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互动探究式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11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978982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互动探究式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1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设互动探究式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1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互动探究式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互动探究式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创设互动探究式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第 11 页创设互动探究式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沈红英沈卫花 建构主义的最早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获得。我们认为,这对于学习者而言,是十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情境的设置的重要性及互相协作的必要性。互动探究式情境的创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架设了一座理想的桥梁。 近年来,我们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尝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设互动探究式情境,让师、生、境、机诸因素产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兴趣和强烈的

2、探究欲望,形成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易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在宽容、和谐的情境中无拘无束、纵横千里,任意驰骋。一、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自主学习氛围的前提,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例如可爱的草塘一课,讲到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时,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我创设一定的情境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这时让学生充当“小丽”的角色,我则扮演文中的“我”,让“小丽”在路上回答我的提问。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多个问题向“小丽”请教。由于学生充当的是北大荒小主人的角色,

3、自然不愿被我这个初到北大荒的朋友问住,于是他们相互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从而完全了解了北大荒草塘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了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二、生生互动,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当今科学的发展日益综合化,集体的创造取代了手工业式的个人创造。因此,当个人的学习活动置身于群体中时,群体的环境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个人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间在情境中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

4、的良好氛围,从而自主地进行学习。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在学生观察了媒体演示的葫芦藤上长满了蚜虫这一动态画面时,问:“看到这么多的蚜虫,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应该规劝,教育那个种葫芦的人。我借机问:“如果你是他的邻居,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充当那个种葫芦的人,让愿意教育“种葫芦的人”的“邻居”自告奋勇去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邻居纷纷相劝,共同教育“种葫芦的人”的情境,其间,每位同学都大胆参与,主动劝说,这样就形成了生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局面,使学生的学习逐步达到了既相互协作又自主发展的境地。三、境人互动,实现自主学习的理想境界。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

5、围至关重要,但境与人之间的互动同样应该重视,它同样能使学生走向自主学习。任教太阳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弄清雨雪的形成,我分别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别担当水蒸气、云、水滴、冰晶等角色,学生根据教师对故事的叙述以课本剧的形式自主表演该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的不同表现。这样学生的学习始终融入妙趣横生的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主动参与变得鲜活丰富了。这样,教师创设的喜闻乐见的情境成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弘扬各心个性的土壤。 四、人机互动,开创自主学习的新天地。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师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提供了最广阔的天地。剖析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在合作群体相互帮助的人际协作活动中,创设人机交互的形式,

6、能充分调动眼、耳、口、手等多种感觉器官去主动获取各种信息,实现意义建构方式获取知识。这种人机互动的情境,更能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减少师生的劳动量。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以及它与威尼斯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我设计了一个教学软件,先让学生自己上机学习,不懂的地方求助老师,然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上机学习的情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这样有的学生借助生词库来理解新词,有的学生凭借图片与录象认识了小艇与威尼斯,还有的学生通过上网获取了有关威尼斯的信息资料。最后我们插入的一段关于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自行车的录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时,联系

7、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输入一段文字,并在课堂上及时交流点颦评,这样作业反馈及时,批改及时。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互相协商、辩论、相互支持、共同探索,发现问题,构建知识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使合作群体的整体和自主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确立。 采用互动探究式情境,不仅可以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人人都在情境中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还能使学生与情境融合,达到忘我的境界,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当然,互动探究情境远远不止我们以上所说的四种,还有更多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发表于苏州大学学报2001.1)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谈俞红燕

8、董湘苹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才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为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以便于教师为特殊需要的学

9、生提供帮助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激发兴趣,使数学教学趣味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

10、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应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

1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就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二、 动画模拟,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

12、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华罗庚也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一些最鲜活,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学生也很难体会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我就借助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再现生活场景,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如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

13、“飞”的蝴蝶。当这只蝴蝶刚“飞”上屏幕时,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结合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情形,很快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受此现象的启发还列举出了不少轴对称的实例。在这种动画式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学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三、感受过程,使数学教学体验化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要求。1、“动”、“静”变换 ()化“动”为“静”。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CA

14、I课件这样教学:呈现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固定的一点不断闪烁 甩动小球,使小球作圆周运动,屏幕上留下了小球的运动轨迹,并用变色、闪烁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圆的特征演示验证。至此,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变“静”为“动”。 例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学生来校园里浇花和小鸟两幅动画来体现,画面上有三个朋友在浇花,又跑来两个个小朋友;树上有一只小鸟,飞来两只,使学生知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算,了解加法的意义;对于减法,通过动画显示小朋友浇完花走了,一只小鸟飞走了,还可利用将减去的部分慢慢移走,然后逐渐隐去消失等形象的展示,从

15、而很好地说明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算。2、方位转换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呈现一张图片(如下图),问:、这四个点的摄像机分别会拍到、四种画面中的哪一种?回答此类问题,学生往往会根据生活经验想像得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准确性不高。若能在学生回答后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将照片输入服务器,然后在计算机上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给予一一展示,让学生讨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师生互动,使数学教学协作化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为数学教学建构一种理想的平台,即互动式学习。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通的环境。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教和学生单纯地学的枯燥局面,而转变

16、为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在信息接受的同时也在表达。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活动,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合作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协作式学习。如在上完“轴对称图形”后,教师预先在电脑中设计好一些有关于轴对称图形方面的知识,电脑可以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一道题做完后由电脑系统自动判断正误,用欢乐和哭泣两种声音表示判断结果。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答题时间就显示下一题,全部做完后再提交,这

17、时,教师可以利用系统的统计功能,及时统计出全班有多少人做对哪一题,还可以统计出谁做对得最多和最少。通过这样的反馈,可以让教师适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变换教学方法。五、重组教材,使数学教学个性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即可以被用在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间切换和选择,也可以用在同数学对象的不同结构侧面的切换和选择,还可以用在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思路的切换和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种快速切换和灵活选择的功能,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如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对教材例题作“现实化”处理,用多媒体动画、

18、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等特点先创设富有情趣的秋游情境,从众多的“购物”方案中,提取数学问题(例题),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全班汇报比较等探索性活动,构建两积求和(差)的数学模型(数量关系、解题方法);最后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的机会:一是统计秋游的人数,二是为校长设计秋游租车方案。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的思维很少受到束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反复地思考、设计,学生在电脑中设计出了几十种方案,我让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并选出一种最佳方案。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建构模型应用拓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谈电

19、教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张萍茹一个中国小孩子,若能在英语国家生活一两年,那么他的英语就能达到相当水平。可见环境对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英语环境,显得尤为必要。笔者以译林版英语第一册 Unite4 How do you do?Lesson10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单词classmate.our,now,over,there和句型How do you do?Its over there。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是这设计并进行教学的:一、 出示图像,营造氛围,导入教学在常规自由问答后,我用录像向学生展示介绍两人认识

20、,互致问候,询问,指路,道谢这一系列片断,并配以英语对话。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结合录像,我先问:Who are they?为便于让他们弄清人物Helen,Jim,Jims father间的关系,在熟悉人物过后,则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引导学生边看边听对话来理解,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听话能力,唤起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在询问电话位置时,我利用了镜头的切换功能。当问及Wheres the telephone?镜头移动到远处的电话机旁,相应还有配音Its over thert,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两句话,也很好地理解了句子This way,please。录像

21、的运用,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情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情景对话提供了范例。二、 运用投影,巩固练习,辅助教学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熟悉了句子的朗读和单词的认读。接着,我利用投影,展开拼读书写教学:逐个出示单词classmate,our,now,over,there,要求学生拼读。由于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对话情景,他们一下子就达到了对这些单词的听说读写要求。我还让拼写有困难的个别学生在投影片上拼写,并给予指导,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障碍,又使其他学生能清楚地看到他的书写过程,及时为他指出错误之处,极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 利用录音,学唱歌曲

22、,结束教学经过前两个步骤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已慢慢趋向分散,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让学生跟录音学唱How do you do?优美的旋律溢满教室,学生顿时兴奋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句型How do you do?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用录像播放情景对话,有效地衔接了学生的新旧知识;我通过投影的使用,分解了教学中的难点;而我对录音的使用,则调节了课堂气氛,巩固了新知。(发表于继续教育2001.2)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朱文年何为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

23、并迅速从图书情报界扩展到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它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信息素养作为现代社会人应有的基本素养,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信息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2、社会责任(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3、独立学习(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是信息处理能力,其基础是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包括对计算机、网络等。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

24、巧,研究信息技术在其它学科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憧憬现代信息技术的美好未来。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淡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的必不可少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如果按学习一门学科的要求去讲、去学、去考,就会偏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根本目标。整合的形式多样:如在数学课中用“几何画板”来研究几何问题;在写作课中使用 Word或 WPS来录入、修改、展示、点评文章;用因特网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合作 3、从实践中形成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技能的形成必需通过实践活动,需要反复、经常的练习、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操作、训练为主,教师讲解

25、与学生练习的时间比例要控制好。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其它时间和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技能。如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等开放计算机机房,增加学生练习时间。另外,信息的存在形式是多样性的,图书、电视、报刊、电影、广播等都能传递信息,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一定就是上机。教师不妨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利用图书馆藏书或其它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完成相应报告,这也能达到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效果。 4、让学生学会学习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教育观念、手段、方式等一系列变革。学会学习是信息素养的内容之一。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应提倡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以及自主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

26、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相应地转化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让学生在一种充分交流的氛围中,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好奇心去研究,在分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互相探讨、学习、合作。 5、加强道德法律教育 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破坏、因特网上反动的、不健康的甚至黄色的垃圾,还有版权问题、人与人交流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利害剖析,加强人文、伦理、道德和法治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来负责任地使用信息。加强道德法律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发表于2003年12月教育论坛)浅谈电教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教小孔雀,告诉你有感

27、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孙海珍 音乐课与其他课相比,其形式多样,课堂气氛较活泼,有视有闻,载歌载舞。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以渲染气氛掀起教学高潮,有助于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小孔雀,告诉你一课中我运用了电教手段进行了辅助,取得了令人较满意的效果。 一、电教引趣,渲染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开始。上课伊始,我就应用幻灯显示出了一只美丽的大孔雀。瞬即学生的注意力就被这只开屏的孔雀吸引住了。紧接着,播放一段傣族音乐孔雀舞、师生翩翩起舞于优美的乐曲中,不用只字片语,学生已体会到了傣族的风格特色,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至此,幻灯的静态画面吸引了学生的视觉感官,激

28、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增强感受。音乐教学应凭借生动的画面、悦耳的乐声,方能将枯燥的音符赋予生命力,展示音乐的旋律美。像节奏、音准等较为抽象的音乐技巧和知识,如能依靠一些直观形象的感受,则不但能掌握音乐技巧,而且能理解音乐所包含作曲者的思想感情。在小孔雀,告诉你一课中,“3 6 3”这三音之间的四度大跳学生在音准上很难掌握。考虑到这一点,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投影显示:一座大山上,山脚、山腰、山顶分别有着一座房子。要求学生根据“3 6 3”这三音不同的音高填入不同的房子内。这时学生兴趣较浓,通过听辨、模唱、投影显示相关乐句进行视唱,填衬词唱,效果较好。学生不仅掌握了音准,也唱出

29、了欢快的情绪。生动、形象的情景创设,使音乐技巧的灌输不再枯燥,学生对音准的认识,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感性练习。 三、丰富表象,激发情感。音乐的表现需要有情感的抒发。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就应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去体会音乐的美,表现音乐。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傣族的民族风情以激发歌唱情绪,我在课中播放了一段有关傣族风光的录象片段,引起了学生的无限赞美,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播放孔雀开屏的录象画面,歌曲小孔雀,告诉你伴奏,学生一边唱一边跟着孔雀舞蹈。丰富的表象,激起了学生感情的升华,掀起了整堂课的高潮,在学生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是我在教小孔雀,告诉你一课时的一点体会,电教手段在音乐

30、教学中的运用很是广泛,还有待于我作深入的探究,使电教手段有效地服务于我的教学,丰富我的教学手段,精彩我的教学课堂。(发表于2003年6月教育论坛)例谈网络技术在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马海青小学社会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多种渠道,初步培养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如今网络信息技术介入教育领域,则为学生拓宽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提供了可能。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提高小学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不再仅仅取决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在于学生能否利用所获取的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技术为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

31、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首先,网络提供的大信息量为我们改进社会学科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搜寻学习资源自然成为学生尝试自主学习的新渠道。节日民俗这一单元属民俗风情内容,单凭教材提供的内容显得抽象且信息量狭窄。为此,教学时我凭借网络的优势,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寻相关的资料。但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他们很难寻觅到相关具有说服力的有效资料。于是我启发学生们抓住“节日民俗”、“民俗风情”两个关键词在学校的网络教室或家中的电脑上上网查寻。果然,高速的信息公路上,大量相关的学习素材以视频化的信息纷繁呈现。无论是有关各民俗文化的简介,还是各民俗传统节日的图片,都尽收学生的眼底。课堂上,学生们气氛活跃,争相交流

32、查寻到的有关信息,并将有关图片下载到学生自行设计的小小网页中。这样为他们自主探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其次,利用网络信息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自由改变信息“图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外界信息与学生内心的求知欲相关联时,学生作为信息的接收器便会自主地利用搜寻到的信息自行重组信息、处理信息。首都北京其教学目标要求要让学生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预先设计的网络课件中浏览查寻有关信息。通过上网,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到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设在北京,一些重大的会议都在北京召开;(

33、党代会、人代会)北京有60多所高等学府,许多国家驻我国的大使馆都在北京学生们一边上网一边交流探索,明白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通过上网他们自己轻松直观地解决了问题,既动了脑,又动了手,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后当问及学生们,通过上网浏览搜寻学习资源来学习社会时,他们无不兴奋地形容网络就象一个取之不竭的百宝库。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各取所需,各选所好。而且他们获取的信息量可能是原来自己掌握的数十倍。与此同时,他们通过网络搜寻学习资源的过程中还熟悉了网络,贴近了网络,很好地培养了自己获取传递、交流信息的能力。值得欣慰的是:运用网络进行社会课教学的实践,每当学生上社会,他们便会主动地利用上网浏览这条快速搜寻的途径到未知的信息海洋中“航行”,广泛吸取知识,获得能力。应当说,超文本的探索学习,活跃协调的文字、图片,使学生在网络中找到了自主学习的路径,大大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文发表于江苏电化教育2002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