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0325994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第 7 页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 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 2、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 A 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秩序 B 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复杂 C 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 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3、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的最重要原因是( B ) A 土地兼并严重

2、 B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负面影响 C 财政管理紊乱 D 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袭扰中原 4、辽宋间澶渊之盟使( ) 双方维持了较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贸易往来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技术和文化交流加强,促进双方的进步 北宋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A B C D 5、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 A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 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恩荫”做官 C 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D 改革科举,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

3、政策 B 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 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 7、王安石认为,为了使农民从事生产,必须( ) 抑制兼并 减轻农民徭役 耕敛时节给农民补助 兴修水利 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互相监督、检举 A B C D 8、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 向农民贷款收取20的利息 A B C D 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了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 10、王安石变法“以理

4、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 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 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 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1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B C D 12、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 的有( ) 这是利用封建

5、权力干预经济 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B C D 13、王安石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设明法科,专考( ) 经义 时务策 律令 断案 A B C D 14、“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 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 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A B C D 15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数量增加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豪强地主大量兼并的结果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将16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加强军事 B丈量土地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17王安石变法

6、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18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19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20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

7、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二材料题1、材料一 安石出青苗书使(苏)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匆疑。”辙曰:“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出民乎,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愈限。如此,州县之事不胜烦矣”安石曰“九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宋史 苏辙传(1)材料一中苏辙对王安石实行青苗法是何态度? 材料二 熙宁三年 二月一日,大名府的韩琦上书说:“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军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

8、郭有物业户者,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放息钱” -宋会要 食货(2)材料二中韩琦看到青苗法实施的什么问题? 材料三 司马光曰:“今言开拓进取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昌也。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易)。恐其道员必令富者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宋史 司马光传(3)材料三中司马光的立场态度如何?(4)三人立场是否一致?。

9、(5)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请加以分析。2、材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则奸宄故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从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王安石 材料二 宋仁宗时,枢密使田况对当时骑兵战斗力的描写:有的根本不能披甲上马,有的骑马奔跑时挽弓不过五六斗,箭射出十几步就落在地上,“以贼甲之坚,纵使能中,亦不能入,况未能中之”。欧阳修在谈到北宋军队时说:士兵宿营时,自己的衣服都要另人扛着;每次领取口粮,也要找人扛送。(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保甲法实行之前,当时的统治

10、者在军事方面实行什么政策?(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保甲法实行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实行有何影响?3、材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奕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双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二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辨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需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同上)王安石认为有关理财的各项措施中最重

11、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一措施要在什么范围内实行?有何影响?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1)材料一中的“夷狄骄盛,寇盗横炽”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2)结合材料一,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说:“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

12、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宫,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宋史选举制 材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根据材料一、二判断,王安石认为当时的科举和学校存在哪些问题?.根据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考试是如何改革的? 材料三: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

13、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复,宗社丘墟。(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股者,对偶之名也。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并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至万历中,天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于应举之文矣。(顾炎武日知录). 根据材料三、四,顾炎武思想主张与王安石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4)就宋明科举与教育的实际作用谈谈你的认识。6、北宋时期形势示意图(1)图中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2)为解决图中反映的矛盾,北宋采取了什么措施?

14、这一局面与“三冗”中哪些问题直接有关?(3)由于以上问题导致北宋什么局面出现?庆历新政内容与这一局面有关系吗?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方框内) 题目 1 2 3 4 5 6 7 答案 B A B D D C B 题目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A B D B B 15B 16C 17D 18A19B20B二、1、(1)态度:借贷贫民到期不还,会导致州县事烦。(2)问题:富者多得借钱,不合情理。(3)态度:反对“抑配”和“贫富相保”,认为会导致“贫者既尽,富者亦贫”的严重社会后果。(4)立场:都站在官僚地主阶级立场上,反对青苗法(5)分析:对国家和百姓

15、有利。国家可福20%的利息,百姓可免受高利贷盘剥。不利于官僚地谰和高利贷者。一则政府强迫其借苗钱向国家纳息,二则限制了其对农民的高利贷盘剥。2、(1)政策:更戍法和募兵制(2)原因:军队战斗力不强、军费开支多、社会秩序混乱。影响: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能力,减少了军费开支。3、免役法最重要。他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徭役害农。而实行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又增加了政府收入。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征收。相应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利于发展生产,又增加了政

16、府收入。4、(1)夷狄骄盛:辽、西夏对宋进行战争(2分);寇盗横炽:农民起义(2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2分,各1分)(2)主要目的:缓解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3)措施: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均输法、市易法5、(1)存在问题:学校没有培养人才的正确方法,出现学术不一、道德不一的现象;科举制度败坏,士人闭门学作诗赋,不懂世事;政府选才用官无方,导致人才乏少且不如古。(2)措施: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科举考试可直接做官。(3)相似之处:科举制未能真正选拔真才实学的人,应进行改革; 不同之处:王安石的主张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封建统治;顾炎武的主张带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色彩。(4) 认识:宋明的科举制和教育都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但束缚了有真才实学的人,使其无法学以致用。教育的发展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选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真才实学的人。6、(1)历史信息:北宋始终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北有契丹建立的辽政权,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不有云南的大理、西藏的吐蕃等政权 。反映了北宋民族矛盾尖锐。(2)先战后和,每年送辽和西夏大量岁币。 冗兵、冗费。(3)积贫积弱局面出现。 没有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