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基础和生态意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基础和生态意义.ppt(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植物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基础和生态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7页10.1 10.1 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和类型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和类型10.1.1 10.1.1 化感作用的概念化感作用的概念 国际化感协会(国际化感协会(IASIAS,19961996)将它定义为:由植物、真菌、细菌)将它定义为:由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产生的化合物、病毒产生的化合物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生物生长与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生物生长与发育的作用。发育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7页10.1.2 10.1.2 化感作用的类型化感作用的类型植物化感作用的类型主要有:植物化感作用的类型主要有:(1 1)植
2、物与微生物间的化感作用;)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化感作用;(2 2)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化感与自毒);)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化感与自毒);(3 3)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植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化感作用;(4 4)植物与非草食动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包括人类)植物与非草食动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包括人类)。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7页10.1.310.1.3 植物化感物质种类植物化感物质种类(1 1)酚类化感物质)酚类化感物质 酚类化感物质是指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羟基直接连接到苯环上的芳酚类化感物质是指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羟基直接连接到苯环上的芳基化合物,主要包括苯酚、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衍生物、黄酮类
3、、醌类和单基化合物,主要包括苯酚、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衍生物、黄酮类、醌类和单宁五大类。宁五大类。(2 2)萜类化感物质)萜类化感物质 萜类是第二大类化感物质,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叶和皮细胞中。萜类是第二大类化感物质,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叶和皮细胞中。(3 3)其它)其它 少数植物如菊科植物能生物合成多炔类次生物质,它们对防御动物少数植物如菊科植物能生物合成多炔类次生物质,它们对防御动物的取食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也发现多炔类次生物质具有化感潜力。的取食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也发现多炔类次生物质具有化感潜力。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7页(4 4)化感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化感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化感物
4、质间存在化感物质间存在协同、加合、拮抗协同、加合、拮抗的作用。的作用。化感物质间协同作用的机制有四个方面:化感物质间协同作用的机制有四个方面:1 1)抑制了受体对化感物质的解毒机制;)抑制了受体对化感物质的解毒机制;2 2)改变了非活性化感物质的结构,激活了其活性;)改变了非活性化感物质的结构,激活了其活性;3 3)增强了化感物质穿透能力、运输能力以更易接近其受体结构;)增强了化感物质穿透能力、运输能力以更易接近其受体结构;4 4)同时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植物生物合成的过程。)同时影响两个或两个以上植物生物合成的过程。(5 5)胁迫下化感物质的变化)胁迫下化感物质的变化 植物化感物质的产生和释放
5、是植物在环境胁迫的选择压力下形成的。植物化植物化感物质的产生和释放是植物在环境胁迫的选择压力下形成的。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感作用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7页10.1.4 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1 1)雨雾淋溶)雨雾淋溶(2 2)自然挥发)自然挥发(3 3)根系分泌和残根的分解)根系分泌和残根的分解(4 4)植株的分(降)解)植株的分(降)解(5 5)种子萌发和花粉传播)种子萌发和花粉传播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7页10.1.5 10.1.5 化感物质作用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化感物质作用的机理及影
6、响因素(1 1)化感物质作用的机理)化感物质作用的机理a.a.影响细胞膜透性,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影响细胞膜透性,抑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b.b.抑制细胞分裂、伸长抑制细胞分裂、伸长c.c.对植物激素的影响对植物激素的影响d.d.对酶活性的影响对酶活性的影响e.e.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影响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影响f.f.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7页(2 2)影响化感作用的因素)影响化感作用的因素 a.a.影响化感作用的内在因素影响化感作用的内在因素 植物的植物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会对化感作用产生影响。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会对化感作用产生影响。具有不同的遗
7、传背景的植物品种,其化感作用不同。的植物品种,其化感作用不同。b.b.影响化感作用的外在因素影响化感作用的外在因素 无机环境条件无机环境条件对化感作用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水、土壤性对化感作用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度、水、土壤性质等均对植物的化感作用产生影响。质等均对植物的化感作用产生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7页10.1.610.1.6 化感作用的应用和生态意义化感作用的应用和生态意义 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使人们再次认识到植物与植物之间对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使人们再次认识到植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在生产实践
8、中具有重要意义。义。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7页 10.2.1 10.2.1 根系分泌物及其与根际生物体的互相作用根系分泌物及其与根际生物体的互相作用 根系在其生长过程中向土壤释放的渗出物、分泌物、植物黏液、胶根系在其生长过程中向土壤释放的渗出物、分泌物、植物黏液、胶质和裂解物被许多学者统称为质和裂解物被许多学者统称为根系分泌物根系分泌物。植物根系最明显的代谢特征是向根系周围分泌大量的物质,研究表明植物根系最明显的代谢特征是向根系周围分泌大量的物质,研究表明,大约,大约5%5%21%21%光合作用固定的产物被转移到了根际。光合作用固定的产物被转移到了根际。10.2 10.2 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
9、特性研究进展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57页图图10-1 10-1 根分泌物和根际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模型根分泌物和根际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模型(摘自(摘自Katsuichiro,et al,2004Katsuichiro,et al,2004)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7页10.2.2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1 1)供体根分泌物对受体植物的他感作用)供体根分泌物对受体植物的他感作用 植物根系分泌物含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感物质(植物根系分泌物含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感物质(Allelochemidals),对受体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
10、为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对受体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如图长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如图10-110-1所示)。所示)。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7页(2 2)供体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供体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 已有研究认为,导致连作障碍的原因有已有研究认为,导致连作障碍的原因有3 3种可能:种可能:一是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肥力下降。一是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土壤肥力下降。二是植物活体向环境持别是土壤中分泌出一些自毒物质,并因二是植物活体向环境持别是土壤中分泌出一些自毒物质,并因此而产生自毒作用。此而产生自毒作用。三是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病虫害严重,同种植物的连
11、作生长,造成三是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病虫害严重,同种植物的连作生长,造成土壤植物的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有益微生物减少,病原菌数量增加,导土壤植物的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有益微生物减少,病原菌数量增加,导致植物病虫害加重,影响其产量与质量。致植物病虫害加重,影响其产量与质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57页10.2.3 10.2.3 植物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植物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在耐连作药用植物种植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中,有益微生物可能与植物形在耐连作药用植物种植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中,有益微生物可能与植物形成成共生共生关系,或对病原微生物起关系,或对病原微生物起拮抗拮抗作用,从而保
12、证药用植物的健康生长;作用,从而保证药用植物的健康生长;而在忌连作植物的种植地中,根围土壤中的养分劣化,特别是根系分而在忌连作植物的种植地中,根围土壤中的养分劣化,特别是根系分泌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尤其是与根部形成共生关系泌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尤其是与根部形成共生关系的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破坏了土壤中原有的微生物区系,使得药用植物的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破坏了土壤中原有的微生物区系,使得药用植物病虫增多,影响产量与质量。病虫增多,影响产量与质量。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7页10.2.4 10.2.4 土壤环境对根分泌物的影响土壤环境对根分泌物的影响 化感物质
13、在土壤中抑制植物生长的活性是其与植物和土壤成分化感物质在土壤中抑制植物生长的活性是其与植物和土壤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的结果。根系分泌物在土壤环境的滞留、转化、迁移等过程中,可能发生氧化、根系分泌物在土壤环境的滞留、转化、迁移等过程中,可能发生氧化、还原、水合、质子化以及微生物分解,所以未经土壤环境的根系分泌物中的还原、水合、质子化以及微生物分解,所以未经土壤环境的根系分泌物中的物质并不一定就是最终起到化感作用的物质。物质并不一定就是最终起到化感作用的物质。化感作用是各类物质和环境因子如土壤、温度、水分、营养物质化感作用是各类物质和环境因子如土壤、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
14、中可能同时存在着拮抗和协同作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可能同时存在着拮抗和协同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7页10.2.5 10.2.5 问题与展望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植近年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植物化感作用(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控制农田杂草是)控制农田杂草是2121世纪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世纪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生物工程技术之一。生物工程技术之一。目前有关根际的研究趋向于整体性即根际生物学过程与机制的目前有关根际的研究趋向于整体性即根际生物学过程与机制的系统研究,这不仅涉及生物生态学方面,还涉及物理学和化学等相
15、系统研究,这不仅涉及生物生态学方面,还涉及物理学和化学等相关领域,已成为当国际际科学前沿问题之一。关领域,已成为当国际际科学前沿问题之一。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7页10.3.110.3.1 共生化感关系共生化感关系(1 1)与菌根的共生关系)与菌根的共生关系a a概况概况大部分高等植物与真菌根类真菌能形成共生关系。大部分高等植物与真菌根类真菌能形成共生关系。菌根类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在磷或其他养分短缺的条件下菌根类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在磷或其他养分短缺的条件下;在水分亏缺时,菌根关系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水分亏缺时,菌根关系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10.310.3 植物与微生物间
16、的化感作用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化感作用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化感作用可分为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化感作用可分为:共生化感关系和异生相克(他感作用)化感关系共生化感关系和异生相克(他感作用)化感关系两类。两类。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7页图图10-2 10-2 泡状灌木菌根入侵和结构泡状灌木菌根入侵和结构(引自(引自Hans LambersHans Lambers,20032003)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7页b b侵染过程侵染过程 在在VAMVAM建立过程中,从土壤孢子或相邻植物根系中长出的真菌丝与建立过程中,从土壤孢子或相邻植物根系中长出的真菌丝与根系表面连接,随后分化形成附着胞并产生内部集群区。这一过
17、程首先根系表面连接,随后分化形成附着胞并产生内部集群区。这一过程首先是真菌与植物间的是真菌与植物间的识别识别,附着胞不能在非寄主植物的根系中形成。菌丝,附着胞不能在非寄主植物的根系中形成。菌丝体经附着胞渗入根系,真菌通常由两细胞的表皮层进入。体经附着胞渗入根系,真菌通常由两细胞的表皮层进入。入口通常是外入口通常是外皮层的通道细胞。皮层的通道细胞。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7页 据推测,内生菌根的真菌可从外皮层的通道细胞上接收某种信号,但该信号是据推测,内生菌根的真菌可从外皮层的通道细胞上接收某种信号,但该信号是什么尚不清楚。一旦到达根系内部,真菌就在次生细胞层中形成胞内圈,并随胞间什么尚不清楚
18、。一旦到达根系内部,真菌就在次生细胞层中形成胞内圈,并随胞间生长进入根皮层。当到达皮层细胞内部时,菌丝分枝就不再受质膜的干扰而穿过皮生长进入根皮层。当到达皮层细胞内部时,菌丝分枝就不再受质膜的干扰而穿过皮层细胞。菌丝在细胞内形成上述那样的树状结状,环绕寄主的质膜。树状结构的功层细胞。菌丝在细胞内形成上述那样的树状结状,环绕寄主的质膜。树状结构的功能,最有可能的是增加膜表面以利于代谢物交换,并促进寄主质膜与真菌菌丝之间能,最有可能的是增加膜表面以利于代谢物交换,并促进寄主质膜与真菌菌丝之间的主动运输。菌丝可在皮层和土壤中繁殖。在许多的主动运输。菌丝可在皮层和土壤中繁殖。在许多VAM中,在后期形成
19、贮存脂质中,在后期形成贮存脂质的泡囊,它可在细胞内或胞间形成。的泡囊,它可在细胞内或胞间形成。VAM的真菌不侵入内皮层、中柱或分生的真菌不侵入内皮层、中柱或分生组织。业已证明,组织。业已证明,VAMVAM真菌在缺少寄主的情况下不能生长。真菌在缺少寄主的情况下不能生长。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7页(2 2)与固氨生物的关系)与固氨生物的关系a.a.概况概况 在多数环境条件下,在多数环境条件下,氮是限制许多植物生长的主要养分氮是限制许多植物生长的主要养分。最有效地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已形成了一定的共生关系,在这一共生关最有效地固氮微生物与高等植物已形成了一定的共生关系,在这一共生关系中,高等植物
20、提供固氮的能量和防氧系统。系中,高等植物提供固氮的能量和防氧系统。b.b.豆科与根瘤菌共生中寄主与宿主的专一性豆科与根瘤菌共生中寄主与宿主的专一性c.c.豆科与根瘤菌间的感染过程豆科与根瘤菌间的感染过程 -类黄酮的作用类黄酮的作用寄主与根瘤菌之间的专一性,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寄主释放的类黄酮种类寄主与根瘤菌之间的专一性,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寄主释放的类黄酮种类及根瘤菌对特定类黄酮种类的敏感性。及根瘤菌对特定类黄酮种类的敏感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7页苜蓿根分泌物的各种类黄酮对根瘤菌基因(苜蓿根分泌物的各种类黄酮对根瘤菌基因(nodnod)表达的影响)表达的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7页-根瘤
21、菌根瘤菌nod基因基因 nod基因有三种:基因有三种:第一种是所有根瘤菌都具有的表现为有转录结构的第一种是所有根瘤菌都具有的表现为有转录结构的nod基因,它基因,它可能传送某种寄主专一性。可能传送某种寄主专一性。第二种是普通的第二种是普通的nod基因,所有的根瘤菌种中都存在。基因,所有的根瘤菌种中都存在。第三种是寄主专一性的第三种是寄主专一性的nod基因,为特定植物赋予根瘤菌的专基因,为特定植物赋予根瘤菌的专一性。一性。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7页-细菌通过根毛入侵细菌通过根毛入侵 随着寄主类黄酮和根瘤菌随着寄主类黄酮和根瘤菌nodnod因子的释放,根际周围的细菌因子的释放,根际周围的细菌就
22、可快速繁殖。细菌黏附在根毛上,并影响根毛,使其止生长就可快速繁殖。细菌黏附在根毛上,并影响根毛,使其止生长;幼嫩与年老的根毛不受影响。根毛细胞壁首先受影响,随后;幼嫩与年老的根毛不受影响。根毛细胞壁首先受影响,随后接触端部分水解。在这一过程中根毛卷曲,细菌吸附到根毛上接触端部分水解。在这一过程中根毛卷曲,细菌吸附到根毛上。由于根瘤菌的出现,根毛上某些区域畸形,细胞壁降解,从。由于根瘤菌的出现,根毛上某些区域畸形,细胞壁降解,从而使细菌进入。而使细菌进入。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7页-共生关系建立的最后阶段共生关系建立的最后阶段 每个感染细胞可能含有上百个共生体。每个感染细胞可能含有上百个共生
23、体。共生体膜来源于已感染皮层细胞质膜的内陷和细胞内食作用,该膜共生体膜来源于已感染皮层细胞质膜的内陷和细胞内食作用,该膜具选择透性,是类菌体与已感染细胞液代谢物交换的屏障。具选择透性,是类菌体与已感染细胞液代谢物交换的屏障。许多根瘤的感染细胞间隙存在有小的未感染细胞,它们占到大豆许多根瘤的感染细胞间隙存在有小的未感染细胞,它们占到大豆根瘤中心总体积的根瘤中心总体积的20%20%。胞间连丝连接已感染的细胞和根瘤中心未感染的。胞间连丝连接已感染的细胞和根瘤中心未感染的细胞。细胞。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7页(3 3)内源共生体)内源共生体 许多植物可被内寄生藻类真菌侵染,这些真菌在植株体内完许多
24、植物可被内寄生藻类真菌侵染,这些真菌在植株体内完成一生。成一生。真菌在植物体内通常形成非病菌的胞间关系。真菌在植物体内通常形成非病菌的胞间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7页10.3.2 10.3.2 异生相克的抗菌化感关系异生相克的抗菌化感关系(1 1)组成性抗菌防御物)组成性抗菌防御物a.a.皂角苷皂角苷 皂角苷是一种植物糖苷,因其具有类似皂角的特性而得名皂角苷是一种植物糖苷,因其具有类似皂角的特性而得名。b.b.脂质转移蛋白脂质转移蛋白 脂质转移蛋白是一种植物防御蛋白。脂质转移蛋白是一种植物防御蛋白。c.c.外源凝集素外源凝集素 外源凝集素是防御食草动物的一种化合物,也外源凝集素是防御食
25、草动物的一种化合物,也具有抗菌效果。具有抗菌效果。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7页(2 2)植物对微生物侵袭反应)植物对微生物侵袭反应 植物抗病原物的侵袭可产生过敏反应:植物抗病原物的侵袭可产生过敏反应:膜受损、坏死和细胞裂解膜受损、坏死和细胞裂解。这些这些“自杀自杀”反应通常只局限于受侵的单个细胞。一般认为这是植物牺牲局反应通常只局限于受侵的单个细胞。一般认为这是植物牺牲局部感染组织(有时仅为一个或少数几个细胞)以阻止病菌向健康组织发展。部感染组织(有时仅为一个或少数几个细胞)以阻止病菌向健康组织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7页(3 3)有机体间的信号传递)有机体间的信号传递 植物从环境中
26、连续接收到信号。这些信号包括病菌与非致病性微生物植物从环境中连续接收到信号。这些信号包括病菌与非致病性微生物所释放的化学信号(引发物)。抗性植株通过自身了防卫反应,对这些信所释放的化学信号(引发物)。抗性植株通过自身了防卫反应,对这些信号作出反应,包括小部分细胞的依次死亡以及活细胞的物理化学防卫。一号作出反应,包括小部分细胞的依次死亡以及活细胞的物理化学防卫。一旦受病菌侵染后,无论是抗性植株还是生存的生长敏感性植株,都会获得旦受病菌侵染后,无论是抗性植株还是生存的生长敏感性植株,都会获得对同种或不同种病原菌此后侵染的更大抗性。对同种或不同种病原菌此后侵染的更大抗性。近年来,已发现植物中存在明显
27、的监视机制,它可识别微生物因子,并与近年来,已发现植物中存在明显的监视机制,它可识别微生物因子,并与病菌抗争。最近发现的由非致病性根际细菌诱导的抗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病菌抗争。最近发现的由非致病性根际细菌诱导的抗性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植物对疾病产生免疫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有利于人们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它是植物对疾病产生免疫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有利于人们以环境友好的方式保护作物免受病菌危害。保护作物免受病菌危害。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7页10.4.1 10.4.1 概述概述 植物间相互作用的范围可从植物间相互作用的范围可从积极作用(促进)积极作用(促进)到无作用到无作用乃至乃至消极作用(竞
28、争),消极作用(竞争),从而影响相邻植物的生长表现(从而影响相邻植物的生长表现(BazzazBazzaz,19961996)。)。当植物利用相同的生长限制资源(竞争资源)时便发生当植物利用相同的生长限制资源(竞争资源)时便发生竞争。竞争。处于周围竞争者中的植物,其功能最重要的一面就是处于周围竞争者中的植物,其功能最重要的一面就是躲避任何潜在的消极影响。躲避任何潜在的消极影响。10.4 10.4 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化感和自毒)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化感和自毒)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57页10.4.2 10.4.2 植物竞争机制理论植物竞争机制理论 一种机制:一种机制:Grime(19771977)
29、认为,相对生长速率高的种群是)认为,相对生长速率高的种群是有效的竞争者,因为快速生长使植物能支配较大的有效空间和得有效的竞争者,因为快速生长使植物能支配较大的有效空间和得到较多的养分。到较多的养分。另一种机制:另一种机制:Tilman(19881988)认为,能最低水平()认为,能最低水平(R R*)地利用某种该)地利用某种该种群消耗这一资源的水平要低于其他种群。种群消耗这一资源的水平要低于其他种群。以上两种理论是以上两种理论是不相容不相容的(的(Gracel 1990 1990)。)。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57页10.4.3 10.4.3 植物如何识别相邻生物的存在植物如何识别相邻生物的存
30、在 植物可以识别相邻生物的接近。植物可以识别相邻生物的接近。其机制为其机制为:首先是:首先是光合强度下降光合强度下降,这样减少可溶性糖的浓度,这样减少可溶性糖的浓度,后者可被植物细胞识别。后者可被植物细胞识别。其次,其次,特殊的色素,特殊的色素,如隐性色素和植物色素,可识别辐射强度如隐性色素和植物色素,可识别辐射强度和红光和红光/远红光的辐射比例。远红光的辐射比例。生长于生长于窄行和高密下窄行和高密下的植物,接受的植物,接受红光红光/远红光远红光比例要比长在比例要比长在宽宽行和稀密度行和稀密度的植物低(的植物低(Kasperbauer,1987)。)。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57页(1 1)双
31、子叶植物匀高冠层增加叶)双子叶植物匀高冠层增加叶面积指数对光截获(上)和光照面积指数对光截获(上)和光照条件(中、下)的影响(左图)条件(中、下)的影响(左图);实三角;远红光;实心圆,红;实三角;远红光;实心圆,红光;空方格;蓝光。(光;空方格;蓝光。(2 2)曼陀罗)曼陀罗幼苗第一节间对相邻植株距离的幼苗第一节间对相邻植株距离的伸长反伸长反应;应;植物色素使植物在相邻植物植物色素使植物在相邻植物降低光合强度前就可感觉到降低光合强度前就可感觉到。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57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57页10.4.4 10.4.4 植物特性与竞争力性状的相互关系植物特性与竞争力性状的相互关系
32、(1 1)生长速率和组织转换)生长速率和组织转换 高资源环境下的种群具有高的相对生长速率(高资源环境下的种群具有高的相对生长速率(RGRRGR),而低资源环境),而低资源环境下种群通过减少组织消耗(高组织存活力)而不是通过增加资源获得而下种群通过减少组织消耗(高组织存活力)而不是通过增加资源获得而增强竞争力。增强竞争力。高潜力高潜力RGRRGR的的生态优势生态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是显而易见的:快速生长而迅速占据较大的快速生长而迅速占据较大的空间,从而可优先利用限制资源(空间,从而可优先利用限制资源(Grime,1977)。)。高高RGRRGR也可加速植物生命循环。也可加速植物生命循环。现在学习的
33、是第35页,共57页 在低养分供应下快速生长的种群,养分贮存期较短的第三个原因是在低养分供应下快速生长的种群,养分贮存期较短的第三个原因是:a.a.种群以不同方式对环境中养分限制作出反应。种群以不同方式对环境中养分限制作出反应。b.b.快速生长种群对敏感营养期的典型反应是促进叶片衰老和快速生长种群对敏感营养期的典型反应是促进叶片衰老和从老叶中吸取养分用于形成新的组织。从老叶中吸取养分用于形成新的组织。c.c.贫瘠地慢速生长的种群通过影响叶片的衰老和分配方式从而延贫瘠地慢速生长的种群通过影响叶片的衰老和分配方式从而延缓新组织的产生。缓新组织的产生。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57页(2 2)分配方式
34、、生长形态和组织质量密度)分配方式、生长形态和组织质量密度 叶面积叶面积(SLA)对于植物竞争力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地上部性状对于植物竞争力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地上部性状,比根长度,比根长度(SRL)是一项重要的地下性状,它决定了植物对养是一项重要的地下性状,它决定了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等资源的竞争力。分和水分等资源的竞争力。在相对肥沃的地方,高在相对肥沃的地方,高SLA的引进种竞争强于当地的引进种竞争强于当地SLA的的C4种种。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57页(A(A,三齿蒿在自然冰草(左)和引进冰草(右)植被土壤中对磷的相对吸收速率;,三齿蒿在自然冰草(左)和引进冰草(右)植被土壤中对磷的相对吸收速
35、率;B B,冰草(实心)和三齿蒿(空心)的根系密度,冰草(实心)和三齿蒿(空心)的根系密度)与二个冰草种群相邻生长的三齿蒿,它所吸收的标记磷酸与沙漠冰草接触的界面与二个冰草种群相邻生长的三齿蒿,它所吸收的标记磷酸与沙漠冰草接触的界面 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57页(3 3)可塑性)可塑性 高可塑性高可塑性可使植物不断开拓未耗竭的环境,使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断可使植物不断开拓未耗竭的环境,使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优势,变化的环境中保持优势,即维持资源的获得和保持适应力。即维持资源的获得和保持适应力。较高可塑性与特定环境下的竞争力有关。较高可塑性与特定环境下的竞争力有关。在植物与周
36、围植物竞争时,很大的形态可塑性起有重要作用。在植物与周围植物竞争时,很大的形态可塑性起有重要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57页 高资源环境下快速生长种群与低资源环境下慢速生长种群一高资源环境下快速生长种群与低资源环境下慢速生长种群一样,在分配系数如根量比和茎杆量比上变化较小和或变化相似。样,在分配系数如根量比和茎杆量比上变化较小和或变化相似。因此,在养料供应水平较高时对光的竞争可能会起作用。因此,在养料供应水平较高时对光的竞争可能会起作用。长于三种不同土壤肥力下的三种丛生禾本科草的茎与再生组织,根的生物量分配长于三种不同土壤肥力下的三种丛生禾本科草的茎与再生组织,根的生物量分配现在学习的是第
37、40页,共57页 10.4.5 10.4.5 与特定资源竞争有关的性状与特定资源竞争有关的性状(1 1)养分)养分 高的根分配是与氮下降有密切相关的植物性状。高的根分配是与氮下降有密切相关的植物性状。低低RGR可降低损失率,提高对低供应率的耐性。可降低损失率,提高对低供应率的耐性。生长在瘦土上的植物种的吸收动力学不可能导致低的土壤生长在瘦土上的植物种的吸收动力学不可能导致低的土壤溶液浓度。溶液浓度。典型的是,这些种的养分吸收典型的是,这些种的养分吸收Imax较低,且较低,且Km与生长在肥与生长在肥沃地的种不同。沃地的种不同。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57页 瘦土上生长的植物种降低养分的原因很可能
38、是微生物固定养分瘦土上生长的植物种降低养分的原因很可能是微生物固定养分,因为适应这种土上生长的植物残渣质量差且数量少。,因为适应这种土上生长的植物残渣质量差且数量少。一种快速生长的早熟北美牧草剪股颖(一种快速生长的早熟北美牧草剪股颖(Agrostis scabra)Agrostis scabra)与一种慢速生长的晚熟北美牧与一种慢速生长的晚熟北美牧草裂稃草(草裂稃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m)Schizachyrium scoparium)在各自单作及相互混作情况下的土壤硝酸盐浓度在各自单作及相互混作情况下的土壤硝酸盐浓度、铵浓度和净化矿化率、铵浓度和净化矿化率现在学习的
39、是第42页,共57页(2 2)水分)水分 一个物种越耐低水势,它越能使土壤含水量降低。一个物种越耐低水势,它越能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当土壤水势降到潜在竞争者不能忍耐的水势以下时,它们就再当土壤水势降到潜在竞争者不能忍耐的水势以下时,它们就再也不能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也不能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使一个物种在低水势下仍保持活性的特性有:使一个物种在低水势下仍保持活性的特性有:渗透压调节和对渗透压调节和对根或叶片水势相对不敏感气孔导度。根或叶片水势相对不敏感气孔导度。蒸腾是向大气散失水分和密集植被土壤干燥的蒸腾是向大气散失水分和密集植被土壤干燥的主要途径。主要途径。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57页(3 3)光
40、)光 首先,首先,地下资源充足是形成密集冠层,从而造成激烈的光竞地下资源充足是形成密集冠层,从而造成激烈的光竞争的先决条件,这种光竞争是在水分和养分对植物生长限制作用争的先决条件,这种光竞争是在水分和养分对植物生长限制作用不大的情况下发生的。不大的情况下发生的。其次,其次,地上部和根竞争的平衡限制了可同时分配给地上和地下的地上部和根竞争的平衡限制了可同时分配给地上和地下的资源生物量。那些光竞争成功的物种往往是地上分配率较高的树。资源生物量。那些光竞争成功的物种往往是地上分配率较高的树。由于两个原因,由于两个原因,光的激烈竞争很少与地下资源的激烈竞争相一光的激烈竞争很少与地下资源的激烈竞争相一致
41、。致。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57页(4 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常受光合作用常受COCO2 2的限制,尤其的限制,尤其C3C3植物植物 在高在高COCO2 2水平下,水平下,C3C3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增量要比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增量要比C4C4植物大植物大。而在低而在低COCO2 2浓度下,浓度下,C4C4植物比植物比C3C3植物增产;植物增产;COCO2 2上升时,上升时,C3C3植物是竞争优胜者植物是竞争优胜者 COCO2 2上升对生长在单一群落的落草的生物量几乎无影响,上升对生长在单一群落的落草的生物量几乎无影响,但在但在与与C3C3莎草竞争生长时,生物量下降。莎草竞争生长时,
42、生物量下降。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57页10.4.6 10.4.6 植物之间的正向互作植物之间的正向互作不是所有植物之间的互作都是竞争性的。不是所有植物之间的互作都是竞争性的。在干热环境中,往往在其他植物保护的遮荫区首先长出幼苗。在干热环境中,往往在其他植物保护的遮荫区首先长出幼苗。在许多研究中,都发现了与此相似的竞争和互利作用的综合体,一种在许多研究中,都发现了与此相似的竞争和互利作用的综合体,一种植物对另一种植物的净化作用常随时间、气候和演替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植物对另一种植物的净化作用常随时间、气候和演替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57页 10.4.7 10.4.7 植物
43、与微生物的共生体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体间的共生关系会竞争结果产生强烈影响。植物与微生物共生体间的共生关系会竞争结果产生强烈影响。菌根真菌释放的其它化学物质在这种取代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菌根真菌释放的其它化学物质在这种取代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样,无菌根种群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会受到根际菌根菌丝的抑制。这样,无菌根种群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会受到根际菌根菌丝的抑制。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57页10.4.8 10.4.8 演替演替 在演替变化中,竞争作用和互利作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演替过在演替变化中,竞争作用和互利作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演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种群组
44、分变化与可预测的生态生理预测变化有关。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种群组分变化与可预测的生态生理预测变化有关。没有一个惟一的生态生理性状能使一个基因型具有竞争优势。没有一个惟一的生态生理性状能使一个基因型具有竞争优势。演替期间的生态生理性状变化与种群中较早表达的性状相同,相演替期间的生态生理性状变化与种群中较早表达的性状相同,相对于在低资源地带,这些种群在高资源地带竞争较为有效,这说明对于在低资源地带,这些种群在高资源地带竞争较为有效,这说明演演替期间引起了种群替代的竞争平衡上的变化。替期间引起了种群替代的竞争平衡上的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57页10.5.1 10.5.1 植物防御食草动的化学机
45、制植物防御食草动的化学机制一些次生化合物抑制线粒体呼吸的特定反应。一些次生化合物抑制线粒体呼吸的特定反应。从许多物种生氰化合物中释放出的氢氰酸,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从许多物种生氰化合物中释放出的氢氰酸,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活性。许多豆科植物种子含有专一性的许多豆科植物种子含有专一性的-淀粉酶(一种水解淀粉的消淀粉酶(一种水解淀粉的消化酶)抑制剂。化酶)抑制剂。10.5 10.5 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57页10.5.2 10.5.2 质量与数量型防御化合物质量与数量型防御化合物可阻止取食的次生代谢物通常分为两大类:可阻止取食的
46、次生代谢物通常分为两大类:(1 1)质量型次生化合物)质量型次生化合物 毒素物质通常含量较低,但也可占到一些种子鲜毒素物质通常含量较低,但也可占到一些种子鲜重的重的10%10%,大多数化合物都属于这一类,包括生物碱、生氰糖苷、非蛋白质氨基,大多数化合物都属于这一类,包括生物碱、生氰糖苷、非蛋白质氨基酸、心脏糖苷、芥子油苷及蛋白质。酸、心脏糖苷、芥子油苷及蛋白质。(2)数量型次生化合物)数量型次生化合物 这些物质降低食物的消化率或适口性,且这些物质降低食物的消化率或适口性,且总是在生物量中占很大的比例。它们大部分是酚类物质(酚酸、丹宁、总是在生物量中占很大的比例。它们大部分是酚类物质(酚酸、丹宁
47、、木质素等)。木质素等)。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57页10.5.3 10.5.3 植物与食草生物间的植物与食草生物间的“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军备竞赛”生动地描述了植物中有毒防御物和动物中处理生动地描述了植物中有毒防御物和动物中处理这些有毒物质机制的持续进化。这些有毒物质机制的持续进化。共进化有很多例子,但在一些食草生物中机制受抑制,这些共进化有很多例子,但在一些食草生物中机制受抑制,这些食草生物可贮藏或降解质量型防御物,但很少有证据表明食草生物食草生物可贮藏或降解质量型防御物,但很少有证据表明食草生物具有打破数量型防御的机制。具有打破数量型防御的机制。质量型防御需要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
48、,且是一种脆弱的防质量型防御需要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且是一种脆弱的防御措施。投入大量碳源的方法是最安全的措施。御措施。投入大量碳源的方法是最安全的措施。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57页10.5.410.5.4 植物是如何避免被自身毒素毒害的植物是如何避免被自身毒素毒害的大多数防御动物的次生物质对植物本身也有毒。大多数防御动物的次生物质对植物本身也有毒。生氰植物实际上并不贮存生氰植物实际上并不贮存HCNHCN,确切地说,它们贮藏生氰糖苷,确切地说,它们贮藏生氰糖苷,而生氰糖苷只有在水解时才形成而生氰糖苷只有在水解时才形成HCNHCN,且这一反应受特定的酶催化。,且这一反应受特定的酶催化。10.5.
49、5 10.5.5 药用植物和作物保护用的次生代谢物药用植物和作物保护用的次生代谢物 树皮中含水杨酸,它与阿司匹林有密切关系,并已用作药树皮中含水杨酸,它与阿司匹林有密切关系,并已用作药物。物。奎宁是一种来自金鸡纳树树皮的生物碱,几个世纪前就被用来防奎宁是一种来自金鸡纳树树皮的生物碱,几个世纪前就被用来防治疟疾。治疟疾。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57页 粮食作物的祖先也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包括西红柿和马铃薯粮食作物的祖先也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包括西红柿和马铃薯中的生物碱(图中的生物碱(图10-4010-40)。)。西红柿和马铃薯中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西红柿和马铃薯中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
50、,共57页10.5.6 10.5.6 环境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形成的影响环境对植物次生代谢物形成的影响(1 1)非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取决于植物年龄,也取决于非生物环境因子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取决于植物年龄,也取决于非生物环境因子(如光强、干旱胁迫、渍水、霜冻、污染及营养)。(如光强、干旱胁迫、渍水、霜冻、污染及营养)。C/N平衡(平衡(CNB)的假设可解释碳次生代谢物的投入水平,作)的假设可解释碳次生代谢物的投入水平,作为光合作用下生长间的一种平衡,反过来对植物的为光合作用下生长间的一种平衡,反过来对植物的C/N平衡又很敏平衡又很敏感。感。生长、分化平衡(生长、分化平衡(GDB)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