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 执业医师 冲刺血液第二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培训 执业医师 冲刺血液第二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一)概念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性造血,外周血血细胞减少,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或(和)出血,部分患者最后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二)FAB分型和WH0分型及临床表现分型难治性贫(RA)血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血象(%)原始细胞1原始细胞1原始细胞5原始细胞5原始细胞5,伴单核细胞计数1109/L骨髓象(%)原始细胞5原始细胞5,环形铁粒幼细胞15原始细胞520原始细胞20而30或有Auer小体原始细胞
2、520,以幼单细胞为主临床表现:RA、RAS表现为慢性贫血; RAEB、RAEB-T表现为全血减少; CMML:贫血,常有感染、脾大。 (三)实验室检查 1、病态造血:即骨髓发育异常,指红系、粒系、巨核系细胞数量与形态的异常。 (1)红系病态造血: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幼红细胞核碎裂、巨幼样变。 (2)粒系病态造血: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增多、颗粒减少或无、过大或多,核分叶过多 或过少(pelger-huet细胞异常)或有环形核。 原始细胞增多,没有达到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3)巨核系病态造血:血中可出现小巨核细胞。 2、血象和骨髓象:RAEB-T-有棒状小体(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髓存在一系或
3、多系病态造血,结合骨髓活检、染色体及CFU-GM异常而诊断MDS(五)治疗 化疗:主要用于RAEB、RAEB-T患者。第4节 :淋巴瘤 每年必考(一)概念 淋巴瘤的发病跟EB病毒有关。(2) 病理分类 1、霍奇金淋巴瘤(HL):恶性细胞 R-S 细胞在反应性炎症细胞基础上恶性增生的后果。 病理特征:恶性肿瘤细胞很少,炎性细胞反而很多。 分型:淋巴细胞为主型:愈后最好。 结节硬化型; 混合细胞型:最常见。 淋巴细胞削减型。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无特殊。(3) 临床表现及分期 1、临床表现 (1)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年。首发症状是无痛性进行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特点:无痛,
4、早期坚韧而有弹性,晚期不可推动。 部分HL早期即有周期性发热,称Pel-Ebstein热,为HL特异症状。 (2)非霍奇金性淋巴瘤: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首发,结外受侵犯多,易合并白血病。 2、临床分期:I:病变局限于一个淋巴结区或一个结外器官; 重要 II:超过I期但无脾受累(侵犯同侧两个淋巴结区或合并结外器官侵犯); :除了淋巴结还有脾受累。 :除了淋巴结和脾受累,还有肝或骨髓也受累。 按全身症状有无分为A、B两组:无症状者:A; 有症状者(如发热、体重减轻):B。(四)辅助检查 HL:骨髓检查找R-S细胞。 NHL无特异,可合并白血病辅检结果。(五)治疗1、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化疗方案MO
5、PP(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泼尼松), 首选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花碱、甲氮咪胺)2、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首选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会摸PP,非翘不可)。里面的药不用记第五节 多发性骨髓瘤(1) 分类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50-60岁中老年。根据单株免疫蛋白(lg分类):IgG最多见,其次是A、轻链型、D,其余少见。(2) 临床表现 好发于扁骨 骨髓瘤细胞大量增生:(1)早期:骨骼疼痛; (2)髓外浸润:肝、脾、淋巴结肿大;侵犯口腔或呼吸道但骨 髓正常、神经浸润、浆细胞白血病。 (3)贫血表现。 M蛋白引起的临床表现:
6、感染、高黏滞综合征(头晕、眼花、手足麻)、出血、淀粉 样变性、高钙血症。(3) 辅助检查 1、血象:正细胞性贫血。若浆细胞20x109,则称浆细胞白血病; 2、骨髓象:浆细胞15% 3、M蛋白测定(4)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骨髓象:浆细胞15%; 血清有大量M蛋白,或尿中本周蛋白1g/24h; 溶骨病变或广泛的骨质疏松。 三者都有才能确诊。(5) 治疗 治不好 1、化疗:首选MP(美法仑+泼尼松)方案。 2、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反应停) 3、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常与激素合用。 4、造血干细胞移植:最有效,常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第6节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很少考(1)
7、病因 生成减少:理化因素、无效造血、病毒感染; 破坏过多:自身免疫性疾病、脾亢、严重败血症。(2) 临床表现 白细胞减少:头晕乏力,易感染。 粒细胞减少:起病急,畏寒高热,常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3) 诊断 白细胞低于4x109/L;粒细胞低于0.5x109/L;(4) 治疗 1、白细胞缺乏:病因治疗或使用促白细胞生成药物(碳酸锂、维生素B4)。 2、粒细胞缺乏:去除病因、隔离消毒、控制感染、丙种球蛋白支持。第7节 出血性疾病一、概述(一)正常止血、凝血、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1、正常止血机制:(1)血管因素:血管收缩,使血流减慢,有利于凝血物质局部积聚及血小板粘附,聚集 增加,故有利于止
8、血。 (2)血小板因素: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及促凝活性等。 (3)凝血因素:血管受损后,启动内外源凝血途径。 2、凝血机制 过程内外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1 凝血因子:14个,详见实验室检查; 2凝血酶生成阶段: 形成组织凝血活酶。3纤维蛋白的形成:这是凝血反应的最后阶段。(二)发病机制分类 1、血管壁功能异常:常见的疾病是过敏性紫癜; 2、血小板异常:常见的疾病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PP 3、凝血异常:常见的是血友病(因子VIII、IX、XI抗体异常); 4、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如DIC。 5、复合型止血机制异常.(3) 实验室检查 1、
9、筛选试验: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束臂试验、血块收缩实验、凝血时间、APTT、PT、 TT; 2、确诊检查:内镜、病理。 3、常用止血凝血障碍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1)束臂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超过10个出血点为异常。 临床意义:血小板异常及血管壁病变。血小板少。过敏性紫癜 (2)出血时间(BT):一般出血性疾病都会有出血时间的延长,大于9分钟,较少用; (3)血小板计数:(100-300)x10的九次方。50可发生术后出血;20可自发出血。 (4)血块收缩试验:见于血小板异常和凝血因子异常。 (5)试管法凝血酶原时间(CT):4-12分正常。缩短鉴于高凝状态 (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10、PTT) 正常值30-45s,距离正常值10s以上异常 APTT缩短:DIC早期、妊高症高凝状态;DIC是先高凝后低凝 APTT延长:、(1、2、5、8、9、10、11、12)缺乏 12580.911.12 慢性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纤溶亢进等所致的多种凝血因子缺乏; 抗凝物质增多,因此它是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 血友病它是凝血因子、的异常,所以血友病的APTT是延长的。PT正常。 APTT是延长+ PT正常=血友病;凝血因子不一样 (7)凝血酶原时间(PT):它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0.81.2心梗抗凝检测指标 先天性凝血因子、(2、5、7、10)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11、症;这里注意 没有血友病凝血因子、的异常,所以血友病的PT值是正常的。 慢性肝病、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后期、抗凝药(如双香豆素) 的应用等引起的上述凝血因子缺乏; 可用做双香豆素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INR达到2.03.0为宜 要知道慢性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这三个APTT和PT值都延长。(8)血浆纤维蛋白原:2-4g/L(9)凝血酶时间(TT):16-18s,跟纤维蛋白有关! 不再跟因子有关,对下级反应有关 延长见于:循环中抗凝血酶III(AT-)活性明显增高(说的就是肝素) 肝素样物质增多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或严重的低纤维蛋白原
12、血症(10)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它的阳性提示的就是DIC。(11) D-二聚体:它也是提示的DIC,DIC患者D-二聚体是增高的。还可以用来检测纤溶亢 进(血FDP也可以,它和D-二聚体一样)肺栓塞D二聚体增多(4) 诊断 根据体征和实验室检查。(5)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补血治疗。二、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血管壁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它是机体对某些到处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广泛的小血管炎、使小动脉的毛细血管通透性、脆性增加,伴渗出性出血、水肿。(1) 常见原因 感染(链球菌感染)、食物、药物、其他。(2) 发病机制 免疫因素介导的一种全身
13、性血管炎反应。(三)临床表现 1、单纯型(紫癜型)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与臀部对称性紫癜; 2、腹型(Henoch型):除了皮肤紫癜外,还有一些消化道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 腹泻、便血,腹痛等. 3、关节型(Schonlein型)除了皮肤紫癜外还有一些关节肿胀疼痛。呈游走性、反复性; 4、肾型 在皮肤紫癜基础上,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 5、混合型:都有。(4) 实验室检查: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阳性就是过敏性紫癜;(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略。(6) 治疗: 1、一般治疗;对症; 2、糖皮质激素:最有效。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重要(一)病因和发病机制IT
14、P属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点:血小板寿命缩短。 (二)临床表现1、急性型ITP:多见于儿童,出血严重,除皮肤黏膜出血外,还有内脏出血。脾不大。 2、慢性ITP:好发于青年女性,出血较轻,可因感染加重。(三)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100109L 2、骨髓象: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幼稚型增加。 3、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 多数阳性。(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出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相关抗体补体=ITP 1.多次检验血小板计数减少。2.脾不大或轻度肿大,和再障有点类似。4.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
15、常,伴有成熟障碍。5.激素治疗有效。(五)治疗1、急性ITP:严重血小板减少10-20x109/L,输血小板免疫球蛋白激素;2、慢性ITP:首选激素; 激素治疗无效,使用脾切除。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其特点是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首先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之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发继发性纤溶亢进。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总结:先高凝,再消耗性的低凝。(一)病因 DIC的原因以细菌感染最多见,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其次是恶性肿瘤,严重创伤及病理产科。(二)临床表现 DIC的病人是早期栓塞,晚期出血,最终微循环障碍。(三)发病机制 感
16、染、缺氧、酸中毒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源途径:同时白细胞可释放组织因 子激活内源途径。 外伤、手术、产科意外、溶血肿瘤内皮细胞完整:由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途径。 严重感染,则内外途径同时启动。(四、五)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1)血小板低于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白血病低于50。白血病本来就低(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4或进行性下降。(3)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4)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或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六)治疗1.消除诱因 治疗原发病2.早期高凝用肝素;3.抗血小板药:用于轻型。4.晚期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5.晚期低凝用抗纤溶治疗(补充
17、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早期不能用抗纤溶治疗;第8节 :输血一、合理输血 (1) 输注血液成分的优点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 血因子。用枸橼酸钾。增加了不害物质其中有钾;4、保护血液资源。(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1、红细胞(1)悬浮红细胞:全血经离心去血浆为主,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悬红的适应证:血优先使用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 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
18、全血制得)提升5g/200ml。(2) 洗涤红细胞:以无菌等渗容液3遍把细胞洗三次,其特点是血浆蛋白含量少(即洗掉 了抗体)。 过敏者首选。 治疗适应症:患者体内存在血浆蛋白抗体,特别是抗lgA; 患者具有输血后发生严重过敏史: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PNH、高钾血 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 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200ML全血中提取血小板为一个单位。 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贫血病人不能输血小板; 禁忌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3 3、新鲜冰冻血浆(FFP):稳定凝血因子、白蛋白球蛋白与常人相同。不稳定凝血因子大于常人 常人70以上。补充凝血因子 其中稳
19、定的凝血因子作用最大,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致的贫血。障碍。4、冷沉淀:主要是人血球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它没 有传播病毒的危险。5、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 用于:(1)多次妊娠或多次输血者引起发热者,如再障,重度海洋贫;(2)需长期反复输血者。 6、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 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凡是具有淋巴细胞活性的包括红细胞、血小 板、粒细胞均需要照射)(三、四)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 1、急性失血:当血容量急性减少20%(800ML)以上,一般首先输入晶体液
20、胶体液扩容, 再考虑输血:输悬浮红; 根据循环失血量评估:丢失小于750ml(15):不用输血; 800-1500ml(1530):扩容,用先晶后胶; 大于1500(3040):输红细胞; 大于2000ml:输全血; 2、根据血红蛋白评估:Hb100g/L,不必输血; Hb70:输悬浮红; 70100:看情况。 3、慢性贫血:应积极寻找贫血原因,不轻易输血。 (五)血液保护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 (
21、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 (3) 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 效。二、安全输血(一)输血基本程序 1、输血决定;合理评估,和病人家属说明情况; 2、输血申请:每天输血小于800ml,中极以上提出申请; 大于800ml,中级以上提出,科主任同意。 大于1600ml。报医务部。 3、受血者血样采样; 4、交叉配血; 5、发血: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至少保留7日; 6、输血:2名医务人员核对; 7、监控。(2) 输血的不良反应 1、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最严重的迟发性不良反应,即通过输血而感染疾病,如艾滋、 乙肝、丙肝最常见;我国仅对血液进行HIV HBV HVC和梅毒检测.2、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严重的并发症,因ABO血型不合引起,常致患者死亡。 临床表现是:发热畏寒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 处理原则:(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2)保持呼吸道,高浓度吸氧; (3)利尿,防止肾衰竭 (2)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致热原。 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例如面部潮红; 输血相关低血压: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呼吸困难; 抗宿主病; 紫癜; 循环超负荷;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高钾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