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一中等五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955501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一中等五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一中等五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一中等五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一中等五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一中等五校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 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 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翅起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 四个人:贾芸的男男卜世人、贾芸的男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 参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 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

2、语言, 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轿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 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 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 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风、红玉、麝 月几人。林黛玉慈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照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 黄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 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 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搂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

3、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 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 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材料二: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 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 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 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 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 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它当作一

4、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故选C。3 .【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明 确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最 后推断概括文章观点。【解答】A. “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是说小说中“戏文” 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 “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说的是红楼梦富有 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 “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 曹雪芹自传的结论”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故选D。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答题前,首先把握文本的内

5、容;其次,明确文章 的论述话题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 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注意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 论证法、因果论证法等。首先,从论证方法上看,引用刘翳老残游记中的话,使用了引证法;列举“贾 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使用了例证法; “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 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 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 雨,他只提醒龄官

6、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使用了对比论证法。其次从论 证结构上讲,文章采取的是总分的论证方式,首先,提出总的论点是红楼梦主题是 “大旨谈情”,接下来从四;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第 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第四层境界,红楼梦 不仅是仁爱之书。可以说条理非常清晰。再者,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比如“有些文学 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 就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在笫二个境界中大量列举实例,通俗易懂,使深 刻的道理浅显化。5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探究文章叙事特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

7、先粗读全文,重点 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材料三 第一自然段中“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第10页,共21页 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比如文章列举林黛玉和 刘姥姥王熙凤的例子,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 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也是作者叙事的特点之 一;“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 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风、宝玉、 黛玉。熙风和宝玉都映

8、现在黛玉眼中”,所以对主要人物都有特定的描写手段;“每个 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这也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 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可以说在叙事上红楼梦使用了多种手段,所以才深得读者 的喜爱。610.【答案】C、B、B、【解析】(1) “升”是动词,指上殿,作前面句子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 “说”作“毕”的宾语,“铉日”是主谓句,“说”后断开,排除B。句意:宋太祖语 气和缓地召他上殿,让他把话说完。徐铉说:“李煜以小事大,如同儿子侍奉父亲,没 有过失,为什么被讨伐? ” 故选:Co(2)B. “以侍郎为主官”错,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9、 故选:Bo(3) B. “宪司进呈奏疏如有过错,李煜总是夜不能寐”理解错误。文本的意思是“御 史上奏章如果有指出、纠正大臣过失的,李煜都搁置不发,“骁”在文中解释为“搁 置”。故选:Bo(4)“事”,侍奉:“尽子道”,意为尽到了孝道,或尽到了本分;“哀毁”,因 哀伤损毁了身体;“杖”,名词作动词,扶着(拄着)拐杖。译文:(李煜)侍奉元宗 尽到了做儿子的本分,服丧期间因为哀伤毁损了身体,要扶着拐杖才能站起身。“如”,到;“猎于青山”,状语后置,在青山打猎;“录”,审查;“原释”,宽 恕、释放、宽宥。译文:李煜曾经在青山狩猎,回来后到大理寺亲自审查复核囚犯,很 多囚犯都得到了宽恕释放。(5)结合

10、“嗣位之初,属保大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帑庾空竭”可知,李煜即位时, 南唐国势已颓。结合“盖王者之兴,天下必归于一统。其可来者来之,不可者伐之;借伪假窃,期于扫 荡一平而后己”可知,大宋兴起,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答案:(DC(2) B(3) B(4)(李煜)侍奉元宗尽到了做儿子的本分,服丧期间因为哀伤毁损了身体,耍扶 着拐杖才能站起身。李煜曾经在青山狩猎,回来后到大理寺亲臼审行复核囚犯,很多囚犯都得到了宽恕释 放。(5)李煜即位时,南唐国势已颓。大宋兴起,天下统是大势所趋。参考译文:(-) 后主名煜,字重光。文献太子死后,以尚书令的身份主持政务。建隆二年, 被立为太子。六月,元宗驾崩,太子在金陵

11、继位登基。后主天性非常孝顺,侍奉元宗尽 到了做儿子的本分,服丧期间因为哀伤毁损了身体,要拄着拐杖才能站起身。继位初期, 正值元宗李璟征集财物大举用兵之后,国力被削,国势疲弱,国库空虚。后主特别把养 护百姓作为紧急之务,免除百姓的赋税和劳役,来使民众富裕。用恭敬的态度侍奉中原, 不怕卑躬屈膝,境内依赖他稍梢安定有十五年之久。御史上的奏章如果有指出、纠正大 臣的过失,李煜都搁置不发。对死刑判决,多拟从轻论罪。李煜曾经在青山狩猎,I可来 后到大理寺亲自审查复核囚犯,很多囚犯都得到了宽恕释放。中书侍郎韩熙载上奏,诉 讼案件是主管官员的事,牢狱不是君主所应该去的地方,清皇上自罚,拿出内库钱三百 万来资助

12、国家用度。李煜虽然没有听从,但也没有生气。李煜驾崩的消息传到江南,有 百姓在里巷哭泣。然而,李煜非常信奉佛教,推崇兴建寺塔,他为僧尼发放的度牒不可 胜数。卜.朝后常造访寺庙,换装拜佛,因为这样的缘故,荒废了很多政务。又在内苑设 置澄心堂,招纳那些擅长文学的读书人居住在里边,圣旨也从这里发出,中书密院竟然 如同闲散之地。大举用兵的时候,下手诏更换将帅,没有大臣知道。皇甫继勋被诛杀之 后,当夜出兵万人,斫营招讨使只管签署公文派遣军队,竟然不知把军队派往哪里。原 因就是澄心堂直接接受皇上的诏令(部署军事行动)。京城已经被合围,内外隔绝,城 里的百姓都害怕死无葬身之地,后主正亲临净居室听讲楞严圆觉经。

13、群臣皆清楚国 家的灭亡就在早晚间,但张洎还说宋朝的军队已经衰疲,将会自行撤离。后主更认为他 说得对,平静安定如常,下诏令命户部员外郎伍乔在围城中放榜录取进士孙确等三十人第12页,共21页 及第。他的所作所为大多都这样。所以,他的仁爱虽然足以感动那些亡国的百姓,但最 终不能保住国家。(-)李煜派他的臣子徐铉到京师朝见。次日,徐铉上朝,仰面说道:“李煜无罪,陛下出师无名。”宋太祖语气和缓地召他上殿,让他把话说完。徐铉说:“李煜以小事 大,如同儿子侍奉父亲,没有过失,为什么被讨伐? ”宋太祖说:“你说父子分为两家 可以吗? ”徐铉无言以对而退下。啊,多么伟大啊!言辞多么简洁呀!帝王兴起,天下 一定归

14、于统一,那些可以使他们前来归附的,就让他们来;不能使他们归附的,就讨伐 他们;称帝割据的,必然要扫除平定为止。(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 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

15、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 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

16、运用 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为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1112.【答案】D、【解析】(1) D. “但实际上是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客居的孤单”错。诗歌 描写的景物如“灯火万家”“星河一道”“风吹古木”“月照平沙”可见,都是美景; 而诗人询问朋友“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希望朋友来此和自己一道消暑, 说比朋友的茅舍还要更清凉,显然是兴高采烈的情绪,并无愁苦之情。故选:Do(2)本题要求分析诗人是如何邀请友人的,应结合全诗相关的句子分析,

17、诗歌前三联 侧重写景,可见诗人以美景邀请有人,诗人在江楼上看到的景色非常美丽,首联写出江 楼海天一片茫茫,紧密相连,山川形势又阔又长的景象。可见江楼此处山川形势壮阔。 颔联主要写城四周的“灯火万家”和水中央的“星河一道”,万家灯火辉煌,水光交相 辉映。颈联写风吹古树和月照平沙的景象,还侧重写了这里的天气状况,应抓住“晴天 雨”“夏夜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风吹古树的声音”比作“晴天下雨”,把“月 光”比作“夏夜霜”,写出了这里天气非常的凉爽,适合夏天避暑。诗歌的尾联“能就 江楼消暑否”是直接发出邀请,问友人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并告诉对方这里比对 方家要清凉多了,是在表明了此处有多适合消

18、暑后发出的邀请,做足了铺垫后邀请友人, 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殷切,看出诗人的情意深厚。答案:(1) D(2)以所观美景邀请友人:此处山川形势壮阔、万家灯火繁华、星光水光交相辉映, 江楼又是极佳的观景地点;以此处气候之凉爽宜人邀请友人,颈联“晴天雨” “夏夜 霜”的比喻给人以清凉之感,这江楼正是炎炎夏口避暑的好去处;以殷切的情意直接 邀请友人,诗人在做足铺垫之后以一句“能就江楼消暑否”直接向友人发出了邀请。译文:晚上在江楼上向东望去,海天相连,一片茫茫;山川形势,又阔又长。城的四周亮 起了万家灯火,一道银河映入水的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瑟瑟作响,好像是在下雨 一般;夏夜里,月光撒满了平地,就跟

19、秋霜一样。能不能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 茅屋,的确要更加清凉。赏析:诗人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一首句写仲夏之夜,登上江楼,极目远眺,海天 暮色“茫茫”一片,写出海上夜色。次句推展画面,山川形势,气象壮阔。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一次联泼墨挥洒,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天际银 河倒映在江心。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都是“夕望”之景。第14页,共21页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腹联使用了 “晴天雨”、“夏夜霜”两个形象 比喻。前者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说明酷似雨声;后者将皓月临照平沙 的银白色同霜色比并说

20、明形如秋霜。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 的对接,合情合理,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尾联以问答的形式,以江楼茅舍消暑“校清凉” 亲切、诙谐,因口吻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诗人登上江楼,向东望去,总览余杭山川形势,只见海天一色 莽莽苍苍,山川分外开阔空旷。而当夜幕降临,城四周燃起了万家灯火,钱塘江中江船 密集,待渔火纷纷点燃之时,就仿佛是天上的星河映在了水的中央。森森古木而旷而幽 寒,就是在晴天也像下雨一样阴凉潮湿,月亮照在平沙之上,就是在夏天也像是落下了 层白霜那样清寒。于是,诗人描写了俯瞰万家灯火星河灿烂的繁华夜景和月白风清的感

21、受。用“晴天 雨”来形容夜风,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又 把月照白沙的颜色,和霜色结合起来,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见一斑,壮美的山河, 凉爽宜人的气候,加上主人的殷勤,客人便欣然而至了。诗人把江城夏夜的景色描写得分外美丽。不仅有海天一色山川阔大的自然之美,又 有万家灯火、水中渔火的人间安宁,繁华的气象。而“古木”、“平沙”二句的描绘, 便把一片清朗幽寒写得淋漓尽致,让人顿觉暑意全消,精神为之一爽-这的确是一个消 暑的好地方。诗中所写都是寻常景物:海、天、山川、灯火、星河、风雨树木,月下的霜但 其妙处就在于在短短一首七律中用这么多事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

22、就像一幅 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 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 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 和邀请友人相关的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基本涉及诗歌鉴赏的所有方面,在判断错误选项的过 程中,应当字不漏地找出各个选项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从选择题设置易错点的 角度进行

23、判断即可。13.【答案】【小题I浴乎沂,风乎舞等,咏而归【小题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小题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解析】故答案为:(1)浴乎沂 风乎舞雪 咏而归(重点字:舞、零)(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重点字:贰)(3)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重点字:戎、轩)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 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论语名句辑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 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6)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14.【答案】你我共携手,同心向未来”一起向未来! ”说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强 姿态,说出了人类对于美好明天的憧憬,说出了中国愿与世界携手同心,奔赴未来的坚 定信念。一起来,前路伊阻,坎坷荆棘,携手才能共进。“一起”不应只局限在奥运会。中国有句俗话,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 正是“一起”的意义所在。2020年的抗疫胜利,2021年的抗洪胜利,都需要我们携手 同心的结果。纵观当下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洪

25、灾频发、地 震连连等。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面对灾难坎坷,我们必须携手,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一起” 所表达的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间接指明了我们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 之道。唯有我们一起携手才能共向未来。向未来,有所希冀,向阳生长,才能迎接明天。第16页,共21页“向未来”是什么? 一个简单动作吗?我觉得不止于此,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 态度。不论未来美好与否,我们都要坚定地向着未来而去。同时,它也传递了执着的信 心和希望。历数往届残奥会的运动员们身上所闪耀的,也正是向阳生长、积极向上的体 育精神。龙猫里有句台

26、词,“我们大笑着,可怕的东西它就自己跑掉了”。面对未 知的未来,世界会并肩同行,心向未来。遇见困难也好,遭遇险阻也罢,我们都应怀着 希望和信心向未来走去。一起向未来,必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自从新时代领路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后,中国人民就一直用行动向世界表 明着中国态度。“一起向未来”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谁也阻挡不住 的时代大潮,近年的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秉持着”起向未来”的信念,为 周边各国送去援助,同时各国的暖心物资相互帮助,才有了疫情的缓和。同学们,“一 起向未来”不是一句空落落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践行的 持续努力。如今,我们应摒弃

2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与世界同呼吸,与时代共 脉搏,一起向未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借北京冬奥会的一朵雪花,引出了 “一起向未来”的时代主题。这一主题中,“一 起”是坚强姿态,是战胜困难、开伸出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是憧憬,是信心, 是希望。”一起向未来”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一起向未来” 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它彰 显了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的未来的力量,体现了团结和集体的力量,更体现了 我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写作时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

28、:可以就具体的体育方面事例来展现其中的体育 团结精神;还可以由体育延展为时代困境的需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性的挑 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一起向未来”,而全球 性的挑战还有很多,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等。当然,写作时也可根据材料 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和“然而每一朵雪花都有其独特的光华”这一极 具思辨性的语句出发,反其道而行之,指出想要“起向未来”,还需我们保佑自己的 民族独立性和文化独特性。如此,才不至于被淹没于世界文化之林,才有“一起向未来” 的资格与底气。参考立意:1 .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2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3 .困难不可

29、怕,携手共摧之。4 .携手奔赴,未来可期。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 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 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 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 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 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

30、,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 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 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 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 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1517.【答案】B、D、C【解析】(1) “振竞发胰”,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壳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 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摄人心魄”,把人的心灵

31、召去。形容具有很 强的吸引力。形容美好的事物,让自己失去了自我,以至于像魂被取走了似的。结合前 文“控诉旧中国社会罪恶”可知,此处应用“振聋发口贵”,排除C、D两项。“拨云见 日”,拨开云雾,看见了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 白。“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荒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 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结合“再现了当年的纠葛”可知,此处应用“抽丝剥茧”,排第18页,共21页 除A项。“洞察”,意思是看穿,观察得很透彻;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洞悉”, 意思是清楚地知道;凭直觉或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或辨别出。这里意思是让人清楚知道 剧中人物的亲缘关

32、系,应用“洞悉”。“独辟蹊径”,意思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 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 妙的心思。这里指作者在创作上构思巧妙,应用“匠心独运”。故选B。(2)例句表解释说明。A表话题转换或话题突变。B.表插说。C.表中断。D.表解释说明,与例句相同。故选D。(3)画横线句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虽是也”关联词使用错误,由“因 由”“根源”等可知后面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所以应把“虽是也” 改为“既是也是”;“导致了无法避免的悲剧造成的根源”句式杂糅,“导致” 与“的根源”杂糅,且“导致”侧重于结果,“造成”侧重于起因,句中侧重原因

33、, 用“造成”更好,故改为“也是造成无法避免的悲剧的原因”。综上分析,C项修改最 正确。故选C。答案:(1) B(2) D(3) C(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辨析这些易混词语,一要辨其形,看其 异在哪里:二要辨其神,注意使用上的细微差别。(2)本题考杳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例句破折号的作用,再 分析选项进行比对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 境进行修改。常见的辨析病句方法有:1 .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查句子的主干

34、和修饰部分。2 .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3 .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 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或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女儿正名。刘鹑老残游记言:雪 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 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著, 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 探,却只嘿不疼,

35、希望黛玉不要伤心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 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 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 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 “礼”平衡的 一次披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 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印体贴,是其道德的 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 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

36、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 序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 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 毫无矫揉、发乎其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 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 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材料三: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 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 角度;刘迷姥进大观国是穷人兼世

37、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 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 痢,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 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 重要联系。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风、宝玉、黛玉。熙风和宝 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风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第2页,共21页 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4 .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 序等是否合理。1819.【答案】略、略【解析】

38、(1)下定义首先确定被定义对象的属概念,“疫苗”的属概念是“免疫制剂”; 然后从划线句中筛选被定义概念的属性特点,“预防传染病”是它的功用,“病原微生 物及其代谢产物”是制备对象,“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是制备方法。最后, 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几个特点,用“疫苗是免疫制剂”的单句形式表述即可。(2)第一空,语境要填疫苗作用大小的取决因素,卜.句指出“影响宿主免疫反应的因 素”,可见,疫苗作用大小与宿主免疫反应有关,据此应填:宿主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强 度。第二空,语境是说人工被动免疫的获得过程,而输入免疫效应物的作用是使机体获得免 疫力,从而达到防治某种疾病的目的,据此应填: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

39、力。第三空,语境说的是人工被动免疫的缺陷,下句“一般只有2到3周”强调免疫作用维 持时间短,据此应填:维持时间较短。答案:(1)疫苗是用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 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制剂。(2)宿主所产生的免疫反应强度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 模式,一般为“是的”的句式,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 属概念,最后按照卜.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2)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能力和句子的补写能力。解答时,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文 段内容,理解文段的内容,理清文段的行文思路

40、,然后根据横线处的上下文逻辑补充出 正确的语句。语境补写答题技巧:I.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 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卜.文的总起句,还 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20页,共21页2 .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 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 合理性等。3 .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杳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 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

41、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才自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 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 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 侍者面前显露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爱非蹙青烟眉,一双似过非泣合含情目”必须从 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 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 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

42、。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 了 “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 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 就的主要原因。(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 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 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

43、“大 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 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 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风、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 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 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

44、宝 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2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口时 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 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曲雪芹是红楼梦作者, 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 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

45、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 .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9.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后主名煜,字重光。文献太子卒,以尚书令知政事。建隆二年,遂立为太子。六月,元 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后主天资纯孝,。嗣位之初,属保大母】军兴之后,国削势弱, 帑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调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 者十有五年。宪司章疏有绳纠过讦,皆寝不下。论决死刑,多从末减。中书侍郎韩 熙载奏,狱讼有司之事,囚圄非手学所宜临幸,请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虽不听, 亦不怒也。殂问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然酷好浮属,崇塔庙,度僧

46、尼不可胜算。罢朝 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又置澄心堂于内苑,引能文土居其间,中旨由之 而出,中书密院乃同散地。兵兴之际,降御札移易将帅,大臣无知者。皇甫继勋诛死之 后,夜出万人,斫营招讨使但署牒遣兵,竟不知何往。盖皆澄心堂直承宣命也。长围既 合,内外隔绝,城中之人惶怖无死所,后主方幸净居室听讲楞严圆觉经。群臣皆知 国亡在旦慕,而张泊犹谓北师已老,将自遁去。后主益甘其言,晏然自安,命户部员外 郎伍乔于围城中放进士孙确等三十人及第。其所施为,大抵类此,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 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三后主本纪)(二)煜遣其臣徐铉朝于京师。明日,铉朝于廷,仰而言日:“李煜无罪

47、,陛下师出无名。” 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日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日:“尔谓父 子者为两家可乎? ”铉无以对而退。呜呼,大哉,何其言之简也!盖王者之兴,天下必 归于一统。其可来者来之,不可者伐之;僭伪假窃,期于扫荡一平而后已。第4页,共21页(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注】保大,南唐元宗李璟年号。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B.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C.太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D.太

48、祖徐召之/升使毕其说/铉曰/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主,最早出自三国志。刘禅被称为蜀汉后主,后来人们将被俘的割据政权 末代君主称为后主。B.侍郎,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近侍,自唐代以后,中书、门卜.二省及尚书省所属 各部皆以侍郎为主宜。C.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 常用“车驾”代称皇帝。D.浮屠,梵语音译,也作“浮图”“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佛教、和尚、 佛塔等,文中指佛教。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煜爱惜百姓,心系民生。担任君主后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不惜屈尊侍奉中原 换得百姓的暂时安宁。B.李煜宽宏仁慈,敦厚善良。宪司进呈奏疏如有过错,李煜总夜不能寐,对死刑判 决,多拟从轻论罪。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