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框架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框架 .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十三五”专业与课程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格局与质量。为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结合我系专业建设实际,特制定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专业建设现状(一)专业建设的背景国家十三五年规划纲要的“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里的“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中明确的指明了依托计算机的信息应用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点之一。那么大力培养懂得
2、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的应用人才就是国家、社会之必需,因而认真建设、发展好“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很有必要。(二)专业建设的意义(1)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交通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根据2016 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有资料显示,我国需要培养、选拔5 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50万名中级信息技术人才和100 万名初级信息技术人才;培养1.5 万名技师、高级技师,10 万名高级技工,35 万名各级技能型实用人才。(2)安徽省“万家企业数字化”、
3、“智慧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自 2011年 3 月安徽省经信委启动万家“数字企业”以来,通过“政府政策引导、电信服务支撑、优质资源聚合”的方式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2013年,省经信委与安徽移动共同开展了“万家智慧企业”创建活动,有力的推动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技术的实施,这些建设无疑需要大量信息技术人才。(3)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2016年 10月,合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智慧合肥建设”战略合作启动,在 2016-2020年 5 年期间,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将在合肥投资50 亿元
4、,建设包括 4G、无线 WiFi、光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10 页 -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各类智慧应用及服务平台。加快信息化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的应用,对全面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提出了新需求。因而加强专业发展,特别是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我们应该积极努力,为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信息管理应用保障服务,提供中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要的基础人才。(三)专业建设的基础1、学院与系部领导的高瞻远瞩,大力支持,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坚强保证,并引导专业向正确
5、的方向健康发展。2、一支由认真负责的校内外、专兼职、老中青教师组成的教学工作团队,以及长期以来专业知识的积累,为专业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学院成立时的首批开设专业就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类课程一直在开设,相关的知识积累和对业内相关技术发展变化的跟踪学习始终在进行,熟悉专业技能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能较好的把握专业的培养方向、目标、要求。中青年教师们的学习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有的教学能力很强,有的有过企业的工作经历,有的有较强的理论与科研能力。这些都为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3、认真负责的系部学生管理团队,特别是配备了解专业的辅导员,积极配合专业的发展做好班级学生的管理工作,对于实
6、现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4、已有基本的基础实验实训环境,如计算机机房、组装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尽管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中高职衔接培养方面获取了一些经验,但是与各级政府及社会各方对我们的期望、与满足合肥开明开放人才需求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难题需要破解。一是中高职教育系统化培养的特色不突出。本专业自2007 年开始探索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成果,但是其系统培养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基础素质教育、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技能训练、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体化设计、校企教学资源的统筹利用、顶岗实习的系统安排等方面
7、还不够完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10 页 -二是校企合作还需要继续深化。本专业虽然与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这种合作大都集中在顶岗实习、推荐就业、聘请企业骨干授课、举办专家报告会等浅层次合作。然而校企深度合作还没有形成。三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还需要继续打造。由于IT 行业技术更新快的特殊性,教师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专业改革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欠深入,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尤其是知名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四是实训实习条件有待改善。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已经建成“网络控制实训室”、“
8、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信息检索中心”等实训实习场所,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但是本专业的实训实习条件与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一些主流的、企业广泛使用的先进设备还存在短缺,不能最大限度满足高职学生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的需求。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等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为指导,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
9、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管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强化特色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推进专业建设,培养出职业综合素质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信息管理专业专门人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因材施教,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突破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
10、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培养政治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技能性人才。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10 页 -三、专业建设思路与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思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面向信息管理服务业和相关需求企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能力,具有信息系统平台的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子商务运营和管理等相关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通过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合肥现代服务
11、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才为目标,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落实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国家、社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岗位任务、能力要求等为依据,构建专业群的课程体系;通过强化实践工作能力,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有机分工、衔接与融通。(二)专业建设目标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在网络建设、管理、信息安全、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培养符合社会、企业相关岗位需要的合格人才。该专业主要培养
12、面向信息管理专业专门人才。本专业办学规模计划2016 年招收 100 人,之后每届招收120 人,到 202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360人,专职教师(含实训指导教师)计划到20 人左右,以满足教学需求。目前教学设备尚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计划再增加1 个实训室,以供学生进行实训,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今后五年计划签约6 家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多种岗位的顶岗实习需求。同时,在十三五的专业建设中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的目标。以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类IT 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国家、社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岗位任务、能力要求等组建课
13、程体系,建设支撑核心课程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抓住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2)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法编制。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际工作流程,采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10 页 -用“大平台、小模块”的总体框架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形成一套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合理的核心课程体系。(3)“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大力加强专职教师的企业行业一线工作经历及实践教学能力,所有专职教师都要参加企业项目实践,鼓励教师承担信
14、息安全、网络建设、电子商务应用等服务外包任务、到企业进修、参加企业和行业技能培训等。(4)专业与课程标准与管理制度建设。依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紧密合作制定专业和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在完成工作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和企业岗位能力体系相一致的课程模块标准体系。(5)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目标。针对教学过程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健全评价、考评、激励等管理制度,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稳步提高就业率。(三)社
15、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通过同信息管理及电子商务类IT 企业的紧密合作,依靠校内高水平教师、学生和学校聘请的信息管理类IT 行业专家,创建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类 IT 技术服务中心,承接校内外的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技术类IT 技术服务任务,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各类行业、企业的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主要为:1、面向社会,开展信息管理教育培训。2、针对企业单位开展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咨询服务。3、面向社会,开展电子商务技术服务。四、专业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建设在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之下,努力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
16、机制。1积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相关企业联系,探讨办学模式与办学实体,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10 页 -立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教材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实习实训内容、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2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共建多赢”的局面。(二)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方向设计1根据国家、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需求的大量需求,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学生培养规模逐年适度增加,确保人才质量。2专业的主要方向是:(1)信息资源管理(2)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3)电子商务网站制作(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1
17、)专业定位培养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全面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技术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理论以及基本技能,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工作的一线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定位应在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管理理论素质前提下,偏重工程实践及应用,重点是培养信息检索与应用、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网站设计与制作等能力。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语言表达、专业技术基础、信息管理技术知识面、实践能力和就业时的适应能力,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开拓与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通专结合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坚持“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讲授
18、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获取知识的可持续性。(2)专业建设特色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主要表现为:减少课堂教学的总学时数,加强学科基础内容教学、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优化课程内容,压缩理论课时,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每年进行一次的专业市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10 页 -场调研,研究企业用人需求,划分各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依此设计课程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通过对毕业生进行
19、问卷调查、对行业背景、人才需求的调查、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等手段,根据专业就业的岗位群分布情况和发展前景,为后续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提供依据,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中心,以职业证书的考核要求为实训目的课程结构思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具备完全胜任某一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毕业时能够在某一行业达到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水平,这需要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得到大量的实践训练和项目参与,并能够在三年级到特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实训。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产学相结合,能力与素养并重”的办学理念,采用三级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20、。在原有专业建设基础上,按照新时期职业教育的要求,构建“411”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构建素质教育、职业基础知识教育技能训练、岗前培训综合能力训练、顶岗实习上岗就业“一条龙”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表示前 4 个学期,进行素质教育和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教育,接着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要求进行1 个学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岗前培训,最后 1 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该模式的特点是以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课程设置上采用“大平台,小模块”模式。“大平台
21、”是通过开设计算机类通用公共课程,既可以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又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理论知识储备,使学生更具发展潜力。“小模块”即按照行业企业岗位设置专业方向,围绕“职业特定技能”培养不同专业方向的技术人才。(2)教学方法上引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形成以“项目为主线,任务为主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四主”教学体系。(3)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练、做”四位一体,以“做”为主,“学、练”结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在分析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以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
22、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10 页 -工作岗位任务、能力要求等为依据,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需要完成的具体实操内容,进而重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建设要推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将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来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完成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建设。(2)完成骨干课程的实训教材编写,完成5 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建设 2 门省级精品课程。(3)积极申请教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骨干课程至少4 门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杭州市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4)完善专业的校内实训创业平台,完成
23、安徽省教改项目。(五)“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安排社会需求调研、企业挂职进修、承担社会服务外包项目方式,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拓展能力和专业建设指导水平。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开发实际应用项目,每年在企业工作不少于一个月,鼓励年轻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专业教学需要,逐步增加兼职教师数量。在聘任兼职教师时,优先聘请具有高级职称,具有丰富行业从业经历、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一线专家为我校实训实习指导教师。4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建立校风和学风的关键,高尚的师
24、德和严谨的师风能建立健康的学校文化,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刻苦学习。(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已有的创新工作室的基础上计划再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创业工作室,布局按照企业的办公场所进行布局,它不仅承担专业实训课,而且承担着创业实训的任务,为专业综合性的实训提供硬件保障。我们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情景模拟教学,布局创新工作,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10 页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立足校企合作,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以就近方便的原则,建立以合肥、无锡为主的实训区域,在现有的基础上争取新落实2 个实训基地,保证有 2-3
25、 个稳定的实训基地和4-8 个松散型实训基地。在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内涵建设上,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到基地的科研功能,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综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七)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专业建设的过程,是扩大学校社会服务的过程,也是增强“校企合作”的过程。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加强与本地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全日制办学扩规模、上档次的前提下,积极利用资源和专业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服务,坚持“走出去,招进来”的路子,深入市场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等方面进行员工培训等,提高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教师在加强社会服务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服务,
26、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声誉和就业竞争力。(八)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收集、汇总专业教学文件、实训资料(实训基地简介、运行管理文件、学生实训档案)专业课程教学资料(案例库、课件库、试题库、教学视频材料),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资料,使管理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搭建网络平台,将优秀教学资源上网,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1采用最新最优教材,近三年出版教材比例达90%90%的教材均选用面向21 世纪推荐教材和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且大部分为针对高职高专出版的最新教材,近三年出版教材比例达90%。选用教材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初选,课程教学小组讨论后由教研室审定。教材及时更新,每轮教学都对教材选用进行评估和再选。2所有课程的实训教材自编率100所有课程的实验实训教材在十三五中达到自编率100%。同时探索校企联合编写出版工学结合实训教材,并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库。3重点课程的教材实现自编为了使教材有更好的适应性,我们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为基本要求,以提高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师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10 页 -写相关教材。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1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