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应急预案备案编号:X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布单位:XXXXX 编制单位:XXXXX 实施日期:2022年6月向周边单位社区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负责对内、外联络 的定期公告和更新。3应急响应本预案应急响应与X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预案相衔接。在发生本应急预案中的一级预警及响应、超出场界的二级预警 及响应时,可执行XX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定级及响应规定。3. 1应急响应程序3. 2预警机制3. 2.1预警分级假设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 发生,发现险情的接警人应第一时向公司部门主管报告,公司
2、部门向副指挥长通 报相关情况。应急指挥部在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包括接警人先行处置的结果), 判断警情、确定预警级别,根据判断结果确定应急响应的等级,并提出启动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上报应急指挥小组指挥长决定。预警级别有三级,按照突发事件的紧急性、如果发生那么可能涉及的范围、可 能带来的后果严重性进行划分如下:3. 2. 1.1 I级预警I级预警主要是突发事件已经进入场外,情况十分紧迫,需要一定时间才能 得到处置控制,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外部环境。主要可能有 厂区发生火灾事故后的次生环境风险事件,产生大量的消防废水及消防废气。消 防废水依托雨水沟渠进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染涉水环境。
3、3. 2.1. 211级预警II级预警针对的突发事件有可能在场内,也有可能在场外但只有有限的扩散 范围,可预料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处置控制,或者消除污染源后影响很快就会消除, 不会对外界环境产生长期或累积性影响以及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可能为废气处理 设施失效导致未处理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3. 2. 1. 3III级预警III级预警主要是车间油品发生较少泄漏在车间内部即可处置,不会对车间外 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分级表见表3. 2-E表 3. 2-1预警级别事件分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标识区域级I级预警厂区发生火灾后产生的次生环境风险事件,导致产生 大量废气
4、及消防废水。消防废水进入雨水沟渠,污染 滴水水质,消防废气污染大气环境橙色预警公司级n级预警废气处理设施失效后产生的次生环境风险红色预警车间级ni级预警车间内暂存的废油发生泄漏事故黄色预警3. 2. 2预警发布与解除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通过公司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或通讯系统)及时报 告各职能部门安排处置。3. 2. 2.1预警发布流程突发环境事件发现第一人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按照预警发布流程通 知相关部门或专业团队进入预警状态。发布方式:可通过生产调度 、广播系统、对讲机、 等形式。进入预警状态后,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2)发布预警公告,具体发布流程见附图,应急人员联
5、系方式见附件。(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妥善安置。(4)向外联络救援单位,联络环境监测部门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 告事态进展情况。(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 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3. 2. 2. 3预警发布内容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响应级别、起始时间、 可能影响的区域或范围、应重点关注的事项和建议采取的措施等内容。4. 2. 2. 4预警解除公司应急指挥部应跟踪事态的开展,根据事态的变化情况适时决定,宣布预警解除。第10页3. 2. 2. 5
6、预警相应措施针对不同预警级别,应采取以下预警措施,见表3.3-2。预警级别预警措施I级(区域级)预警后勤保障组应准备相应物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随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疏散附近工作人员及厂区周边受影响的居民以免造成人员损伤;对隐患位置进行观察巡视,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 生;在1小时内上报宁乡市环保局。n级(公司级)预警后勤保障组应准备相应物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随时保持童心联络畅通;疏散预警部位及附近工作人员或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公众以免造 成人员损伤;对隐患位置进行观察巡视,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 生。iii级(车间级)预警后勤保障组应准备相应物资;疏散预警车间及
7、附近工作人员以免造成人员损伤;对隐患位置进行观察巡视,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事故的发 生。表 3. 3-23. 3应急响应机制3. 3.1应急响应分级按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本公司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响应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等三个级别,不同级别响应程序不同。本公司环境风险应急响应分级见表3.3-1。响应 级别突发环境事件相应程序控制事态的 能力需要调动的应 急资源一级 区域级厂区发生火灾后产生的 次生环境风险事件,导 致产生大量废气及消防 废水。消防废水进入雨 水沟渠,污染滴水水质, 消防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启动并实施本应急预案,并在 第一时间内向宁乡市环保局、
8、应 急办报告,请求支援,然后由当 地政府视事故情况逐级向市、省 人民政府或环保局报告;启动本单位应急指拄机构; 根据应急预案或外部的有关指示,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 展应急救援工作;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后,同本单位处置事件。无法控制, 需要社会支 援可以初步 控制,特别 情况下需支 援本公司应急小 组,特别情况 下需要宁乡市 应急办、环保 局、消防、公 安等支援二级 公司级废气处理设施失效后产 生的次生环境风险启动并实施本单位应急预案, 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宁乡市环保 局报告;启动本单位应急指挥机构;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 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初步控 制,特别情 况下需支援本公司应急小 组
9、、XX市应急 办、环保局、 消防、公安等第11页表 3. 3-1需要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支援 时,向市环保局提出请求。三级 车间级车间内暂存的废油发生 泄漏事故启动并实施本单位应急预案, 必要时向宁乡市环保局报告; 启动本公司应急指挥机构; 协调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 应急救援工作。可以控制本公司应急小 组3. 3. 2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开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 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按以下程序和内容响应:(1)随时利用对讲机、 等通讯工具保持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2)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必要时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3)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环境突发事故基
10、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 情况;(4)公司应急指挥部通知相应小组,分析情况。根据相应小组的建议,通 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现场总指挥提供技术支持;(5)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队伍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 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三级应急响应程序均执行如下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发现一逐级上报一总指挥(或指挥机构)一启动预案即事故现场发现人员,及时逐级上报,公司相关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指挥协 调应急抢险工作,并启动响应预案,根据事态开展趋势,降低或提高响应等级。3. 3. 2. 1 一级响应是对预警等级为I级情形的响应。如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时,单位的 应急
11、指挥小组应移交政府指挥部人员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响应程序和内容:事故发现人员立即通知公司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 立即转为应急现场指挥部。相关人员在5分钟内初步查看现场确认情况后,立即第12页 通知XXXX市环保局负责人,立即组织厂区周边企业员工撤离。同时应急值班人 员拉响警铃、开启广播通知全厂区人员,进入紧急状态。应急总指挥召集本厂区 的应急副总指挥及各应急专业小组,在5分钟之内集中待命。物资保障和运输组 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办公楼物资仓库,给抢险救援组员紧急配发防护装备和应急 物资,各应急小组立即进入抢险救援状态,进行紧急的抢险和人员疏散、隔离
12、工 作。应急总指挥上报XXXX市应急办或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同时一,应急指 挥权利集中至XXXX市突发环境事件指挥中心,由相应级别的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组织现场处置工作。在外来救援队伍到来之前,各应急小组 坚决服从公司应急总指挥的统一指挥。3. 3. 2. 2二级响应是对预警等级为二级情形的响应。应由单位应急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现场处 置领导小组及下设的职能小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向XXXX市应急办、环 保局请求援助。响应程序和内容:事故发现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时,立即报告事故单位负责 人和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立即转为应急现场指挥部。同时应急值班人员 拉响警铃、开启
13、广播通知全公司人员,进入紧急状态。应急总指挥接到报告后立 即拨打救援 ,召集本公司的应急副总指挥及各应急小组,在5分钟之内集中 待命,物资保障和应急运输组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办公楼物资仓库,给抢险救援 组员紧急配发防护装备和应急物资。各应急小组在保证自身平安的情况下,立即 进入抢险救援状态,进行紧急抢险及周边人员疏散、隔离工作。3. 3. 2. 3三级响应是对预警等级为三级情形的响应。应主要由应急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现场处 置领导小组及下设的职能小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响应程序和内容:最早发现者在第一时间上报事故车间责任人,事故车间责 任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应应
14、急措施, 调集一切人员、物资,按照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事发 单位将事故情况和处置情况及时上报公司应急工作领导小组。3. 3. 3扩大响应原那么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判断响应级别,按照相应第13页 级别分别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当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应急领导小组和指挥中心发 现事故不能控制时,公司必须及时扩大应急响应级别,采取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措施。发生以下事故,启动上一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突发事故,公司自身力量一时无法控制的。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现场情况恶化,事态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公司应急处置力量、资源缺乏的。上级机关认定的其他重
15、(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其他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污染物泄漏量多,公司应急救援不能有效控 制的重(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或事件。3. 4信息报告与通报3. 4.1信息通报(1)信息通报的报告方式当事故发生时,主要采用 、警铃或广播进行报告。当发生ni级突发环境 污染事故时,主要采用 或对讲机汇报。当发生II级和I级突发环境事件时, 主要采用 、警铃或广播进行报告。(2)信息通报的程序突发环境事件一第一发现人f部门负责人一应急指挥部一县环保局(3)信息通报的内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通报内容包括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源、发生时间、地点、 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事
16、 件开展趋势、先期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3. 4. 2信息上报信息上报主要适用于发生II级或I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对外环境有重大 污染影响的事故,需申请外部救援以及人员撤离的情况。当发生n级突发环境 污染事故时,假设事故不能有效控制,扩大为I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也需要立 即进行信息上报,申请外部支援。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信息上报方式的具体内容见表3. 4-2,被报告人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方式, 见附件。第14页上报类型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报告形式次数初报在发现或得知突 发环境事件后首 次上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 源、事件起因和性质、
17、基本过程、主要污 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 地下水、土壤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 事件开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 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可用 、 、 网络等直接报告一次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 情况后、事件开展 情况后随时上报在初报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明确: (1)具体数据;(2)进展情况;(3)危害程度;(4)采取的措施。必须是书面报 告,可通过网络 或者 等报告可屡次处理结果 报告应在突发环境事 件处理完毕后立 即报送在初报、续报基础上明确:(1)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2)事件的危害、损失、社会影响、遗 留问题、责任追究等。一次表 3. 4-23. 5应急措施3. 5.
18、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根据环境风险情景及影响分析,从可操作性、实用性方面列出突发环境事件 现场处置卡,详见下表3. 5-13. 5-2。油漆、稀释剂泄漏事件应急处置卡名称内容适用范围1、油漆、稀释剂桶破损2、风险物质:油漆、稀释剂3、事故发生地点:仓库应急处置措施(1)切断污染源桶体穿孔发生泄漏时,用吸污泵将桶体内和泄漏到围挡内的油漆、稀释剂 导流至应急空桶内,减少泄漏量(2)疏散隔离在泄漏位置周围划设隔离区,并设置警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泄漏事故 现场。(3)切断扩散途径如果泄漏的油漆、稀释剂已溢流出仓库,其他地面,立即用吸污泵和吸油 毡吸取进至应急空桶内,防止泄漏物料进入外界水体;(4)废吸油
19、毡和提供的液体不得自行处置,应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5)现场人员防护现场处置人员必须穿带防护服、雨靴、平安帽等,做好相关防护措施。应急监测油漆、稀释剂泄漏时,假设油漆、稀释剂泄漏到雨水系统,因油漆、稀释剂第15页不溶于水,故应对水体环境进行截流应急责任人应急物资锯木屑、吸油毡、防护装备、应急药品、蛭石、砂土、干粉灭火器应急考前须知企业原料发挥性小,一般不需要疏散周边人群; 原料有腐蚀性,应急处置是应穿戴防护服; 清点应急物质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新和维护。表 3. 51事故特征主要风险单元:危险废物破坏生态环境:随意排放、贮存的危废在雨水地下水的长期渗透、扩散作用下,会 污染水体和土壤,
20、降低地区的环境功能等级。影响人类健康:危险废物通过摄入、 吸入、皮肤吸收、眼接触而引起毒害,或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性事件;长期危害 包括重复接触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变等。制约可持续开展:危险废物 不处理或不规范处理处置所带来的大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也将会成为制约经济 活动的瓶颈。应急 组织应急程序(1)、泄漏确认:危险废物有没有随意丢弃;(2)、发生事故后,寻找丢弃点,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进行自救或疏散撤离。(3)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成立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根据现场 实际情况同时进行应急处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开展态势向单位领导、应急办报 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应急报告报
21、告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性质、伤亡基本情况等联系方式:危险废物处置单位:与区域 应急管 理部门 的衔接危险废物厂区内散落可控制在厂区范围内,不需与区域应急管理部门衔接应急处 置措施危险废物泄露处置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严格限制出入;检查泄露方位,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将泄漏物带回贮存室;对泄漏地点进行合理通 风等。联系危险废物处置单位,请其协助处理如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立即安排自主医疗救援,伤情特别重大无法处理的那么立即 拨打外部救援 。第16页应急监 测方案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属于危险固废,对该物质无需进行监测。应急物 资危险品警示牌、应急桶、警戒带、耐酸碱靴子、耐酸碱防护服表3.
22、5-23. 5. 2平安防护和撤离(1)危险区的隔离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要按事故的状态进行区域管制与警戒,限制无关人员进 入和无关车辆经过,以防止事故扩大或人员伤亡。在单位主管部门未到达和接管 前,将由工作人员在发生事故现场的主要路口和周围地带进行区域管制与警戒工 作。在危险区边界设置警戒线,为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救护车鸣灯。并实 行区域管制与警戒。(2)应急人员的平安防护应急人员在进入现场时应做好如下准备:一是人员准备,根据事故发生的规 模,影响程度以及危险范围,确定应急救援人员的人数,并由经验丰富的或相关 专业人员带队;二是救援器材、物资必须准备充足,以防出现救险物资不够用的 情况;三是
23、必须弄清救援方式,救援前尽量弄清楚各类相关事故处置情况,在保 证自己平安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抢险救灾;四是思想准备要充分,救援时思想情 绪保持稳定,做好救援抢险工作。当突发事件的危害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由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命令应急救 援人员撤离现场。撤离时应保持秩序不混乱,不得提前脱下防护设备,待到平安 区域时立即消毒、沐浴。(3)现场人员、受灾群众的撤离在发生重大火灾严重威胁现场人员生命平安条件下,事故现场应急指挥小组 有权作出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的撤离,或全部人员撤离的命令。在发生严重的火灾事故时,应依据当时的风向选择确定上风向的一侧作为紧 急集合地点,等待进一步的指令。在发生事故时,派专
24、人对非本场人员(参观人员、外单位施工作业人员等)进行引导疏散并撤离至平安地带。第17页当经过积极的灾害急救处理后,灾情仍无法控制的,由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 达撤离命令后,现场所有人员按自己所处位置,选择特定路线撤离,并引导现场 其他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对可能威胁到场外居民平安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 关部门联系,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厂区外过往行人撤离到平安 地点。3. 6应急监测突发环境事件时,环境应急监测组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现场,根据事件 的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因子,及时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做出判断,以便对事件及时正确进行处理。3. 6.1主要监测因子主要监
25、测因子为:危化品;3. 6. 2监测布点监测布点原那么:空气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的下风向、侧风向设点监测污染物 的扩散情况,事故发生地上风向设置对照点,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民居住区或其 他敏感区等设置监控点。根据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影响特点,大气监测布点 为事故发生地上风向对照点、事故发生地下风向。3. 6. 3监测频次根据事故影响程度、严重程度确定监测频次。3. 7应急终止3. 7.1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经被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
26、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 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3. 7. 2应急终止的程序当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灾害性冲击已消除,不可能发生次生事件,社会负第18页批准页21总贝IJ31. 1编制目的3L 2编制原那么3L3编制依据31.4 适用范围41.5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51. 6编制程序51.7 应急预案体系与事件分级51.8 与有关应急预案的衔接5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62.1 组织体系72.2 指挥机构职责及组成73应急响应93.1 应急响应程序93.2 预警机制93. 3应急响应机制113. 4信息报告与通报144.
27、 5应急措施155. 6应急监测183.7应急终止184后期处置196. 1善后处置196.2 调查与评估196.3 恢复重建196.4 保险理赔204. 5事故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205应急保障204.1 应急保障计划204.2 经费保障205. 3应急队伍保障215.4应急物资装备保障215. 5应急通讯与信息保障215.6其他保障216奖惩226. 1奖励226.2追责237监督管理238附件279附图27面影响消减,进入恢复阶段时,进入应急终止程序。(1)环境应急小组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遵循“谁启动、 谁结束”原那么,经环境应急领导小组批准,经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批准;(2
28、)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的专业救援队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 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到其它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 止。3. 7. 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1)通知公司各办公室以及车间危险事故已经得到解除。(2)有关环境事故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环境事故总结报告,重特大环境 污染事故于应急终止后15天内,将事故总结报告上报XX县政府。(3)应急过程评价:由公司组织有关专家,会同XX县环保局组织评估总结 经验,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4后期处置4.1善后处置应急状态终止后,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主,组织进行后期善后处置,包括
29、 处理、分类或处置所提供的废物,清理事故现场。4. 2调查与评估事件的调查与评估是环境应急预案的重要环节,本公司对事件调查与评估的 内容主要从事件本身和应急救援过程两方面进行,实事求是对监测或救援数据进 行全面的分析和回顾,加强事件预防和预案完善。调查污染事件的诱因和性质,评估污染事件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 员伤亡情况、影响和损失评估、遗留待解决的问题等。应急救援过程的分析总结及改进建议,如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应急组织 机构的设置是否有缺陷,应急队伍能力是否需要加强,响应程序是否与应急任务 相匹配,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是否得当,防护装备是否满足要求等。4. 3恢复重建明确恢复生产前,应
30、确认以下内容得以实施:(1)生产设备及厂房、水电供应等设施已经过检修和清理,确认可以正常第19页使用;(2)应急设备、设施、器材完成了消洗工作,能回复使用的将其归位,用 以应对下次紧急状态;(3)被污染场地得到清理或修复,将污染物收集并进行正确处置;(4)在环境平安薄弱点采取补救的措施,预防事件再次发生。(5)对于重大环境事件恢复生产前,应当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恢复生产请 求,经同意后,方可以恢复生产。4. 4保险理赔(1)公司为职工办理各种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发生重 大环境事故后,受伤职工应当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2)公司为具有应急救援任务的应急救援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以
31、防在 救援时受到意外伤害,确保救援人员的平安;(3)公司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视具体情况办理环境污染责任险,以增强环 境污染事故的赔付能力。4. 5事故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突发环境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认真分析总结事故 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根据调查所获得数据以及事件发生的 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填写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 以书面形式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 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最终形成应急救 援总结报告,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5应急保障5. 1应急保障计划(1
32、)制订合理的应急经费预算并纳入公司年度预算;(2)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订应急资源建设及储藏年度目标;(3)不断完善环境应急设施及管理制度,提升本公司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4)本公司每年度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发现缺乏及时制定整改措施。5. 2经费保障公司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给予充分合理的经费用于环境保护和环境平安,不第20页断提升公司对环境风险的防范能力。5. 3应急队伍保障(1)应急队伍由公司领导层、各部门组成,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责任,建 立并逐步完善责任制度,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或专业队伍;(2)出现岗位调整或人员流动影响应急队伍构成时,应及时补充更新,保 障应急队伍的完整;(3)公司应通过
33、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来实现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的提升,培训与演练内容应包括报警、现场污染控制、应急监测、人员疏散与救 护等;(4)对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特别是新员工)的事件报警、自我保护和疏散 撤离等应实施培训和演习训练。(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实战水平,一般应当针对事件易发 环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演练;(6)严格落实本公司应急管理奖惩措施,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强化 公司员工的应急责任感与相关风险防范及应急工作的积极性。5. 4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必要的应急物资储藏,包括应急物资的种类、储存量,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状 况和应急救援预案需要进行配置,并制订应急物资使用管理制度,防止失
34、效和丢 失。6. 5应急通讯与信息保障(1)公司内部制订应急通讯联络表,主要包括内部通讯方式及外部联络电 话,并由应急办公室进行管理,具体通讯表见附件;(2)通讯表应根据人员调动及变更情况及时更新;(3)主要应急负责人及现场处置人员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确保突发 环境事件发生时手机联络顺畅;(4)必要时配备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 畅通。5. 6其他保障5. 6.1交通运输保障第21页(1)公司内部司机人员应保证24小时开机,保障事故状态下能及时运送人 员、物资;(2)对公司可调用投入应急工作的车辆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车况良 好;(3)规划合理的交通运输路线,
35、以便人员、物资及时到达指定地点;(4) 了解周边居民、单位可提供支援的车辆、驾驶人员信息,必要时可向 附近居民、单位等社会力量求援。5. 6. 2医疗卫生保障(1)由医疗救护组派专人负责落实与地方医疗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的应 急医疗救援联络,必要时签订相关协议,落实急救药箱药品,急救器材的配备与 更新;(2)由公司负责定期组织现场应急人员与医疗急救人员定期的医疗急救知 识与技术的培训;(3)在员工集中的办公、休息等重点区域张贴位置图,标识在紧急状态下 可选择的撤离路线以及最近应急防护装备的位置;(4)对外来人员必须安排专人在进入本单位危险区域前告知考前须知,以 及紧急状态下的撤离路线。5. 6
36、. 3治安维护(1)由后勤保障组负责安排安保人员,配合现场处置领导小组在应急状态 下维护应急救援的治安秩序,有计划地开展疏散、隔离、警戒工作;(2)公司应与公安部门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必要时请求公安部门支援,保 障紧急状况下进行治安维护。5. 6. 4科技支撑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学习并引进先进的救援设备、救护方法、日常危险源的 监控设备等,从日常危险源的监控和潜在的环境平安风险进行排查,结合实际情 况进行风险隐患的消除;通过实例分析学习先进的救护方法和指挥布置方法,提 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应对一切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6奖惩5.1 奖励第22页 公司对在环境风险防范及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有如下事迹或
37、表现的部门和 个人,由公司酌情采取通告表扬、记功奖励、物质奖励、晋升提级等形式进行表彰和奖励:(1)及时准确报送预警信息和动态信息,为及时处置事件赢得时间,成效 显著者;(2)为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献计献策,成效显著者;(3)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组织严密,指挥得当,防范有力,奋力抢险, 出色完成任务者;(4)在危急关头,保护国家、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平安有功者;6. 2追责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公司或上级部门按照有关法律 法规及管理制度进行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迟报、漏报、瞒报事件情况,延误处置的;(2)应急预案启动后,有
38、关部门或人员不听从应急指挥、推诿扯皮、玩忽 职守者,或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的;(3)挪用、盗窃、贪污抢险救灾钱款和物资的;(4)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5)其他危害应急处置工作的行为。7监督管理6.1 应急培训本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人员培训分二个层次开展。(1)车间级车间级是及时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故及 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事故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防止,对班组 职工开展事故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季开展一次,培训内容:消防平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废气处理系统运行情况。公司内应急抢救。第23页防护指挥。急救与医疗。各种标志布设
39、及由于危害区域的变化布设点的变更。(2)公司级由经理、公司应急小组组成,成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故进 行可靠控制。它是应急救援的指挥中心与操作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故得到 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进行二次,培训内容: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针对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防止事故失控和扩大化。各部门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故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 部门的疏散方法等;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以及事故现场的消防方法。(3)应急培训要求针对性:针对可能的
40、事故及承当的应急职责不同人员予以不同的培训内容;周期性:公司级的培训一般每年二次,部门与功能性的培训每季一次;真实性:培训应贴近实际应急活动。7. 2预案演练依据对本公司员工、周边工厂、人员情况的分析,明确演练如下内容:本公 司事件应急救援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理的人员定期进行演练。全厂综合应急救 援演练至少每年秋季举行1次。演练方式:演练分为桌面演练、功能演练、综合演练三种。演练组织与级别:(1)应急演练分为科室级演练、院级演练和配合政府部门演练三级;(2)车间级的演练由车间负责人(现场指挥)组织进行,车间领导及相关车 间派负责人观摩指导;(3)公司级演练由厂应急指挥中心组织进行,各相关部门参
41、加;第24页(4)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演练,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公司应急指挥 中心成员参加,临近企业组参加配合。准备:(1)演练应制订演练方案,按演练级别报应急指挥负责人审批;(2)演练前应落实所需的各种器材装备与物资、交通车辆、防护器材的准备, 以确保演练顺利进行;(3)演练前应通知周边社区、企业人员,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演练频次与范围:(1)车间级演练(或训练)以报警、报告程序、现场应急处置、紧急疏散等 熟悉应急响应和某项应急功能的单项演练,演练频次每年2次以上;(2)公司级演练以多个应急小组之间或某些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相互协调进 行的演练与公司级预案全部或局部功能的综合演练,演练频
42、次每年1次以上;(3)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演练,视政府组织频次情况确定,亦可结合公司级组 织的演练进行。演练内容:(1)公司内应急抢险和各组织间的指挥协调;(2)事件现场情况信息收集、分析、制订处置方案、人员调配、信息通报 等;(3)设备维修、泄漏封堵、人员救援、消防灭火、环境监测;(4)通道管制及人员疏散和撤离;(5)事件区清点人数及人员疏导;(6)急救与医疗;(7)现场情况续报;(8)事件进一步扩大所采取的措施(9)环境再监测;(10)事件应急终止;(11)现场警戒、保护和调查;(12)现场内洗消、救援物品撤离;(13)事件的善后处理;第25页(14)事件分析总结大会。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应急
43、总指挥对此次演练过程进行总结,主要是指出演练过程中衔 接程度、熟悉程度、程序执行程度等问题,并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演练过程应当进行录像,用于日常培训课题素材。7. 3预案管理7. 3.1预案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后需进行内部评审及外部评审。内部评估小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公司人员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人 员等,内部评估主要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环境风险分析的科学性、 预防和救援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等进行评估。外部评估小组的组成人员应包括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急管理人员及应 急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外部评估工作主要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实 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内
44、容格式的规范性、环境风险分析的科学性、预防和 救援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以及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性等进行 评估,形成的外部评估书面报告。要做好以上书面意见的存档工作。7. 3. 2预案发布与发放(1)本应急预案经内部及外部评审后,由总经理签署发布;(2)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对统一管理应急预案;(3)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做好发放记录,并及时 对已发放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4)应急预案发放给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岗位员工。7. 3. 3预案修订环境应急预案每三年内至少修订、更新一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对应急 预案及时修订、
45、更新:(1)本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重大变化;(2)相关单位和人员发生变化可应急指挥体系或职责调整;(3)周围环境或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第26页(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发生变化;(5)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6)发生了突发环境事件;(7)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司认为应适时修订的其他情形。应急预案的修订由公司应急办公室根据上述情况的变化和原因,向应急指挥 小组的领导提出申请,说明修改原因,经授权后组织修订,并将修改后的文件传 递给相关部门。7. 3. 4预案备案本公司应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根据环境风险等级,主要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 较大环境风险等级、重大环境风险
46、等级,将最新版本应急预案文本及其评估意见 及相关申请表在规定时限内报当地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做好备案文件 的存档工作。8附件附件1:营业执照附件2:内部应急人员联系方式附件3:外部救援力量联系方式附件4:环评批复附件5:检测报告附件6:危险废物处置合同附件7:应急物资一览表9附图附图1: XXX地理位置图附图2: XXX平面布置图附图3: XXX区域排水走向图附图4: XXX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附图5: XXX排水管网分布及应急监测点位图第27页批准页为确保XXXX(以下简称“本公司”)职工生命健康平安和公司财产 平安,提高本公司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能力,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 速有效地组织实施抢险救援,防止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 降低本公司职工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 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 -2018)、关 于进一步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评估指南(试行)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了 (XXX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用于规范、指导本公司的应急求援行动。本应急预案说明了本公司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