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七年级.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40245379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七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七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七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七年级.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七年级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亮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佛、和善无私;孙悟空英勇大胆、胸怀宽广,是妖怪的克星;猪八戒好吃懒做,却又一心向善;沙僧忠心耿耿、安于天命。以下是我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与保藏。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1 我第一次读西游记是学校一班级,那时看的是漫画版。 这次再读,这是简版了,但文字多了,读起来挺好看的。 唐僧在一路上遇见了不少人善意或恶意地极力挽留他,甚至给他金山银山,乃至整个国家,可是他都拒绝了,我想这是由于他始终坚持着要取得真经的信念吧。 猪八戒是一个又懒又馋的大肥猪,有时悟空叫他去找点水果给师傅吃,可是他要么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觉,要么摘

2、了很多水果,却在回来的路上都吃光了,经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来却任凭找个借口说个谎想敷衍过去,但总是被机智的悟空识破,被整得很惨。 沙和尚是三个徒弟中最狡猾的一个,他始终对师傅忠心耿耿,对两位师兄也是毕恭毕敬。可是打起妖怪来却是毫不手软,虽然没有悟空那么厉害,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能爱护师傅的。 最终说说我最喜爱的是孙悟空,他和善、淘气、机智、法力无边、在唐僧师徒四人中,孙悟空常常第一个发觉妖怪,可是他的师傅唐僧却总是轻易地被那些装扮成好人的妖怪哄骗,而对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紧箍咒惩处,甚至不顾他的解释把他赶走。悟空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听师傅的话,没有死皮赖脸地跟着师傅。但是当八戒又来找他帮忙

3、时,他一听到师傅有难,就不记前嫌、义无返顾地跑去救师傅,没有半句怨言。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2 今年暑假,我读了西游记这部名著,书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的吴承恩,他为读者叙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除魔,经受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阔读者的心,使得此书成为我国古代四大经典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亮的人物形象:唐僧诚意向佛,坚韧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事超群;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失善心;沙僧心地和善,安于天命。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其中我喜爱孙悟空,由于他神通广阔,爱护唐僧取得了真经。而且,他身

4、上的叛逆精神和英勇精神也令我非常观赏。孙悟空有时也受不了唐僧的唠叨,自己回花果山了。但是他和唐僧师徒情深,即使唐僧冤枉他,孙悟空都会原谅他,所以他又回去爱护唐僧,最终完成了取经的任务。孙悟空执着坚持、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再想想自己,做事有时会半途而废,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究竟呢?我决心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最终。不管胜利还是失败,只要尽力去做,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胜利。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3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尤其是里面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互帮互助,永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我。 西游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他不仅武功盖世,还能腾云驾雾,来无影去无

5、踪。当然我最鄙视的还是他的知恩图报,宽宏大量。俗话说的好:“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想孙悟空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像五百年前他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唐三藏帮他逃出了五行山,他便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取经途中他勇往直前,斩妖除魔,为了唐三藏舍命相救,毫无怨言,这么多珍贵的精神。而我呢,只要爸妈略微说我几句,我就觉得很烦,和他们顶嘴,这样的我和孙悟空差远了。想到这我惭愧的地下了头,同时对孙悟空这样的精神鄙视不已,我暗暗宣誓要像他学习。 西游记里我最喜爱的就是三大白骨精。白骨精变化多端,变成人形来迷惑唐三藏这样的肉眼凡胎,为了白骨精三番四次对孙悟空动怒,最终把他赶走,然后被抓才醒悟过来,错怪

6、了孙悟空。但孙悟空听到师傅有难时,二话不说就去救唐三藏,这才化险为夷。 读完西游记,我才明白感恩的意思,不要去计较别人赐予你多少,然后再去衡量给别人多少,要学会包涵,这样世界上才会没有那么多纷争和冲突,才会和平美妙。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4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布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师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狡猾,一心想取到真经。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贪欲,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他取到真经时,还求.让己下凡来玩呢!别忘了,他就是这样被玉帝贬下凡来的。 孙悟空最大的

7、特点是英勇,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假如师父被抓了,他肯定会想方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 唐僧就是个啰嗦和和善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意志顽强,慈善和善。是一个虔诚执著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决,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 小白龙受.点化后变为龙马,跟随唐僧西天取经。 我觉得每个人从诞生到长大成家创业必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路。就像唐僧取经,一路走来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什么都有。而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走邪魔歪道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西游记读后感

8、400字5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信任大家都看过了。我看完这本书后,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首先是唐僧,他在我的眼里特别和善,不熟悉妖怪,但是他是最关键的人物,这个故事起因就是他。由于没有唐僧,就取不了真经,也就没有他的三个徒弟和遇到的妖怪。他非常执着,从不放弃,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 其次是孙悟空,他是唐僧的大徒弟。他机灵英勇,大闹天宫,不畏权威,敢做敢当,是正义的化身。他武功高强,为民除害。在降妖除魔中,几次被师傅误会,赶出师门,但是他对师傅恋恋.,对师傅有着很深的感情。没有他的付出,唐僧也取不到真经。 然后是猪八戒,他是唐僧的二徒弟。他好吃懒做,不擅长思索,贪图美色,有时也关心悟空降妖

9、除魔。他是旅途中的快乐果,常常消失一些小插曲。 最终是沙和尚,他是唐僧的三徒弟。他乐于助人,任劳任怨,悄悄付出。虽然武功最弱,但是忠心耿耿,是我们大家的好榜样。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感想,你们认同我的观点吗?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6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儿童版的西游记。本书以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爱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鬼怪作斗争,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完这本名著,他们各自的秉性让我印象深刻。“齐天大圣”孙悟空,机智英勇,一路除恶扬善;“天蓬元帅”猪八戒,虽然贪吃,但他打妖怪时特别英勇;忠心耿耿的沙僧,一路上吃尽千辛万苦,没有半句怨言;身为他们师傅的唐僧,他最

10、大的优点是有决心、有善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诱惑都不动摇,一心一意去取经。 书里的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合作最重要。我们必需齐心协力、团结全都,才能走向胜利。我们知道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睛,他在斩妖除魔、西天取经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假如没有沙和尚和猪八戒的鼎力相助,孙悟空也就不会那么顺当。 除此之外,我还要学习孙悟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虽然我们没有他的神通广阔,但是在生活中,要努力学习他会辨别真假善恶,不被.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要擦亮双眼,就能“斩妖除魔”。 西游记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7 西游记是一本励志的书,是明朝

11、的吴承恩写的,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书中写了神通广阔、嫉恶如仇的孙悟空;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沙僧。 当唐僧接到去西天取经的任务后,途中在五行山收了第一任徒弟孙悟空;在鹰愁涧收了白龙,为唐僧保驾护航;在高山庄收了其次任徒弟猪八戒,在流山河收了第三任弟沙僧。它们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分别在火龙洞战胜了红孩儿、通天河战胜了金鱼精等等。一路经过了八十一难,最终胜利地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看了之后,我认为他们师徒四人能取得真经的第一个缘由是坚持,其次个缘由是英勇,第三个缘由是齐心协力,团结全都。在学习中,我要像他们学习,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保证每天都做到温故而知新。多看一些课外书,使自已的学问面大幅提高。在做作业中,遇到难题肯定要准时问老师,不要可怕,要学会英勇,这样才不会被困难打到。在一个大家庭中,要学会团结全都,才能所向无敌。 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永久不会遗忘这本一生必读的书。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七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