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高分通关提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省教师资格高分通关提分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被用于()。A.在肺泡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B.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C.在组织中与二氧化碳灭进行交换D.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答案】 D2. 【问题】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不包括()。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实验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答案】 C3. 【问题】 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答案】 C4. 【问题】 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2、的过程属于()。A.吞噬B.易化扩散C.同向协同转运D.逆向协同转运【答案】 C5. 【问题】 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B.小学教育内容C.小学教育方法D.小学教育目的【答案】 D6. 【问题】 基于某种特定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答案】 D7. 【问题】 为了减少误差,()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A.评价B.测量C.测验D.评估【答案】 C8. 【问题】 教师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教学完成之后,邀请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一
3、名工作人员做了相关的专题讲座。教师利用的课程资源属于()。A.学校课程资源B.社区课程资源C.家庭课程资源D.生成性课程资源【答案】 B9. 【问题】 生活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A.生物入侵B.退耕还林还草C.乱扔废旧电池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答案】 B10. 【问题】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 A11. 【问题】 非等位基因的互作不包括()。A.不完全显性基
4、因B.调节基因C.修饰基因D.抑制基因【答案】 A12. 【问题】 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将周围海水染黑。借机逃跑。下列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乌贼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B.乌贼释放墨汁属于简单反射C.释放墨汁的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D.乌贼靠腕足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迅速逃跑【答案】 D13. 【问题】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水主要来自细胞质B.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C.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D.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答
5、案】 A14. 【问题】 洛克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中。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尔D.普通教育学【答案】 B15. 【问题】 马蜂遭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答案】 B16. 【问题】 “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是()原则的集中体现。A.启发性B.直观性C.巩固性D.循序渐进【答案】 D17. 【问题】 某同学正患胆囊炎,你认为他目前最不应该食用下列哪种食物 ()A.香椿炒鸡蛋B.海米油菜C.白菜炖粉条D.肥而不腻的红烧肉【答案】 D18. 【问题
6、】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0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C19. 【问题】 ()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A.应用B.分析C.综合D.评价【答案】 D20. 【问题】 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认知结构B.价值体系C.观念系统D.策略框架【答案】 B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
7、1. 【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A.知识观B.教学观C.学习观D.教师观E.学生观【答案】 AC2. 【问题】 按照学习的内容,林格伦把学习分为()A.技能和知识的学习B.概念的学习C.态度的学习D.语言的学习E.认知策略的学习【答案】 ABC3. 【问题】 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 ()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灵活性E 、 独立性【答案】 ABC4. 【问题】 教育心理学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有( )。A.如何教B.如何管理C.怎样学D.怎样评价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 AC5. 【问题】 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包括( )。A.促进发展功能B.满足需求
8、功能C.诊断功能D.指导社会规范功能E.矫正功能【答案】 ABC6. 【问题】 德育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E.道德理想【答案】 ABCD7. 【问题】 测验前的计划包括( )。A.确定测验的目的B.确实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C.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D.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E.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答案】 ABCD8. 【问题】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A.教师的领导风格B.班级规模C.班级的性质D.对教师的期望【答案】 ABCD9. 【问题】 “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B.华生C.孟子D.荀子E.洛克
9、【答案】 BD10. 【问题】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A.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C.影响教育的内容D.影响教育的质量E.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答案】 ABCD11. 【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道德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E.主观性原则【答案】 ABCD12. 【问题】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E.对教材的研究【答案】 ACD13. 【问题】 下列属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A.学习负担过重B.恐怖小说C.情绪不稳D.不良习惯E.交友不慎【答案】
10、ABCD14. 【问题】 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有()A.生态培训模式B.反思诊断模式C.课题研究模式D.骨干示范模式E.专题培训模式【答案】 BCD15. 【问题】 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学目标D.课程标准E.教科书【答案】 BD16. 【问题】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脑垂体B.脑C.面神经D.脊髓E.脊神经【答案】 BD17. 【问题】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有( )。A.效率优先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应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答案】 BCD18. 【问题】 下列有关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遗传素质与人的身心发展无关B.遗传
11、素质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C.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D.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答案】 AB19. 【问题】 CIPP评价模式包括( )。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效果评价E.成果评价【答案】 ABC20. 【问题】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阶级性B.道统性C.专制性D.刻板性【答案】 ABC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案例:环节一要求:请学生充分畅谈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并在原文中找到可靠的依据。环节二要求:拓展阅读,请学生思考长庐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环节三要求:这篇文章选自列子,请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看看
12、列子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环节四要求:请学生课下为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这则寓言。附:环节一课文原文: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答案】(1)环节二、环节三,两个环节均为拓展类型的教学内容。两个环节的拓展阅读均以课文内容为原点,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寓意,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环节二与环节三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的人长庐子与列子对同一件事“杞人忧天”的不可看法,学会辩
13、证地思考问题。因此,环节二、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杞人忧天的相关背景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杞人忧天进行分析,可谓一举多得。(2)相同点:环节一与环节四都围绕课文杞人忧天的寓意展开,两个环节的设置,均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不同点:环节一要求学生从课文原文中寻找依据,充分畅谈自己对杞人忧天寓意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通过揣摩寓言故事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与生动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要求学生在课下为课文杞人忧天设定新的寓意,并根据自己设定的寓意改写该寓言。学生在深入理解该寓言故事寓意
14、的同时,通过发挥想象力表达多元观点,这样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2. 叙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数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并以“是无理数”的教学过程为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该教学原则。【答案】本题主要考查数学教学原则的基本内容,并能够根据实例进行理解和把握。首先,明确数学教学原则是依据数学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数学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它是数学教学经验的概括总结,它来自于数学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本题作为论述题,需要分步进行解答。第一步,阐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数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分别简述严谨性、量力性的内涵,以及严谨性与量力性
15、相结合原则的贯彻;第二步,结合“是无理数”的教学过程实例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数学教学原则。3. 请根据下面场地器材的情况,设计主要教材的教学流程。学生:高一(3)班,30人教材内容:蹲踞式起跑。本单元共3次课,本次课为第一次课器材:起跑器6个,口哨1个,8道次100m跑到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使用起泡器和蹲踞式起跑技术要求:(1)确定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2)利用提供的器材,写出基本部分的主要的教学流程、学法和组织形式。【答案】蹲踞式起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蹲踞式起跑的技术环节,了解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与尝试练习,正确掌
16、握蹲踞式起跑的技术动作,能顺利完成蹲踞式起跑动作。【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练习和合作中能够养成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蹲踞式起跑臀超肩,肩超线与四点支撑的技术要领,起跑与加速跑的正确衔接【难点】听哨音快速做出起跑反应及起跑技术与加速跑的衔接。三、教学过程4. 小班张老师观察发现,小明和甘甘上楼时都没有借助扶手,而是双脚交替上楼梯;下楼时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另一只脚跟上慢慢下。问题:(1)请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分析小班幼儿上下楼梯的动作发展特点。(10分)(2)分析两名幼儿表现的差异及可能原因。(10分)【答案
17、】1.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动作发展中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中指出小班幼儿的发展目标为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2.从材料中不难发现小明和甘甘在上楼梯的能力水平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且基本上能达到指南中对于小班末期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的期望。但是在下楼梯方面,二者整体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性。其中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另一只脚跟上慢慢下。说明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更好,而甘甘的平衡能力则更好些。原因如下:生物因素: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这些遗传的生物
18、特征也叫遗传素质。生理成熟是指婴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婴幼儿的生理成熟或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尤其遗传和生理成熟的影响,使小明和甘甘在体质方面存在差异,这是导致他们动作发展差异的生理基础。环境因素:幼儿身体动作发展除了收到生理发育影响之外还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营养、体育锻炼和劳动、疾病、生活制度、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制度家庭状况,季节因素等。5. 杨老师在上高中美术鉴赏课,当讲到抽象艺术的时候,就有一名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不同意杨老师的看法。杨老师听了之后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批评这位同学,而是询问原因
19、。得知原因之后,杨老师改变了教学计划,让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出人意料,学生学习非常积极,课堂气氛也出奇的活跃。问题:杨老师处理该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吗?说明原因。【答案】杨老师处理该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杨老师的教学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首先,杨老师并没有用传统的教学观、师生观看待这个问题,认为学生反驳老师是为了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而是非常冷静地询问学生不同意老师意见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处理比单纯的批评更能让学生信服,也体现了杨老师良好的教学素养。其次,听了学生的原因之后,杨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说法不屑一顾,而是认真地从自己的教学上寻找原因并大胆地改变原有教学步骤。让课堂的“小插曲”一跃变为教学亮点,也体现出杨老师灵活且随机应变的教学能力。第三,改变后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大限度地使学习契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为学生铺垫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真正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杨老师在处理该问题时是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的,从而使改变后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