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三方监测设计技术要求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三方监测设计技术要求 .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第三方监控、监测技术要求二十一号线设计总体部二一三年四月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22 页 -1 一、地下部分1、监测方案与监测内容第三方监测设计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具体布置图(平面图、断面图)、观测周期(施工进度图)、警戒值、工程数量及概算等。第三方监测的内容主要为:1、明挖基坑(明挖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暗挖车站及暗挖区间的临时施工竖井、中间风井及风机房、出入段线明挖段、轨排井等)工程的监测;2、软弱地层中,区间隧道下穿或邻近重要建(构)筑物附近地面沉降槽的监测;3、与车站、区间近接的需重点保护的建(
2、构)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监测;4、爆破振速监测;5、针对特殊地段的自动化监测。6、边坡工程(新修建边坡、基坑边的现状边坡)的监测。2、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第三方监测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监测精度如下表:监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点布置仪器监测最小精度备注1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桩(墙)顶边长大于30m的按间距 30m布点(按四舍五入原则计),小于 30m的,按 1 点布置。全站仪1.0mm2 支护结构变形支护结构内边长大于30m的按间距 30m布点(按四舍五入原则计),小于 30m的,按 1 点布置。同一孔测点间距0.5m。测斜管、测斜仪1.0mm 基坑危险部位(如阳角处)应布
3、设。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22 页 -2 监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点布置仪器监测最小精度备注3 支撑轴力钢 管 支撑:端部;钢筋砼支撑:中部标准站每层不少于5 根,车站 长 度 超220m 者 按 每40m 50m增加 1 根考虑。通道、风道、出入口、施工竖井、区间风井、盾构井每层支撑道数超过5 根的按 2根计,5 根以下,按 1 根计。钢管支撑:轴力计;钢 筋 砼 支撑:应变计1/100(Fs)布置前应进行高风险点的预测,如出入 口 通道、风道的拐弯处应布置测点。4 锚杆拉力锚杆位置或锚头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 5 根。钢筋计、压力传感器1/1
4、00(Fs)5 支撑立柱沉降监测支撑立柱顶上立柱总数超过25 根的按20%计;总数大于10 根,小于 25 根的,按5 根计,小于 10 根的,按 1 根计。水准仪1.0mm 6 地下水位基坑周边间距 20 25m。水位管、水位仪5.0mm 要求布点能满足测算降水漏斗的需要(保证有1 至 2 个断面)7 土体侧向变形靠近支护结构的周边土体2 4 孔,同一孔测点间距0.5m。测斜管、测斜仪1.0mm 基坑危险部位(如阳角处)宜布设。8 爆破振速监测需保护的建(构)筑物不少于总爆破次数的20%传感器、放大器、记录器1.0mm/S 仅需对重要建(构)筑物进行监测9 沉降、倾斜、裂缝需保护的建(构)筑
5、物每个建(构)筑物不少于3个测点。全站仪、水准仪1.0mm 包括悬吊的刚性市政管线。各工点根据实际情况考虑。10 地面沉降槽监测重要建(构)筑物附近监测横断面在线路方向间距 50m 100m,监测的横断面宽度应大于变形影响范围,测点间距5m。全站仪、水准仪1.0mm 区间通过软弱地层,且附近有重要保护对象才布设。11 边坡坡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边坡坡顶、边坡支护结构顶部每一典型边坡段设置不少于 3 个观测点。全站仪、水准仪1.0mm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22 页 -3 监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点布置仪器监测最小精度备注移12 边坡地表裂缝监测坡顶1.0H
6、(岩质)1.5H(土质)范围内人工巡视,出现裂缝时布测点。测 点 沿 裂 缝 间 距2030m。目测、直尺或裂缝计1.0mm 需保护的建(构)筑物及自动化监测的测点埋设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费用含在投标报价中。其他的第三方监测的测点和需先行埋设的材料和仪器由土建承包商埋设,费用含在土建承包商的工程费用中,第三方监测单位根据技术要求参与测点的布置与验收。第三方监测和施工监测的初始值必须一致。近接工程的定义:一般基坑,从基坑边缘向外2 倍开挖深度且不小于以下值(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残积层、全风化层、淤泥及砂层等软弱地层取50m,其余地层取 30m);从隧道中线向外2 倍隧道埋深范围内且不小于以下值(
7、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残积层、全风化层、淤泥及砂层等软弱地层取50m,其余地层取 30m)。处于流沙、软弱地层,或影响范围内有主干道、重要建(构)筑物、年久失修建筑物、浅基础建筑物或人流密集交通要道等情况的特殊基坑,从基坑边缘外3倍基坑深度且不小于以下值(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残积层、全风化层、淤泥及砂层等软弱地层取 50m,其余地层取 30m)。重要建(构)筑物的界定:铁路、公路、桥涵、重点保护文物、高压线塔、地铁车站或区间、民宅(特别是天然浅基础)、重大管线等特殊需保护结构。3、监测周期第三方监测的监测周期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按以下项目分别对应选取:1)基坑开挖阶段(含底板浇筑后7 天以内):(1)
8、监测 17 项:2 天一次,当支撑轴力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接近警戒值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22 页 -4 时每天 1 次,当支撑轴力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超过警戒值时或出现险情时,应按每小时监测一次或根据现场情况确定。(2)爆破振速监测:与爆破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前三次爆破时均应监测,以后爆破根据前三次爆破监测反馈信息并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及基础类型或根据控制标准和装药量的改变而定。(3)建(构)筑物沉降、倾斜、裂缝监测:与开挖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不宜超过3 天,当支撑轴力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接近警戒值时每天1 次,当支撑轴力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超过警戒值
9、时或出现险情时,应按每小时监测一次或根据现场情况定。2)围护桩(墙)施工及基坑回筑阶段:(1)监测 17 项:一般情况下 7 天一次,当支撑轴力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接近警戒值时每天1 次,当支撑轴力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超过警戒值时或出现险情时,应按每小时监测一次或根据现场情况定。(2)爆破振速监测:与爆破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前三次爆破时均应监测,以后爆破根据前三次爆破监测反馈信息并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及基础类型或根据控制标准和装药量的改变而定。(3)建(构)筑物沉降、倾斜、裂缝监测:与开挖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7 天,当支撑轴力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接近警戒值时每天1 次,当支
10、撑轴力或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超过警戒值时或出现险情时,应按每小时监测一次或根据现场情况确定。3)爆破施工的矿山法区间:(1)爆破振速监测:与爆破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前三次爆破时均应监测,以后爆破根据前三次爆破监测反馈信息并结合建筑物的结构及基础类型或根据控制标准和装药量的改变而定。(2)建(构)筑物沉降、倾斜、裂缝监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22 页 -5 与开挖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7 天,在开挖阶段不宜超过 3 天,当初支内力或隧道变形接近警戒值时每天1 次,当初支内力或隧道变形超过警戒值时或出现险情时,应按每小时监测一次或根
11、据现场情况确定。4)非爆破施工的矿山法区间或顶管隧道:建(构)筑物沉降、倾斜、裂缝监测:与开挖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当开挖面距离或已过建筑物边线在对应线路上投影里程10m以内时,3 天一次;在 10m范围以外但并未超过近接工程界定值时,7 天一次;超出近接工程界定值时,根据监测数据稳定情况定。5)盾构掘进施工:建(构)筑物沉降、倾斜、裂缝监测:与开挖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当开挖面距离或已过建筑物边线在对应线路上投影里程10m以内时,1 天 1 次;在 10m范围以外但并未超过近接工程界定值时,当所穿越地质为软弱层、砂层、花岗岩残积层及全风化层时3 天一次,当所穿越地质为红层残积层、花岗
12、岩强微风化层及其他岩层全微风化层根据监测数据反馈信息确定;超出近接工程界定时,根据监测数据稳定情况确定。地面沉降槽的监测:初设值需在盾构到达前100m获得(且不受后方盾构掘进影响),开挖面距离监测断面20m时开始监测。开挖面距离测量断面小于12m时,1 天 1 次;开挖面距离测量断面大于12m且小于 50m时,2 天 1 次;其余情况 1 周 1 次直至监测数据稳定。6)边坡:边坡地表裂缝监测:每周一次。监测第 11 项:同监测第 1 项。4、明挖基坑工程监测1)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2
13、2 页 -6 2)基坑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3)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4)监测项目 15 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5)测点及测量设备埋设要求(1)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测量观测点a)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的观测点应采用基础标志。b)控制点的标志,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规定采用。(2)围护结构变形测斜管a)采用测斜仪在埋设于围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内进行测试。测点宜选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位置;b)管底宜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钢筋笼底部,顶部到达地面(或导墙顶);c)测斜管与支护
14、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d)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固定、密封;e)测斜管绑扎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f)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的干净、通畅和平直;g)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h)对于已施工了围护结构的情况,如需要采取钻孔埋设的方法,参照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管埋设要求实施。(3)支撑轴力a)钢支撑应选用端头轴力计(反力计)进行轴力测试;b)将轴力计安装架与钢支撑端头对中并牢固焊接。在拟安装轴力计位置上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22 页 -7 焊接一块 2502502
15、5mm 的加强垫板,以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计陷入钢板,影响测试结果;c)待焊接温度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并用螺丝固定好;d)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和钢支撑轴线在一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状态通过轴力计(反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e)混凝土支撑应采用钢筋应变计进行测试,绑扎钢筋笼时进行埋设,宜在截面分布均匀,并牢固固定。应变片的数量应保证上、下侧各不少于2 片。(4)锚索(杆)拉力a)采用锚索(杆)测力计进行测试,在锚杆进行张拉前埋设;b)锚索(杆)测力计与墙体受力面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刚度,使锚索(杆)受力后,受力面位置不致变形下陷,影响测试结果。一般可采取在测力计和墙体受力
16、面间增设钢垫板的措施;c)安装过程应随时进行测力计监测,观测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如有应采取措施处理。锚索安装时必须从中间开始向周围锚索逐步对称加载,以免锚索计测力计偏心受力;d)进行张拉、锁定过程的应力对比测试。(5)支撑立柱沉降观测点a)测点宜在支撑立柱沉设后基坑开挖前布置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位置的支撑立柱顶上。b)控制点的标志,应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规定采用。5、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监测1)沉降、倾斜监测(1)建(筑)筑物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构)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高级建筑物)等型式;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
17、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22 页 -8(2)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3)标志的埋设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4)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规定执行;(5)有关沉降、倾斜的限值根据相关规范执行;(6)监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监测要求。a)采用爆破或非爆破施工时,与开挖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应列入监测范围内。b)当采用非爆破施工时,与开挖面近接的重要建(构)筑物桩基为端承桩并且其传力线已距离开挖面或基坑面5m以上时,不
18、用监测。2)爆破振速监测(1)监测目的通过监测,掌握爆破对需重点保护的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用以修改钻爆设计,保护建(构)筑物。(2)监测仪器传感器、放大器、记录器、导线。(3)布点测点埋设在监测图纸标定的需重点保护的既有建(构)筑物结构内。(4)测点埋设在所埋设测点预埋件的地方,用冲击钻钻孔,在孔中填塞水泥砂浆后插入预埋件,使预埋件轴线垂直于测量表面。(5)测试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22 页 -9 监测前将传感器编号,固定在规定的测振仪中,并配合固定的振子,然后在标定振子台上进行标定,作出振子跳高和速度的标定曲线。传感器、放大器槽路和振子在监测中
19、不得互换,以提高量测精度。每隔一段时间后,要重新对该系统进行标定,检查其是否发生变化,以便修正。抗震性能越强,防干扰性能越好,量测数据越精确、稳定。量测时注意导线的接头防潮和屏蔽。监测前传感器预埋件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测点处,留出少量螺栓,以和传感器拧紧为原则,不要使传感器离测量面太远,以防产生相对运动,影响量测精度。监测时,起爆与测量仪器的同步通过一同步电缆(一端连在掌子面起爆雷管上,另一端连在示波器上)实现。(6)记录与计算爆破后得到记录曲线。量取曲线中最大振幅,由标定曲线可得出最大振速,有关爆破振速的规定根据相关规范执行。6、暗挖隧道(通道)监测盾构法、矿山法、顶管法隧道第三方监测一般不包括
20、隧道水平位移及沉降、土体水平位移及沉降、土层压应力、衬砌环内力和变形监测,一般只包括邻近建(构)筑物,特殊情况下包括重要道路和管线监测。软弱地层中暗挖隧道下穿或邻近重要保护对象时在保护对象附近增加横断面沉降槽监测。工点设计单位可根据本区间工程特点适当增加监测项目,但需告知设计总体及咨询单位。7、边坡监测边坡监测包括以下内容:边坡坡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边坡地表裂缝监测,支护结构变形,锚杆拉力,地下水位监测。边坡坡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目的为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边坡裂缝监测主要是观测裂缝发展情况;支护结构变形监测目的为观测支挡构造物岩土体的变形,支挡构造物与岩土体间接触压力;地下水位监
21、测目的为观测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关系,评判边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22 页 -10 8、监测警戒值监测警戒值的确定应满足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的相关要求。监测警戒值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各监测项目的监测警戒值一般确定如下:1)支护结构墙(桩)顶水平位移:设计容许值须符合技术要求及广州市基坑支护技术规定的要求,警戒值取 0.8 倍设计计算值。2)基坑围护墙测斜:设计容许值须符合技术要求及广州市基坑支护技术规定的要求,警戒值取 0.8 倍设计计算值。对于测斜光
22、滑的变化曲线,若曲线上出现明显的折点变化,也应做出报警处理。3)建(构)筑物沉降、倾斜警戒值: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及基础类型并依据广州市基坑支护技术规定确定。4)中立柱沉降警戒值:基坑开挖引起的立柱隆起或沉降不得超过10mm,每天发展不超过 2mm。5)支撑轴力:根据设计计算书确定,警戒值取 0.8 倍设计计算值(标准值)。6)锚杆(索)拉力:根据设计计算书确定,警戒值取 0.8 倍设计计算值(标准值)。7)爆破振速监测:根据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执行。8)边坡坡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设计容许值须符合技术要求、广州市基坑支护技术规定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警戒值
23、取0.8倍设计计算值。9)边坡裂缝:出现裂缝时。9、自动化监测当明挖基坑在一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存在已运营地铁车站或区间、暗挖隧道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1 页,共 22 页 -11 一倍洞径范围以内存在已运营地铁车站或区间时,需对既有车站或区间进行自动化监测,并需补充自动化监测方案。自动化监测需准确获得初设值,明挖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和暗挖隧道距离监测断面 50m时,应开始自动化监测。当明挖结构封顶并回填土方且监测数据趋于稳定,暗挖隧道开挖面距离监测断面超过50m且监测数据趋于稳定时,自动化监测可以结束。自动化监测测点布置应能反映既有线路两根钢轨的沉降差,和既有车站和
24、区间的整体沉降及倾斜。监测横断面间距一般为5m,影响较小的地段可放宽至10m。测站的布置应能满足可视要求。自动化监测一般情况1 次/4 小时,在基坑开挖期间、暗挖隧道小于一倍洞径通过期间或出现变形征兆时进行连续监测(1次/2 小时)。变形控制标准应根据运营安全的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车站和隧道绝对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限值:20mm;运营线路轨道静态尺寸容许偏差值:两轨道轨距变形及横向高差 4mm/10m。警戒值可取限制的80%。自动化监测测点布置于轨行区轨道中间及两侧(每断面三个测点),左右线均要布设。10、本技术涉及到的规范及规程广 州 市基 坑 支 护 技 术 规 定 GJB02-98 建
25、筑 基 坑 支 护 技 术 规 程 JGJ120-2012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 GB50007-2011 建 筑 基 坑 工 程 监 测 技 术 规 范 GB50497-2009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规 范 GB50202-2002 民 用 建 筑 可 靠 性 鉴 定 标 准 GB50292-1999 工 程 测 量 规 范 GB50026-2007 建 筑 变 形 测 量 规 范 JGJ8-2007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工 程 测 量 规 范 GB50308-2008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2 页,共 22 页
26、 -12 建 筑 边 坡 工 程 技 术 规 范 2050330-2002 公 路 路 基 设 计 规 范 JTG20D30-2004 铁 路 路 基 设 计 规 范 2010001-2005 爆 破 安 全 规 程 GB6722-2011 二、高架部分1、基本资料1)、列车竖向静活载:B型车按六节编组计算列车活载,轴重P140kN。2)、设计速度:V=120km/h。3)、线路情况:双线,标准段线间距4.2m。4)、桥面宽度:标准段桥梁总宽10m。5)、轨道高度:0.54m。6)、附属设施自重(二期恒载):标准段双线按100KN/m 计,标准段单线按60KN/m 计。7)、桥梁结构附加力、特
27、殊荷载按地铁设计规范、铁路桥涵设计规范计算,无缝线路纵向力按轨道专业提供数据进行计算。8)、轨道对桥梁结构变形及沉降要求:墩台沉降量不大于20mm;对于 30m跨简支梁跨中徐变变形(铺轨后)不大于10mm,其它跨径按此曲率推算。2、依据有关规范、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预 应 力 混 凝 土 铁 路 桥 简 支 梁 静 载 弯 曲 试 验 方 法 及 评 定 标 准(TB/T2092-2003)铁路特大桥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J416-1987)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YC4-4/1978)
28、;铁路桥梁检定规范(铁运函2004120 号)铁路桥梁检定评估工作规则(铁运200442 号)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S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3 页,共 22 页 -13 3、悬臂浇筑桥梁的施工监控技术要求1)、施工监控的意义及目的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桥梁,最终结构的形成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结构体系也将随施工阶段不同而不断变化。施工过程中,因设计参数误差(如材料特性、截面特性、徐变系数等)、施工误差(如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测量误差及结构分析模型误差等种种原因,将导致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实际状态(线型、内力)与理想目标存在一定的
29、偏差,这种偏离累积到一定程度如不及时加以识别和调整,成桥后的结构安全状态将难以保证。而且,对于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已施工梁段上一旦出现线型误差时,误差将永远存在,后续梁段只能通过立模标高来消除已施工梁段的残余误差,有时调整需经过几个梁段才能完成,并导致成桥状态偏离设计理想状态。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施工控制,以及时掌握结构实际状态,对施工步骤和控制条件作出调整,防止施工中的误差积累,保证成桥线型与结构安全。2)、施工监控范围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连续梁(连续刚构)。3)、施工监控内容3.1 监控计算监控计算主要包括:预测计算及施工过程中的实时计算。3.2 施工监测内容3.2.1 线型监测(1)监测
30、依据与主要设备监测工作主要依据工程测量规范、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规范,并参照桥梁结构施工图。测量仪器精度要求:水准仪 1mm/1km,电子全站仪 1、2mm+2ppm。(2)现有测量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收集施工方提供的施工测量资料,并对其精度和分布进行计算分析。(3)高精度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布设精密高程控制网和精密平面控制网。根据监测工作需要,在施工现场通过利用电子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建立施工监测控制网,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4 页,共 22 页 -14 采用自由设站法加密施工监测控制网。(4)标高测量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按精
31、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5)墩身变形及沉降观测3.2.2 应力监测悬臂浇筑连续梁(连续刚构)的施工时间较长,应力监测也是一个长时间的测量过程,因此对应力测量元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实际测试中,应选用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成活率较高的应力元件,如弦式应变计等。监测断面应涵盖结构的所有控制截面及重要部位。3.2.3 温度场测试温度场测试包括环境温度及体系温度场的测量。体系温度场的测量应涵盖结构的主要控制截面,包括结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测量。温度场测量应选用抗干扰能力强、成活率较高的元件品种。3.3 需要进行结构反应测试的工况以挂篮前移至预定位置开始到梁段预应力张拉灌浆完毕视为一个施工循环,该循环内所包
32、含的施工工况为:挂篮前移至预定位置挂篮立模标高调整、定位绑扎布置梁段钢筋浇注梁段混凝土养护梁段混凝土张拉梁段预应力降挂篮。在下列施工工况作用前后需要对结构的反应进行测试:(1)挂篮前移并立模;(2)浇注梁段混凝土;(3)张拉梁段预应力。4、孔道摩阻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孔道摩阻系数和孔道偏差系数,验证设计取值的合理性。2)、试验范围范围:(1)支架现浇 30m、25m 跨简支箱梁;节段预制30m、25m 跨简支箱梁;(2)各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5 页,共 22 页 -15 数量:简支梁各三孔,每孔桥各测2 束。连续梁每联桥各测2 束。5、成
33、桥静载试验技术要求1)、试验目的:将标准设计荷载或标准设计荷载的等效荷载施加于实桥结构的指定位置,实测实桥结构的应力分布及变形,并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评判桥梁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检验桥梁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设计积累科学资料,检验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确定工程的可靠性,检验桥梁实际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评价其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工作性能,并为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建立桥梁“指纹”档案。2)、静载试验主要测试内容(1)控制截面应力;(2)梁体挠度;(3)支座位移;(4)墩身变形及沉降测量;(5)裂缝观测。3)、试验工况(非破坏性试验)试验荷载按有关铁路
34、桥梁检测规范执行。(1)简支梁桥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加载;(2)简支梁桥的支座附近截面的最大剪力加载;(3)连续梁桥各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加载;(4)连续梁桥中间各支点截面最大负弯矩加载;同时测量:(5)刚构桥墩身控制截面应力;(6)斜截面的主拉应力;(7)箱梁的剪滞效应4)、静载试验范围(1)30m 跨节段预制简支梁2 座,25m跨节段预制简支梁1 座;30m跨现浇简支梁 2 座,25m跨现浇简支梁 1座;(2)各连续梁桥及连续刚构桥。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6 页,共 22 页 -16 6、成桥动载试验技术要求1)、试验目的通过测试桥跨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研
35、究桥跨结构的自振特性和车辆动力荷载与桥跨结构的联合振动特性,评判桥跨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及其在运营阶段的动力性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为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并确定其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2)、动载试验主要测试内容(1)桥梁的自振特性,包括: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特性等。(2)桥梁的强迫振动特性,包括:动位移、动应力、动力系数等。3)、试验工况(1)脉动试验;(2)无障碍行车试验(跑车试验);从5Km/h开始,每次速度增加5Km/h,直至 80Km/h;(3)刹车试验。4)、动载试验范围同静载试验。7、预应力损失长期观测:1)监测目的掌握桥梁在运营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等长期作用下,结构性能和承载力的变化
36、,以便及时发现桥梁病害,采取确保运营安全的措施,并为改进桥梁设计、施工、养护和预测桥梁耐久性提供科学依据。2)监测范围节段拼装梁、整孔预制梁、现浇简支梁、大跨度连续梁预应力钢筋预应力损失。数量按同类型梁孔数的1%设置。3)长期观测应注意的问题(1)多采用与测点局部条件接近的各种无应力补偿试件,包括均匀收缩的补偿试件和徐变的补充试件。(2)长期量测宜采用长期稳定性好、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结构牢固、封闭性好的仪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7 页,共 22 页 -17(3)长期观测工作包括定时检测和量测系统的检查维扩工作,每隔 3个月须进行一次,监测时间3 年。(4)当
37、通过前一阶段的观测,发现结构性能有意外的变化时,可适当修改观测计划。8、桥梁变形监测:1、监测目的选择典型地质单元进行桥梁的梁体竖向变形监测,包括梁体徐变变形监测、基础沉降监测,及墩顶位移监测,为设计、长期运营提供监测数据。监测时间从成桥开始(二期恒载加载完成)共3年,第一年不少于 4次,第二年不少于 2次,第三年不少于 1次。截止时间为运营后一年,资料需交给运营公司。2、监测范围高架全区间桥梁变形监测。监测点的设置应取得轨道专业的同意。9、路基段变形监测1、监测目的根据实测的沉降曲线预测地基固结情况,确定预压合理的卸载时间;根据检测报告指导路面基层、面层施工。通过对边坡变形的监测,判断边坡的
38、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其变形发展趋势,评估开挖施工对边坡自身稳定性和周围构造物的影响情况,提供预警信息。通过动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工序和工艺的调整,及时指导施工,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快速地进行。2、根据本项目技术要求及工程规模,监测方法及抽样方法见下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抽样方法路基沉降监测工程测量沿线路轴线每50m 设置一个监测断面3、测点的布置原则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监测断面包括剖面沉降管、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8 页,共 22 页 -18 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道床区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路
39、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原始地面处,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2m 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角线方向铺设剖面沉降管。横向结构物两侧边缘外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和沉降板。4、监测精度与要求监测精度路基沉降监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 0.1mm;剖面沉降监测的精度应不低于 4mm/30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 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监测频次路基沉降监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实际工作进行时,监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两
40、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 时应加密监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监测频次。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监测数据。监测过程中及时整理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监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监测。5、路基沉降监测频次表监 测 阶 段监测 频 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每天填筑量超过 3层时1次/每填筑3层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9 页,共 22 页 -19 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
41、个月1次2周3个月以后1次月无砟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10、现浇支架监测1、监测目的为保证施工安全,作为监督手段对施工单位的梁部现浇支架进行监测。2、监测范围高架区间采用支架现浇部分的桥梁。3、布点原则每跨梁在跨中支架布一个点外,再在1/43/4梁长范围随机选择另外一个测点,两测点距离需大于5m。4、监测时间监测时间从支架预压开始到梁部预应力张拉完成为止。11、边坡监测1、测点的布置原则监测断面通常选在地质条件差、变形大、可能破坏的部位、边坡高的断面。变形监测点处埋设或者浇筑观测墩,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可用同一观测墩。观测墩应布置在稳定的土体上,避免在松
42、动的表层上建立,并注意与排水沟协调。边坡施工之前建立可靠的高程和水平位移控制网,基准点应充分考虑到施工可能带来的影响,避免遭到破坏。全线高边坡监测设计以表面变形监测点为主,测斜管、锚索测力计有针对性的选用在部分边坡上。边坡开挖前对所有测试项目至少测试两遍,作为初值。注意对地表水平位移监测时需要同时测量测斜管孔口的水平位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0 页,共 22 页 -20 2、监测精度与要求监测精度表面变形监测水平位移采用大地测量法,观测误差不大于 3mm,垂直位移达到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选用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满足精度要求。测斜管、锚索测力计满足设计及工程要求。
43、监测频次位移、沉降测试:施工期间每六天一次,下一级边坡开挖前应保证测试一次,或者根据位移变化情况减少或加密测试。施工后视变化规律确定测试频率,监测时间间隔一般为20 天,在雨季应加密测试次数,注意位移变化趋势。12、车站沉降观测及工程数量:1、监测目的对车站主体结构桥墩进行沉降监测,为设计、运营提供监测数据,确保结构安全。2、监测范围及检测要求对于车站主体结构,原则上要求每个桥墩均应设置沉降观测点(土建预埋)。沉降观测点的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条件由监测单位提出监测方案,经驻地监理和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执行。沉降观测在浇筑完基础后开始观测,然后每施工一层应观测一次,主体工程完成后,在装修期间,每个月观
44、测一次,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23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沉降停测标准可采用连续两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1mm。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则应增加观测次数。监测单位应随工程进展情况,随时向设计等有关单位提供监测情况资料。根据建总第三方监测招标要求,本次第三方监测内容高架段只包括812项。工程数量只需要计算812项。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1 页,共 22 页 -21 登陆:123.160.254.142:8080 账号:Xmfq-076 Gsld-076 密码:助推器就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2 页,共 2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