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松江一中高三下学期期中诊断测试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上海市松江一中高三下学期期中诊断测试语文试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一中高三第二学期期中诊断测试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5分)(1)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道德经)(2)苏轼赤壁赋中客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3)李密陈情表开头用“,”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2 .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语句表达较为得体、合适的一项是()。(2分)A.当今人们面对琳琅满目的美味大餐,却常有味同嚼蜡之感,对此事我百思不得 其解。B.多谢您惠赠给我的大作,据悉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我定当细细拜读并望不吝 赐教。C.细心研读该论文后发现其数据不够准确,内容较浅显,恐难
2、刊登,真可谓不刊 之论。D.贵国参加了本届冬奥会比赛,且在多个项目独占鳌头,忝列奖牌榜前列,特此 恭贺。(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特殊食品,从这些食品中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崇尚平衡 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人看来,,o以阴阳相合的食品祭祀,;o饺子、年糕、元宵等是春节的象征性食品,这些也是属于阴阳和合的食品。人与自然才会和谐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 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十七年眷,献 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
3、众曰:“也 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 贼者,族无赦! ”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成者。后献忠死,良玉 竟以寿终。赞日: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 仗钺临戎,缩月肉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15.解释下列加点词含义。(2分)(1)为人饶胆智()(2)急公赴义有足多者() .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赋四诗旌其功()*A.识别B.发挥C.旌旗 D.表彰(2)捷春使按营垒()A.压制B.按照C.巡视D.制止.第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
4、出来。(3分)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16 .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会令为贼所殖,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17 .对于秦良玉的建议,为何第段“逊之深然之”,而第段捷春“谢其计不用”? (4分).下文材料与上文明史的选材内容及写法有何不同?请推断其原因。(4分) 二月二十辛未,罗汝才掠信阳,寻陷光州。石柱女帅秦良玉发兵援夔州, 万元吉与之合。按天启元年,敌攻沈阳,诸将吴文杰、周敦吉等救之,石柱司秦邦 屏先率兵渡河,诸营继进,邦屏战死。三月,四川蔺贼奢崇明倡乱,遂据重庆府,已而复陷遵义,一方震惊。石柱宣 抚司掌印女官秦良玉勤王,时敌厚遗秦
5、氏,求其助兵,秦氏斩使留银,进兵围重庆。 夫沈阳战死,邦屏烈矣,抑男也。至良玉,不过一女子耳。昔围重庆,今援夔州,其忠勇不愈于须眉者哉!(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之二)(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左仲郛浮渡诗序姚鼐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 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械 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 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 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 乃能
6、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 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港,更数千百年,直寄 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日:“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 君俱。”余日:“诺。”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 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悉见于其诗,使余恍惚若有遇也。 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口?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 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旖薄涌,大鱼皆碧然而跃。诸客皆歌乎, 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日:“他日从容无事,当
7、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 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 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 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日:“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 之奇乎? ”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 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 此哉?注左仲郛:字仲郭,安桐城人。浮渡:山名。该文是姚鼐为好友仲郭游浮渡山 所作诗集写的序。18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焉 B.哉 C.乎 D.耶.对第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
8、项()(3分)A.要想领略自然的奥秘需要与万物冥然相合。B.只有放浪形骸的人才能与万物相通。C.天下山水都能与人的意趣相通。D.缺乏意趣的人不能领略大自然的胜景。23 .与本文其他部分相比,第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特点,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 赏析。(3分).有人认为作者在文末处才提“浮渡”是巧写,是名家的手笔。请试作分析。( 4分)(三)写作(70分).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大历史实践中,原本出于非常美好的愿望,但 在某些观念的指导下,却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 . (1)蜒埴以为器(
9、2)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 B (2) B.研究本民族、文化及陌生的民族、文化时(1分),自己世界观和分析视角的区 别。(1分). C2 . C.作者对于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及调查既有高度赞扬、认可的一面,也指出了其 不足之处。(1)作者承认江村经济是一个里程碑,也认为他比较从容的跨越了人类学、 社会学研究的文野之别和他己之别,对本民族、文化调查研究时很好地做到了 “出 得来”。但是也留下了遗憾,那就是很难从这一微观研究中得到一个对中国的概括性的认识, 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来说,是更大的遗憾。(2)费孝通先生较好地实现了吴文藻先生所说的
10、社会学中国化的前两步,一是用 西方理论,二是验证理论。但是在第三步,理论和事实融合在一起,获得新的综合 方面,还有待于社会学走向中国化的开拓。(3)另外作者认为,费孝通先生对于乡村急速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有所忽略,并没 有很好注意到小农的潜力以及工业化在乡村转型的多样性。(简要回答也可以。评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材料中费孝通先生关于社会变迁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不是突然变化的,是人要他改变的,原因是它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新的环境改 变了。生活上很困难了,所以才会如此。(费孝通先生观点概括2分完整全面) 就文中相关部分来看,中国近40年来改革发展,因为当时的社
11、会结构形式,的确 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经济需要,人们生活困难,所以需要转型改变,由农业社会, 走工业化道路等,很好地验证了其观点。(结合文本评价观点中合理部分) 但是费孝通先生并没有看到这种转型方式的多样性。既有国有的,又有乡镇的,还 有外资的。另外一个就是,我国社会变迁的速度非常快,这恐怕也是费孝通先生难 以想象的。(观点中遗漏之处)(简要回答也可。评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人物对白呈现戏剧化语言特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特点】个性化语言与人物 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传达人物()心理或()情感;【内容】典型对话 情境增加舞台效果,让读者有情境感(代入感)。【效果】(3分).哭戏表现了
12、王超杰当时的处境落魄,借唱词抒发胸中郁闷之情。内心悲凉,可是与杨成岳等人的交流中,他却总是带着笑的,笑中包含辛酸、 自嘲等多种意味,表现了他的()处境和()心态。3 .人物情感的揭示点,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情感】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 己渡过难关;【结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特点,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揭示了人物 当时的生活处境。【人物形象】.不赞同。这一部分是小说的高潮,逆转的情节构成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使前面的故事情 节有了依托。这一情节,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内心淡定洒脱,宅心仁厚,对王超杰惺惺相 惜。结尾更
13、能凸显、深化主题。杨成岳的唱词,表达对王先生的遭遇,人生无常、英 雄气短(形容有才识志气的人因遭受挫折而丧失进取心)的感叹。结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4 . C. D.过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过家虚写、想象,以后即使离开家乡三百里,梦魂也不会离开一寸,将恋乡之 情由眼前延伸到未来,增强眷恋的浓度,而且三百里与一寸的强烈对比,也将表明 自己无论走到哪里,精神/灵魂之根还在家乡。此句又处于全诗的结尾处,从描写 自己离开家乡后家乡的各种物非人非的变化,转到强烈抒情,使渐进中年的作者对 家乡根之眷恋喷薄而出。而回乡偶书虽然以景结情,以不变的景物反衬出家乡的变迁,但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在过家中也有
14、表达,从表达情感的丰富度上, 过家比回乡偶书更具有感染力。(5分). (1)饶多,多有(2)称赞,赞扬). (1) D (2) C.吾以一孱妇/ 蒙国恩二十年/ 今不幸至此/ 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恰逢张令被贼人所杀,秦良玉急忙(赶忙)前去营救,却没有成功,转而战斗, 又再次被打败了,她所统帅的三万将士几乎全都牺牲(被杀死)了。(殖,趋救,不克,部,略尽,各1分).第段的建议,开门见山表明邵公不知兵法,自己恐怕要与之共亡。引起逊之 的注意力和疑问。接着表明具体原因,邵公失去了地利。敌人在高处容易攻击 邵公手下张令,张令被打败了就会连累自己,导致自己无法去援助邵公,所以会共 亡。(内容分析)有理有
15、据,摆事实讲道理,有逻辑,有交流技巧,因而有说服力。(2分)(效果 分析)第二次,第段建议时,背景严峻,秦良玉大败,损失惨重,要求联合攻敌。 而邵公因为杨督师与自己观点不同,缺少粮草,力求自保,所以拒绝了秦良玉建议。(2分)(指出原因:结合具体内容).材料与上文选材内容有不同之处,秦良玉斩使留银。写法上比较简略、概括, 采用侧面描写法。明史为历史体裁,正史,要求准确、真实,该事件未必光彩, 也未经核实,所以没有选用。(2分)材料最后的评论,通过与秦邦屏的牺牲比较,衬托、赞美秦良玉忠勇精神不亚于男 性。而明史还有劝善惩恶功效,最后的评论还讽刺、批判了当时贪生怕死、畏 缩不前的将士。(2分). D
16、5 . A.角度(1分):动词连用、多用短句(三字四字句)、语言风格;赏析(2分):内容+情感(1)内容:想象具体的游历过程:所到之处,所见景色;感受(2)情感(向往、渴望。)效果(1分):短促有力、节奏感、朗朗上口比较(1分):相对于文章其他部分用短句突出作者快意于饱览天下美景、领略山 水意趣人生追求。6 .文末处才提“浮渡”是巧写正是名家大笔。姚鼐本身没有游过浮渡山,对于山 景不能着一词,于是全文是从其周围的地貌逐步收缩到浮渡山;(1分)文章浮渡山只是笼统地带出,文末处提及与前文有内在联系,第段由仲郛其诗言 及其人,又由仲郛其人引到作者自身,读诗解惑,而后放笔去写游览名山大川的志 愿,(1
17、分)表明了文学创作和生活的关系,强调诗人想要从山川风物之中去获得灵感和诗才的 志愿,深化主旨(1分)【情感、主旨】最后感叹自己连距家不到百的浮渡山也未曾一往,想象若能够饱览天下的美景,快 意于实现平生的志向,唯有与左仲郛共享罢了,与前文回环呼应。(1分)【结构】 作者文笔跳脱灵动,驾驭自如实乃名家手笔。【效果】在不同的时节食用人吃了这种象征阴阳平衡的食品才能吉祥平安。每种食品都是用具有阴阳属性的物质制作的就有不同的和谐象征A.B.C.D.(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学的中国化周晓虹马林诺夫斯基在江村经济一书的“序言”里,称这部著作是社会人类
18、学 历史上的里程碑。尽管费孝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为后来成为人类学跨越“文野 之别”的标志,但是从他进村之时写的江村通讯来看,作为一个人类学领域已 浸淫数年的研究者来看,他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开弦弓村的造访将会触犯人类 学的“文野之别”。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清规戒律?人类学“文野之别”的清规的形成,与这一学 科最初形成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的历史有极大的相关。十九世纪30年代以 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未开化民族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人类学内部开始滋生出文化相 对主义,加之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未开化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与以西方 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之间发生了接近与融合。如果说“文野之别”的跨越
19、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 促成人类学向文明社会研究的转变”,那么对传统上的研究“异文化”的人类学来 说,这种转变在费孝通那里还存在着对“他己之别”的跨越。 利奇一再强调,某些社会人类学家,欲图研究本社会的愿望可以理解,事实 上也值得称赞,但危害重重。按照人类学当时的观点,研究熟悉的社会,先入之见 就可能造成研究的偏见,如果是单纯的陌生人去研究,就不会受到偏见的影响。要 避开利奇的忧虑,保证研究的客观公正,或者说要实现充分的民族自省,研究者就 必须具备费孝通先生晚年一再强调但青年时代已逐渐养成的能力一一文化自觉。我认为,在社会学领域你必须具备如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想象力”,对于
20、 研究本土文化的人类学家来说,则必须养成费孝通所言的“文化自觉”一一“即生 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 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可以说,正是有赖于这种同样能够增进理性、看清世事 的心智品质,费孝通才能在江村调查中实现对“文野之别”的从容跨越。一般而言,在从事文化或者社会研究之时,与研究者的地位或身份相关的问 题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自身文化或本民族成员之时,能否以及如何抽身 其间,以避免熟视无睹或情感涉入,再或无法客观的研究问题。其二是研究你所陌 生的异文化(比如人类学通常研究的土著文化)之时,能否以当地人自己的世界观 或分析视角,去观察被研究的
21、文化或民族成员,以避免因冏吞枣或以偏概全,或隔 靴搔痒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费孝通1997年在人文价值再思考一文中,以“进得去” 和“出得来”六个字高度概括了上述研究的难题。如果说与异文化的接触能够使研究者摆脱对家乡或本土文化的“麻木”,形 成对本土文化的“知之”或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自觉”,那么此时开弦弓在西方 世界的冲击下所发生的迅疾的社会变迁则快速促进了这种“知之”或“文化自觉” 的养成。如果说急速的社会变迁造成了原来浸淫其间的社会成员对自己生长的土地和 文化的陌生化(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而这陌生化保证了研究者在自己的文 化中“出得来”,那么按费孝通的理解,在这多少被动的“陌生化”
22、之外还有一条 主动的“陌生化”路径可走,即致力于“对一般人类学理论方法和海外汉学人类学 研究的深入了解”。解决了研究者可以研究本土文化或研究时能够“出得来”的问题,其实只是 回应了前述“利奇之忧”的一半,另一半同样甚至更为棘手:以费孝通及1930年 左右燕京学派为代表的中国人类学家的微型社区研究,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 概括幅员辽阔、错综复杂的中国国情?用费孝通的话来说,“这个问题的矛头直指 我的要害,因为如果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的目的是改造中国”,那 么,如果不能通过对江村及后来的云南三村的研究获得对中国的概括性认识,所有 的一切皆会前功尽弃。费孝通通过江村经济及其后的微观社会
23、研究而认识中国的努力并非没有 留下遗憾。就“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来说,如果说无论是江村还是云南三村 落入研究者眼中都带有某种偶然性的话,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在这种偶然的类型“捕 获”中不致挂一漏万,依旧不仅是一个操作上的难题,更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而 就“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说,费孝通的遗憾则更为鲜明,尽管那是一个需要 历史来负主责的问题。派克对费孝通乃至十九世纪30年代整个中国社会学的意义,在于他所提倡 的“社区研究”(community study)为此时吴文藻的“社会学中国化”的设想提 供了可能的具体路径。费孝通践行了自己的老师吴文藻给出的“社会学中国化”的 实现路径。色胺吴文藻所言
24、,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一步是“试用”西方理论。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二步,是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来“验证”理论。一般而言, 这种验证可能包括两步:其一验证西方理论的可靠性或普适性,其二通过实地调查 认识中国国情;但费孝通的兴趣在后者,他赋予“江村调查”以鲜明的“认识中国” 并进而“改造中国”的实践品格。尽管出于内心对士绅阶级传统的“家国情怀”的 认同或对郑辟疆、费达生们身体力行的激赏,费孝通可能夸大了新知识分子或技术 精英改造风雨飘摇之中国的可能,也错看了小农在旧制度环境中以现代方式“组织” 起来的潜力。但不可否认80余年前的这次调查起码昭示了现代社会变迁或包括工 业化在内的乡村转型道路的多样性。倒口果说
25、有什么不足,可能倒是因囿于“江村”经验,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对高 度集中的工业化在中国之推行深感疑惑,但这种对乡镇工业以及小城镇的执拗,本 身存在消解发展或转型的多样性的可能,而中国近4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所昭示出 从国有工业到乡镇企业,甚或再到富士康这样的外资企业的齐头并进,说明即使对 同一个中国,转型的方式也不乏多样性。在吴文藻的“蓝图”中,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三步,是“理论和事实糅合在一 起,获得一种新的综合”。显然,社会学中国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彻底抛弃理论或西 方理论重起炉灶,而是为了使外来的社会学知识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相符 合。(据相关论坛演讲记录删改).文章第段加点的词语“他己之别”在
26、文中指o (2分).以下对段“进得去”和“出得来”六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0 (2分)“进得去”要求以当地人视角、世界观对陌生文化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避免浅 薄。A. “出得来”要求对本土民族成员或文化调查研究时能够尽量做到客观,避免偏 见。C.研究西方相关理论的主动“陌生化”和“文化自觉”有助于调查研究者“进得 去”。D.急速社会变迁导致的被动的“陌生化”(间离效果)有助于调查研究者“出得 来”。5.从文意来看,不能得出推断的一项是()(3分)A.从文野之别的清规戒律可知人类学起初主要是研究未开化民族的。B.作者认为具有文化自觉可以较从容实现对文野、他己之别的跨越。C.费孝通社会调查基本未能
27、实现对中国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性认识。D.派克所提倡的社区研究对于探寻社会学中国化之路具有一定影响。6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江村经济的态度。(4分).乡土中国的“名实的分离” 一章中关于“社会变迁”有这样的论述: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任何社会绝不会有一天突然变出一个和 旧有结构完全不同的样式。所谓社会变迁,无论怎样快,也是逐步的。所变的,在 一个时候说,总是整个结构中的一小部分。社会结构自身并没有要变动的需要。社会结构的变动,是人让他变的。要让它 变的原因是在它已不能答复人的需要。社会变迁是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发生了。人 们最初遭遇到的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
28、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结合本文段的相关论述,请对费孝通先生的上述观点进行评析。(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秦琼卖马谈歌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 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 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 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 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
29、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 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 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 门里人了? ”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 论其道。一一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 ”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 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 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 问
30、:“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 ”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 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 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 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 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 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 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 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
31、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 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骤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 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 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 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 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 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 易。一只
32、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 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 在那里。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 ”杨成岳击掌 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 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 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 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
33、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 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 ”猛 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弹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 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 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鹰品”杨成岳道: “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 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 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 去处。”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
34、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 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 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有删改).根据第段杨成岳和王超杰的对话,赏析他们的说话艺术。(3分).第段和第段叙写了王超杰的两场“哭”戏,而与杨成岳等人的交流中,他却总是带着“笑”的。请分析“两哭” “两笑”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7 .第段重点写王超杰唱“秦琼卖马”,这一情节安排体现作者巧妙构思,请加 以赏析。(4分).小实作为校报编辑,在删选这篇小说时认为,小说到第段“王超杰告辞,杨 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处收
35、尾更好,后续的内容都可以删除。你 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说说理由。(5分)(三)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过家(宋)黄庭坚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舍旁旧佣保,少换老欲尽。宰木郁苍苍,田园变畦畛。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夜阑风陨霜,干叶落成阵。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批。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注:络纬:蟋蟀。宰木:坟墓上的树木。毁靛:儿童换牙。12 .下列关于两篇作品的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6、)。(1分)A.绝句律诗B.曲子词歌行体C.近体诗古体诗D.绝句诗余.下列对过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品先以蟋蟀叫声急促写气候转凉,渲染出落寞萧索的氛围。B.作品接着再以柳树、雇工、宰木的明显变化写出了家乡变迁。C.作品接着写作者因为亲戚盛情相邀反而生出到乡似客的感慨。D.作品笔锋一转,以浮萍、风霜、灯花喻指人生境遇喜忧参半。14.上述两篇作品的画线部分在表达情感时哪一个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请对此加以 评析。(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秦良玉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硅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 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
37、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 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 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痍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 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 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 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蠹,擒其渠副。贼势渐衰。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 玉及张
38、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 玉为置酒,语逊之日:“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思,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 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日:“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 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令瓦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 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 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已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 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殖, 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日:“事急矣,尽 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縻其半,半饰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 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