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手法知识.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972798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手法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手法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手法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常用修辞手法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常用修辞手法知识 比喻概念: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类型: 明喻(甲象乙) : 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例:共产党象太阳。 暗喻(甲是乙) :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是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代替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本体比喻词 喻体明喻像、似、若、犹、好像、仿佛、犹如暗喻成、变成、成为、当做、化作 、

2、是借喻 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A.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B.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C.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比拟概念: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

3、成乙物来写。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类型: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2)拟物(借物喻人):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例: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敌人写成兽类了)例:地球好像一个蓝球作用:使人物化从而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讽刺性。3、比喻和比拟的区别:(1)、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夸张:1、概念: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

4、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2、分类: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3、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

5、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排比: 1、概念: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 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2、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 设问 概念: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对偶概念:

6、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运用:对偶是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修辞格式,使用非常普遍,从古到今,在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中,都有大量的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1.应用于诗歌中。2.应用于散文或其它文章中,大多是词或词组(短语)的对偶,也有句子的对偶,但较少见。3.用于谚语、楹联及章回小说的章回标题等。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

7、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作用: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反问(激问、反诘、诘问):概念: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种类:1.问而无答的反问这是反问的主要形式,它又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2.问而有答的反问例如:敢于这样做人,难道不是一个英

8、雄吗?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二、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2、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3、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 4、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引用 1、概念: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2、分类:根据所引出处是

9、否明示而言,有明引与暗引之别 A.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B.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3、作用 A.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 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 B.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反语1、概念: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2、分类:根据说话者的对象不同、说话者的感情不同,反语可以分为两大类:讽刺反语和风趣反语。 A.讽刺反

10、语讽刺反语是为了揭露、批判、讽刺、嘲弄,表达贬义的反语,是通常所见的用法。 例如:“这样也可算是将功赎罪吧。那么,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知恩感德” “哈哈哈哈”一阵大笑,打断了沈百万的话。老宫用他那洪亮的声音,讽刺地说:“谢谢你,我的好心的沈老太爷。我们很知你的恩,很感你的德。而且对你的这份恩德,我们是定要报的,你放心就是了。”这里老宫说的都是反话,其实他心里根本不是这样想的,但嘴里偏偏又要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赏析:“谢谢你”相当于“哼”,“好心”相当于“狠心”、“黑心”,“恩”、“德”、“恩德”相当于“仇”、“恨”、“仇恨”。“报”也是反语,不是指报恩,而是指报仇。这些反语都批判、讽刺了沈百万假扮

11、好人的丑恶嘴脸,表现了老宫的极端愤怒,因而是讽刺反语。 B.风趣反语是为了风趣、幽默、诙谐而说的反语,字面表达的是贬义,实际上是表达褒义,或因情深难言,或因避嫌忌说,并不包含讽刺嘲弄之意。 例如:吴淑兰的心,被革命竞赛的热情燃烧着,早已飞回她的队员中去,飞到田野里去了,无论张腊月和她的队员们怎样苦苦劝留,说什么也留不住。最后,张腊月无可奈何地笑骂道:“我现在才认识你,你是个顶坏顶坏的女人啊!”她们两人,虽说只相处了一天,可是她们的友情是那么诚挚深厚赏析结合整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顶坏顶坏”不是骂吴淑兰,这个反语表达了张腊月对这位新结识的伙伴的由衷喜爱的感情。连用两个“顶坏”,语言诙谐风趣,也表

12、达了她们之间说话很随便,没有隔阂,没有猜疑,十分融洽,十分亲昵,所以这是风趣反语。 3、作用: A、运用反语可以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 B、运用反语可以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 C、运用反语可以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生动有趣,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幽默风趣感。 D、运用反语可以表现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斗争,使憋在心里面、想说的话说出来,有 时还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借代 1、概念: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2、分类:A.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

13、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B.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C.具体代抽象例如:1.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例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D.工具代本体例如:1.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例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E.以结果代原因例如:令人捧腹

14、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3、作用:A.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B.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修辞手法的答题套路1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强调_(提问的内容)+作用2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态度/问题 )+作用+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3反复: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的表现了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表达了_之情。4对偶:运用对偶,高度概括了/抒发了/写出了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

15、记忆,有音乐美感。5引用: 通过引用_的(名言或警句或资料等),使表达的内容增强说服力。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6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比喻成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对象 + 特征/特点 ,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之情。 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7(比拟)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以人的情感或动作/把或使_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 +特点/情态/形态/姿态,表达了作者 之情。8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 对象 + 特征/特点=表达了谁_感情 +作用9对比:运用对比手法,把 XX和 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表达/抒发了谁_之情10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_(特点/特征)+作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