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刮痧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二、操作方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
2、反应属正常现象。 三、主治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除慎用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种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均可用全息经络刮痧法治疗。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
3、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四、注意事项: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
4、。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撮痧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撮痧疗法又叫挟痧疗法和抓痧疗法,是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拧起一个橄榄状的充血点,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二、选用的穴位根据民间治疗的经验,选穴多在前额、前后颈部、胸部、背部、腹部。1、头部:印堂、太阳(双侧),共3处。2、颈部:前颈取廉泉、天突、廉泉与天突连线之中点及中点左右旁开1寸处,共5处。后颈取大椎、大椎直上后发际处、大椎与后发际连线之中点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5处。前后颈共取10处。3、胸部:从璇玑起,分别向左右每隔1寸取一点,共取7处。4、腹部:
5、下脘、石门、天枢(双侧),共5处。5、肩部:肩井(双侧)。6、背部:陶道分别向左右每隔1寸取1点,共取7点。7、腰部:命门。取穴时只要大体无差即可,民间治疗取穴并不十分准确,只要求在上述范围内,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疗效。撮抓的穴位数目和次数,可视病情而定。三、作用手法 将手指用清水湿润,五指弯曲,用食指与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穴位,将皮肤挟起,然后松开。这样一起一落,反复进行,每点挟撮68次,直至被挟处成为橄榄状之紫红色充血斑为度。1、手法操作(1)基本手法 术著五指屈曲,用食、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摄痧部位,把皮肤与肌肉挟起,然后松开,这样一挟一放,反复进行5-6次。 (2)具体操作术者以两拇指自两眉
6、间开始沿正中线往上推至前发际,然后分别向左右外侧分抹至太阳穴,绕过耳后至两侧后发际,并用手指勾点风池穴,抓两侧肩板筋,以促使患者清醒,再沿背部督脉和足太阳经从上向下抓至腰板筋为止;胸部则从胸骨上的华盖穴撮起,然后沿左右第二肋间隙,一左一右地对称撮,一般撮出57道痧痕即可。上肢从腋前开始,先抓手三阳经这一侧,后再抓手三阴经的另一侧,最后分别拔伸双手五指,掐虎口(如图247) 2、施术要领力量要轻重适宜,手法要轻快。 3、作用行气开闭,调畅气机,宣泻痧毒。 4、适应症暑痧、产后痧、脘痛痧、盘肠痧等病症。 四、适应证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痧证。急性胃炎、肠炎、中暑、流行性感冒、伤风等,都属于痧证范畴。五、
7、禁忌症此法主要是用来治疗痧证的,治疗范围较小,适应证之外的病症不宜使用。六、注意事项1、手法的轻重、抓撮穴位的多少、每穴抓撮的次数,要视患者的年龄、体质、疾病性质、疾病轻重等具体情况而定。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手法宜轻,撮穴宜少;体质壮实者,手法宜重,撮穴宜多。不要千篇一律。2、局部痈肿、疮疡、皮肤溃烂或损伤,不要抓撮。3、在用此法治疗的同时,可配合药物、针灸、推拿、擦涂等疗法,以求尽快治愈疾病。放痧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以针刺静脉或点刺穴位出血,用于因痧而致疾病的施治方法,叫做放痧疗法。二、操作方法: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2、如在静脉放痧时,应先将患者左上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
8、捆紧,嘱患者握拳,然后,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待干后,用消毒三棱针在肘静脉处缓慢刺入半分至1分深,随即缓慢拔出,没有三棱针时,用大号缝衣针亦可,针刺后,让病人张开手掌,而后挤压放血,随放血随用消毒干棉球擦干。经3-5次后,松开布带或止血带,并于放血处置一干棉球,压迫片刻。3、在穴位放血时,可根据病情需要,经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三、主治病症:1、中暑。轻度中暑只表现头晕、头痛、胸闷、恶心、身烧口渴、乏力。重度中暑则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大汗、烦躁、高热、昏迷、抽风。对中暑者可采用静脉放血法,也可点刺人中、合谷、十宣。针刺后应稍挤一下,使之出血,然后让病人脱离现场,并给清凉饮料,轻度中暑者即可很快治愈。2、胃肠道疾患,因痧气引起的胃肠道疾患,如恶心、呕吐等,可用三棱针点刺曲泽、委中。3、吸出淤血。四、注意事项:1、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用;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慎用。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