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077564 上传时间:2021-01-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目 录一、发展背景1(一)“十一五”发展成就11.办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12.“迎评争创”初见成效13.师资队伍不断优化24.专业建设长足发展25.教学改革成效明显26.校企合作深入发展27. 教研科研成果丰硕38.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39.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310.校园文化生机盎然3(二)“十一五”存在问题4(三)“十二五”发展形势4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5(一)总体思路5(二)发展目标51.总体目标52.具体目标6(1)办学基础6(2)办学规模6(3)专业发展6(4)课程建设6(5)师资队伍7(6)实训基地7(7)教研

2、科研7(8)集团化办学8(9)毕业生就业8(10)图书文献8(11)数字化校园8(12)社会服务9三、主要任务91.基础设施建设工程92.职教集团建设工程93.人才强校工程114.专业发展工程115.教学质量提升工程126.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38.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149.校园文化建设工程1510. 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16四、保障措施17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172.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现代高校管理制度173.争取政策支持,落实保障经费,创设良好发展环境174.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18附表1:学历教育在校生发展规划一览表19附表2:师资队伍建设

3、规划一览表19附表3:新建专业发展规划一览表20附表4:课程建设规划一览表20附表5: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一览表212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期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学院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服务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河南交通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按照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河南省“十二五”交通运输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背景(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十

4、一五”期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拓宽办学渠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办学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重点围绕示范院校建设、创建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改善教学生活条件,完善优化实训基地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化教学装备条件和综合办学能力。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8.7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图书48万册,电子图书4060GB,专业期刊930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577万元,基本保证了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850人的需要。2.“迎评争创”初见成效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5、”评估验收。被列入“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建设单位”。汽车运用技术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实训基地”。道路桥梁工程实训基地被批准为“河南省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截至2010年,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548人(其中专任教师40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4人,中级职称15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教师153人。“双师素质”教师167人。聘请行业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189名,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形成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4.专业建设长足发展新建

6、“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等22个专业,专业数量达到30个,其中交通类专业占75%以上。投入3700多万元用于专业(群)建设,形成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和物流管理三个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完成了7个重点专业(群)的32门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制定了系统规范的实习实训制度和考核标准;建成3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5门院级精品课程。6.校企

7、合作深入发展牵头组建河南交通运输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会员单位123家。积极探索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市场驱动、多元办学的运行机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校际合作,建成了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室)89个,校外实训基地109个,基本保证了实训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先后与丰田汽车、东风日产、上海通用、常林股份、风神物流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18个“订单班”。与中原高速、河南交通规划勘查设计院、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等交通运输优势企业和单位签订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协议,为合作办学制度化、常态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 教研科研成果丰硕立项省级课题19项,结题17项,获“河南省

8、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河南交通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全院教职工主编、参编教材122 部,发表论文 617篇,其中核心期刊 90篇。8.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年平均招生一志愿上线率200%以上,年平均首次就业率85%以上,年平均最终就业率93%以上,骨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获得“河南省诚信规范招生示范院校”、“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学院”,“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高职高专院校”,等荣誉称号。9.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依托交通运输部“1+32”干部教育培训平台、职业

9、技能鉴定所、驾驶培训中心、开源公司为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培训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20000余人,为城镇职工转岗就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和鉴定40000余人,驾驶员培训5000余人。完成了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成人教育健康发展,4165名专科、本科、硕士生顺利毕业。10.校园文化生机盎然校园文化设施显著改善,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广泛深入,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民主办学制度逐步规范完善。全院师生思想积极向上,校园和谐稳定。学院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省直文明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二)“十一五”存在问题办学条件改善

10、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紧张匮乏,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宿舍面积以及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办学发展需求。师资队伍现状难以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由于编制数量严重不足,导致高水平教师引进困难,师资结构难以优化,教科研创新力度减弱,办学维持经费紧张,学院自身负担沉重。由于学院升格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起步慢,特色专业、教改专业、精品课程、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建设成果质量不高,数量不足,难以支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新局面。社会服务能力弱,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覆盖率低,教科研成果转化效果差,服务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创造办学效益的作用亟待加强。(三)“十二五”发展形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11、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未来十年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职院校。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强校企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面临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良好战略机遇。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适度超前,交通先行”的理念,推进中原城市群交通一体化,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和战略基石。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区域

12、竞争优势和创新发展优势,实现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强省的跨越对交通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学院“十二五”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空间。发挥学院办学近60年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拓展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为河南区域经济社会和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既是新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学院自身的必然选择。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

13、方式为主线,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重点,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办学基础条件改善工程建设,加快职教集团建设,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快专业结构优化布局调整,加快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加快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加快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开创交通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学院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成为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育人环境良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交通类示范院校。在办学能力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实现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提升。2.具体目标(1)办学基础建成布

14、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数字化、生态化”校园,学院占地面积达到900亩以上、建筑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以上。办学条件满足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1300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3000人、年培训干部职工20000人的需要。(2)办学规模在确保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满足行业和社会的需求,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年均招收全日制高职生4000人左右,办学规模稳定在13000人左右,其中道桥工程系2600人,建筑工程系1500人、汽车工程系2800人、机电工程系1400人、交通运输管理系1800人、交通信息工程系1500人、商务旅游系1000人、航运管理系500人。(3)专业发展依托交通运输行业

15、,发挥道桥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物流运输管理、交通智能控制为主干的特色专业优势,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全面加强专业建设。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以满足就业需要为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动力,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以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建设,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创建特色高职院校的战略措施,走符合内涵建设的特色专业强校之路。到“十二五”末,高职招生专业达到40个以上,交通类特色专业达到70%以上,建成特色专业、精品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0个(省级7个,国家级3个)。(4)课程建设遵循职业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在优质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精品课程体系,以精品课

16、程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实施课程体系建设“三百工程”,即建设100门贴近岗位技能要求,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100门符合课程项目化设计要求的精品课程,编撰100本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材。(5)师资队伍全面实施“3515”工程,即建成院级、省(部)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0个,培养各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50名,选拔培养1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达到500名以上。把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作为质量立校、人才兴校、专业强校、特色名校的核心任务,努力打造数量充足、素质精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充满活力、适应职业教育

17、未来发展的创新型教学团队。(6)实训基地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依托行业、植根企业、双向嵌入、深度融合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加快融教学、实训、生产、实验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基地。“十二五”期间建成4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60个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力争建成10个区域性共享型实训基地(省级、国家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7)教研科研构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教科研管理机制;以服务行业企业、教学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以专业技术服务为重点,以专业带

18、头人和企业技术专家为骨干,以专业教师为主体,成立专业研究所,建立专业科技平台;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和项目开发力度,完成院级立项课题60个以上,厅(市)级立项课题30个以上,省(部)级立项课题5个以上,发表学术论文900篇以上(核心期刊150篇以上)。(8)集团化办学创新管理运行机制,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坚定走集团化办学发展道路。在巩固扩大河南交通运输高等职教集团校企、校校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股份制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增强行业综合办学优势,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打造交通职教特色专业品牌,实现校企互惠双赢。继续服务企业需求,实施“订单培养”教学与管理机制,“订单

19、培养”班规模达到50个以上,“订单培养”人数占年招生数40%以上,重点专业、紧缺人才专业“订单培养”覆盖率达到100%,对口就业率100%。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主动适应企业生产规律,按照企业岗位标准,科学安排顶岗实习,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培养企业满意人才。(9)毕业生就业深化教改,保障质量,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依托集团化办学,以销定产,产销结合,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新渠道。扩大订单培养,持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86%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5%以上,就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10)图书文献加强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图书文献信息反映科技发

20、展成果,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教科研需要,总储量不少于生均60册。(11)数字化校园建成智慧型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提升信息化在学院教学、管理、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应用水平。建立信息标准规范的共享数据中心;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教学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公共信息检索服务、网络教学应用服务、网络办公集成服务。(12)社会服务为行业和社会输送各类成人学历毕业生5000名,完成各类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10万人次以上,培养汽车驾驶员和各种特种机械操作手10000名,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产值1.5亿以上。三、主要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基础设施建设

21、工程、职教集团建设工程、人才强校工程、专业发展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1.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新校区建设。“十二五”期间,新校区建设总投资49600万元。一期工程(2011-2012年)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包括公共教学楼、道桥工程系、交通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及后勤附属用房等,投资估算31200万元;二期工程(2012-2013年)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包括交通运输管理系、商务旅游系、航运管理系、行政与学术交流中心(含礼堂)、体育馆、职业

22、技能鉴定中心及相应学生宿舍、食堂、后勤附属用房等,投资估算16400万元;2014年和2015年根据职教园区周边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学院发展的需求,每年投资1000万元,继续优化和完善新校区建设和配套设施。在加快新校区建设的同时,结合专业布局优化调整,加强对老校区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资源整合,以适应办学体制创新发展的需要。2.职教集团建设工程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支持,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创新管理运行机制,构建股份制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集团化办学新机制。走内涵式发展,集约化办学的改革之路。在合作层次上实现人财物双向流动,教育教学各要素全程参与,校企文化相互认同和渗透;在

23、合作内容上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基本建设,共同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共同组织师生参与生产实践,共同促进毕业生顶岗与就业。在校企一体化建设中,牢固树立“企业需求是我们的责任,企业选择是我们的目标,企业评价是我们的标准,企业发展是我们的追求”的服务理念。把人才、智力、创新优势转化为行业企业的发展优势。真正实现共建、共育、共享、共荣。按照集团化办学的需要,制定学院发展规划,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提高集团化办学效益。以厂校融合育人环境为目标,加快整合行业资源,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教学性实验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人才、设施、技术、资源的有机结合,形成校

24、中有厂,厂中有校,前厂后校,校企一体的办学格局,实现教学与生产融合,技能与岗位衔接,育人与用人统一的办学目标。发挥教学、生产、研发、培训、鉴定、服务共享的作用。发挥订单培养在集团化办学中的先导作用,创新订单培养模式,扩大订单培养规模,提高订单培养质量,把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做大、做强、做深、做精,与企业相互渗透,深度融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方共赢。发挥学院在校校合作中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联合开展招生、教师培训、互派干部学习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在招生就业、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实训基

25、地建设、技能鉴定等方面以强带弱,促进集团内职业院校共同发展。认真总结职教集团校企、校校合作办学经验,提炼职教集团建设特色,创新职教集团发展模式,全力做好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学校”争创工作。3.人才强校工程建立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五项制度,即“教师准入制度、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认证制度、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双师队伍建设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业绩评估制度”。 加快高水平人才引进速度,扩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资助、培养范围,加大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完善青年教师研修深造和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竞赛、优质课精品课评选等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引导教

26、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为企业技术革新、管理创新提供服务。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引进和培养一批熟悉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技术骨干,培养一批能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需要开发课程的教学骨干。建立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机制。将学费收入的5%用于教改和科研。设立教科研基金,完善教科研资助和奖励办法,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按照实践教学要求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讲授指导实践技能课程,与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4.专业发展工程按照“交通行业需要什么岗位,我们就办什么专业

27、,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专业就延伸到哪里”的专业发展理念,围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和区域经济发展开发新专业,调整老专业,优化专业结构。以专业建设统领内涵建设,以特色专业彰显学院特色,以办学特色打造学院品牌。对交通运输特色优势明显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整形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物流管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7个重点专业(群)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形成品牌,建成省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加强“建筑工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市场开发与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7个专业的建设,建成院级或省级特色专业(精品专

28、业)。依托大交通、大物流等主导产业,积极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管理、航运管理、商务旅游”等类别的新专业,使专业结构更加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和中原经济区发展建设的需要。5.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建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制度、顶岗实习成果评价制度、工学结合特殊贡献奖励制度、人才精品工程奖励制度、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制度、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构建专业技能标准和认证体系。创新学籍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行教师课程网上展示和公开遴选。统一“岗、课、证”相融通的课程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知识、技能、态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现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过程开放化、教学方

29、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质量评价社会化。依托职教集团,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质量评价的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形成对接企业需求实施订单培养,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对接工作环境建设实训基地,对接岗位要求开发精品课程,对接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的教学管理新机制。把课程建设、精品课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作为质量强校的核心内容,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强力推进,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建设目标。注重建设成果在教学实施中的推广应用,发挥建设成果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效益。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

30、引入竞争机制,营造质量工程建设受重视,参与者受尊重,有功者受奖励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开源公司、继续教育学院、教育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驾驶培训中心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支持、保障作用,加强基础工作和业务建设,创新服务和管理体制,改善服务条件,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办学效益。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构建与职业教育相衔接的成人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扩大行业和社会技能培训鉴定、职业资格认证服务范围,为学院快速发展提供支持保障。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提高教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鼓励教师根据生产经

31、营需要确立科研课题,承担企业的技术攻关任务,围绕经济建设加大应用技术研究,把生产技术的难点、热点作为教科研开发的重点,提高为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7.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加强特色专业与通用专业的融合互补,做到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企业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根据评价验质量,根据就业促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标志,深化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为主旨教学内容改革,以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订单为导向,依托职教集团,积极探索新的订单培养模式,扩大

32、订单培养就业规模,提高订单培养就业质量,畅通毕业生就业的活水源头,形成多渠道就业的旺盛局面。确立“三个理念,创新四种服务,打造三个平台,完善六项机制。”即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理念,确立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服务理念,确立为毕业生就业终身服务的工作理念;创新为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前瞻性服务,创新为订单合作企业提供满意人才服务,创新为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咨询服务,创新毕业生务实就业心理预期服务;打造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网络平台,毕业生就业宣传教育平台,就业指导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就业形势分析交流机制,毕业生就业动态管理机制,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毕业生自主创业帮扶机制,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机制

33、,就业指导工作考核奖惩机制。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良性健康发展。8.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按照统筹规划、融合集成、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先进、高效、实用的三校区一体化智慧型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新校区建设,加大网络硬件投资力度,实现三校区一体化数据互通,建成校园网络万兆为主干,千兆到桌面,有线和无线网络双重覆盖,以IPV6为技术先导,实现海量存储矩阵,集约化网络服务器群的校园网络硬件环境。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制定科学的信息数据共享和信息编码数据交换标准,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建立统一的信息存储和数据服务数据中心。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特色专业教学精品资源

34、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电子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多载体资源为主体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应用水平。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学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学院信息门户应用系统,集成教学、科研、社区生活等各类业务服务,为优质专业教学网络资源的应用提供便捷的服务。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健全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升网络智能办公系统应用水平。注重网络应用系统建设。构建统一的学院信息门户应用系统,完善全院统一身份认证、授权和系统安全体系,进一步开发教学综合服务与管理系统功能,建立智能网络办公系统、学生综合服务与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建立健全包括一卡通、数字图书馆在内的教学、管

35、理和校园生活服务功能。9.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大学生思想工作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开展校风建设。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结合学院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提升文化品位,大力营造良好校园风气。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制定完善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理,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积极建设优

36、良教风。制订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严格学生管理,严肃考风考纪,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良好学风。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开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

37、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学、生活、文化设施,美化校园环境;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确立教师、学生中心地位,健全安全防范机制,维护校园稳定;以庆祝建校60周年的活动为契机,积极总结办学经验,发扬光大优良传统,推动学院创新发展。10. 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组建专业化后勤服务集团,按照管理科学、精简高效、服务优良、保障有力的原则,和一年完成组建、两年实现自给、三年上缴利润、四年成就品牌的目标,建成独立自主

38、品牌、服务态度端正、业务技能精湛、管理水平上乘的后勤保障服务团队,以适应学院快速发展对后勤保障服务的需要。加强后勤工作队伍思想建设,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点,以服务求发展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责任;加强后勤工作队伍能力建设,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奖惩机制,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加强后勤工作队伍作风建设,把师生满意度作为考核后勤工作的重要指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后勤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采购审批、工程招投标、食堂管理、宿舍管理、水电管理、校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房地产(资产)管理、通信网络管理等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优化工作流

39、程,开源节流、减排增效,降低后勤服务的工作成本。四、保障措施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创新发展提供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加快学院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树立发展的意识和理念,研究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以思想解放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创新的意识和理念,切实做到在工作思路上有新拓展,在工作措施上有新创造,在工作作风上有新转变,在工作成效上有新提高;树立服务的意识和理念,坚持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发展服务。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教学改革的关键地位,促进学生成功成才,教师各得其所,学院和谐发展。2.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现代高校管理

40、制度制定和完善学院章程,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民主管理的现代高校管理制度,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强化制度建设,科学规范管理,明确院系两级管理职责,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河南省事业单位改革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干部职务能上能下,教师岗位评聘分离,聘任员工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把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晋升奖惩与业绩贡献挂钩,真正实现奖勤罚懒、奖优惩劣、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把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与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福利和待遇结合起来,与促进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实现高质量就业结合起来。收入分配向一线教师倾

41、斜,充分调动全院师生员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争取政策支持,落实保障经费,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基本建设经费、专项经费和财政补助。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学院建设,吸收社会捐赠,积极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行业企业支持、面向社会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强技术推广、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提高经济效益,筹措建设资金。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原则,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科学运作学院发展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把推

42、进学院科学发展作为党委的中心工作,作为各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驾驭全局、科学决策的能力,改革开放、领导发展的能力,形成学院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党组织在领导学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配置资源、调整利益中统揽全局、组织协调和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改革发展中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视解决

43、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切实维护学院和谐稳定。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22附表1:学历教育在校生发展规划一览表年度学历教育在校高职生(人)道桥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交通运输管理系交通信息工程系商贸旅游系航运管理系合计2011220080020001100150013008005097502012230011002200120016001400900100108002013240

44、01400240013001700150010002001190020142600150026001400180015001000300127002015260015002800140018001500100050013100附表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览表监测指标 年度规划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学生规模(人)9850995010900119001270013000教师总数(人)548586642700748765专任教师数(人)404411450490524536兼职教师数(人)189200300400500500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70%75%80%85%90%90

45、%名师、专业和学术带头人172735455052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2708090100105优秀教学团队院级(个)71520252830省(部)级111111国家级-1111小计(个)81622273032估算经费(年均万元)-160160160160160估算经费合计(万元)800说明:教师总数按生师比17:1测算;专任教师数按教师总数的70%测算;兼职教师数按规划计列;年均估算经费:高层次人才引进费40万元,在职教师进修、培训费20万元,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费10万元,名师、专业和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补助、奖励费10万元,兼职教师酬金0.5万元/年/人160人/年 =80万元,合计160万元

46、。附表3:新建专业发展规划一览表年度专业(方向)数量道桥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交通运输管理系交通信息工程系商贸旅游系航运管理系合计201044525(6)73030(31)20111(1)-(1)1-1033(36)2012-1-1-1137(40)20131-1-1141(44)2014-1-11-44(47)2015-11-46(49)小计66(7)75(6)7(8)76246(49)附表4:课程建设规划一览表监测指标年度规划合计20112012201320142015编写统编规划教材(本)4444420编写校本教材(本)161616161680编写培训教材(本)2020202020100精品课程建设院级(门)111111111155(100)省(部)级222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