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学期末考试必背重点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9686253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医学期末考试必背重点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中医学期末考试必背重点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医学期末考试必背重点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医学期末考试必背重点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学重点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分为素问和灵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医籍,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2、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3、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4、脉经,晋,王叔和,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5、针灸甲乙经,西晋,皇莆溢,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6、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我国第一部探讨病因病机和症候学的专著;7、宋金元时期百家争鸣:(1)南宋陈无择三因方,提出“三因学说”,是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的总结,对其后病因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2)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我国现存第一部验舌的专著;(3

2、)宋宋慈洗冤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著作。金元四大家:(1)刘完素:“寒凉派”,倡导火热论,为后世温病学派开创了先河;(2)张从正:“攻下派”,主张治病以攻邪为要;(3)李杲:“补土派”,治疗善用补益脾胃之法;(4)朱震亨:“滋阴派”,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8、温病学派的崛起:明清时期;9、整体观念: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8 页 -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10、辨证论治:答:包括辩证和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

3、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成某种性质证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因证立法、随法选方和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1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基本特征是确定事物或现象阳阳属性的依据,“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12、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反

4、方向变化的运动形式,主要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13、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于亢奋的病理状态;阴阳偏衰: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14、损其有余:“实则泄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胜、亢奋,尚未损及对方时,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清热滋阴”、“驱寒助阳”;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虚证,应补其不足,如补气、养血。15、五行的特性:答:(1)木的特性:“木曰曲直”,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8 页 -(2)火的

5、特性:“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3)土的特性:“土爱稼穑”,指土地可供人播种和收获农作物;(4)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为肃杀、潜降、静藏等特性和作用;(5)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16、五味五色五脏五腑酸青肝胆苦赤心小肠甘黄脾胃辛白肺大肠咸黑肾膀胱17、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隔一相克;18、脏腑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的特点:实质性器官,化生和贮存精气;六腑:空腔脏器,受存和运化水谷;奇恒之腑:形态是腑,功能是脏。19、心主血脉,主神志,“君主之官”20、肺,又称“娇脏”;21、脾,主运化,主统血,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

6、溢出脉外的功能,在窍为口,与胃合称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2、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以肝为刚脏,主升、主动、主散的生理特性为基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8 页 -气机、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23、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中精之腑”、“中正之官”。24、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25、脑:元神之府。26、辨别气的五个功能:推动作用、温熙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27、元气: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28、宗气:积于胸中之气,

7、属后天之气;29、营气:行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30、卫气:具有防御作用而行于脉外之气;31、气与血的关系:答:气与血之间,有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32、血与津液的关系:答:(1)血对津液的关系:血液的清稀部分,若滲于脉外,与营气分离,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汗、津液,故“夺血者无汗”;(2)津液对血的关系:津液和血都是从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中生化出来的,“津血同源”,“夺汗者无血”。33、风邪的性质及其治病特点:风邪致病虽以春季为多,但不仅限于春天,其他季节亦可发生。风邪侵

8、犯人体多从皮毛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六淫之首”,是外感发病中一种较重要和广泛的致病因素。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8 页 -34、寒邪的性质及其治病特点:冬季气温寒冷,且常有气温骤降,若人体防寒保暖不当,易感受寒邪,其他季节也可感受寒邪,如气温骤降,汗出当风、淋雨冒雪或饿冻露宿、过饮寒凉等。感寒有伤寒、中寒级别:寒邪伤及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35、暑邪: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36、湿性重浊;37、瘀血的致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所致病证极为广泛,常因瘀血阻滞部位不同而异,但有共同特点:1、疼痛,多为刺

9、痛;2、肿块,外伤局部见青紫肿胀;3、出血,血色紫暗或血块;4、望诊可见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5、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沉结。38、气滞:指气机郁滞而流畅不通的病理状态,多与情志抑郁不畅,或痰饮、水湿、食积、瘀血、结石等有形之邪阻滞有关,亦可因气虚,运行无力所致。39、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40、虚证:指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实证: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41、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会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

10、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取相同的治法治疗。42、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五味: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8 页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43、麻黄的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44、桂枝的功效:辛温解表、温经通脉;45、羌活的功效:散寒解表、祛风除湿;46、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47、人参:大补元气;48、麻黄汤:组成:麻黄6g,桂枝 6g,杏仁 9g,甘草 3g 功效:发热解表、宣肺平喘主

11、治:风寒表实证。49、桂枝汤:组成:桂枝9g,白芍 9g,炙甘草 6g,生姜 9g,大枣 4 枚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表虚证50、小柴胡汤:功效: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51、四君子汤:功效: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52、经络: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53、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54、P217 表 10-2 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规律表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8 页 -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前部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中部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后部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前部厥阴肝经少阳胆经中

12、部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后部55、咳嗽的辨证论治答:咳嗽一证,首先须分清外感和内伤之所属。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短,并伴有外感表证,脉证多属实证,治以宣通肺气,疏散外邪为主,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阴、收涩、镇咳之药;内伤咳嗽,发病较缓,病程较长,兼见不同的里证,脉证虚实互见,治当调理肺腑为主,如健脾、养肺、补肾、清肝等。56、胸痛的辨证论治答:临证时,应详细询问胸痛的起因、部位、性质及先兆症状等,以鉴别胸痛的原因。胸痛而兼见咳喘、痰多、神热者,多属痰热所致;若疼痛部位固定、刺痛者,多属气滞血淤;若痛连肩背,兼见憋闷,甚则汗出肢冷者,多属胸痹。胸痛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肺正虚为本,以气滞血淤、阴寒凝

13、阻、痰热壅肺为标。治疗时宜“急则治其标”,以活血化淤为主,或兼辛温通阳,或兼涤痰泻热,使脉络通而不痛。待邪去痛减,病情缓解后,再“缓则治其本”,培补正气,以善其后。若虚实夹杂,当须通补兼施。57、黄疸的辨证论 治答:临床辩证,应以阴阳为纲,分清阳黄和阴黄。阴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病程较短,多属热证、实证,以湿热为主;阴黄黄色晦暗为烟熏,病程较长,多属虚证、寒证,以寒湿为主。“湿”邪是本证的关键因素,根据金匮要略“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的古训,利小便是治疗本病证的基本法则。58、头痛 的辨证论 治答:头痛的辨证,应根据病史、症状、头痛的部位、久暂、性质特点等辨别头痛属外感或内伤、虚证还是实证。一般

14、而言,病程短暂,痛势较剧,痛无休止,并伴有其他外感症状,多属实证,治以疏散为主。内伤头痛,病程较久,痛势较缓,时作时止,多与肝脾肾三脏的病变及气血失调有关,病情有虚有实,须根据具体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8 页 -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也上会于巅顶,因此头痛可根据疼痛的部位,结合经络分布及走向进行辨证。如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及项,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多在前额,连及眉棱,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多在头的两侧,连及耳部,选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多在巅顶,连及目系,选用稾本、吴萸;瘀血头痛,则痛在定处,多有外伤史。59、水肿 的辨证论 治答:阳水:发病急骤,水肿从头面开始,继及四肢及胸腹,腰以上为剧,按之凹陷较容易恢复,常伴有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证的表现;阴水:发病缓慢,水肿迁徙反复不愈,多从下肢开始,继及腹胸、上肢、头面,以下肢为甚,按之凹陷深而难复,常伴有脾肾阳虚之证。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8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