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9676915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2022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2022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2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2022年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摘要国际贸易理论起始于重商主义学说,其后经过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李斯特以及当代的克鲁格曼,杨晓凯等人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而获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依据不同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从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发展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二是从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原理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模型发展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从国际贸易理论的综述可以了解到,发展中国家参与,虽然可能会使其贸易和环境受损或者说是恶化,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否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在保持原有的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国家的发展提

2、供更良好的平台。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分工与专业化;交易效率;发展完善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不同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框架,其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从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发展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二是从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原理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模型发展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一、古典贸易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指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绝对成本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假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9 页 -15 世纪到 18 世纪流行的重商主

3、义是对国际贸易的第一种解释。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办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政府应当鼓励出口,限制商品的进口。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评,同时提出了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理论,阐述了比较优势的基本思想。他认为,一国只要专门生产本国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产品,用以交换本国生产成本绝对高于他国的产品,就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获得总产量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及节约劳动时间的利益。他不仅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商品之间存在绝对成本差异,而且指出了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原因。他认为,一般来说,一国的绝对成本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固有的”自然优势;二是人们后

4、天经过训练、教育而获得的优势。一国如果拥有一种优势,那么,与该优势相关的产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高于其他国家,生产成本会随之低于他国,从而取得价格优势。然而,斯密未能像李嘉图那样,在一系列的严格假定之下,使用较为简单的数学模型来阐明比较优势的基本原理,也未在定量方面完善比较优势理论。1817 年,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论证和阐明了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他认为,各国之间开展贸易的基础是其生产同一产品或同质产品的价格差,而这种价

5、格差的原因是各国生产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9 页 -别。李嘉图的研究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其后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二、新古典贸易理论1933 年,瑞典经济学家伯尔蒂尔俄林出版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由于俄林在其著作中师承了其老师赫克歇尔的主要观点,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也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供求关系不同,导致两国间要素的价格差异,而投入要素价格的差异导致两国商品生产成本的差异,生产成本的差异形成不同国家商品

6、的价格差异,进而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贸易可以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势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在H-O 定理中,俄林将贸易模式进一步表述为:一国出口的应该是那些密集地使用本国较为丰裕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是那些需要在生产上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因此,其结论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一样,认为自由贸易对于各个贸易参加国都是有利的。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贡献在于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在俄林的模型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的技术条件及规模报酬仍然不变。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曾经在很长时期内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从“绝对优势理论”到“比较优势理论”,进而到 H-O 四大定理

7、,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一直遵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9 页 -循着完全竞争、报酬不变、同质产品等古老的假定。总体看来,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没有脱离比较优势的理论框架。三、新贸易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以及国际分工的重要发展,国际贸易达到任何时间都没有达到的发展。然而,与经典贸易模型所预测不相符合的是战后的贸易模式并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相违背。美籍学者瓦西里 里昂惕夫首先发现这样问题。他运用经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美国的贸易有悖于 H-O 理论。按照传统理论,美国这个世界上具有最昂贵劳动力和最密集资本的国家,应主

8、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事实恰好相反,美国出口量最大的却是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量最大的却是汽车、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的出现挑战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也加速促使战后一系列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诞生。包括新要素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诞生都依托战后国际贸易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战后的国际贸易理论也在解释新出现的现实问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1970 年代末至1980 年代初,克鲁格曼、赫尔普曼、布兰德等人以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出发点,以迪克西特斯蒂格利兹的分析工具为基础,将规模经济、多样化偏好

9、及产品的异质性理论纳入规范的贸易理论的分析之中,解释了资源禀赋和技术相似的国家间贸易及产业内贸易急剧上升等国际贸易现象,从而宣告了新贸易理论的诞生。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9 页 -新贸易理论认为,除资源禀赋差异外,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起因和贸易利益来源的另一个独立因素。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假设,打破了比较优势理论关于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基本假定,使得研究的中心由国家间差异转向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等方面。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其替代了传统的贸易理论。尽管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等人在其新贸易理论模型中假设各国的要素禀赋相同,但他们并不否认要素禀赋对贸易结

10、构的重要影响。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在其论著中将规模报酬递增、专业化分工与要素禀赋的差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得出结论,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不同生产部门的贸易(产业间贸易),而专业化分工决定相同生产部门的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主要由要素禀赋所驱动;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主要由规模报酬递增引起专业化分工所驱动。但是,新贸易理论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不能解释国内贸易向国际贸易的转变,只能把一开始人们拒绝国际贸易的原因归之于某种障碍。四、新新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从国家、产业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

11、结构以及贸易对国家福利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新贸易理论抛弃了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和报酬不变的假定,引入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条件,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益增加的产业内贸易现象。然而,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活动国际化的深入,出现了以企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梅里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9 页 -兹通过对国际贸易的现实观察,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这一理论被波得温称为新新贸易理论2。新新贸易理论以微观企业为研究对象,以企业异质性、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基本假定,研究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和全球生产组织行为。梅里兹首次将企业生产率差异内生到垄断竞争模型中

12、,运用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动态产业分析方法,将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扩展到企业层面,形成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梅里兹的分析结果是,由于企业异质性的存在,只有高生产率的企业才会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会导致市场份额在产业内企业间的重新配置,高生产率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更高,而低生产率的企业则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安特拉斯把企业异质性加入赫尔普曼 克鲁格曼贸易框架,利用不完全合约理论,构建了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3,解释了为什么将近 1/3 的世界贸易是公司内贸易,分析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所选择的方式。结果表明,美国的跨国公司会将其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垂直 FDI 的方式在国外生产(中间投入品为公司内贸易),而对于劳

13、动密集型产品则直接进口。新新贸易理论以企业为研究视角,开启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提供了关于跨国公司国际化路径和生产组织的全新解释框架。但目前该理论仍处于发展初期,其理论框架尚需进一步完善。该理论表明,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有利于提高本产业生产率,充分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效应。五、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9 页 -1980 年代,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重新将斯密关于分工与专业化的精彩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使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由给定经济组织结构下的最优资源配置问题转

14、向给定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新兴古典经济学并不是一场经济学的革命,而是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下,去掉新古典经济学中消费者与生产者绝对分离的假定,抛弃规模经济概念而改用专业化经济概念,并考虑交易费用的一般均衡意义。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依托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通过专业化水平决策来解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通过分工及事前相同的个人之间的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来解释国内贸易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新兴古典贸易模型产生了如下命题:随着交易效率不断改进,劳动分工演进会发生,而经济发展、贸易和市场结构变化都是这个演进过程的不同侧面。伴随着劳动分工的演进,每个人的专业化水平、生产率、贸易依存度、商业

15、化程度、内生比较利益、生产集中度、市场一体化程度、经济结构多样化程度、贸易品种类及相关市场个数都会增加,而同时自给自足率下降 1。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内核。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引入了消费者生产者合一及有交易费用的分析框架,并用专业化经济替代规模经济,克服了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局限,使斯密的分工理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融为一体。该理论重新阐释了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等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概念,论证了内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9 页 -生比较优势的一般性,继承和发扬了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另外,该理论成功解决了规模报酬递增与竞争市场的

16、相容性问题。可以预见,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将成为未来贸易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国际贸易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李嘉图的技术差异模型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差异模型主要揭示了贸易互利性的“双赢”理念,并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以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为代表的规模报酬递增与垄断竞争模型主要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新新贸易理论以企业为研究视角,提供了对跨国公司国际化路径和生产组织的全新解释框架;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以专业化经济替代规模经济,引入交易效率这一全新视角来解释国际贸易。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理论前提及分析框架对国际贸易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力。在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已基本成为各国共识的今天,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

17、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入,发展有效的法律制度,改进交易效率,才能在国际贸易分工的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参考文献1 才国伟,舒元.我国对外贸易与世界技术扩散J.国际贸易问题,2009(11).2 陈晓文.国际商务 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6).3 王亮.新新贸易理论综述 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4 余 正 辉.国 际 贸 易理 论 及 发 展 趋 向 分 析 J.经 营管 理者.2012(14)5 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9 页 -的新成果:文献综述 J 经济学,2001(1)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9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