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4全球性大气环流(第一课时)(兰州二十一中 郭 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及风带的形成和季节性移动规律。2.能力目标: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图上理解并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3.德育目标: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及水量平衡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各地的天气及气候,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渗透、制约的辩证关系。理解季风环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气压带及风带的形成过程、分布特点和季节性移动规律。教学难点三圈环流形成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辅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所发生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区域,比如城市的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也可以是一个大区域。就全球性而言,是否存在这样的环流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本节课咱们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24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板书一、大气环流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 二、三圈环流:讲授1、单圈环流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为简化起见,考虑三条假设条件:假设: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低高高低极地高压带 赤 道 低 压 带 赤道因纬度低,太阳高度
3、大而终年炎热,大气因受热膨胀上升,两极因纬度高,太阳斜射而终年严寒,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进而在赤道及两极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讲授2、三圈环流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假设地表性质均一,但考虑地球自转,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为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分析关于低纬环流赤道大气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赤道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转西南风再到西风。结果在30N附近上空堆积因重力下沉,在30N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低压带,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东北信风带。这样在赤道及30N之间
4、就形成低纬环流圈。关于中高纬环流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还有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向),及此同时,在近地面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向)。盛行西风及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分别流向副高及极高上空,补充其下沉气流。这样在30N及北极之间分别形成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分析三圈环流结果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三低四高六风带。 赤 道 低 压 带中 纬 西 风 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低 纬 东 风 带指导学生观察回答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
5、称,位置及分布规律。学生动手训练利用左右手来判别南北半球的风向偏转,同时观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总结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并且气压带以赤道为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风带风向在北半球中低纬呈“S”型。学生活动补充南半球的气压带及风带分布。指导分析气压带的成因赤道低压带及极地高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而形成的,属热力原因。副热带高压带及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变化而形成的,属动力原因。讲授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动态过程演示:以北半球为例学生分析:引起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主要原因,结果: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移动。具体来说,就北半球而言,在夏季,随太阳直射
6、点北移而北移,冬季南移。低气压带23026/23026/66034/66034/0023026/23026/66034/66034/00高气压带冬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夏至日太阳位置概括延伸: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和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海陆的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结合板书进行小结:24全球性大气环流一、大气环流1、概念2、作用二、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七个气压低、六个风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