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

上传人:0****3 文档编号:40130201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这里由我给大家共享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便利大家学习。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1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宏大的训练家,在肯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宏大的训练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训练,继承、进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训练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很多方面反映了朴实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训练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提

2、倡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日仍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训练家,在训练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言论,他主见“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学问,必需仔细学习并进行思索;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学问,由此就能猎取更深的新学问。特殊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亮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同学进展为本”。我们知道老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同学的进展。作为同学,要进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

3、化学问,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学问,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学问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日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训练思想的继承和进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同学的实际状况动身,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行以语上也。”孔子培育弟子学习爱好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育同学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方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

4、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赞扬,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迷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训练观。新的训练观要求老师面对全体同学,同时注意同学共性进展。老师在训练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同学的共性差异,依据同学的特点供应共性化训练,让全体同学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进展。这里提到的共性化训练是与“因材施教”有着亲密联系的。新的训练观还要求老师要敬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同学,要善待同学的错误,要用优点溶化同学的缺点。现在同学厌学辍学现象严峻,部分同学存在灰心绝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老师对同学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同学燃起盼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同学都

5、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觉每一个同学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同学的成长起点。 (三)擅长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殊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训练,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特别高超的,他要求同学乐观地思索问题,擅长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日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进展,许多学问

6、都会快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学问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学问,如何在学问的猎取过程中,开发同学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同学学问,更应当教会同学学学问。老师“举一隅”是教给同学学问,同学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同学学学问。要想教会同学学学问,使同学真正把学问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孔子在教学法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争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育后,领悟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特别兴奋。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相互争论的问答状况。

7、孔子的教学是民主的。他乐于接受来自同学的批判,对于不愿提看法的同学反而要责备。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但颜回对孔子的话句句服从,从来不提看法。因此,孔子责备说:“回也,非助我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意指颜回从来不向他提出不同的看法,这就不能使师生之间收到教学相长的好处,所以说“颜回不是能关心我的人”。可见,孔子是开明、民主的训练家。今日,我们提倡师生互动,与孔子的教学相长是一脉相承的。老师不仅教,也要在互动中学;同学不仅学,同时也要在互动中教。师生共同对自己和对方的进展成长负责。我们大家都教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写的是孔子与四个同学的一次课堂活动。当年孔子在课堂操作上“以问题为主线

8、,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以情趣为动力”,为我们今日的课改供应了胜利的范例。只有师生互动,才能让师生的制造精神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地发挥,课堂也才会有真正的欢快时间。 (五)联系实际,评人评事。孔子评价过的人许多,上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伯夷、叔齐,下至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等各类名人,以及他自己的弟子。孔子通过对人的评价,训练同学辨别善恶是非,为弟子们修身养性树立了抱负人格的典范。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担心的时代,.新闻许多,作为一个政治家和训练家,他亲密凝视和关怀时事,随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自己的主见。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许多人和事。从这些评语中可以看出他审时度势的胸怀和理想,并

9、且也反映了他通过实例训练同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今日,联系实际,评人评事,也是各科教学不行或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能使同学坚固地把握学到的基础学问,又能培育同学应用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这次课改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老师既要给同学干粮,还要给同学猎枪。” 总之,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仔细阅读、认真品尝。孔子的训练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宝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2 论语是儒

10、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训练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耀着才智的光线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学问后,就会有新的发觉,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学校时的课原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觉一些以前不曾留意的新的学问,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

11、道。意思是:自己所厌烦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爱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假如她/他发觉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刻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当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假如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妙,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终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当顽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

12、,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顽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的严刑拷打,但他镇静冷静,勇敢不屈,严守党的隐秘这些烈士,他们这种顽强不屈的品行,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当顽强面对,鼓起士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3 于丹论语心得就是要揭示论语在今日的广泛意义,是论语的古意今解,古语今用,透析论语的泛化价值和训练意义。论语心得在于“心”,心灵感悟,这种心灵感悟来自于丹自身

13、对论语的品读和对人生的感受,而心灵感悟,是需要专心来读来解的,也需要专心与人对话的。于丹教授讲论语,不在论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的解释作文章,而在论语的整体性,直指当今.生活和人们的心灵,通过诠释经典中的才智,找到解决当代人生存和心灵问题的钥匙。从人生之道、处世之道、抱负之道、交友之道、心灵之道等七个方面总结论语和孔子的才智,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亲切,娓娓悦耳,感性自然,颇多警句,深化透辟,哲理隽永,耐人寻味。于丹用她女性独特的魅力和方式向我们叙述论语的柔柔之美,恬恬之性,拳拳之情,深深之意,跨越时空,与古圣人直面对话,倾谈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字字句句,发人深省,

14、沁人心脾,变浅显而浅出,化腐朽为奇妙。论语的浅显难懂,在于丹论语心得,则以浅显动人的故事,朴实的语言,妙语连珠,通俗易懂。而且少了很多女性的花拳绣腿,多了很多直言告白,于丹一曲论语心得,唱得人心舒服;一番论语感悟,解读的眼明耳顺。于丹论语“论剑”,激荡着学者的情真意切,荡漾着女性的细腻温馨。 于丹论语心得故事连绵,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有理有据。于丹所述故事,不囿于论语和孔子,而多哲理故事,老和尚背姑娘过河的故事道出了“仁者不忧”的境界;国王查找哲学问题答案的故事诠释了“仁爱之人”的气度每一个故事就是一章论语,就是为人的启示,就是处世的经典,读之受益终身。 于丹向我们展现了圣贤的仁爱,透视了君子

15、的道德,崇尚一种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浮躁而闲情逸致,少争斗而宽容和谐;知满意而淡私欲,晓道德而远邪恶。于丹话论语心得,不仅阐释古人的仁德风范,而且穿透今人的心灵世界。于丹论语心得,春风化雨,却又震撼人心。于丹论语心得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才智,以才智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排人心。于丹的抱负主义与现实主义告知了我们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一般人及现代.的需要。向我们传递着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训练,启迪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实的、安静的生活态度。 品尝论语,是一种享受,品尝于丹,是一种情趣。

16、读懂古文论语显现的是学问的渊博,而读懂于丹论语心得则是一次人生的升华。 “论语告知大家的东西,永久是最简洁的。”这是于丹在她的论语心得一开头就告知大家的。读论语不必要字字有解,句句有义,不要把古人的思想想的太简单,我们可以把艰涩的古语简洁化,把简单的思想单纯化,其实,道理就这么简洁。 于丹说:“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式读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穷经呢,把头发都读白了,把全部的书读完了,可以去批注了。了解了这一切。但是更高的一种境界叫做六经注我,就是真正好的学习是融会了全部的典籍以后,用它来诠释自己的生命。”这也就是于丹要告知我们她的论语心得的目的

17、意义就是“论语注我”借论语来诠释自己的生命。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4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知大家的东西,永久是最简洁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 我最观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洁,欢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

18、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转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训练,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情愿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亲密的关系,由于,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宠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妙。品尝人

19、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实的,暖和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暖和的,欢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当着缺一不行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

20、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尝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开心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丢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全部人的过失。论语告知我们,要本着公平和理性的态度去敬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爱龙井

21、,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行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尝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开心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育我们欢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静。 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5 论语学而另一种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李泽厚说:学者,学为人也,论语读书心得。学为人而悦者,因人类即本体所在,认同本体,悦也。友朋来而乐,可以本体乃

22、群居而作个体独存也。人不知而不愠,则虽群却不失个体之尊严,实在与价值也。此三层愈转愈深,乃仁说之根本,乐感文化,有用理性之枢纽。 一切文字,只有在肯定的语境中,其意义才能清楚地出现出来。论语,这本子夏留给后世的学习笔记,记录却是如此简洁!(子夏在孔子的门徒也确算不得是最好的同学)以这则文字而言,它缺少了详细的语言背景:在什么状况下,对谁,就什么问题而言,等等,这些都不清晰。从文字表面看并不浅显奇僻,好像的确是谈悦、乐二字,如李泽厚所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乐感文化。倘以知人论世的方式以理解这则语录,就肯定作如是解么?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这段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

23、话语意重点并不在学字上,而在习字上。习,实践。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学习假如能常常实践它,那不也是很欢乐的么?学当然是欢乐的,但实践所学更能让人欢乐。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是一个知其不行为而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废墟上,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贫贱的境况的殷宋公孙嫡系,成了儒的复兴者。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吾从周!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个东方的周帝国,他以几百年来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礼作为支柱来建构一个抱负的家园。所以他认自己是这种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然而初不见用于鲁,十四年周游列国,栖栖惶惶一如丧家之犬,喟然长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

24、昼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双鬓畴昔之夜,梦里在空寂神殿的两楹之间,抚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学何为?习也!学而无所用,才是一种真正的苦痛,学而致用,那只是孔子抱负的欢乐而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九万里的风等待扬起东海的波涛,托举鹏翼扶摇碧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门曰朋,来当然是切磋修养,研讨学问的;又自远方,山高水长,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难得一见,这实在是可以欢乐的事。何时共把盏,重与细论文,这多少古人所临风怀想的美景。 然而细细想来,我们可以有另一种理解:莫非伴侣都在远方?近处无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25、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不也是孔子所观赏、所憧憬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谁与归?现实生活的四周却往往没有这样志同道合者! 圣人可以光耀千秋,可以光照四海,却照不亮四周凡人们的双眸!凡人们会告知你:太阳再艳丽,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脸上的雀斑;西施是美,可是她有心脏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独的。所以他期盼远方有一双慧眼,能够看到他的光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寂寂的柴门,等待远来的寻芳者扣响,打开一个尘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宏大的人,他的苦痛在于,他是糊涂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超越了他的时代;还在于他有更远大的理想。而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奈何这世上,谓我何求的人远比谓我心忧的人多!更有甚者,人们总是习惯用石块、鸡蛋来迎接启蒙者、先知者。 害怕一点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谁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英勇一点的人,毁誉无动乎中,荣辱在所不计。即使是举身赴清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孔子说:我不生气!由于我是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怎么好和小人计较?也罢,也只好如此了!否则,还有什么能让我宽慰自己呢? 可是当一个君子,真的好难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声无奈的叹息,袅袅了千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