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疗法操作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埋线疗法操作规范.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埋线疗法操作规范一、概述埋线疗法是一种用针具将羊肠线埋植入穴位的小手术,施术时要求严格消毒,操作熟练,器材充分。病人体位应适当,穴位也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安全有效。二、埋线的操作方法有: 1、“穿线法”(即三角针埋线法,因其用三角针从此处穿过皮下,从彼处穿出而名);2、“注线法”(即穿刺针埋线法,因其用穿刺针刺入穴区,像注射一样注入羊肠线而名);3、“植线法”(即埋线针埋线法,因其用埋线针送入肠线,将其“种植”在穴位而名);4、“切埋法”(即切开埋入法,因其需用刀尖切破皮肤而名);5、“扎埋法”(即穴位刺激结扎法,因其需用羊肠线在穴内进行结扎而名);6、“割埋法”(因其先在穴位进行割治治疗后再埋
2、入羊肠线而名)共计6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有注线法、穿线法、植线法。其他如扎埋法、切埋法、割埋法多用于专病治疗,并不常用,最适合针灸科使用的为注线法与植线法。(1)注线法:皮肤消毒作皮丘麻醉后,镊取段羊肠线(其长短粗细根据病情及穴位情况选用),放置在与肠线大小相宜的穿刺针套管的前端,从针尾插入针芯。医生左手拇食指绷紧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快速穿过皮肤,其进针角度和深度要根据患者胖瘦及埋线部位确定,灵活采用直刺、斜刺或平刺,刺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注入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加消毒干棉球,紧压针孔并用创可贴包扎固定。(2)植线法:皮丘消毒作皮丘麻醉后,剪取段羊肠
3、线 (长度根据进针深度而定)放在植线针的针尖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夹成线圈挂在缺口上,医者右手挂针,左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5度角刺入,当针头缺口进入皮内后,松开血管钳,右手继续进针直至肠线头完全埋入皮下,再进针0.5厘米,然后把针退出,用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创可贴包扎。三、适应范围各种神经性疼痛性疾病: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各种功能紊乱性疾病:眩晕,舞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失眠,神经官能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癔病,癫痫,眼面肌痉挛,遗尿及营养不良,咽异症。各种慢性疾病:哮喘,支气管炎,糖尿病,腰腿痛,偏瘫,小儿
4、麻痹症,肌萎缩,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综合症,四肢麻木,腹胀,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等。四、禁忌症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时不宜埋线,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五、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针埋线时操作要轻、准、防止断针。 2.埋线最好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肌肉丰满的地方可埋入肌层,羊肠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3.根据不同部位,掌握埋线的深度,不要伤及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以免造成功能障碍和疼痛。 4.羊肠线用剩后,可浸泡75%酒清中,或用新洁尔灭处理,临用时再用生理盐水浸泡。 5.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
5、。 6.注意术后反应。一种属于正常反应,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刺激,在15天内,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例反应较重,切口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色渗液挤出,用70%酒精棉球擦去,覆盖消毒纱布。施术后患肢局部温度也会升高,可持续37天。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即埋线后424小时内体温上升,一般约在38左右,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 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埋线后还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多形粒细胞计数的增高现象,应注意观察。 另一种则是异常反应,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中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2)个别病人对羊肠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羊肠线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 (3)神经损伤。如感觉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障碍。运动神经损伤,会出现神经支配的肌肉群瘫痪。如损伤坐骨神经、腓神经,会引起足下垂和足大趾不能背屈。发生此种现象,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经予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