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翻转实验课).doc

上传人:魏** 文档编号:4072217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翻转实验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翻转实验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翻转实验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4.5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设计(翻转实验课).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翻转实验课) 1. 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1.1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1.1.1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1.1.2了解米酒的制作过程。 1.2能力目标: 1.2.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制作馒头、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2.2通过观察、探究、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1.2.3通过学生展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3.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1.3.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3.3通过探究活动,形成

2、大胆思考和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学情分析本次上课的班级已经上过多次翻转实验课,能够熟练的使用平板和Aischool平台进行学习。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3.教学重点难点 3.1教学重点 3.1.1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1.2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1.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2教学难点

3、3.2.1尝试制作米酒、酸奶等。 3.2.2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4.课前设计(翻转课堂) 4.1学生课前任务: 1、在家里完成P84页“发酵现象”的实验,并把制作成果带到学校展示。(有条件的同学可进一步尝试制作米酒和酸奶) 2、观看课前微视频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阅读书本P8485页,并在书本相对应的地方做好笔记。 3、在电脑上完成课前练习,共5道单选题,1道连线题。 4.2课前习题:1、很多长沙人爱吃“酸辣米粉”,其中的酸菜制作需要利用哪种微生物? ( B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青霉 D枯草杆菌 2、蒸熟的馒头暄软多孔,这些孔是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4、这种气体是( C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酒精 3、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C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阻止尘埃,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 4、“红油豆腐乳”的制作主要与以下那种微生物相关呢?( C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霉菌 D醋酸菌 5、细菌和真菌的培养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请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A )配制培养基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接种 高温灭菌并冷却A B C D 6、连线题葡萄酒 泡菜 馒头 豆腐乳 面包 酸奶 醋 酱油醋酸菌 霉菌 酵母菌 乳酸菌5.课堂设计 5.1

5、点评课前习题的完成情况 5.1.1全对的同学提出表扬。 5.1.2利用Aischool平台进行数据统计,正确率低的题目重点讲,正确率高的题目略讲。 5.2实验一:发酵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在家里完成的发酵现象实验,描述实验过程:温开水+葡萄糖+酵母菌,并且搅拌。 引导学生描述明显的现象有:1、气球胀大2、瓶中冒气泡 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播放视频,演示实验: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平板推送任务一: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 团队合作:每个团队利用提供给你们的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和烧杯),检测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每个团队拍照或者录像上传本团队的实验结果(注意一个团

6、队只提交一份答案,不要重复提交)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动手完成实验。实时展示各团队上传的实验结果并进行点评。让学生闻一闻刚才做完实验的瓶子。分析得出:还有其他的现象,有酒味,说明产生酒精,提示瓶壁微微发热,产生了能量。小结酵母菌的呼吸作用: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无氧条件)发酵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有氧条件)繁殖 【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 1、用酵母菌制作的面包、馒头等为什么松软多孔?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2、酵母菌能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可我们蒸出的馒头、面包为什么没有酒味呢?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5.3实验二:制作米酒学生代表上讲台分享在家里和妈妈一起制作米酒的过

7、程。 平板推送任务二:观看视频,独立思考观看演示实验制作米酒,独立思考平板上推送的6个问题,准备抢答。 【播放视频,演示实验:制作米酒】 使用Aischool 平台“抢答”功能,学生在平板上按“抢答键”,速度最快的同学获得答题机会。 1、 将糯米置于旺火上蒸熟,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4个步骤中的哪个? 高温灭菌。 2、就用自来水不用凉开水将糯米冷却行吗?为什么?不行,自来水中有杂菌。 3、将酒曲碾碎成粉末,撒在糯米上,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4个步骤中的哪个? 接种 4、在糯米的中间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什么?增加氧气,使酵母菌发酵前大量繁殖。 5、为什么要将装置放在比较温暖的地方?给酵母菌和霉菌,提供

8、适宜的温度。 6、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其他菌进入;创造缺氧环境。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为什么有的同学制作的甜酒味道怪怪的,有一股酸味呢?实验过程中有杂菌进入,比如没有密封好,或者实验器皿没有灭菌等。 5.4实验三:自制酸奶 实验设计要求:酸奶和酵母粉,二选一;敞口杯和带盖的瓶子,二选一;牛奶为必选。 鼓励学生先只讨论实验方案,不动手实验。 平板推送任务三:自制酸奶根据本团队刚才讨论的实验方案开始自制酸奶。 每个团队拍照或者录像上传本团队的实验情况(注意一个团队只提交一份答案,不要重复提交) 学生按团队动手做实验。 学生代表讲解本团队的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由其他团队继

9、续补充。选择:牛奶、酸奶、带盖的瓶子注意:瓶子里的牛奶和酸奶要装满,尽量创造无氧环境 放在温暖的地方,提供适宜的温度,如用棉被包好 5.5链接中考,自主命题 平板推送任务四:链接中考,自主命题 如图所示,饮料瓶里装有一些糖水,加入一小包酵母,把这个饮料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套在饮料瓶上的瘪气球会越胀越大,饮料瓶里的液体还不断冒气泡。 如果你是命题老师,根据以上题干,你会考学生什么样的题目呢?请以团队为单位,设计出3道考题,写在作业纸上,然后拍照上传。(注意一个团队只提交一次)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为什么要加糖水?为什么要放在温暖的地方?气球里的气体是什么?冒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小老师们

10、提出的问题,由其他团队的学生来回答。6.课后设计:动手试一试选择你感兴趣的发酵食品,尝试进行制作,并将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发到班级QQ群里,制作失败则自己分析原因,制作成功的食品带到学校来分享。7. 教学反思人类对真菌和细菌的利用科普性比较强,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从而显得枯燥乏味。本节课我采用“激-探-创”模式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参与、积极互动”的原则,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从课前准备到课内展示以及课后延伸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在这个过程注意“穿针引线”,起好点拔引导的作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交流,激

11、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实验、制作酸奶,动口交流经验,动眼观察现象、动脑思考,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将学习的时间、空间、习得和认识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以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当然,对于本节课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困惑,第一,翻转实验课,把课堂还给学生,组织了很多的学生活动,学生乐在其中,但对于学生应试来说,重难点知识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好了呢?第二,本节课学生活动的设计,并没有完全放开手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完成,比如二氧化碳的验证先播放了视频进行提示,自制酸奶的实验设计也给了学生一部分提示,这样的提示是否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向同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