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案--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案--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一、【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课标分析】1、 要求学生临摹水循环的示意图,学会用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包括三大循环与其相互联系,并掌握其形成原因。2、 学生需通过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来领会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 使学生综合思维,运用水循环的相关原理解释实际生活问题,认识水循环的重要性。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体系】本节课是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二节的第一小节,结合上一节大气运动的知识点,充分说明水循环的形成原理,并为下一小节“世界洋流”的内容解读做好铺垫。本节课在开篇处描
2、述了水循环的定义,说明了水循环的相关环节;接着根据空间格局将水循环进行分类,并运用示意图分别说明各循环类型的形成过程和能量转换;最后通过阐述水的“三态”转化领会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重点】1、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与地理意义。2、 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对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核心素养基础了。地理实践力掌握并使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并处理地理信息。综合思维简单分析自然地理因素和人为要素对环境的影响。区域认知经过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明确地区差异。人地协调观具备一
3、定的环保意识,可以初步认知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量仍然有限,也不能较形象、客观地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更多地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地图法、讨论教学法和实验法等地理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快地辨认。四、【教学目标】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水循环的小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识。举例城市内涝问题,让学生简述城市水循环的现状,并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及其原理。综合思维运用图表资料,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综合思维分析人类活动与水循环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区域认知通过示意图和生活实际,观
4、察、认识水循环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及其差异等,从而掌握不同地区水资源的特征。人地协调观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领会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形成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五、【设计理念与思路】【设计理念】重点采用实验法、问答式谈话法、讨论教学法和地图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的教学指向。【设计思路】知识回顾板书情景导入学习原理发现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作业课后反思六、【教学方法】问答式谈话法、板书笔记法、地图法、实验法、观测法和讨论教学法。七、【教学媒体】多媒体、板图、模型、地理图画和教科书中的地图。八、【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教师简单提问若干个关于大气运动
5、的问题,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有助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板书】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与过程。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情景导入】一:模拟水循环实验教师随机点名12位同学上台协助自己做实验,得出实验结果之后引领学生思考本实验展示了水的什么现象,该现象在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中有何体现。二:问题导入教师提出问题:李白曾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假若黄河水真的不复回,那么黄河不是早就枯竭了吗?对此,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讨论并总结黄河水是如何更新的。学生回答: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补给黄河水,黄河水流入海洋,循环往复,
6、从而使黄河水保持源源不断。【学习原理】活动一:教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6页,找到水循环下面的第一段,齐读一遍,回答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学生: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活动二:教师播放水循环过程的小视频,让学生看完视频之后对应课本4647页,默读并找出水循环的三大循环及其形成过程,教师下台观察并指导学生。活动三:教师随机点名三位同学上台分别简单绘制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的过程图,再随机点名几位同学对这三幅图进行检查纠正。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活动四:教师在投影上给出水循环过程图的例题,引领同学们进行抢答以巩固知识点。活动五:
7、教师:请同学们齐读47页第二段,边读边划出水循环的成因及其地理意义。教师根据学生齐读的速度在投影上依次给出答案,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发现与分析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五组,并对不同的组别给予不同的问题,鼓励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并作出小结,以培养其正确的人地协调观。问题一:水循环的存在,是不是表明水资源是源源不断的?请进行判断并说明原因。问题二: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相互联系与影响。问题三:根据城市内涝问题分析城市水循环系统的现状与解决方法。问题四:思考水循环与各圈层的联系,并简单绘制其关系图。问题五:水循环在我们日常生活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该如何保护水资源?教师下台观察并指导学生思考、分
8、析问题。【解决问题】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要求每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如有异议,可举手反驳。最后,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反馈和参考答案,鼓励同学们结合自己分析的结果进行反思。参考答案:问题一: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地球上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的2.526%,虽然存在水循环,但是水循环的强度、循环周期的长短都会限制水资源的更新速度和补给量,一旦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超过地区的水循环强度,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问题二:目前人类对水循环最主要的影响在于径流运输,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
9、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行为改变了水原来的径流路线,引起了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了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该地区的水循环状况。问题三:造成城市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国内一些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管网不够健全,排水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城市内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等,渗透性不好,降雨时,水不容易入渗。措施:认真规划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在城市建设的时候,要事先认真考虑好城市排
10、水系统的建设,努力做到未雨绸缪;不断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旧的城市排水系统已经很难应对了,所以要对老城区的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适当建设城市透水路面。内涝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雨下得太大引起的,所以要逐步建设城市透水路面,让雨水直接渗透到地下;做好排水管道的排污工作。随着时间的延长,排水管道里面会沉积一些污渍、污泥、杂物等,这样很容易减少排水量。搞好管道的排污,排水就会顺畅很多。问题四: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的纽带。问题五: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保护水资源最重要的是开源节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调水工程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绘制简易的水循环及其各循环过程图,注意各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配套练习册习题。【课后反思】本节课逻辑思路清晰,承转衔接自然流畅,教学中设置了一系列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和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