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病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病机.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病机之心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心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主要包括心与肺、脾、肝、肾,以及小肠等脏腑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1)心与肺:心肺同居上焦,心气上通于肺,肺主治节而助心 行血。因此,心与肺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的功能 失调方面。 肺气虚弱,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行血,心气亦弱。心气虚弱, 心血不能充养于肺,肺气亦虚。心、肺之气虚相互影响终致心肺气虚,临床上表现为心悸气短,咳嗽喘促、动则尤甚,声低气怯,胸闷,咳 痰清稀等症状。 肺气虚弱或肺失宣肃,均可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导致血液运 行迟滞,而出现胸闷、气短,以及心悸、唇青、舌紫等心血瘀阻的病理表现。 心气不
2、足或心阳不振,血脉运行不畅,由血及气,也会影响肺 的宣降功能,使宣肃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心胸憋闷、刺痛,以及咳嗽、气促、喘息等肺气上逆的病理现象。 心火炽盛,灼伤肺阴,火烁肺金,既可出现心悸、心烦、失眠 等心火内扰之症,又可出现咳嗽、咯血等阴虚肺损之状。 在温热病的发展过程中,疾病的传变,可以从肺卫阶段直接进 入心营,即所谓“逆传心包”。临床上,初见发热、微恶寒、咳嗽, 继则出现高热、神昏澹语、舌绛等由肺卫直人心营的症状。(2)心与脾:心主血,脾生血又统血,故在病理上心与脾之间 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血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心阳不振或心血不足 会影响脾之运化,使脾之功能失常。反之,脾虚健运无权,不
3、能益气 生血,则心失所养,亦能为病: 脾病及心: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血的化源不足;或脾不统 血,失血过多,都能影响于心,导致心血不足。临床上,既有脾气虚 弱之面黄、神疲、食少便潸,以及其统摄失职之出血,又有心悸、失 眠、健忘、脉细等心血不足之症。 心病及脾:心行血以养脾,若思虑过度,耗伤心血,;血虚无 以滋养于脾,影响脾之健运,又会导致脾虚气弱,健运失司。临床上, 既有心血不足之症,又有脾气虚衰之状。不论是脾气虚而致心血不足, 还是心气不足,心血亏损,影响脾之运化和统血之功能,心与脾,两 者互相影响,终致心脾两虚之证。临床上,表现为脾气虚弱而食少、 腹胀,心血不足而心悸,心神失养而失眠、多梦
4、,以及全身气血双虚而眩晕、面色不华、体倦等。另外,心主血液的运行,脾有统血之功, 在心脾两脏的作用下,使血液沿着脉道正常运行,不致溢于脉外。当 心脾功能失常时,则又会出现出血性病理改变。(3)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放心与肝的病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神志两个方面:血液方面: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心血不足,肝血常因之而虚。肝血不足,心血亦因之而弱。所以,在临床上常常是心悸 怔忡、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无力等心血不足的症状和头晕目眩、爪 甲不荣、肢麻筋挛、视力减退、妇女月经涩少等肝血亏损的症状同时 并见。因此,血虚证不仅有心脾两虚,而且又有心肝血虚:心肝血虚 之证,既有心
5、血不足的表现,又有肝无所藏,不能荣筋养目之候。神志方面:心肝两脏有病常表现出精神异常:如心肝血虚,血不养心,肝失濡养,则神无所主,疏泄失职:因此,肝血亏虚的病人, 除有肝血不足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心悸不安、失眠多梦等神不守舍的 症状。若心阴不足,虚火内炽,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的同 时,往往还会兼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面红目赤等肝气上逆,浮而 上亢的症状,这是心肝之阴血亏损,而心肝之阳气无所制约的结果。 甚则心肝火旺,相互影响,气郁化火生痰,痰与气(火)相结,阻蔽 心窍,扰于心神,又可导致癫狂等精神失常之病。总之,在某些精神 情志疾病中,心肝两脏相互影响,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可出现神志 方
6、面的异常变化。反之,情志失调,又可致肝气不舒,甚则肝气火上 逆。(4)心与肾:心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为水火既济的关系。心肾 之间阴阳水火精血动态平衡失调, 即为心肾不交。其主要病理表现是 肾水亏而心火旺,以及心肾阳虚水泛。肾阴不足,心阳独亢:肾水不足,不能上承以济心阴,心阴不能制约心阳,使心阳独亢而致肾阴亏于下,心阳亢于上的病理变化, 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以及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此为“心肾不交”或“水火不济” 心肾阴虚,阴虚火旺:心肾阴虚,不能制约心阳,以致心火上 炎,而见五心烦热、消瘦、口干少津、口舌生疮、心悸、失眠、健忘 等。 心阳不振,水气凌心:心阳不振,不能下温于肾,
7、以致寒水不 化,上凌于心,阻遏心阳,则现心悸、水肿、喘咳等“水气凌心”之 候。此外,心血不足和肾精亏损互为因果,从而导致精亏血少,而见 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此亦属心肾之间生理功能失调 的病变,(5)心与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两者在病理上相互传变。 心可移热于小肠,小肠实热又可上熏于心。 心移热于小肠:心火炽盛,会出现心烦、口舌生疮、舌尖红赤 疼痛等症状。若心火下移,影响小肠分别清浊的功能,又可引起小便 短赤、尿道灼热疼痛,甚则尿血等症状,称“心移热于小肠”,又称“小肠实热”,可用清心利尿的方法导热下行。 小肠实热上熏于心:小肠有热,亦可循经上熏于心,出现心烦、 舌赤、口舌生疮糜烂等心火上炎的病理现象:在治疗上,清心泻火和清利小便的药物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