观察表明,针灸疗效还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如表6-46-4所示。所示。疾病或针麻术疾病或针麻术针灸方法针灸方法针灸效应针灸效应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针灸针灸表证型有效率高达表证型有效率高达90,里证型有效率仅,里证型有效率仅为为25高血压高血压电针电针
34、阳虚型血压下降居多,阴虚型血压下降较阳虚型血压下降居多,阴虚型血压下降较少少遗尿证遗尿证耳压疗法耳压疗法肺脾气虚型疗效优于下焦虚寒型肺脾气虚型疗效优于下焦虚寒型青光眼手术青光眼手术针麻针麻虚寒型效果最好,虚热型次之,实热型最虚寒型效果最好,虚热型次之,实热型最差差行子宫全切除术行子宫全切除术针麻针麻肾阳虚型患者效果优于肾阴虚型肾阳虚型患者效果优于肾阴虚型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针麻针麻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效果优于肝气犯胃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效果优于肝气犯胃型型甲状腺手术甲状腺手术针麻针麻阳虚型效果优于阴虚型阳虚型效果优于阴虚型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68页2.2.体生理特点与针灸效应体生理特点
35、与针灸效应 个体生理特点是指正常机体在接受针灸刺激时,由于其体质、年龄、个体生理特点是指正常机体在接受针灸刺激时,由于其体质、年龄、性别、种族等的不同,对针灸的反应也不同。不同的个体生理特点,即个性别、种族等的不同,对针灸的反应也不同。不同的个体生理特点,即个体差异,是影响针灸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差异,是影响针灸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1)不同个体)不同个体“循经感传循经感传”的差异:针灸得气、循经感传、气至病所,的差异:针灸得气、循经感传、气至病所,是针灸取得疗效的三大关键环节,其中循经感传是影响针灸效应的重是针灸取得疗效的三大关键环节,其中循经感传是影响针灸效应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上,个
36、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表明,人群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上,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表明,人群中显性感传出现率仅中显性感传出现率仅20左右,且其中显著程度亦有较大的个体差左右,且其中显著程度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而循经感传出现与否及感传显著程度又是决定针效优劣的主要异,而循经感传出现与否及感传显著程度又是决定针效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素之一。(2)不同个体针麻效果差异。如对)不同个体针麻效果差异。如对15例双侧青光眼患者的先后两次例双侧青光眼患者的先后两次虹膜嵌入巩膜术中,将影响针麻效果的各种因素作了同体对照观察,发现虹膜嵌入巩膜术中,将影响针麻效果的各种因素作了同体对照观察,发现个体差异对针
37、麻效果影响大于穴位和刺激方法的作用(表个体差异对针麻效果影响大于穴位和刺激方法的作用(表6-5)。针麻效)。针麻效果术前预测研究表明,凡耐痛阈高的个体、皮肤对电刺激敏感性较果术前预测研究表明,凡耐痛阈高的个体、皮肤对电刺激敏感性较差的个体以及耐针(即对针刺耐受性强)的个体,针麻效果较好。差的个体以及耐针(即对针刺耐受性强)的个体,针麻效果较好。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68页表表5-5 5-5 不同类型受试者针麻效果比较不同类型受试者针麻效果比较 (3)不同个体电针镇痛的效应差异。对)不同个体电针镇痛的效应差异。对168例大鼠用例大鼠用100HZ电针进行电针进行30分钟的电刺激,按痛阈升高百分数
38、分组,应用聚类分析法处理,分钟的电刺激,按痛阈升高百分数分组,应用聚类分析法处理,分出电针镇痛高效大鼠(分出电针镇痛高效大鼠(78只)与低效大鼠(只)与低效大鼠(90只)。其中只)。其中53只只大鼠在相隔大鼠在相隔2448小时后,再电针一次,针效的优劣有较好的重小时后,再电针一次,针效的优劣有较好的重复性。进一步研究显示,针效优劣与其中枢释放复性。进一步研究显示,针效优劣与其中枢释放CCK8的量有的量有关。低效鼠关。低效鼠CCK8神经元对电针反应快,释放量大;而高效鼠神经元对电针反应快,释放量大;而高效鼠CCK8神经元对电针反应慢,释放量小。神经元对电针反应慢,释放量小。个体生理特点类型个体生
39、理特点类型 针麻效果针麻效果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均不敏感型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均不敏感型针麻优良率为针麻优良率为370 副交感神经敏感型副交感神经敏感型针麻优良率为针麻优良率为286 交感神经敏感型交感神经敏感型针麻优良率为针麻优良率为160 混合敏感型混合敏感型针麻优良率为针麻优良率为90 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68页3.3.心理因素与针灸作用心理因素与针灸作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功能、病理反应均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生理功能、病理反应均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人发怒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胃肠运动减弱、瞳孔扩大、如:人发怒时,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胃肠运动减弱、瞳孔
40、扩大、RBC增多、增多、血糖增高、呼吸加深加快、肌紧张、肌肉运动增强;人紧张时,肾上腺素、血糖增高、呼吸加深加快、肌紧张、肌肉运动增强;人紧张时,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分泌增加。现代心理生物学研究表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分泌增加。现代心理生物学研究表明,作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轴心的下丘脑明,作为神经内分泌系统轴心的下丘脑垂体垂体靶腺激素系统是心理因靶腺激素系统是心理因素影响躯体生理病理过程的解剖学基础。此外心理因素还可以通过影响植物素影响躯体生理病理过程的解剖学基础。此外心理因素还可以通过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内脏功能和免疫功能。针灸是通过激发机体固有的
41、生神经系统的功能,影响内脏功能和免疫功能。针灸是通过激发机体固有的生理调节系统功能,产生针灸调整效应,因此针灸效应也必然受心理因素的影理调节系统功能,产生针灸调整效应,因此针灸效应也必然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图响(图6-7)。)。心里状态心里状态针灸刺激针灸刺激生理调节系统功能生理调节系统功能针灸效应针灸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68页(1)情绪对针灸效应的影响:)情绪对针灸效应的影响: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心理中所产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心理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属于心理现象之一。实验证明:情绪紧张者进生的体验和伴随的心身变化。属于心理现象之一。实验证明:情绪紧张者进
42、入手术室后,血浆入手术室后,血浆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升高,在针麻手术中痛反应大,如血压、脉搏、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升高,在针麻手术中痛反应大,如血压、脉搏、皮肤电波动等生理指标变化大;皱眉、呻吟、呼叫等情绪反应强烈,针麻效果较差。相反,皮肤电波动等生理指标变化大;皱眉、呻吟、呼叫等情绪反应强烈,针麻效果较差。相反,情绪安定时,循经感传显著程度可以提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也较稳定,因而针灸效情绪安定时,循经感传显著程度可以提高,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活动也较稳定,因而针灸效应大为提高。所以通过控制情绪,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针灸效应。在临床上,有的患者虽应大为提高。所以通过控制情绪,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针灸
43、效应。在临床上,有的患者虽明确地诉痛,但并不带有烦躁不安等强烈情绪色彩,此类患者的针刺镇痛效果较好。明确地诉痛,但并不带有烦躁不安等强烈情绪色彩,此类患者的针刺镇痛效果较好。(2)暗示对针灸效应的影响:采用安慰针加语言引导并结合示波器显示针刺)暗示对针灸效应的影响:采用安慰针加语言引导并结合示波器显示针刺刺激波形的暗示方法,观察对照针刺、暗示、针刺结合暗示各组的镇痛效果,刺激波形的暗示方法,观察对照针刺、暗示、针刺结合暗示各组的镇痛效果,结果表明,针刺结合暗示组镇痛效果最好,针刺组次之,暗示组再次之。说结果表明,针刺结合暗示组镇痛效果最好,针刺组次之,暗示组再次之。说明暗示对针灸效应有一定的影
44、响。明暗示对针灸效应有一定的影响。(3)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影响的地位:在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影响的认识上,必须纠)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影响的地位:在心理因素对针灸效应影响的认识上,必须纠正两种片面的看法。一是认为针灸疗效主要是心理作用,这已被大量临床事实和动物正两种片面的看法。一是认为针灸疗效主要是心理作用,这已被大量临床事实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所否认;另一种则认为在针灸治病中,心理因素是无足轻重的,因而不实验研究结果所否认;另一种则认为在针灸治病中,心理因素是无足轻重的,因而不注重控制患者情绪和调动患者积极性,也是不正确的。事实上,针灸效应主要是一个注重控制患者情绪和调动患者积极性,也是不正确的。
45、事实上,针灸效应主要是一个生理过程,而心理状态与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心理因素是影响针灸效应的生理过程,而心理状态与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心理因素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正确认识心理因素在影响针灸效应方面的作用,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正确认识心理因素在影响针灸效应方面的作用,并加以适当的控制和利用,无疑可以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并加以适当的控制和利用,无疑可以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68页4.4.得气与针灸效应的差异得气与针灸效应的差异 得气是指针刺人体腧穴后,受针者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的主得气是指针刺人体腧穴后,受针者所产生的
46、酸、麻、胀、重的主观感觉和施针者手下的沉紧感。得气是体内自身调节能力被激发的一观感觉和施针者手下的沉紧感。得气是体内自身调节能力被激发的一种外在体现,是外部针灸刺激与机体反应性的综合表现。得气与否与种外在体现,是外部针灸刺激与机体反应性的综合表现。得气与否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及针灸效应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得气的产生是衡机体的机能状态及针灸效应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得气的产生是衡量针刺穴位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志,也是预测能否取得针效的一个临床量针刺穴位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志,也是预测能否取得针效的一个临床标志。得气与否及得气感的强弱常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并可据此初标志。得气与否及得气感的强弱常与针刺疗效密
47、切相关,并可据此初步判断患者体质强弱,疾病的轻重及预后。例如临床观察针灸治疗中步判断患者体质强弱,疾病的轻重及预后。例如临床观察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针感显著者,患肢肌力可提高风偏瘫患者,针感显著者,患肢肌力可提高12级;无针感或针感差者,级;无针感或针感差者,患肢肌力提高不明显。在患肢肌力提高不明显。在600多人次的实验中,逐一分析了多人次的实验中,逐一分析了29个针麻常用个针麻常用穴位得气与镇痛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刺得气感较强的穴位穴位得气与镇痛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刺得气感较强的穴位,其镇其镇痛效果较明显;得气感较弱的穴位,镇痛效果较差。若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封痛效果较明显;得气感
48、较弱的穴位,镇痛效果较差。若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封闭穴位,使得气感不明显或缺失时,针刺镇痛效果则明显减弱。闭穴位,使得气感不明显或缺失时,针刺镇痛效果则明显减弱。但是得气并不是获得针灸效应的绝对标准。如:对但是得气并不是获得针灸效应的绝对标准。如:对94例冠心病患者的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测中,针刺内关穴后,得气与否对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临床观测中,针刺内关穴后,得气与否对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有些针法的酸、麻、胀、重得气感不明显,如浮针、腕踝针,而针灸疗效却有些针法的酸、麻、胀、重得气感不明显,如浮针、腕踝针,而针灸疗效却较好。因此正确认识得气,在临床上一方面要求施术者提高针
49、刺操作技术,较好。因此正确认识得气,在临床上一方面要求施术者提高针刺操作技术,提高疗效,另一方面应具体针法具体分析,不可盲目追求酸、麻、胀、重的提高疗效,另一方面应具体针法具体分析,不可盲目追求酸、麻、胀、重的得气感。得气感。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68页(二)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对针灸效应的影响(二)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对针灸效应的影响 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穴位与穴位之间在对组织器官的功能作用范围和强度上存在程度差异。由于每个穴位对组织器官的功能作用范围和强度上存在程度差异。由于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相对敏感的都有自己相对敏感的“靶靶
50、”器官系统,刺激某一穴位通常只对它的器官系统,刺激某一穴位通常只对它的“靶靶”器官系统发生较明显影响,故表现出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器官系统发生较明显影响,故表现出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包括穴位与非穴位的针灸效应差异、不同穴位的针灸效应差异和不包括穴位与非穴位的针灸效应差异、不同穴位的针灸效应差异和不同穴位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同穴位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68页 1.穴位与非穴位差异:穴位与非穴位差异: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首先表现为穴位与非穴位的针灸效应差异。临床和实验腧穴功能相对特异性首先表现为穴位与非穴位的针灸效应差异。临床和实验均证明,针灸穴位作用明显,针灸非穴位大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