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先秦两汉部分 .docx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40022427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先秦两汉部分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2年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先秦两汉部分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先秦两汉部分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辅导先秦两汉部分 .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广播电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案辅导(1)先秦两汉部分先秦部分一、 神话我国现存远古时期闻名的神话传奇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说明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战胜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 305 篇作品;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依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 160 篇;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诗经

2、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奠的乐歌称作颂,共 40 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2、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1)有很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和他们的抵抗精神;如豳风 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 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仍会受到人身 侵凌;( 2)有很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庞大痛楚;如豳风 东山、魏风 伯兮等;(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 有 很 大 比 重 ; 如 秦 风 蒹 葭 、 卫 风 氓 等 , 都 是 其 中 的 名篇; (4)此外,周南 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形;3、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的

3、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描写; 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1 / 15 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 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起所要歌咏的事物;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 现手法;(留意: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 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仍具有引起联想、比如、寓意、象征、渲 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由于兴中往往具有比的意 味,后世诗评家往往分不清诗经中哪一篇是比,哪一篇是兴,于是就往往 将比

4、兴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指的是一种字面或诗面的意义与作者实际要表达 的意思之间不一样的现象;后世诗人作诗,也很留意运用比兴手法以求得含蓄 蕴藉的成效;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不断遇到须从比兴手法的角度来赏析的作 品)4、重点作品: ( 1)氓是诗经 卫风中的一首弃妇诗;女主人公心地和善,在结婚前,她单纯天真,对爱情一往情深,与所爱的人私自定下婚期,把自己的一 切都寄予心爱的人;婚后她真诚无私,勤劳持家,毫无过失,但最终却被丈夫 休弃;被弃后他一方面特别哀痛,对前情前事难以忘怀,一方面又很清醒理 智,对氓的虚伪暴虐进行了揭露、声讨,最终仍是镇静而坚强地表示要在感情 上与氓决绝;可见她是一个和善、勤劳、

5、坚强而有主见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在 她身上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德和不幸命运;因此,她的形象具有肯定 的典型意义;(2)说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请,期望;秋以为期:以秋为期;句意为:请你不要生我气,就以今秋为婚期;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信:真实,诚恳;旦旦:恳切的样子;反:违反,是:指代誓言;已:止,终止;句意为:起初宣誓多恳切,谁料翻脸变冤家;违反 了吧!2 / 15 违反;此处指违反誓言;誓言你不顾,那就从今算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本诗的艺术特色;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突

6、出特色是抒情、叙事、谈论结合;本诗是一首抒情 诗,但结合叙事写出了从相爱到婚姻悲剧的全过程;除了直接的抒情外,叙事中也布满感情,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其中的谈论如“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行说也” ,既布满懊悔之情,又示意了婚姻的转折;“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是对自己清白无 辜的表白和对负心男人的愤慨声讨;诗中的叙事、抒情或谈论仍大量地运用感叹词,造成具有排比形式的感叹句,以加强感情成效;如第三章十句,有六句 都以“ 兮” 字“ 也” 字结尾,句句感叹;第四章偶句皆以“ 矣” 字煞尾,组成五联感叹句式;一连串的感叹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缠绵深沉、

7、不绝如缕的幽 怨,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感人成效;本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但诗中也偶用比兴手法,来造成更加深婉的抒情 成效;第三、四章开头都用桑作比兴,特别贴切;蚕桑之事本是古代妇女的天职,于是女主人公信手拈来,以“ 桑之未落,其叶沃如” 比如女子的年轻美貌 和象征男女之间的浓情密意,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来比如女子的年长色衰和象征婚姻的破裂;由桑进而引申到鸠食桑葚,比如女子过分沉溺于爱情;最终一章中用“ 淇就有岸,隰就有泮” 比如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 隰” 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 淇” 就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 经的河流,用来作比,特别恰切而更见深意;蒹葭本篇是一首情

8、歌,诗中的“ 伊人” 是诗人访求的对象;诗人想象寻求她时道路的险远,追求她的艰巨,表达情人之间两情阻隔的痛楚;反复咏 叹,情深意切;三、先秦散文1、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主要有春秋左 传国语战国策等,其中春秋左传属于编年史,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史;诸子散文的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 子荀子韩非子等;从论说文体制的进展来看,先秦诸子散文的进展 经受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3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

9、,墨子就虽 大多为语录体,但已见谈论短文,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其次阶段是战国中 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正由语录体进展为对话式的论 辩,庄子就由对话式论辩进展为专题论文;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 子、韩非子为代表;荀、韩的文章已摆脱了语录、对话的形式,几乎全 是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2、重点内容:(1)左传善于叙事的特点;左传表达复杂的历史大事,详细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 法运用自如;左传特别善于表达战争;表达大的战争,更是有条不紊,主次 分明,曲折细致,并留意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行揭示 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画,

10、但也能写出战 争的波澜起伏和紧急气氛;例如:齐晋鞌之战(节录)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点;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威猛的语言、动作的 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败的缘由;(2)战国策长于辞令的特点;战国策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这些人物大多思想敏捷,长于辞 令;他们游说的辞令大多谈锋强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因此,全书中处处是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为了增强 游说成效,细心创作了很多譬喻和寓言故事运用于游说辞令中,使辞令显得既 委婉曲折又机灵幽默、生动好玩;有的寓言故事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 如: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 市义” 和营造“ 三

11、窟” ,反映齐国 贵族为巩固政治位置所采纳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3)论语散文的特点:文辞朴实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 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颜色;(4)庄子散文的特点:善用大量的神话传奇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 哲理,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有深厚的浪漫颜色;例如:庄子 .逍遥游先以4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鲲鹏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如,指出大小之间 的分别,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懂得宏大境域的;最终归结到

12、庄子所 抱负的最高境域是顺应自然,忘其自我、超然物外、肯定自由,这才是真正的 逍遥游;庄子是庄周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鲁迅评论庄子散文:“ 其文就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 先也;”(5)孟子散文的特点:锐气逼人,感情充足,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 理;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 是曾历经挫磨练难的;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假如没有外患的忧惧,上 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的危急;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 生于 忧虑,死于安乐” 的结论;说明:生于忧虑,而死于安乐也;句意为: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害中才知

13、奋勉,得以生存进展,而沉 湎于安逸欢快中就会衰败灭亡;(6)荀子散文的特点: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例 如:荀子 .劝学四、楚辞 1、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体” 诗歌的制造者 是屈原;最早把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楚辞体作品辑录成集的人是西汉学者 刘向;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叙性政治抒情诗;背诵:“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说明:(1)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頷亦何伤!苟:只要;信:真正,的确;姱:美好;练要:精诚专一;顑頷:面容憔悴,5 / 15 名

14、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面黄肌瘦;句意为:只要我的内心真正坚持美好的操守,精诚专一,即使始终遭受困苦,饿得面黄肌瘦,又有什么值得哀痛!(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法规而改错;工巧:善于投机取巧;偭:违反,违反;法规:这里指法度;错:同措,即措 施;句意为:现在的世俗是善于投机取巧者得势;他们违反国家的法度,转变正确 的政策措施;3.离骚的思想内容;离骚是一首宏大的爱国诗篇和雄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政治 抱负和为国献身的宏大精神;离骚倾吐了诗人赤诚的爱国信念和报国无门 的极端痛楚;诗人的抱负是革新楚国政

15、治,振兴楚国;诗中一再提及要实现“美 政”,就是要 “举贤授能 ”和坚持法度;诗中回忆自己为此不懈的追求和斗争经 历,最终在救国事业走投无路之际,表示要以身殉国;离骚仍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坚持操守的宏大人格和“九死不悔 ”的斗争精神;诗人反复强调 “好修 ”和美德,歌颂美善与高洁,鄙视丑恶与污浊,用芳草香花 比如真善美,以恶木臭草比如假恶丑,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鄙视流俗的性 格;他在诗中揭露统治集团的污浊,表示虽遭排挤、打击而决不同流合污,表 现了自己坚持操守、宁死不屈的高洁品行和斗争精神;两汉部分一、两汉辞赋1、赋是产生于汉代的一种新文体,是汉代文学的标志;赋的鼻祖可推战国时的 宋玉和荀况;

16、汉赋可以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三类;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出来的,所以叫“ 骚体赋” ;贾谊的鵩鸟赋是他的代表作;标志汉大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汉大赋具有“ 铺张扬厉” 和“ 劝百讽一” 特点6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汉代各类赋的特点及代表作;(1)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称作“ 骚体赋” ;它以主观抒情为主,从内 容和风格都和楚辞相当接近,也多用带“ 兮” 字的语句;贾谊的鵩鸟赋是 其代表作;(2)从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盛行的一类赋,称作“ 大赋” ;它以客观描写为 主,采纳主客问答

17、形式,内容主要是铺叙帝王贵族的京都、宫殿、林苑、游 猎,辞藻富丽,具有“ 铺张扬厉” 的风格特点;汉大赋在大肆铺张的同时,总 要对帝王贵族说几句规劝、开导的话,以此标榜作赋的目的是进行讽谏;但由 于它铺陈渲染而造成的提倡意义,要大大高出于讽谏的意义,因此有人称大赋 的这一特点为“ 劝百讽一” ;汉大赋的形成标志是枚乘的七发;(3)东汉中叶以后,取代大赋成为赋的创作主流的是“ 小赋” ;二、史记 1、首创纪传体史书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史记的体例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其中本纪、世 家、列传为历史人物传记;史记中为防止重复,让不同的人物传记相互配 合的叙事

18、方法,称为“ 互见法” ;2、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记载了上至轩辕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人物传记记录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生平活动;其进步的思想 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歌颂圣君明主的同时,本着“ 实录” 精神,揭露了上层人物乃至最高统治 者道德品行上的缺点和弱点;即使对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 今上” 汉武帝,也 作了揭露批判;(2)称赞为国为民、深明大义的贤臣良将,憎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相互 倾轧以及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对这种不光荣的内幕作了大量揭露;(3)站在怜悯和爱惜人民的立场上,对贪官酷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专辟酷7 / 15 名师归纳总

19、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吏列传,为那些以杀人为乐的官吏立此存照,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4)对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能不带偏见地赐予公平的评判;第一发动 抵抗暴秦起义的陈涉,虽是佣耕出身,被写入“ 世家” ,与诸侯同列:项羽虽 然失败,但推翻暴秦主要是他的功劳,并曾一度号令天下,被写入“ 本纪” ,与帝王同列;(5)把一些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物写进史书,加以表彰;专为小人物立传,称 颂他们的精神品行和胆识才能;3、史记人物传记善写人物的特点;史记的人物传记,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 物

20、的个性鲜明地凸现在读者面前;史记的人物传记,仍善于抓住冲突冲突,营造紧急气氛,让人物性格在矛 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4、史记语言艺术的特点史记的语言明白晓畅,极富表现力;表达语言通俗、简练,富有感情;人 物语言出色传神,往往只言片语就能传达出说话人的身份位置和个性特点; 5、重点作品:项羽本纪(节选):(1)分析项羽的形象;项羽是秦末历史的核心人物之一;灭秦前,他是反秦斗争所造就的起义领导;灭秦后,由于他有大勇而无大略,善打硬仗而不善计策的弱点,逐步陷于孤 立,最终失败自杀,成了悲剧人物;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调动多种艺术 手法,以饱醮感情之笔从多个侧面写出了项羽的盖

21、世英雄形象,把这一历史人 物写得栩栩如生;在传记的开头,先写了项羽的两件逸事;一是他小时不屑于学书学剑,要学“ 万人敌” ,叔父教他兵法,他才大喜,但又不仔细完成学业,就预示着他的 英雄事业的悲剧结局;二是他在观看秦始皇巡游时说出“ 彼可取而代也” ,吓8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得叔父连忙捂着他的嘴,提示他这是灭族之罪;在这样的场合敢于说出这样的 话,表现出项羽具有英雄大志和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这两件逸事 为后面逐层绽开项羽的英雄性格定下了基调;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

22、项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基本上可显 示项羽事业的盛衰过程和项羽的完整形象;钜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主力的决战,奠定了项羽在反秦联军中的位置和威望,充分显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本色;除了通过诛杀宋义、破釜沉舟等果敢行为正 面写出他的英雄气概外,仍通过与宋义的对比,诸侯将观战和拜见时的情态从 侧面烘托他的英雄形象;鸿门宴是项羽兵临咸阳时与刘邦的初次较量,暴露了他缺乏远见的弱点,失去 了毁灭刘邦的依次大好机会,是他的事业走向衰落的预兆;同时,也显示了他 作为大英雄不屑于暗算人的磊落胸怀;在这次大事中项羽的言行很少,主要是 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衬托,来凸现项羽形象;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项羽事业的终结,写出了他的执迷

23、不悟和至死不失英雄 本色;通过项羽别姬时的大方悲歌、多次强调“ 天亡我” 和毫无意义的大肆冲 杀,写出了他心已死而意难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情;最终写他的死法也非同 常人,仍旧是英雄本色;三、两汉乐府诗 1、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配制乐谱、收集歌词的特地官署,后人将汉代乐府机关 所采编并演唱的诗简称作乐府;汉乐府最具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的部分是从民 间搜集的歌词,我们所说的汉乐府,一般是指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的创作 精神,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归结为八个字:“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主要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这是一部收 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汉乐府中两篇最闻名的五言叙事

24、诗是古诗为 焦仲卿妻作并序和陌上桑,其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是长篇叙事 诗;2、汉乐府的艺术特色;9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的最突出特色,是叙事成分的增强;第一,汉乐府中 显现了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等完整的叙事诗,对我国叙事 诗的进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 展阶段的显现;其次,汉乐府中某些抒情诗,也带有很强的叙事性;这些诗歌 往往抓住富有特点的生活片断来即事即景进行抒情,具有生动真实的艺术效 果;(2)汉乐府艺术上的又一特点

25、是;在叙事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中,对话描写大 量显现,仍经常显现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都对塑造人物形象、绽开故事情 节和表现作品主题起了很好作用;(3)汉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爽纯朴的风格; 3、重点作品: 陌上桑:(1)本篇最早见于宋书 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载本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说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 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过路人;下担:放下担子;捋:触摸;髭须:胡子;唇上为髭,颔下为 须;少年:指青年男子;著:戴;帩头:包束头发的纱巾;来归:归来,回到 家中;但:只;坐:由于;这几句的意思

26、为:过路的人看到罗敷的美貌,放下肩上的担子,触摸着胡子忘 情地观看;青年男子看到罗敷的美貌,搔首弄姿地摘下帽子,重新包束头上的 纱巾,想以此引起罗敷的留意;由于观看罗敷,耕田的人忘掉了手中扶住的犁 把,锄草的人忘掉了握住的锄柄;回到家中对自己的老婆埋怨愤慨,只由于在 外面看到了罗敷;(2)本诗的思想内容和罗敷形象;这首民歌写一个漂亮的采桑女子机灵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漂亮的秦罗敷10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犹如刺眼的太阳显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 敷的美貌,贸然

27、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炫耀自己的丈夫嘲笑 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 对他们的鄙视;诗中着力塑造了罗敷美的形象;她不仅漂亮无比,而且乐观机灵,自信自尊,是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鲜明形象;在她身上表达了劳动人民美的抱负和斗争 精神;(3)本诗的艺术特色;构思奇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本诗写漂亮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灵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故事 以被羞辱者的成功而终止,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形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 一个喜剧故事;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漂亮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 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

28、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 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其次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 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 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跑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成效;第三层写罗敷夸 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笑;从罗敷扬眉吐气、越 夸越兴奋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败兴之态,就 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精湛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该描写罗敷资质 之美了,但或许作者认为罗敷太美了,再美的语言都不能从正面把她的美充分 表现出

29、来;于是换了个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 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这样反而打破了正 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 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成效;11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其次、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特别生动好玩,把罗敷机灵、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参看上文)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颜色;本诗富有幽默乐趣和喜剧颜色,布满活泼、愉悦、轻松的气氛;这是诗歌

30、主人 公的漂亮、乐观、机灵、自爱、自信的品质带来的,也是作者对这位主人公的 亲切、喜爱、赞扬之情渲染出来的,又靠运用某些艺术手法来完成;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 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 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漂亮、乐观、机灵和自信的品 质,产生了幽默乐趣,渲染了轻盈气氛,加强了喜剧成效;东门行这首诗中描述了一个贫民家庭的生活片断:丈夫不堪忍耐家中无衣 无食的窘迫之状,拔剑而起;妻子牵衣而哭,尽力劝阻,但丈夫去意已定,义 无反顾;这一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贫困化给下层人民家庭所带来的损害以及

31、由 此而造成的社会冲突的激化;艺术特色:本诗善于抓住富有特点性的生活片断和采纳对话形式,鲜明地表达 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表现特点;诗以杂言写成,句式长短参差,用以表现夫妻 对话声口毕肖;妻子的柔顺和善、安分脆弱,与丈夫的粗豪刚勇、铤而走险形 成鲜明的对比;对丈夫的“ 出” 而又“ 入” ,“ 入” 而又“ 去” 的心理进展过 程的描写,以及丈夫“ 拔剑” 和妻子“ 牵衣” 动作的描写;也都特别成功;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本篇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以为是古辞,题为孔雀东南飞;表达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 爱情悲剧,用两人合葬化为鸳鸯的结尾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同时对封建家长 制、封建礼教

32、进行了批判;四、汉代古诗1、古诗十九首是指文选中编在一起的19 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 五言之冠冕” ;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2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无名文人的作品,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表现人际关系和 探讨人生意义两类;表现人际关系的作品都以感伤离别为主题,多写夫妻或情 人之间的相互想念,是东汉时期文人士子远离家乡亲人外出求取功名时的真情 实感;探讨人生意义的作品拥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人生短促;至于如何 度过这短暂的人生,除了一两首

33、诗说要谋名夺利以外,大部分作品都鼓吹准时 行乐;透露出这些文人对社会的剧烈不满和对个人前途的极度败兴;3、重点作品: 行行重行行:说明: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北疆所产的马;依:依恋;越鸟:南疆的鸟;巢南枝:在南向的树枝上 筑巢;句意为:北疆的马到了南方,仍旧依恋北风,南疆的鸟飞到北方,也要筑巢于 南向的树枝;鸟兽尚且不忘故土,莫非远行的游子能不思家吗?本诗的艺术特色本诗写思妇对离家日久的游子的想念;语言朴实自然;全诗无一奇字奇句,甚 至以穿衣吃饭之事入诗,全是家常口语,但却表达了极深沉曲折的感情;抒情 缠绵深挚;本诗先忆别时情形,再说路远难会,后写相像之状,最终以无可奈 何的自我排遣作

34、结;通过对思妇感情的进展、曲折的描写,特别细腻地表现了 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恰切运用比兴;诗中用“ 胡马依 北风,越鸟巢南枝” 来比如在外的游子宁不思家,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埋怨之 情;用“ 浮云蔽白日” 来比如游子可能在外受到诱惑而薄幸不归,写出了她的 相思之情的颤栗;这两处比兴含义丰厚,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思妇的情感,增强 了本诗的感染力;上山采蘼芜反映汉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位置的地下;十五从军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所 造成的灾难;13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35、 - - - - 第一部分测试卷(以问答题为主)1以诗经作品为例,说明什么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简析卫风 氓中的弃妇形象;3、把卫风 氓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找出来,谈谈你的懂得;4、分析卫风 氓中抒情、叙事、谈论相结合的艺术特色;5、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告子下)一文,作者是怎样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结论的?请依据全文,将 说出来;“生于忧虑,死于安乐 ”的意思精确地6、分析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7、简析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8、陌上桑第一段刻画罗敷之美,历来为人激赏,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的,这样刻画的艺术成效怎样;9、陌上桑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特别富有乐趣,请

36、作简要分析;10、陌上桑具有轻松活泼的喜剧气氛,说说这种喜剧气氛是怎样产生的;11、分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思妇对于游子的想念中包含着哪些内容,她的心情是如何进展变化的;12、把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中的比兴句子找出来,说明它们的比如意或 象征意;13、简析史记 项羽本纪(节选)是怎样刻画项羽形象的,作者的倾向性是 怎样表现出来的, 14司马迁写历史人物的传记,往往在传记的开头记载一两件人物早年的小 事,请以项羽本纪为例,说说这些小事有什么作用;15、简述屈原及其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4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6、简述战国策长于辞令的艺术特色;(答案可在教案辅导中找到)15 / 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