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11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9795003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第 11 页1、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堂数学课就是认识负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又不是一无所知,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见过或听过。因此在备课时从教材出发,又和生活联系起来,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熟悉而又觉得有趣味的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课题 课的开始从“剪子包袱锤”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接下来,她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信息记录相反意思的量,从而引出了负数的意义,并要求学生读、写负数,让学生感受到正数、负数都有无数个,就有了负数

2、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生已经认识负数之后,利用温度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与正负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坐电梯到地下的楼层应按哪个数字键?冰箱里的鱼、水中的鱼、刚烧熟的鱼该与哪个温度相连?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测量,又如何表示?东、西方向的数轴是怎么回事?这部分内容的安排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巧妙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小学数学

3、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这节课上,在对学生进行负数产生史介绍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增加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在课的最后,胡老师安排了刘翔跑步中的风速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利用负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刘翔为中国人争得荣誉的那种自豪与骄傲,并祝愿刘翔在下届奥运会上为国再次争光添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2、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

4、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在复习导入阶段,首先通过唐老鸭和米老鼠的比赛,引入学生对圆柱的初步感知,然后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导入课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在教学新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

5、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圆柱形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认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同时,学生不能说出验证的方法,也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验证;在学习圆柱的侧面展开与长方形各部分的关系时,学生对知识理解比较

6、困难,演示不直观。总之,在这堂课中我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3、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的计算的教学反思在认识圆柱体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小组活动各不相同,比较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对圆柱的特征认识都是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出现的主要问题:学生对自己所探索的知识不会归纳,表述;学生的探研学习是无序的,随意的;各组的各位成员对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差异很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学生不会交流学习。研究“圆柱的认识以及表面积”是在学生已有

7、的有关圆面积和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等有关知识,已具有了独立研究表面积的能力,而且圆柱形在小学生的显示生活中处处可见,比较熟悉,因此,我们备课组将此学习内容作为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学习的材料。通过试验课: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这样的课,让学生进行探研学习,教师进行引导的关键是设计好一张让学生有序进行知识归纳和理解的表格。2、这样的课还要多让学生上逐渐培养学生交流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3、在学生动手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不是引导、指责,指导也应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再给予4、这样的课,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只有看清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方向努力做好我们的

8、教。4、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反思“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的形体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知识做好充分准备的一堂课。课始,我创设问题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了“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展开部分,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观察以及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几何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练习安排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自己刚推导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

9、个问题,使其认识数学的价值,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的身边,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无论是导入环节,还是新课部分都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充分地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转化”这一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还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有机地渗透了极限的初步思想。5、成数教学反思成数是百分数里的一个学习内容,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媒体等多少都有所接触、了解。但学生的这种认识还只是凭生活经验的感性认识。所以对成数知识概念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另外,学生很少会将这种生活中的农业成数与数学、与教材上的百

10、分数知识相联系,欠缺知识间沟通互化的意识。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信息,创设教学气氛,让学生既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我执教这节课有一下特点: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激发兴趣课堂导入时,我展示家乡油菜花开时所拍摄的四张优美图片,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慢慢的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即说明今年家乡的油菜种植面积扩大后,油菜籽的产量预计增产“两成”,抓住“两成”这个关键词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揭示这节课的主题成数。通过展示多媒体图片,我向学生说明

11、“成数”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并解释“成数”在汉语字典里的注释,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成数”的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然后我引入百分数里的“成数”的定义,教学生如何将“成数”转化成分数和百分数。配上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体验探究之乐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明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在讲例题时,我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应用题里的成数转化成百分数。让他们探究寻找解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

12、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利用学生资源,加强生生合作 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在讲解例题时,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体现了思维的多样性。四、注重数学语言的简洁性、正确性教学时,我注重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罗嗦重复,要言简而意明,使学生既容易接受,又便于记忆。教学语言要逻辑严密,句句连贯,环环紧扣,层次分明,切记颠三倒四,前后矛盾。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样板,对学生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语言不够准确

13、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数学学科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样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科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是大有益处的。五、我教学的不足与遗憾1、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任占较大比重,只注重教师的“教”,没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本节课教师激情不够,没有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课堂气氛有点死,师生双方没有达到非常默契的程度。3、对学生的训练不够,练习的设计针对性不强,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少。4、细节之处有些粗糙,没有举一反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致使有部分学生还未能掌握所教知识内容。5、媒体课件设计不够精美,操作不熟练,没能把现代教育装备的优势充分

14、发挥出来。6、板书设计不够科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反思反比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数量关系,它渗透了初步的函数思想。所以本节课体现了以下两点:1、温故知新,渗透难点。本节课成反比例的量中重点和难点都是学生理解“成反比例”这个概念,而这个概念的得出要从研究数量关系入手,实质上是对数量之间关系一种新的定义,一种新的内在揭示。对于学生来说,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在以前的应用题学习中是反复强调过的,本节课的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数量关系上,而是要从一个新的数学角度来加以研究,用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来加以理解,用一种新的数学语言来加以定义。“成反比例的量”与数量关系是有本质联系的,都是研究两种数

15、量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两种数量之间相乘的关系,因此在复习题中我让学生大量的复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并且联系教材复习了教材及练习中涉及到的一些数量关系,渗透了难点。2、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加强思维训练。学习数学概念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际,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而实现这个目标归根结底依赖于对概念的本质理解。成功的概念教学是要在得出概念之前下功夫,要设计多种教学环节,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体验得出概念的思维过程,先做到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再顺理成章的引出概念的物质外壳-即用语句表达。例如我在教学成反比例的量时,我通过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从生活事例中引出数量关系,然后给这种数量关系一种新的理解,将这种数

16、量关系重新定义为成反比例关系,给具备这种数量关系的数量重新定义为成反比例的量,沿着这条线索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体验了概念形成的过程。为帮助学生建构“反比例”的意义,课堂流程重点设计两大板块。其一是“选择材料、主体解读”的“原型体验”板块。在这一板块中,借助三则具体材料让学生经历商量选择、独立解读、交流互评和推荐典型等数学活动,积累了较多的与反比例有关的信息和感性认识;其二是交流思维、点化引领的数学化生成板块。在这一板块中,学生立足小组间的交流和思维共享,借助教师适时介入的适度点拨,生成了“反比例”数学概念,并通过回馈材料的概念解释促进了理解的深入,并能利用概念准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7、7、比例尺教学反思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第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其实在这一块知识上,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学生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一样的画

18、葫芦罢了。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今天又对比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5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5千米,这就是线段

19、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学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8、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近感。也就是创设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放苹果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3个苹果放入2个抽屉的各种情况的猜测,进一步感知抽屉原理。认识抽屉原理不同的表述方式:至少有一个抽屉的苹果有2个或2个以上;至少有一个抽屉的苹果不止一个。充分利用学生的

20、生活经验,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猜测,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接着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枚举法”、“假设法”等方法进行比较,教师进一步比较优化,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最后出示练习,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种“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建模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9、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按比例

21、分配是十二册比例应用题的内容,与前面学的比的知识密切相关。教材用蔬菜种植面积和混凝土的配置作为例题,学生缺乏这一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重组了教材。采用几个情境的无缝拼接,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分配,学有所得,学有所用。1、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常常要把一个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价值。但教材中的例题是“蔬菜专业户种蔬菜”和“搅拌混凝土”,这两个材料对于城市的孩子是很陌生的,学生对解决问题

22、的背景不熟悉。所以在设计时换成了“体育老师要把18个篮球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该怎么分?”,让学生讨论,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于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的分配方案(如平均分、男同学多,女同学多、按人数分等),按比例分配是其中的一种方案。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源自生活。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例知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

23、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3、 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素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的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买图书”“如何分配利润”等,情境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试图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10、分数、百

24、分数应用题复习教学反思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中的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包括了三大类,一是求分率?二是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三是求单位“1”的量?这三大类的学习,一是让学生弄清每一类的数量关系,以及三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能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的运用是十分的广泛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本课第一环节,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同学们,一年有两个7日长假

25、,你们知道指的是哪两个长假吗? 五一节和国庆节人们最热衷组织什么活动? 根据信息2002年五一节来南北湖旅游的人数60000人,2003年5000人,猜一猜2004年游客将突破多少人?通过猜一猜这个形式,一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海盐南北湖的面貌近几年发展较快,游客人数也是不断增长,游客增多,带动我们海盐经济不断上升。二是想给学生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更好的为下一环节作好充分的准备。第二环节:归纳整理基本应用题类型,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第三环节:在注重数学生活化的同时,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发展学生思维不容忽视。生

26、活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加强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本课中,为加强基本类型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尾,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旅游团组织50位学生进行春游,如果每人买一瓶的矿泉水,单价2元,如果整箱买,小箱12瓶可打九折,大箱20瓶可打八折。你们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利用提供的信息矿泉水请学生设计购买方案。目的是学生感受学了数学就要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运用价值。一堂课上下来,在整理知识这一内容感觉同学们同桌互相说的太多,我讲的也太多,特别是重复性的语言,生怕学生忘记。因此,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导致在后面的练习中,由于时间关系,讲的不是很透彻,基础差的学生湖里糊涂,似懂非懂。而且,在巩固练习时,设计的练习比较枯燥与单调,学生兴趣不是很浓厚,他们就像是一部机器,我在上面指挥,学生在下面操作,没有真正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备课的重要性,不仅教材教师要钻研的透彻,而且对学生的回答出现什么情况,教师也要预计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