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看教师职业道德 2.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40133928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看教师职业道德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看教师职业道德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看教师职业道德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看教师职业道德 2.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看教师职业道德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在我国加强道德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忠于职守、诚实守信、言传身教、与时迁移等方面谈谈其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1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虽形成于过去,但与现实并不相悖。恰恰相反,它为中国文化更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了丰厚的底蕴和源泉

2、,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极为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我国加强道德建设中的贡献也相当巨大。“师”在古代是最受尊敬的职业,这也决定了师德的极端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师德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自孔子以来,师德内容不断增多,其中在当前最有现实意义的主要有“道之以德,学以明善”,“忠于职守,爱生亲徒”,“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启发引导”。在当前我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中,这些内容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因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有着重要的裨益和意义。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教师对教育事业

3、的忠诚。“忠于职守”,说的就是体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恪尽职守。“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盐铁论)“富贵何足求,节操为可尚”。(伯夷传.赤壁赋)在儒家看来,就是从修养自己做起,“三纲”、“八目”便体现了其具体的要求。其中“八目”中就提到“正心、诚意、修身”,便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当代教师处在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环境,人们的经济意识增强,各式各样的功利主义思想或多或少占据了一些人的心灵。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作为教师,必须要能经受住各种诱惑,专心致志于教育事业,并以教育事业为自己的天职,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工作中有所作为,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

4、各类人才。忠诚教育事业在热爱学生上具体体现出来。首先,热爱学生可以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对学生冷漠甚至虐待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真正忠诚教育事业的好教师。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的“爱生亲徒”便是最好的印证。孔子说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以自己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去教育学生。其次,教师要永远以“仁者爱人,永存爱心”来作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4 页 -为自己进行教育工作的一条准则。“仁爱”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孔子就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体系。以后孟子说“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韩愈说“博爱之谓仁”(韩

5、愈:原道);朱熹则说仁是“爱之理,心之德”(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都是说明“仁”的核心精神就是爱人。教师应该把“仁爱”作为一个独立的道德要求,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让学生与教师在“师如父”的关系中得到健康发展。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视教师诚信建设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看,自古就对诚信有非常精辟的诠释,并极力强调其重要性。西周时期出现了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阴阳、五行思想,其中五行又引申出仁、义、礼、智、信。虽然后者在当时有其时代局限性,但也有比较普遍的意义。这里面的“信”即是力证。“信”没有阶级性,没有时代性,却有着普遍性。在任何社会,人与人之间都应该言而有信

6、,诚实不欺。信是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这在汉代“三纲五常”中也有阐述。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诚”是“信”的思想基础,也是一切规范要求和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宋代周敦颐就说“诚”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通书诚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有高尚的灵魂。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看,诚信作为个人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与教师职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教育事业需要教师讲诚信。一些儒家学者把诚信说成是“天之道也”,“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礼记.中庸)即常言说的“至诚通天”。所以,人们必须去把握它,用它

7、去规范自己的一切行为,才能有所成。教师选择教育作为自己毕生从事的事业,就必须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有卓著成就,首先在于他们愿意为教育奉献自己的毕生。如果一位教师表面上对教育无限忠诚,说起来滔滔不绝,可在教育过程中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只做自己的事情,甚至在校外做生意、搞兼职,这种教师对教育来说就谈不上诚信。(二)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讲诚信。处世待人,要以诚信为本。教师对待学生,也要“以信成之”。要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心中教师是神圣的,他们把教师看成是全能的人,有的甚至全方位的对教师进行模

8、仿。如果教师把学生对自己的模仿视为自己真的是全能的人,那么后果就勘虞了。首先,潜意识中会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人,而认为自己处处都对,事事都知。其次,学生潜移默化中,不管对错一鼓脑儿全面照搬自己的东西,这样会误人子弟。所以,对待学生,教师应该有诚信意识。对知识中自己误解的、不明确的、拿不准的应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4 页 -该说清楚,不能含糊过去,事后要去找原因,找根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可信,可模仿。(三)教育成效与教师诚信是相辅相成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中,就指出,能实行“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就是实现了“仁”,并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中就说到“做

9、人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即指出诚信的重要性。儒家“三纲”、“八目”中说到“诚意”,“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教师在教育中,对待教育事业和学生都能以诚实守信的态度面对,做到诚心诚意,开诚布公,那么,他才能在教育中出色发挥自己的教育才能,才能在教育中取得出色的成绩,才能使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讲诚信,才能使教育成效逐步提高。相反,一个教师表面上如何如何热爱拥护教育事业,在教育中却怀有二心,对教育敷衍塞责,对学生言而无信,知错不改,一错再错,那么其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求教师重视言传身教。我们知道,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其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往

10、往是“度德而师之”。中国传统的教师道德,特别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法言.学行)。张行简说得更清楚:“为师之道,端口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不惟立言制行,随时检点,即衣冠瞻视,亦须道貌岸然。”(塾中琐言.端品)。而且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示范性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在重视自身道德修养过程中,教师还有必要注重个人人格的建立。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健康的人”。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贤”,而且重在“贤”而不在“圣”。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考察,人格有更深层的意义。如“富贵何足求,节操为可尚”(伯夷传.赤壁

11、赋)“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诗)。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追求理想的人格。文化素质是人格形成的助推器,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人格形成的同时使自身人格也更趋完善。此外,教师的言传身教还强调正己正人。所谓正己正人,是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端正别人的思想品德。中国儒家提出“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等观点。这些话中都包括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2、的品德。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往往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人。教师只有正己,去除自身思想品德中存在的缺点,才能正人,才能使教出来的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品德更为完美的人。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求教师与时迁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4 页 -“与时迁移”出自司马迁论六家要旨中,他在对道家的评论中提到“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这也反映了道家思想作为一种理论学说的因应能力和自我调节机能。庄子主张“与时俱化”(庄子.山木)。当然,这在道家当时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但在现阶段,却可以赋予它新的含义。我们国家现正提倡各行各业都要与时俱进,求实创新,这与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惊人的相似。教师

13、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必须时时以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去面对教学,做到教学相长。只有让自己不断进步,思想知识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有关职业道德的理论凝聚着无数人实践的精华。从夏商起源至今,其内容不断丰富,涉及各个职业道德领域,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其在加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指导价值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参考资料1刘介民.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08.2王道俊.教育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4、崔建林.中国传统文化大系 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12.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4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