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综述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综述 .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哲学动态2000年第5期)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综述徐建龙(安徽淮北煤炭师院政法系安徽淮北235000)中图分类号Q 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62(2000)0520013203在我国企业实行“人本”管理,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管理理论、管理哲学亟待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对“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思想的若干问题,作一概要性的述评。一、“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以人为本”思想由来已久。可以说,伴随人类产生,管理就面临着人事管理问题。不过,对人的管理成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则是工业社会的事。雷恩通过早期工业社会的管理的全面考察后提出,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生产制度后,就
2、面临这样一个突出问题,即为了实现预想目的,如何促进、发展、激励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而变化。从管理实践的角度看,早期的工厂管理者是依据经验,通过计件工资和采取惩罚措施来对人进行管理的。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经验管理暴露出一些致命弱点,其中工人有组织怠工直接导致生产率下降的问题尤为突出,泰罗的科学管理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泰罗依据经济人假设,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企业主得到更多利润的同时,职工也获得更多的工资收入,进而不断激发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梅奥等人则在霍桑工厂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人”假
3、设。人际关系(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认为,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不仅要通过经济利益激励,而且要通过职工满意程度的提高来激励职工的“士气”。西蒙根据科技革命带来职工的构成结构和自身素质的变化,以及企业管理的新特点,构造了“决策人”(或“管理人”)假设,强调组织成员都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合理地选择手段的决策者。依据管理实践经验,对“人性”的理论探讨也全面展开。1957 年,美国学者麦格雷戈通过对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实践的分析,提出了“X Y 理论”。“X 理论”是传统的管理观点,是以对工人的管束和强制为主的。麦格雷戈则主张以诱导的办法,激励职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他把这种管理观点,叫做“Y理论”。
4、沙因于1965年提出了关于人性的四种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其中,前两种与麦格雷戈相似;自我实现人性假设则反映了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次需要;复杂人性假设是沙因自己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人是复杂的、多变的,而且具有许多结合成一个复杂激励方式的动机。莫尔斯、洛希于 1970 年提出了超Y 理论,超 Y 理论建立在复杂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认为对人性的认识要因人而异。1981 年,大内提出了Z 理论,认为各种文化赋予人以不同的特殊环境,从而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与此同时,彼得斯与沃特曼于1982 年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并认为企业文化在管理要素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与此相关,形
5、成了“文化人”。西方企业人本31?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 页 -管理的最新发展,就是职工持股。职工持股的特点是地位、权力与经济利益的结合和统一。我国学者蒋一苇则提出了职工主体论(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我国学者对“人本管理”思想的演变做了如下概括:马洪认为,“人本管理”的发展经过了X理论、经济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社会人、管理人、文化人、企业主体、职工持股等若干变化过程。陈传明认为,西方企业管理中对人的态度经历了
6、三个阶段、两次转变。即从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而经济人、社会人的共同特点,是把人视作经营的手段,二者属于手段人;本世纪 80 年代以来,手段人开始向目的人转变。葛新斌先生认为,沙因的“人性 假设”理论,抓住了各类人性假设的根本特点及其相互区别,而“X Y 理论”、“Z 理论”和“超Y理论”都与沙因四种人性假设之间存在着内在对应关系。人们普遍赞同“人性假设”的三阶段发展说(加上复杂人对前三阶段的综合则为四阶段),即经济人 社会人 管理人。其中对第三阶段的称谓有争议,有的称为自我实现人,有的称为目的人。但根据对“人性”的三种理解,人本管理的基本方式是:泰罗式的科学管理;参与管理;民主管理。二、“以
7、人为本”企业管理的内涵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均有不同理解。美国管理学权威孔茨把人作为管理对象建构他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但企业中的人是不同的,故对人的管理不能生搬硬套某种人性假设模式,而应从不同模式中吸取精华采取一种折衷的办法,使人的使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和效率。我国刘正周博士把孔茨的观点与中国国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他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基本动力;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倡导主人翁精神来激发和约束个人行为,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传统文化则赋予人们一定的行为方式;三者的整合,成为中国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激励机制观点,即以制度化为基础、以人为中
8、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把西方企业人本管理思想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黄楠森认为“以人为本”有三层含义:一是以企业职工为本,二是以人民为本(企业必须满足用户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三是以人类为本(企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才能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据上分析,我以为,从管理对象角度把握企业人本管理时,应注意三点:第一,突出以企业职工为本;第二,对人的管理,必须以“人性”作为起点;第三,结合复杂人假设和孔茨的折衷模式,企业人本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人本管理本身具有不同的形式,企业采用何种模式应视企业自身类型和发展阶段而定,切忌盲目照搬。需要特别指
9、出的是,仅从管理对象来界定“以人为本”,是不全面的,应当把“人”作为管理对象和管理主体的统一体来揭示“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笔者以为上述讲到的“职工持股”和“职工主体论”都包含了管理对象和管理主体相统一的内涵。三、企业如何实施“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演变经历二次飞跃,实现飞跃的前提条件就成为我国探索实施人本管理的理论依据。第一次飞跃,主要以霍桑试验带来的转折为准,在管理更加关心人际关系和激励因素,注意通过工会、参与领导调动职工的干劲和士气,这不仅为后来的行为科学特别是激励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我国实施人本管理的理论支柱。康晓光认为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他把激励归纳为八个方
10、面:目标激励、领导行为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罚激励、成就激励、危机激励、物质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的第二次飞跃中,日本经济的腾飞世人注目。西方世界称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为“儒家资本主41?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 页 -义”,这是因为它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人文理念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在企业管理中,坚持彼我一体、义利合一、信诚统一、奉献与感恩相应等伦理经营原则。借鉴日本的经验,樊浩提出了
11、解决中国企业发展的“活力”与“合力”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建立经济人文的新生态。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在经济人文有机生态的意义上,实现人文观念、伦理观念的创造性的转换。国内还有学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把西方“人本管理”经验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结合起来,提出企业员工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企业员工不仅是劳动者,而且是有产者,是股东。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企业实施“以人为本”原则,必须做到三个统一。第一,坚持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统一。用石磊的观点来说,在不了解科学管理形式的情况下奢谈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是十分危险的。其可能的结果是职工只愿意享受企业主人翁的一切权利,却不愿意或没
12、有能力承担自己的岗位责任,以致于企业只有主人,而没有公仆。从人本管理思想演变来看,人本管理的实践者是在一种“工厂精神风气”的基础上实施人本管理。“工厂精神风气”就是科学管理炼就严格、守时、守则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是达到劳资两利,实行大多数人富裕的生产目的的前提。行为科学理论则在这种严格、守时、守则的职业精神基础上,达到放大人格价值的目标。第二,坚持激励子系统与管理母系统的统一。因为激励只是领导管理职能的一种手段,所以,只有与管理系统相统一的激励系统,才能确保人本原则的实施,而且只有这样,人本原则才能融于激励系统和管理系统之中,而不至于成为一个孤立的原则。刘正周设计的激励机制就注意把两者有机
13、统一起来。第三,坚持实践经验总结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由孔茨发展并奠定的管理过程学派,就是把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兼收并蓄的科学理论。管理实践除了与管理理论结合外,还要吸取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笔者以为,企业管理如何从“以人为本”转向“以人的能力为本”,也是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所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所以吸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结合管理实践,不断赋予“人本”思想新内容,才能立足于时代,立足企业经营的实际,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参考文献1蒋一苇 1 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1 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12 美丹尼尔?A?雷恩1 管理思想的演变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3 美哈罗德?孔茨、
14、海因茨?韦里克1 管理学 1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14刘正周 1 管理激励1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5王珏 1 劳者有其股所有制改革与中国经济论坛1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16马洪 1 企业管理的新发展1 中国工业经济,1999(1)17陈传明 1 管理学新趋势1 南京大学学报,1995(2)18 葛新斌 1 试析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基本形态及其关系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2)19黄楠森 1 对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辨析1 学习与探索,1999(1)110 日伊丹敬之.日本企业的“人本主义论”体系1 财经问题研究(大连),1997(4)111康晓光 121世纪的管理核心人本管理1 求是学刊,1998(4)112樊浩 1 经济人文生态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力”.管理世界,1996(5)113石磊 1 科学主义管理与企业人道主义管理1 中国社会科学,1999(2)114韩庆祥 1 人的依赖 物质依赖 能力依赖1 社会科学战线,1999(3)115万俊人 1 文化资本与管理伦理1 学习与探索,1999(1)1(责任编辑贾红莲)51?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