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PPT模板下载.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国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PPT模板下载.ppt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HINAS MACROECONOMIC FORECAST ANALYSIS,中国宏观经济预测分析,LOGO,汇报人: 某某首席经济学家 20XX年XX月XX日,CONTENTS,目录,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导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就业、保企业、保稳定、扩大消
2、费的应对措施。“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六保”任务全面展开,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生产需求持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脱贫攻坚有力推进,经济增长新动能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活力持续提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果断的措施,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国民经济从负增长迅速恢复,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2021年
3、全球经济有望迎来普遍的恢复性增长,但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做好2021年的经济工作,要紧扣“十四五”规目标任务,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更加注重前瞻性,瞄准性和时效性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做到稳存量、扩增量和提质量有机结合。 2021年要做好如下几项重点工作:倡导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促进科技刽新;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巨大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激发市场主体发层活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
4、坚成果;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LOGO,全球抗疫与经济重启,一,1.1 疫情全球大流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经济遭遇历史性衰退。展望2021年, 如果安全有效的疫苗能够在2021年初投放市场,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则全球经济有望迎来普遍的恢复性增长。,一,2020 年 5 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全球经济损失可高达 5.8 万亿-8.8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 6.4%-9.7%。新冠肺炎疫情潜在经济影响最新评估报告表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疫情防控期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对应的经济损失在 1.7 万亿-2.5 万亿美元之间,占全球产出下滑总
5、额的 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损失在 1.1 万亿-1.6 万亿美元之间。这一分析更新了此前 2020 年 4 月 3 日发布的2020 年亚洲发展展望中的结论,该报告预估疫情给全球带来的损失为 2.0 万亿-4.1 万亿美元。世界各国政府迅速应对疫情影响,实施了各项措施,如放宽财政货币政策、增加医疗支出,以及提供直接支助以弥补收入和收益损失等。该报告称,政府若持续采取上述措施,便可将疫情的经济影响降低 30%-40%。这意味着,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损失可减少至 4.1 万亿-5.4 万亿美元。该分析使用了国际贸易分析模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涵盖了共有超过400 万新冠病例的 96 个
6、受疫情影响的经济体。报告分析了疫情对旅游业、消费、投资、贸易及生产联系的冲击,2020 年亚洲发展展望也曾对上述领域进行了预估。此外,报告内容还涉及了传导途径,如贸易成本增加导致流动性、旅游业和其他行业受影响;供应中断对产出和投资的不利影响,以及政府缓解疫情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政策措施等。新的分析宏观上呈现了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潜在重大影响,凸显了政策干预对于缓解经济损失的重要作用。这些发现可作为政策指南,指导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疫情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对本国经济和人民的影响。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的经济体为遏制病毒扩散纷纷关闭边境、限制出行和实施封锁,在短期和长期防控情形下,这些措施可能造成全球贸易额下滑
7、 1.7 万亿-2.6 万亿美元。全球就业人数将减少 1.58 亿-2.42 亿,其中,亚太地区的失业人数占比 70%。全世界的劳动收入将减少 1.2 万亿-1.8 万亿美元,其中亚太经济体的损失约占 30%, 即 3,590 亿-5,500 亿美元。 为降低经济复苏的难度和所需时间,除了增加医疗卫生支出、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外,有力的收入和就业保障也必不可少。报告指出,为防止消费加剧下滑,政府应进行供应链中断管理,支持和深入电子商务以及商品及服务的物流配送,并资助临时性社会保障措施、失业补贴和基本商品(尤其是食品)的分配。,LOGO,1.2 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1.2.1 全球经济有望走出衰退,
8、但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总量水平还需要更长时间,一,疫情的全球蔓延造成美欧等发达国家选择与中国同样的封城隔离方案,但也同样面临因隔离阻断的经济秩序。美国道琼斯指数以 35%的下跌速度超过了大萧条和 2008年金融危机,摩根大通预测美国经济第二季度将下跌 14%,欧盟将下跌 22%,英国将下跌 4.2%。 全球经济正在从深度衰退中复苏,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会转正,实现恢复性增长。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2%,但是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到2021年底依然会低于甚至显著低于2019年的水平,WTO预测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将达7.2%,但贸易量仍低于疫情暴发前的趋势水平,复
9、苏之路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总量水平需要更长时间,复苏进程将取决于疫情发展态势,社会封锁程度、疫苗推广使用进展以及各国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等多方面情况。即使乐观预计未来疫信仅在局部地区复发,防控因此从全面封锁转向局部控制,且到2021年夏季疫苗有望实现大规模接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高度依趟于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LOGO,1.2.2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望同步复苏,但复苏程度因医疗水平、防控政策、人口、意识、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导致复苏程度不平衡,全球经济将面临不平衡的复苏进程,由于不同经济体疫情发展情况以及应对疫信的政策反应差异较大。2021年发达经济体有望整体复苏。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
10、可能在大选之后推出,将对美国经济复苏起到支撑作用。2021年欧盟将继续放松对成员国的财政预算规则约束,以支持各国经济恢复,预计欧盟将在2021年迎来稳定复苏。日本经济预计也将在放松防控、新任领导人上台以及补办奥运会等利好情况卞,出现恢复性增长。新兴经济体有望集体走出衰退困境但是复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金砖国葱将同步实现恢复性增长,其中印度、俄斯恢复相对显著,巴西和南非则相对较弱,尤其是南非,或将成为新兴经济体中2021年GDP与2019年相比缺口最大的经济体。分区域看,亚洲将是复苏最为强劲的地区;欧洲新兴国家和中东石油输出国预计也将走出因境,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升;非洲和南美洲预计将呈现相对弱复苏
11、态势。,1.2.3 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一,虽然全球经济有望在2021年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但是疫情大流行的负面影响广泛深远,叠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原有多重调整性因素,外部环境将呈现多方面风险并存的形势。一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信,各国债务水平被推至历史新高,忽视债务边界或将导致经济基本面的弱和面临借入新债能力约束的国家陷入新一轮债务危机,丧失多年经济发展成果。二是通过单边或联合行动,保护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三是科技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可能进一步损害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经济安全,大国之间竞争性和对抗性增强,全球治理体系至建困难重主。五是疫情造成大量人口返贫和社会矛盾激
12、化,甚至引爆潜范多年的地绿政治冲突,对国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新的冲击。六是美国等发达国葱呈现“K”字形复苏的特征,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粹主义压力加大。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新冠疫情冲击仍在延续,欧美均面临第三波疫情的冲击 进入秋冬以来,欧美主要国家均面临第三波疫情的冲击,美、法、德等国每日新增确诊人数明显高过疫情初期而从各国疫情防控指数来看右),进入到10月,部分国家政府的疫情防控政策也重新开始收紧。 疫情演变和疫苗推进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仍十分关键 尽管未出现像中国一样的“V”型反弹,但全球主要经济体也在持续的修复过程中 往后看,疫情演变和疫苗推进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仍十分关键;新冠病
13、毒的死亡率相比2020年初时有明显降低:明年新冠病毒的负面影响将有所减弱;疫苗的研发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根据美国CDC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预计明年二季度近半数美国民众可接种疫苗。 疫情蔓延以来,全球财政与货币同步扩张对经济的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在今年均采取了积极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美联储和欧央行自今年3月起分别扩张了3万亿美元及2万亿欧元左右规模,扩表速率前所未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财政刺激力度均明显加大,其中预计美、德、日、英的赤字占GDP比重在2020年均将超过两位数。 2021年全球经济由不均衡复苏向全面复苏推进 基准假设:新冠疫苗将在2021年Q2-Q3逐步
14、推出并普及;主要国家货币和财政的宽松政策将继续维持在此情形下,2021年全球经济预计将由不均衡复苏向全面复苏推进 经济总量:2021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将大体恢复至2019年末水平附近,预计全年增速将超过7.5% 经济恢复节奏:预计2021年Q2-Q3可能是全球经济环比增速最快的时期;疫苗推出时点不同将影响经济恢复的节奏 通胀水平:经济复苏将带动通胀温和回升,预计美国PCE物价指数到明年Q2将会阶段性超过2%,全年中枢区间在1.3%-1.7%。,LOGO,1.3 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以及发展趋势,1.3.1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恢复,产品和行业增长面扩大,一,2020年,中国出台的一系列逆周期调控政策取得
15、了明显成效,经济主要指标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逐渐提高,产品和行业增长面继续扩大。消费恢复中伴随着结构升级,汽车销售明显回暖,金银珠宝,化妆品。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和文化用品等代表消费升级方向的商品类别增长较快、线上消费增长旺盛。投资稳步恢复,高技术产业投资、民生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出口增长持续超预期、贸易顺差加快积累。,LOGO,1.3.2 保护市场主体政策取得预期成效,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2020年,中国维读推进减税降费。有效降低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蒿负担,保障了市场主体稳定运行。金融部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创新授信模
16、式和信贷产品,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着力保持企业资金链和现金流稳定。各级政府采取了激发消费需求,催生新的消费热点,提升消费活力等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快旅游,餐饮、健康等行业复工复产,有效释放了被疫情压制的消费需求和内需潜力,稳定了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通过优先保障产业链核心企业恢复生产,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强化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在强链控链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开,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进展良好,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1.3.3 脱贫攻坚整体进展较好,全面脱贫目标将圆满完成,2020年,中央针对尚未摘帽的莴困县和里点贫困村采取了
17、挂牌各战的里点攻克方式,在解决存量贫困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一季度疫情全面防控导致劳动力外出受阻、驻村帮扶等工作延缓,然而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以来,在中央和地方出台更强和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时跟踪进度等多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52个未摘喀贫困县在项目开工和资金到位方面得到更好保障,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住房和饮水安全等领域的存量问题全部得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挂牌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输出总规模超过上年同期,就业脱贫效果整体较好。多部门组织消费扶贫活动顺利开展,扶贫产品销路得到拓宽,消费扶贫收效良好。,1.3.4 稳就业保民生举措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达到预期水平,
18、一,2020年,中国对劳动需求方采取减、免、缓、补奖等数十项措施,较大程度减轻企业三项社保缴费和纳税负担,有力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对保护市场主体和就业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劳动力供给方采取以训代补、直接奖补,提供针对性服务,鼓励创业、扩大院校招生规模等方式,充分利用线上和现场两种渠道,较大程度缓解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二季度以来,就业形势在整体上逐月好转,失业率得到明显控制,劳动力需求逐渐升温。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规模较上年有所减少,但未摘唱贫国县劳务蝴出好于往年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扩大.门路持续拓宽,2020年以来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明显超出往年同期水平。,LOGO,1.
19、3.5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增长新动能显著增强,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着力点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培育新动能。2020年,中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四新”经济呈现较强发展态势。在制造业方面,2020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较快,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量增长较快。在服务业方面,电子商务等无接触经济逆势快速增长,不仅国内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跨境网购也十分活跃。,1.3.6 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活力持续提升,20
20、2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叠加疫情巨大冲击,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在加快改革方面,中央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两份重要文件。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省内通办”取得积极进展,“
21、跨省通办”开始推进。市场准入持续放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新型城镇化,服务贸易。财政资金直达,教师资格认证,医学教育,金融控股公司监营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步动加快。在对外开放方面,2020年中国藩实优化营商环境条码,推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0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重要文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举办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提升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新设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对浙江自贸区进行扩展,加快完善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1.4 2
22、020年全国整体稳定,中央各项推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4.1 2020年全国就业整体稳定,特殊人群就业推进工作取得成效,一,“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整体转向中高速度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就业质量不断提高。2016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目前累计已超过6000万人;全国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就业受到一定影响,但通过一系列保就业政策措施的实施,就业形势迅速好转。劳动就业结构持续改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LOGO,1.4.2 “十三五”期间“三农”事业进步
23、斐然,农村脱贫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关注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 “十三五”期间,全国粮食生产继续连年丰收,实现历史性的“十六年连丰”。我国人均粮食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线。2020 年,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 以上。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稳步推进。农业经营从农户向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三农”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决战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全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1.4.3 抗击疫情举国体制加强了已有应急管理机制,2020 年新冠
24、肺炎疫情暴发,考验了中国已建立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在一种新发、未知传染病上的应对效率。应对过程中,既体现了中国现有应急体制在动员、资源调动和多部门协同上的优势,也暴露了在快速决策上的缺陷。不过,在疫情初期反应相对延迟后,中国及时总结教训,为追上防控最佳时机,中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建立抗击疫情举国体制,利用和加强了已有的应急管理机制:决策和领导机制上,加强原有的领导小组模式,形成“两组一机制”的决策领导模式;发挥联防联控的优势,协调防疫、救治、经济和民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采取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举措,重视“源头防控”,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应
25、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的疫情防治方针;在救治感染人群上,坚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把救治作为重中之重”,明确了“应收尽收”“早诊早治”“集中收治”的原则;重视民生保障在陆续实施社区封闭管理后,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留守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照顾与服务,中国疫情后的发展新宏图,二,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局面 习总书记提出三个“新”,面向未来,中国经济“定心丸”在哪里?联组会上,总书记一连提出三个“新”,二,科技创新:壮大发展新动能 在联组会上,总书记总书记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探索实践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
26、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路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技创新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之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等等,“增强科学原创能力,切实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更加有力地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产业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巩固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
27、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格局创新: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一方面要畅通国内供需循环,提升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同时也要畅通国际供需循环,发
28、挥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和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现实难题,激发各环节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是核心。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面向国内市场建设线上线下各类平台;另一方面,面向国际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搭建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平台,形成融通发展模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共同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客观要求。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9、LOGO,2.1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更清晰的目标 全新的蓝图: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二,中国现代化改革的目标: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 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LOGO,01,新环境: 国际方面,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单边主 义、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对中国的全面打压。 国内方面,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 求不断提高。,02,新阶段: 从解决温饱、总体小康、
30、全面小康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开始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03,新理念: 彻底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04,新格局: 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格局,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1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二,LOGO,规划的作用:规划引领,国家长久为功,2.2 “十四五”规划展望:十二大重点领域,将会更加注重质量效益 + 国家各项结构改善,二,LOGO,富国强军, 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 八大前沿领域 企业基础研究税收
31、优惠,平安法制,生活品质,高水平开放,绿色发展,文化建设,区域城镇化,乡村振兴,深化改革,国内市场,产业体系,科技创新, 战略型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畅通国内大循环 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常态化退市机制 包容审慎监管, 建设乡镇区域中心 七大农村基础设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大空间格局 新型城镇化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欧投资协定,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经济安全 法制完善, 国防和军
32、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2.3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向未来,立足当下,又谋划未来,为我国新一轮发展锚定了新航向,找准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境界。,二,LOGO,城市群 重塑区域投资及资源分配格局,新增长极带动消费增长,产业升级 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 需求适配性,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 展,产业链加速巩固,研发投入增加,消费升级 更大消费需求,更多消费层次,消费市场,商品与服务,要素流通促进市场做大做强,要素市场,土地/劳动/技术/ 金融/大数据,更多种类商品更广 更全服务,国内市场,“内循环”,“外循环”,更高水平开放 1、商品和服务贸易
33、2、相互投资 3、技术合作与交流 4、加深国内国际融合 5、自贸区与一带一路 6、中欧投资协定 ,2.4 市场改革,进一步释放社会生产力,多位一体要素市场改革,释放社会生产力,二,LOGO,劳动力,土地,技术,数据,劳动力要素,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 城市化步伐 加大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力度,释放 城市常住人口的消费潜力,新经济,释放更多劳动力资源,培育更广 阔的消费群体,土地要素,通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权的进一步下放释放土地价值 通过建设用地指标跨省交易等措施加 快资源的重新配置 耕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化生产,从“根”上解决地方发展的矛盾,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力,打通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间
34、技术 培育与技术转化的链条,技术要素,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 R主要国家货币和财政的宽松政策将继续维持在此情形下,2021年全球经济预计将由不均衡复苏向全面复苏推进 经济总量:2021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将大体恢复至2019年末水平附近,预计全年增速将超过7.5% 经济恢复节奏:预计2021年Q2-Q3可能是全球经济环比增速最快的时期;疫苗推出时点不同将影响经济恢复的节奏 通胀水平:经济复苏将带动通胀温和回升,预计美国PCE物价指数到明年Q2将会阶段性超过2%,全年中枢区间在1.3%-1.7%,经济归位,前景一片大好,三,3.1 2021年中国经济有望恢复正常水平,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刺激政
35、策,房住不炒,疫苗接种等等,中国经济进一步恢复,三,LOGO,以2020-2021两年平均增速的视角审视明年的经济运行,中国将持续担当全球经济恢复的“领航者”,展望2021年的四个 季度,经济运行将逐步向常态化回归。 预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将成为2021年需求侧的主要推动力。 受基数影响,我们预计明年全年GDP增速在8.9%左右,对应两年平均的实际GDP增速在5.4%左右。 疫情导致消费场景缺失促使消费下滑,后续场景回归将带动可选修复加速 疫情期间必选消费(食品粮油表现亮眼,可选消费恢复程度与商品的疫情相关度一致,总体上仍有接近一半的类别还未回到去年同期水平。总体上看消费的下滑主要是因为疫情带来
36、的消费场景缺失。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的审议通过,在西部大开发20年这个档口上,为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规划远景,指明方向。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大开发的新契机、新格局。 2020年12月30日,历时7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终于如期完成。 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协定。该协定不仅能够为中国和欧盟这两个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的经济体带来广阔的市场投资机会,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实现互利共赢,更为重要的是,还为今后5年至10年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规划好了时间表和
37、路线图,推动中欧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平衡主要体现在,一是双方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二是双方既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也强调投资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双方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达成了高水平的谈判成果。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四方面内容。 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也都是双向适用的,将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3.2
38、 中国经济运行的特征,内生需求平稳改善,逆周期调节有序退出,三,LOGO,投资,消费,进出 口,3.3 中国经济内生修复与外贸共振,内生需求平稳改善,逆周期调节有序退出,三,LOGO,3.4 稳健的货币政策,由“非常应对”转向“再平衡”,三,LOGO,根据我们的 证券金融条件指数(CSFCI),现阶段整体宏观流动性仍然处于宽松象限,但较在4月所达到的本轮宽松最高水平已有较明显回落。 在经济复苏结构依然不均、短板部门仍需持续“宽信用”的状况下,我们预计整体流动性回落渐缓,但还将持续回归中性。 而以“信贷脉冲”(调整后社融变化占GDP比重)来观察,本轮周期的信贷支持已明显高于2013年和2017年
39、两轮短周期,预示将对未来9个月的经济增长形成支撑。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不能出现政策悬崖” 央行货政司司长孙国峰:“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 调节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 我们认为“防风险”的重心也将逐步回到原有对风险的评估体系当中,货币政策将从今年以来的“非常应对”转向“再平衡”,明年一季度末前后是重要的政策观察窗口。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后,我们预计社融增速在2021年将较今年末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但在政策工具层面,2021年提升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的收紧可能性也较低。,3.5 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庞大的消费市场,多层次多元化,最活跃的消费结构,
40、三,LOGO,“90后”刚迈入中年阶段,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注重健康且追求时尚,主要关注健身、美容、成人教育。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婚育观念转变等原因,单身人口较多,因此对情感满足类的消费有较大需求,例如宠物相关消费。,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和意愿更强,主要关注小孩教育、健康、体育、旅游、家政服务类消费。按照世行标准,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占比超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计到202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5.6亿人。,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带来医疗、养老、保健、老年人旅游等养老相关消费增多。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稳增长,202
41、1年-2030年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00后和10后”成长于信息爆炸的千禧年,是电竞游戏、线上教育的主要客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年轻人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心较高,对国货服装、化妆品和文娱等喜好程度更高。,3.4 居民收入支撑消费增长,三,LOGO,1.耕地确权和市场化适度集中, 促进农民增收; 2.农村集体性经 营建设用地入市为农村引入商业 机会,带动农民增收;3.深化农 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 置宅基地,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庞大的消费市场,多层次多元化,最活跃的消费结构,土地,发展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 供给端增强优胜劣汰,保障服 务实体经济;
42、需求端拓展入市 渠道、丰富金融工具、加强投 资者保护等,总体促进居民财 产性收入增加。,资本,1.改革户口制度,促进劳动力 更加自由流动,使得劳动力资 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帮助居民 增收; 2.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劳动生 产率提高促进劳动力报酬进一 步上升。,劳动,解决,1.中国劳动力效率较高,但劳动力的报酬较低 2.预计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3.量化目标仍将贯穿我国中长期规划,2035年人均GDP将“翻番”,中国面临新的国内国际发展机遇挑战,四,4.1 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及目标,基本思路,四,LOGO,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43、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要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扣“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44、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基本目标,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基本走势综合研判,对2021年经济工作主要预期目标考虑如下:一是效仿2020年,可不设定2021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2021年,中国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受疫情冲击导致的基数影响,2020-2022年中国年度经济增速将呈波动较大特点,预计2020年经济增速为2%3%,2021年可达7%8%,2022年将有明显回落。经济增长大幅波动,不确定性风险大,设定2021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对今后几年经济增长的参考价值不大,因此可不设定2021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二是突出就
45、业优先和民生保障目标。2021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全国统筹,加大公立幼儿园、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以下;坚决落实“房住不炒”,加大政策性住房投入力度,增加保障房供给,健全房地产长期稳定调控机制。三是突出宏观稳定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宏观杠杆率保持总体稳定,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四是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和基础研究投入在总研发投入中的占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
46、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4.2 经济政策建议,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四,LOGO,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一是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当前一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回血”,些企业商家亟待消费“回暖”,更多人渴望生活“恢复”,要提高精准防控能力,加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不搞一刀切。二是加大疫苗和药品科研攻关及国际合作力度,做好加快有效疫苗产能提升的前期准备,深化新冠药物研发国际合作,提升科学防控能力。三是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
47、爵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可持续性,202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仍需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以支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调整经济结构,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若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建议财政赤字本按照3%左右安排,继续发行专项债券,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提质塔效。显著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强对“卡脖子”项目的有
48、效支持。综合运用税收优惠等方式,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资本、资源向战略关键领域聚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细化疫情期间财政直达资金分配管理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三是维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投资方向和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防止项目资金过于分散造成资金闲置支持“两新重”建设,支持扩大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服务供给,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扩大农村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培长点。四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与民生相关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医疗卫生、住房保障、节能环保、文化体育与传媒等重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推动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
49、券相关领域的支出政策和机制设计,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4.2 经济政策建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更加注重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四,LOGO,当前,海外疫情仍在英延,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货币政策既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也要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一是随著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基本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恢复,货币政策应适时逐步退出疫情期间稳健偏宽松的状态,回归稳健中性,实现广义货币基和社会融资规模塔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同步。二是中国经济在2021年一、二季度大概率格出现疫后恢复性反弹,与此同时疫情冲击导致的基期翘尾效应还会进一步放大主要经济指标的反弹力度,对此货币政策当局要前瞻性地预判和甄别,警惕基期翘尾效应导致的误判。三是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做到流动性有收有放、结构优化。落实好直达货币政策工具,适度增加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四是在LPR报价利率和贷款平均利率降低的基础上塔强利率定价弹性,通过价格机制引导信贷资源配置结构走向优化。五是及时研判国际收支变化,警惕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