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教师资格高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国教师资格高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答案】 D2. 【问题】 马蜂遭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答案】 B3. 【问题】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个性全面和
2、谐发展的教育理论C.范例教学的理论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答案】 B4. 【问题】 教师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A.配置性评价B.效标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B5. 【问题】 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B.人的舌尖触到舌尖感觉甜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保持正常水平【答案】 B6. 【问题】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
3、进出的通道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答案】 A7. 【问题】 “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A.连续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创造性【答案】 D8. 【问题】 教师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确定的重点为“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和“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下列哪项不属于其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A.教材内容的主次B.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C.学生的知识背景D.学生的要求【答案】 D9. 【问题】 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A.遗
4、传物质B.TrnaC.mRNAD.rRNA【答案】 C10. 【问题】 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答案】 D11. 【问题】 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答案】 C12. 【问题】 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目镜5x、物镜5xB.目镜10x、物镜10xC.目镜5x、物镜10xD.目镜10x、物镜15x【答案】
5、 A13. 【问题】 教师在“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时,提问:在这辽阔的自然界里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许多植物和动物,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别植物和动物呢 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入方式是()。A.复习导入B.设疑导入C.直观导人D.故事导入【答案】 B14. 【问题】 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A.B.C.D.【答案】 D15. 【问题】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含有水分、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等B.能为细胞核提供ATP、酶、DNA等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成分有差别D.哺乳动物受精卵的细胞质基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答案】
6、 B16. 【问题】 “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答案】 C17. 【问题】 儿童时期患佝偻病,是因为缺乏()。A.维生素B1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A【答案】 C18. 【问题】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列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答案】 C19.
7、 【问题】 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答案】 D20. 【问题】 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地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原则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E.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答案】 BCD2. 【问题】 美国当代著名
8、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答案】 ACD3. 【问题】 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即( )。A.认知阶段B.动作的定向阶段C.联结阶段D.自动化阶段【答案】 ACD4. 【问题】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E.对教材的研究【答案】 ACD5. 【问题】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A.班级建设的设计者B.班级组织的领导者C.班级制度的执行者D.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答案】 ABD6.
9、 【问题】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A.描述B.解释C.验证D.预测E.控制【答案】 ABD7. 【问题】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A.身体状态的剧变B.内心世界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觉醒D.独立精神的加强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答案】 ABCD8. 【问题】 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表现出( )等普遍特点。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E.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答案】 ABCD9. 【问题】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是( )。A.情感支持B.民主平等C.尊师爱生D.严格要求E.教学相长【答案】 BC10. 【问题】 发展性心理教育主要是(
10、)A.提高性的B.矫正性的C.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D.面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E.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答案】 AC11. 【问题】 我国小学德有的构成部分包括有( )。A.道德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答案】 ACD12. 【问题】 下列表述中符合现代教育观要求的有( )。A.全面理解素质教育B.全面理解教育的功能C.教育就是为了考上理想大学D.应试教育也体现了全面发展教育【答案】 AB13. 【问题】 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 )。A.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B.明确的共同目标C.集体成员之间平等D.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E.一定的组织结构【答案】 ABC14. 【问题】 下
11、面哪些政策文件体现了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内容()A.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B.中学德育大纲C.中学生守则D.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E.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答案】 BCD15. 【问题】 名优秀的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有()。A.情绪稳定B.性格开朗C.兴趣广泛D.心胸开阔E.兼容并包【答案】 ABCD16. 【问题】 动机的功能有( ) 。A.激活功能B.调整功能C.持续功能D.强化功能E.指向功能【答案】 AD17. 【问题】 道德行为包括( )。A.道德行为技能B.道德行为习惯C.道德行为认知D.道德行为情感E.道德行为体验【答案】 AB18. 【问题】 根据反映活动的侧面不
12、同,知识可以分为(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答案】 AB19. 【问题】 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 )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B.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C.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E.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答案】 ABCD20. 【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立法依据包括()A.宪法依据B.立法者的主观见解C.政策依据D.客观依据E.领导人的讲话【答案】 A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杨老师在上高中美术鉴赏课,当讲到抽象艺术的时候,就有一名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不同意杨老师的看法。杨老师听了之后并没有像大家预
13、想的那样批评这位同学,而是询问原因。得知原因之后,杨老师改变了教学计划,让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出人意料,学生学习非常积极,课堂气氛也出奇的活跃。问题:杨老师处理该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吗?说明原因。【答案】杨老师处理该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杨老师的教学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杨老师并没有用传统的教学观、师生观看待这个问题,认为学生反驳老师是为了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而是非常冷静地询问学生不同意老师意见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处理比单纯的批评更能让学生信服,也体现了杨老师良好的教学素养。其次,听了学生的原因之后,杨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说法不屑一顾,而是认真地从自己的教学上寻找原因并大胆地改
14、变原有教学步骤。让课堂的“小插曲”一跃变为教学亮点,也体现出杨老师灵活且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第三,改变后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大限度地使学习契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为学生铺垫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真正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杨老师在处理该问题时是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的,从而使改变后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2. 崔老师真是一个“懒老师”!就说作文课吧,很多老师都有不成文的程序。首先,来个开场白,接着念几篇范文,发一通评论,再布置一篇作文,附带一堆提示。崔老师却不
15、这样,他经常找一些文章,说阅读对于写作很重要,要大家自主阅读,然后叫大家交流阅读感想。同学们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忙得不亦乐乎,他却显得逍遥自在。在此基础上,学生顺利地完成作文。崔老师真懒!崔老师建议同学们自主评选“班级之星”,并走“星光大道”。班上42个同学,同学们都说自己能评“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风采。最后居然评出了各种各样50颗“星”,他也没有反对。崔老师负责学校宣传栏。起初,他叫几个能写会画的同学帮忙,后来竞把组稿、绘画、编排等工作全交给同学们。最要命的是,他自己不做,居然还要求大家每次必须有新意、有亮点,大家绞尽脑汁,他最多只在关键时刻点拨一下。有时大家忙活了半天,他只说一句,“哎,
16、还是没有新意。”同学们又得想办法。时间长了同学们发现自己很有进步。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崔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崔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理念。(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崔老师放手让学生做,作文课自主阅读,沟通交流阅读感想,完成作文。学生们还一起想创意、亮点。通过这些实践锻炼不断地成长进步。(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班级学生自主评选班级之星,每名学生都被评上了“星”,展现出了学生各种各样不同的风采。(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崔
17、老师将学校宣传栏的各种工作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并督促学生们要有创意、有亮点,自己从旁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向崔老师学习,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以学生为本”。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观。技巧点拨同本考点材料分析题的第1题。3.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片段:师生共同探索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进入知识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例题:已知2x=16。2Y=512,求2xy的值。解决本题时需要学生能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将公式am?anamn逆
18、用,由于题目本身相对简单,大多数学生能获得解题思路并求得结果。(注:学生的回答是:2x2xy=2x?2y=16x512=8192)一位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他的思路,先设法求x,Y的值,然后代入求xy2的值。教师点评:“你这样做也对,但若已知2y=514,你有本事求得到Y的值吗?如果2r-=456312,你还敢求出Y的值吗?”(1)分析上述教学片段,指出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行为的可取之处。(2)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教学对策。【答案】(1)从上述教学片段中,师生教学行为的可取之处是:师生共同探索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先让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后,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
19、在实际题型中进行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对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学生思路的不足之处,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师在课前没有备足课,只是讲解了正常的解题方法,没有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以至于出现学生错误的解题方法。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气不好,没有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发展能力的要求。教学对策:教师应该让这位同学讲解他求解的过程和方法,并向全班同学展示,让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此种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师生一起总结解题方法。4. 材料:某天早晨,中班幼
20、儿小晶最后一个上了校车,坐在后排。值班跟车的张老师见孩子们都到齐了,因早起犯困,便打起了盹。由于路途遥远,小晶和同座的伙伴玩起了徒手游戏,玩到兴奋便站了起来。忽然校车发生较大晃动,小晶摔倒,导致左手臂骨折。经查,校车无超速行为,司机是为紧急避让横穿的电动车而造成晃动,但司机在半年前有过致人重伤的交通责任事故。问题:(1)该材料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2)请运用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本材料。【答案】(1)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该材料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幼儿园、张老师、小晶、校车司机、电动车司机等。(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幼儿
21、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张老师因犯困在车上打盹,导致小晶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受伤,没有做好保育工作,对小晶受伤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照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三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该校车司机在半年前有过致人重伤的交通事故,而幼儿园仍然聘用他,因此幼儿园对小晶受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电动司机横穿马路,导致校车司机避让不及,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5. 案例:阅读下列3个教师有关“代数式概念”的教学片段。教师甲的情境创设:“
22、一隧道长Z米,一列火车长180米,如果该列火车穿过隧道所花的时间为t分钟则列车的速度怎么表示”学生计算得出教师乙的教学过程:复习上节内容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代数式的定义:“由运算符号、括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表达式称为代数式”,特别指出“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称为代数式”;然后判断哪些是代数式哪些不是;接着通过“由文字题列代数式”及“说出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解释代数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练习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教师丙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学教材,但是教材并没有说“代数式”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接着教师大胆地提出开放式问题:“我们怎样用字母表示一个奇数”当时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在思考。先有一位男
23、生举手回答:“2a-1”。“不对,若a=15呢”一位男生说。沉默之后又有一位学生大声地说:“77,应该取整数!”有些学生不大相信:“奇数77能用这个式子表示吗”【答案】(1)甲教师情境创设的优点在于运用学生熟悉的物理背景来进行情境导入,降低了认知的难度。缺点在于看似联系实际,其实脱离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使学生的认知起点与数学逻辑起点失调,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使问题情境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与数学方法不能与教学目标相衔接,不能形成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的正迁移。(2)乙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优点是一开始复习了上节内容,进行了薪旧知识间的过渡,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采取了直接
24、导入的方法,开门见山的介绍本节课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轮廓有了大致了解;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最后进行巩固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识记和掌握。缺点在于没有进行合适的情境创设,将知识全盘塞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研究问题的权利,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生只能机械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整个过程中,缺乏师生问的互动,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丙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优点也存在缺陷。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性问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缺点在于首先教师没有给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准备时间,没有提供丰富的自学素材;另外教师导入的开放式问题并不能充分突出代数式这节的核心“数”与“式”的区别;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没有科学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小结也显得过于潦草和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