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 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2020 年 年 4 月 目 目录一、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金融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1 (二)行业竞争力日益增加 -2 (三)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完善 -2 (四)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 -3 (五)科技与金融结合成效显著 -3 (六)金融产业贡献度不断提升 -4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5 (二)发展目标 -6 1. 总量目标 -6 2. 结构目标 -7 3. 质量目标 -8 三、主要任务与战略举措 (一)全力打造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 -9 1. 创建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示范区 -9 2. 创建新兴金融服务三农示范区
2、-10 3. 创建现代保险服务三农示范区 -10 4. 创建侨资金融服务三农示范区 -10(二)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七大金融板块 -12 1. 做优做强主力金融 -12 2. 发展壮大地方金融 -14 3. 规划引导侨资金融 -14 4. 稳步推动科技金融 -15 5. 培育发展私募金融 -16 6. 主动探究互联网金融 -17 7. 规范发展草根金融 -18 (三)建设三大金融平台 -19 1. 打造企业干脆融资平台,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19 2. 构建和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19 3. 打造新型农村合作平台 -21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金融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 -21 (二)优
3、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法治和信用环境 -22 (三)建立完善金融产业的投入激励机制 -22 (四)强化对金融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23 (五)完善金融产业发展的综合统计 -23 (六)建立与地方金融产业相适应的监管体制 -24市金融 产 业发展规划 ( (2020 – 2025 年)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业作为资金融通和信用服务的产业,具有调整经济运行和促进转型升级的基础功能,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做好我市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明确金融产业的发展目标,发挥好金融产业的资源配置功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维护经济金融平安。为此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到 2025 年
4、。一、发展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紧紧抓住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市的发展机遇,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主动引进金融机构,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产业布局,强化金融保障实力,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一)金融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4 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75.9 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 16.7%,金融产业已成为我市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其中,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规模达到 1976.76 亿元。全市社会融资方式和数量有所突破,累计实现各类
5、社会融资 273.2 亿元。(二)行业竞争力 日益增加 。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4 年末全市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1858.36 亿元、1420.56 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一、第八。近三年,全市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2.85%、14.05%,位居全省前列。贷款余额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比达1.35。证券交易规模不断增大。2014 年全市证券经营机构累计代理交易额为 1766.31 亿元。保险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2014年实现保费收入、发生赔付支出分别为32.19亿元、1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5.46%、23.78%。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分别为 3.14
6、%、1546 元/人。其他金融业态稳步发展,2014年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 45.53 亿元。(三)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完善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先后引进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 16 家;莲都、青田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完成龙泉、松阳、遂昌等地信用联社的增资扩股,成立村镇银行 9 家。基本形成了以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体,政策性银行、邮储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新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组织共同发展、良性竞争的银行体系。证券市场的板块加速崛起。2014 年末,已有上市公司 2 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 4 家、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 123 家,全市证券、期货
7、营业部共 17 家,成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1 家。保险业的创新成为亮点。截至 2014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机构 22 家,保险经营业务快速增长,保险服务民生创新工作成为全省亮点。地方金融组织蓬勃发展。2014 年末全市共有小贷公司 18 家,累计发放贷款 201.18 亿元,融资性担保组织 25 家,典当行 7 家。小贷、担保、典当成为基层小微金融的新生力气。(四)金融要素市场建设步伐加快 。农村产权融资配套机制逐步完善。在全市范围组建了市、县、乡三级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国领先出台了关于为推动农村三权抵押工作供应司法保障的试行看法,为深化推动农村产权融资供应了有力保障。2014 年末,
8、全市三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 63.17 亿元,在全省位居第一位;2 家地方交易场所共实现交易额 0.5 亿元。进一步加大对债券市场融资工具的利用,截至 2014 年末全市累计发行企业债 16.8 亿元。引导民间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新成立 2 家民间融资管理服务中心,着手筹建华侨投资股权基金、机器人产业基金等私募股权基金,为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加快侨资等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创建了良好的环境。(五)科技与金融结合 成效显著。主动借力资本市场,开拓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主动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私募债,激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或地方金融组织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或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
9、展。截至 2014 年末,全市已有 9 家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100 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力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打通股权融资渠道。(六)金融产业贡献度不断提升。2014 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达 21.72 亿元。金融业税收对我市税收贡献度稳步提升,2014 年全市金融业税收 8.36 亿元,同比增长26.3%,占全市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 3%。其中地方留存部分4.28 亿元,增长 23.7%。金融业对我市就业贡献较大,2014年末全市金融业从业人数达到 1.3 万人。我市金融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金融产业地位有待提升。目前对金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资金保障和服务
10、实体经济的功能上,对把金融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培育发展重视不够。相对其他地区和其他产业来说,对金融产业的发展缺少规划和政策扶持。二是金融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与沿海发达地市相比,我市金融产业竞争力较弱,机构规模实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县(市、区)之间金融发展不平衡,金融产业布局不够完善。三是金融产业结构有待改善。金融产业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支持小企业的实力尚显不足。在推动产业基金建设,尤其在农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及其子基金的建设和发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干脆融资比例偏低,大多数企业仍难以享受到干脆融资所带来的便利。居民理财需求日益剧烈,但财宝管理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创新实力
11、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四是金融业态不够丰富多元。商业银行的培育与发展获得较大关注;私募金融、交易市场处于初始阶段,呈现零星发展的态势,发展活力不足。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市金融产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在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的状况下,金融领域较易出现风险上升的阶段性特征,我市金融产业发展将经受困难多变严峻形势的考验。因此,加强规划引导,适应经济新常态,顺应金融新趋势,切实实行有力举措发展金融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战略指导思想,坚持结合经济看金融、结合
12、全国看、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立足创新提质发展的原则,主动对接省内金融领域各个中心的建设,亲密关注宁波、温州、台州、义乌等地金融改革创新,构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金融体系,以着力推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提升发展为基础,以全力打造地方金融、侨资金融、科技金融、私募金融、互联网金融、草根金融等产业为新增长点,以加快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相适应的金融机制和加快建设金融要素市场等干脆融资渠道为着力点,围绕双示范区和1+9+5新产业体系建设,力争把金融产业培育成为我市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形成金融支农惠农的模式,打造全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推动经济金融双转型、双提升,为加快建设漂亮华蜜新供应有力的金融支撑。(二
13、)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市金融产业总量大幅度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贡献度显著提升,基本建立具有特色的金融产业格局和功能体系,把金融业打造成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市金融产业发展指标逐年细化数据详见附表:市金融产业相关指标 2014-2025 年)。下一个五年时期我市金融产业发展的详细目标是:1. 总量目标。到 2025 年,市金融产业总量大幅度增加,分阶段实现三大总量目标: 金融业规模 稳步 增加。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传统主要金融产业协同发展,到 2017 年和 2025 年银行业总资产分别提高到 2300 亿元和 3000 亿元以上,到 2025 年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
14、别达到 2840 亿元和 2450 亿元,债券与股权融资总规模达 110 亿、保费收入达 78 亿元。 金融业增加值平稳 增长。到 2017 年和 2025 年,金融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95 亿元和 118 亿元。 金融业增加值占比 显著。提升。到 2017 年和 2025 年,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达到 8%和 10%,占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 18%和 20%。2. 结构目标。到 2025 年,市金融产业更加多元,结构更为优化,分阶段实现五大金融结构目标: 金融机构体系 更加完善 。加快各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市区基本形成大中小金融组织体系,县域金融机构布局不断完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
15、渠道不断拓宽,激励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多层次银行体系得以完善,专注支农支小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干脆融资 占比 稳步 提高 。大力发展干脆融资,到2017年和2025年干脆融资总额分别达到60亿元和110亿元。加快建设金融要素市场等干脆融资渠道,优化干脆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构比例,到 2025 年干脆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达到 17.5%。 普惠融资 体系 不断 完善 。建立和完善与城乡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依托银行业与保险业发挥支农惠农的支柱作用,引导传统金融、新型金融以及具有特色的其他金融要素主动参加普惠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普惠金融
16、得到深化推动,林权抵押、农村产权融资体系获得突破性进展 1 。 新型金融业态加快发展。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协同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新型金融业快速发展,优化新型金 1普惠金融和新型金融业的概念参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金融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569 号)。融与传统金融的结构比例。到 2025 年新型金融业增加值占金融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30%以上,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科技金融 向纵深发展 。通过科技金融主体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渠道创新以及科技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制度性支配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引导基金的优势作用,实现科技与金融
17、资源的深度融合。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规模增速不低于一般企业的融资规模增速,提升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驱动力。3. 。质量目标。到 2025 年市金融产业的区域稳定性更强,产业贡献度更高,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分阶段实现三大金融质量目标: 区域金融体系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贷款不良率,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降低金融机构与类金融机构的破产数量,全面提升金融稳健性。 社会贡献度更高。全面提升金融产业的社会贡献度,到 2017 年和 2025 年金融业税收分别达到 14.4 亿元和25 亿元,金融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 1.6 万和 2.0 万,金融产业利润率收益率稳步提升。 服务
18、实体经济实力更强。金融保障民生和重大项目的力度加大,金融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对接进一步加强,信贷的投向、期限、结构更加优化。到 2017 年和 2025年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1000 亿元和 1430 亿元。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较大改善。三、主要任务与战略举措 着力打造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培育七大金融板块、构建三大金融平台,加快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创新,实现金融产业的提质和发展。(一 )全力打造 农村普惠金融示范区 。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完善市县乡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突出特色,形成多层次农村金融产业支撑体系,全力打造由农村产权
19、融资、新兴金融、现代保险、侨资金融等四个子示范区有机结合相互支持的农村金融改革示范区。1. 创建 普惠金融。服务三农示范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成果,突出金融发展的普惠性,接着推动以三权抵押贷款为主的农村产权融资扩面增量,主动打造农村产权融资示范区。一是探究完善农村土(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和林权抵押登记制度,促进农地和林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农(林)地经营权能有效流通。二是主动探究创新以农村房屋全部权、集体建设用地运用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为抵押的融资方式,努力建成创新特色显明、示范效益显著的农村产权融资创新示范点。三是探讨建立统一、规范的农地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标准
20、,分别建立农(林)地与林木资产评估标准,解决因标准不同而造成的价差悬殊、收费不一等问题。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贴息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激励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机构一同参加三权抵押贷款,创新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五是双管齐下,建立贷款风险基金,推动政策性农业(林木)综合保险,加强银、保、农(林)协作,化解农地和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到 2017、2025 年以三权抵押贷款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余额分别达到 100 亿元、150 亿元,打造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标准。2. 创建新兴金融服务三农示范区。主动推动私募金融、互联网金融、草根金融等各类新型、新兴的金融业态服务三农,引导新型金融企业将业务链条向农村延长,
21、依据三农特点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提高农村地区的受益度,推动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新兴金融支农体系建设。在新型金融企业市场化运营的基础上,探究具有特色的新型金融服务三农的发展道路,促进新型金融为三农服务。整合各类新型金融资源,利用各方新型金融资源的协同效应,形成多层次、多种类新型金融组织共同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良好局面。3. 。创建现代保险服务三农示范区。实行关于加快发呈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看法国发201429 号文件精神,巩固和提升现代保险服务在我市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主动借力浙江省农业发展投资基金,建立我市农业保险引导基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建立健全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服务体系,加大对农
22、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到 2025 年,农业保险保障额度位于全省前列;大力发展食品平安、环境污染、火灾公众、平安生产、医疗卫生等责任保险,统筹发展城乡医疗健康和养老保险,探究建立区域性巨灾保险制度;大力开展保险产品创新,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保险补偿基金,探究适合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保险保障服务的新途径,完善农业科技保险制度建设;主动推广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推动发展农业出口信用保险,创新发展农村互联网保险。到 2017 年、2025 年,全市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金额累计分别突破 20 亿元、30 亿元。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优势,建立保险资金投资项目资源库,
23、加强与各类保险机构在民生建设和重点领域的沟通合作,吸引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安排、股权投资安排等多种形式为我市农业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供应中长期干脆融资。到 2025 年,吸引保险投资资金 50 亿元,农业保险保障额度占全省比重不低于 8%。4. 创建侨资 金融。服务三农示范区。主动调动海外侨胞的主动性,创建侨资金融服务三农示范区。进一步拓展引进侨资的新途径,实现侨资与农村金融互惠互利。一是通过推动华侨总部经济工程,制定并完善针对侨商的实惠政策,引导侨资企业在我市设立综合性总部或研发、营销、选购、展示、投资等多种职能型总部,集中海外闲散资金,引导侨资更好地服务于三农。集聚侨资参加我市各类三农主体
24、项目的开发建设,为海外侨胞供应优质的三农投资项目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通过政府的主动引导,合法有效地让侨资进入地方金融体系,激励侨资设立民营银行、参股村镇银行,创新适合实际状况的地方金融产品,以普惠金融的模式支持薄弱地区发展,满意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二 )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七大金融板块。充分发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大金融产业的主力军作用,发展壮大地方金融、侨资金融、科技金融、私募金融、互联网金融、草根金融,构建和完善各板块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金融产业体系2 。1. 做优做强主力金融 。明确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主力金融地位,发挥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传统
25、金融行业在做大的同时,着力于做优、做强,详细做好以下四点:(1)转变思维方式。充分相识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金融机构在服务大项目和大中型企业的同时,在推动小企业转型升级、大众创业创新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各类金融资源推 2互联网金融和草根金融的概念参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金融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569 号)。动企业转型升级、民众创业创新。(2)激励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做优、做强主力金融的核心要素。促进金融机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符合社会经济特征的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动金融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主动为金融创新供应良
26、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政府、企业、民众共同构建利于金融创新的社会信用环境。(3)促进各大金融机构向我市配置资源。主动争取各大银行总行或省级分行、证券和保险机构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的金融资源向我市配置,为推动我市企业转型升级、民众创业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供应原动力。大力引进区域外金融机构,对已经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和业务部的机构,主动创建条件以吸引其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或业务总部。(4)重视证券类和保险类金融机构的主动作用。拓宽证券期货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业务领域,支持证券期货多元化发展,做大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管理业务,增加信贷资产的流淌性,推动我市各类企业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争取浙商证券和财通证
27、券等总部在省内的证券机构将营业部升格为分公司。主动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各类险种,加大保险支农惠农作用。通过上述举措,到 2025 年力争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 3000 亿元,证券与期货交易额显著提升,保费收入达到 78 亿元,保险深度达到 5%,保险密度达到 3500 元/人。2. 发展壮大地方金融 。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具有地方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使之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农惠农的主力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定其县域法人地位,进一步完善利益激励机制和责任约束机制,推动农村信用社创新服务三农的方式方法,创新适合实际状况的金融产品,
28、把农信社打造成为专注于服务三农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中坚力气,到2025 年资产规模达 1100 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8%。主动争取其他股份制银行和民间资本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加大村镇银行发展扶持力度,拓宽资金来源与支付结算渠道,支持村镇银行拓展业务,延长网点服务,使之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新生力气,到 2025 年村镇银行总资产达 150 亿元。3. 规划引导侨资金融。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侨资、侨智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重点建设和实施对侨服务、区域合作、产融结合与城乡统筹等四大金融创新示范工程,主动推动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中心、民间投资营运服务中心等新型侨资金融产业聚集区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青田
29、财宝中心,切实推动海外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激励侨商将总部迁移至,主动助力其对接省内外资本市场,为侨商企业供应优质项目资源。推动侨资有序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引导其参加本地私募基金、政府重点引导产业基金、共建项目 PPP 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金,让侨资发展成经济建设的重要新兴力气。以青田金融创新示范县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打造青田财宝中心。在此基础上以青田为基地,将侨资金融辐射各个地市乃至全国资本市场。4. 稳步 推动科技金融。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主动对接国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我市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信息经济、绿色
30、能源、健康、文化、生态精品农业等 9 个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子基金,注意发挥国家和省级引导基金与我市引导基金的联动效应。建立和完善政府无偿资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绩效嘉奖等科技创新服务配套政策。力争五年内在全市孵化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100 家,形成我市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新亮点;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与科技创新服务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做好证券交易所和股权交易中心等各类金融主体与科技金融服务合作机制的对接和引导工作。借鉴美国硅谷银行模式,引进并发展科技担保机构、风险投资
31、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机构。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评估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估人员和机构,推动科技型企业第三方信用评级工作,探究搭建科技型企业资信共享平台,促进金融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对科技型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扩大学问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金融产品覆盖面,重点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担当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的科技型企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等领域。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产品进行融资。推动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建立
32、 2 亿元绿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债基金,为科技企业发债供应增信服务,全市力争在 3 年内实现干脆债务融资 20 亿元以上。注意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好我市科技金融领域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培育以及工作生活保障等工作,完善我市科技金融智库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成果研制、转化与推广过程中专业优势和科技金融人才的专业管理实力,主动开展资智对接,实现资本和人才融合发展。5. 培育 发展 私募金融。抓住浙江省重点发展私募金融的有利时机,在我市现有金融资源的基础上新设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培育一批标记性的本土私募基金公司。与省内外知名资产管理公司对接,引导其在设立子公司,培育本土资产管理团队。发起并设立
33、政府引导基金,引导本市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发起设立华侨产业引导基金、机器人产业引导基金、生态农业产业引导基金等带有区域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的私募基金,以此支持政府重点产业发展、公建项目 PPP运作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省内高校等科研机构以及省内外闻名私募基金公司合作,适时成立私募基金探讨院。举办私募基金投融资大会,实现资本与本地项目的无缝对接,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本土特色的金融品牌。到 2025 年,成立本土私募基金公司 5 家以上,基金资金规模达到 50 亿元。6. 主动探究互联网金融。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推动金融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与本土产业的融合创新,为市场参加各方搭
34、建便捷、高效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我市绿色生态产业优势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态势,激励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激励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网络贷款、渠道业务以及社交网络形成的海量数据库和大数据挖掘技术解决金融征信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建立一整套符合区域性资本市场建设要求的互联网金融规则与运营体系,利用互联网金融拓宽中小微企业干脆融资渠道,创新区域市场金融产品。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本土化,并主动引进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动互联网金融集聚发展。制定互联网金融发展扶持政策,并逐步优化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2025 年,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7. 规范
35、 发展 草根金融。坚持普惠金融的产业定位,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典当企业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类金融机构的草根金融业态。坚持小额、分散经营原则,形成一批扎根基层、服务草根的支农支小力气。主动推动优质小额贷款公司对接资本市场,引导小贷公司参加新三板挂牌,扶持小贷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探究小额贷款公司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创新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定向债试点,摸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优化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商业模式。到2025 年,培育小额贷款公司 25 家。2017 年、2025 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分别达到 47 亿元、50 亿元。支持融资性担保业有序发展,激励创新担保形式,为更多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供应担保服务。推动典
36、当公司等地方金融中介服务企业规范发展,引导其在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主动作用。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融资担保业的政策扶植力度,加快发展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新型融资担保行业。稳步开展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在莲都、青田、缙云等地的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民间融资管理机构发展,争取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三 )建设 三大金融平台。主动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发挥各方资源的协同效应,着力建设契合我市金融特点,支持我市大金融产业发展的三大平台,构建具有特色的金融平台支撑体系。1. 打造企业干脆融资平台 ,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加速企业干脆融资平台的建设,以规范公司治理和财
37、务制度为重点,加快七大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推动其到沪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助推市内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到新三板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引导和推动一批挂牌企业向更高层级市场转板。到 2025 年,力争上市公司达 5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 50 家,新增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 300 家。搭建公司并购平台,激励股份制企业开展产业并购,整合技术、人才、渠道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主动引导和扶持符合条件的成熟企业通过定向增发股票、股票质押融资、发行优先股和私募股权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主动引导各类企业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债务融资,推动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通过企业债融资,激励上市
38、公司开展公司债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工具融资。大力推动我市旅游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推动旅游公司实体化、资本化和证券化。2. 构建和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将构建和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突破点与重要抓手,实现农村产权资源有效流转,以农村各类资产交易为基础解决农夫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做好以下三点:(1)整合现有交易平台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产权交易平台。依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或土地流转中心,在对现有各类农村产权交易综合平台进行改制、整合的基础上,完善市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组织和功能;实现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联网运行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
39、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平台建设。(2)激励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贷款机构在交易中心设置业务网点,实现从产权确权、价值评估到贷款发放等多项业务的一体化服务。(3)吸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市级交易中心,拓展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功能。通过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和投资询问等中介服务组织,供应资产评估、法律、产权经纪、项目推介等各类配套服务。通过以上举措,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信息集成、要素集成和服务集成,逐步将我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成为集物权、债权、股权等各类农村资本要素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服务平台,实现农村资产可评估、可交易
40、、可抵押、可变现,促进农村资产资本化、农村资源市场化、农夫增收多元化,推动我市城乡区域统筹发展。3. 。打造新型农村合作平台。主动探究构建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夫专业合作的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全面推动财政出资、行业协会组建、村级基金担保、商业性运作的农村担保互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担保互助组织内部信息互享、信用互绑、风险互担机制。到 2025 年,新组建 100 个以上村级互助担保基金,通过互助合作破解农夫贷款担保难、抵押物不足等问题。建立健全农村资金互助和担保互助的组
41、织体系、监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组织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扩大担保业务规模,推动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设,整合涉农扶持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村集体资金、农户资金等资金来源,通过多种模式共同建立互助担保基金池,提高互助担保组织的运作实力。建立相应的理事会、资产评估小组和担保审批小组等管理机构,负责担保组织的日常运作,推动担保组织持续健康发展。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金融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成立市金融产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区域金融产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将加快金融产业改革发展纳入到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强化责任。主动
42、协调推动涉及金融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形成我市金融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在地方金融、侨资金融、科技金融等跨部门金融改革领域加强各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主动发挥相关协会、高校、探讨院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成立由各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市金融产业发展询问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智库作用,为市政府决策供应询问和建议,形成促进金融产业快速发展的合力。(二)优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法治和信用环境。严格执行地方金融监管的相关条例,形成市金融产业市场准入、日常监管、违规认定、风险处置等完整的区域金融监管体系。发挥好政府推动和引导作用,探究引入负面清单模式,创建公允竞争的金融环境。完善融资增信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信息基础建设
43、,培育和扶持征信机构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企业信息公示,着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农村金融改革领域大力推动以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信用县等四信创建工作,加快农户信用数据的完善和更新,充分发挥信用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建立完善金融产业的投入激励机制。建立金融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等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农村金融、侨资金融、科技金融等重点金融领域的扶持。加强财政资金引导,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建性。进一步推动以三权抵押贷款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打造并完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标准。进一步优化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等相关制度,大力发展由政府出资控股参
44、股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完善再担保体系,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强化对金融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在政策层面加大对金融人才的支持力度,引进和培育与地方金融体系和业态相适应的金融探讨、创新、技术、市场等方面人才,建立高素养金融人才库,提高金融高端人才的占比。激励各级政府与金融机构开展双向挂职沟通。加强与浙江财经高校等省内知名专业院校在金融相关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开展金融研修班项目,依托浙江财经高校中国金融探讨院等地方高校与专业探讨院建设体现金融特色、适应金融业态的人才培育基地,组建金融产业发展探讨中心,推动地方金融探讨和人才培育。(五)完善金融产业发展的综合统计。科学设定金融产业的统计
45、指标,建立市金融产业的综合统计分析体系,加强对区域金融运行状况的分析研判,正确反映金融产业总量、结构与趋势,驾驭市金融产业发展全貌以及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建立全市金融运行综合信息库,逐步实现有关部门共享的金融数据传递与交换机制。构建有效的区域金融运行监测平台,完善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与金融突发事务处置机制。(六)建立与 地方 金融产业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根据中心关于建立国家和省两级金融监管和风险担当责任体系的要求,依据国家和浙江省给予地方的金融监管职责,探究符合我市实际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市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根据同一件事由同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优化整合地方金融管理的权力清单,形成市场准入
46、、日常监管、违规认定、风险处置前后贯穿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一行三局监管范围以外、分散在有关部门的地方金融管理事项,根据主动稳妥的原则,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纳入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管理职责,逐步将各类市场主体纳入监测范围,强化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发挥相关金融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在金融风险监管中的促进作用以及高校和探讨院在金融领域的专业智库作用,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完整高效的金融风险处置体系。附表:市金融产业相关指标(2014-2025 年)附表 表 1总量目标指标(2014-2025 年) 指标 测算依据 2014 年 2015 年 年(预料值)2020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20 年 2025 年 1 银行业总资产(亿元)近三年增长率为 11.8%;预料增长率 2015-2017年为 5.18%,2018-2025 年为 9.26%。1976.82079.1 2186.8 2300.0 2513.0 2745.7 3000.0 2 金融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