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案(4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9512634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教案(4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微观经济学教案(4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教案(4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教案(48页).doc(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观经济学教案-第 47 页授课教案教案第一章 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思维,掌握经济学的内容和方法,了解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关键概念:经济学,理性行为假定,稀缺性规律,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源配置,机会成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本章计划讲授4学时。第一节 经济学是什么一、经济学的定位1. 经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古老:2000年前,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和出现了经济学的萌芽。年轻:按照学术界公认的说法,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是以两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发表国富论为标志的。2. 经济学定位于社会科学英国经济学家A马

2、歇尔(A Marshall)把经济学定义为“关于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二、理性行为假定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讲的“经济人假设”。按照斯密的分析,理性的人,一般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三、稀缺性规律1. 一方面是人类需要的无限性。2. 另一方面却是资源的有限性。四、经济学的制度前提第一,维护人权。第二,保护产权。第三,理性政府。第二节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资源配置资源配置解决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二、资源利用资源利用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如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1社会的生产能力为什么有时会倒退?2如何才能不断地扩张社会的生产能力?3

3、谁来协调全社会的生产的稳定和发展?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按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强调的是资源的利用。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什么是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企图超脱或者排斥一切的价值判断,只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结果。简单地说,实证分析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2.什么是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判断经济事物的好坏以及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简单地说,规范分析所牵涉到的是“好”或者“坏”的问题,而区分好坏又必须是从一

4、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的,它力求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二、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1.均衡分析的概念所谓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自变量)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由于在现实中,外界条件不断在发生变化,可能均衡是转瞬即逝的一刻,也可能永远也达不到。但在均衡分析中,我们只考察达到假想中的均衡时的情况。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的决策对个人来说,已使私人利益极大化,或已达到最优。2.边际分析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所谓“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数学中的微分的含义。如“边际效用”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或者说是增加的最后

5、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带来的增加的效用。边际分析通过考察某些因素的微小的增量变动给被影响的事物带来的变化,在这种分析中总是最后一个变动具有决定作用。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一般假定自变量是在已知和既定的条件下,来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在均衡状态下的情况。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的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而不是连续变动)的前后进行

6、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个经济变动过程的起点和终点,而不涉及转变期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的自变量和它们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的经济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这种分析考察时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来看待。四、经济模型与抽象分析经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简化表述,经济学家需要用经济理论来解释经济现象。经济理论是对经济现象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描述。由于现实经

7、济是复杂的,所以,在研究每一经济现象时,往往需要抽象掉那些非基本的因素,只就基本因素及其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经济模型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达形式,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语言文字的分析比较细腻,几何图形的分析比较简明,数学符号的分析则比较严谨。第四节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一、经济学是快乐之学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W. S. Jevons)认为,经济学不过是“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经济学的任务当然是最大程度地增进快乐并减少痛苦;生于爱尔兰的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称“经济学是一

8、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追求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人生的快乐,这是人生的本能要求和归属,萧伯纳把它和经济学联系在一起,自然是有大师级的感悟了。二、经济学是厚积之学经济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一方面,经济学因研究人类行为而被划为社会科学,但它研究的又是人类的经济行为,经济行为由于和财富的关系,远远区别于人类的其它行为,使其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财富和生产关系就不能不涉及数量关系,因而它又兼具了某些自然科学的特性,但经济学的这种数量关系不似天体运动和分子结构这种数量关系的单纯,还掺杂了人间的私利和争斗在其间。故而,经济学需要多种知识的积累,经济学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学好的,经济学必须厚积薄发。

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 M. Keynes)认为,一个经济学家应该“在某种程度是一个数学家、历史学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像艺术家那样冷漠和正直。”三、经济学是致用之学经济学和经济学家极大地改变了历史并继续改变历史。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一书不仅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而且在该书中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对英国和整个世界影响极大。所以,作为经济学的斯密被收录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同样作为经济学家被收录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对世界的影响也许用一个简单的事实可以说明。在马克思逝世后大约一个多世纪的今天,至少在名义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10、人已超过13亿。这个数字在人类史上比任何皈依其他思想体系的信徒还要多,从占世界整个人口数字的比例来看也是史无前例的。还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凯恩斯在1936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及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在二战以后被大部分国家所采用,造就了发达国家在战后长达20多年的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黄金时代”。第二章 供求与价格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规律,掌握弹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弹性与税收负担间的关系。关键概念:需求,需求量,供给,供给量,均衡价格,均衡产量,蛛网周期,需求

11、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第一节 需求分析一、什么是需求 在经济学中要形成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必须有具备两个重要的属性:一是购买愿望,二是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需求首先来自于人的需要,但需要并不等于需求,只有那些有支付能力支持的需要才是需求。购买愿望来自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是消费者产生的对商品的一种主观上的需要;支付能力受到消费者收入预算的约束,需求必须是有支付或购买能力的需求。32112108642O商品的需求量图21 需求曲线二、需求定理与需求曲线1.需求定理的内容需求定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与消费者愿意购买

12、的数量之间是一种负相关关系。需求定理意味着在买卖的过程中,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增加对它的购买需求;而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会下降。2.需求曲线的一般形状三、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市场需求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总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变动关系的图形。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是由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到,市场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为了得出任何一种价格时的总需求量,只需将个人需求曲线横轴上表示的个人需求相加即可。四、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 在经济学中,需求和需求量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需求反映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的需求量,而需求量仅指某一特定价格下对商品需求的数量。像在冰

13、激凌的市场需求曲线上,在每一种可能的价格下,曲线上相应的那一点确定了冰激凌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量。当价格下降时,市场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量的变化仅仅表示由于价格改变产生的结果。因此,需求量的变化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某一固定的需求曲线上的点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的变化表现为在每一可能的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五、影响需求变动的非价格因素1.消费者数量2.偏好3.收入4.预期5.相关商品价格第二节 供给分析一、什么是供给 在经济分析中,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供给也和需求一样强调供给成为现实必须同时具备生

14、产愿望和生产能力。一般而言,生产的愿望来自对利润的追求,而生产的能力帽取决于生产技术等一系列的因素。二、供给定理与供给曲线1.供给定理的内容32112108642O商品的供给量图22 供给曲线供给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价格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供给定理意味着生产者的供给量会随着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下降而减少。供给曲线是反映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变动关系的图形。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由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数量越多。2.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三、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两者之间的关系四、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 与需求与需求量变

15、化的区别类似,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化也存在差异。供给量的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条固定的供给曲线上的点沿着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变动。而供给的变化是指除价格因素之外其他的因素造成供给曲线的移动。五、影响供给变动的非价格因素1.供给者的数量2.投入要素价格3.其他商品价格4.技术5.预期6.政府税收与补贴第三节 市场供求均衡分析一、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均衡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状态。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平衡。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因为在这种价格时,市场上的买者买到了他想买的所有东西,而卖者卖出了他想卖的所有东西,即不存在数量的供给

16、过剩与短缺,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供求在数量关系上结清了。二、市场均衡的变动1.需求的变化2.需求、供给同时变化供给不变供给增加供给减少需求不变需求增加需求减少价格不变 数量不变价格上升 数量增加价格下降 数量减少价格下降 数量增加价格不定 数量增加价格下降 数量不定价格上升 数量减少价格上升 数量不定价格不定 数量减少三、实现均衡的过程1.循环周期2.收敛周期3.发散周期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一、需求的价格弹性1.定义:需求价格弹性表示产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和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它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和敏感程度。人们一般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程度,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表达式为:E

17、d=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2.计算:略3.分类:需求价格弹性大小表示需求量对价格的不同反应程度,因此人们根据需求弹性对需求进行分类。当Ed1时,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大于价格变动,此时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当Ed1,提高价格收益将下降,降低价格收益将增加,这是因为需求量变动幅度要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若需求是缺乏弹性的,EdX1,Y2Y1,根据偏好的非饱和性假定,必定有CB。这与之前的结论C=B相矛盾。因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关于这一特征,将运用下文所述的边际替

18、代率递减规律来说明。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1.定义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2.边际替代率递减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3.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凸向原点形状的无差异曲线是无差异曲线的一般形状。这说明对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是不能完全替代的。下面,考虑两种极端的情况,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有着特殊的形状。完全替代品的情况。完全互补品的情况。四、预算约

19、束1.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现有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的数量组合。2.预算线的变动(1)两商品的价格PX和PY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2)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X和PY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3)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商品X的价格PX发生变化而商品Y的价格PY保持不变。(4)消费者的收入I与两种商品的价格PX和PY都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图3-12 消费者的均衡五、消费者均衡如图3-12所示,U1、U2、U3曲线表示消费者的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条,MN表示消费者的收入

20、I和商品价格PX、PY给定下的预算线。现在,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X,Y),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水平呢?我们说,只有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的相切点E,才是消费者在给定的预算约束下能够获得最大效用的均衡点。在均衡点E,相应的最优商品购买组合为(X1,Y1)。为什么只有E点才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呢?这是因为:就三条无差异曲线而言,U3代表的效用水平最高,但它与既定的预算线MN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这说明无差异曲线U3上的商品组合所代表的效用水平在消费者的现有收入下是无法实现的。再看无差异曲线U1,它与预算线MN相交于a、b两点,这表示消费者利用现有的收入可以购买a、b两点的商品

21、组合。但是,这两点的效用水平低于无差异曲线U2,因此,理性的消费者不会用全部收入去购买无差异曲线U1上a、b两点的商品组合。再来看无差异曲线U2,它所代表的效用水平大于无差异曲线U1所代表的效用水平。但无差异曲线U2上除E点之外的其他各点均在预算线的上方,也就是说,除E点之外,无差异曲线U2上的所有其它点所对应的商品组合是消费者现有收入无法实现的。只有在即定的预算线MN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的点E,消费者才在即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获得了最大的满足。所以E点就是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切点E,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两者的斜率是相等的。由以前的分析可知,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2、MRSXY,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来表示。因此,在均衡点E有: (3-14)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它表示:在给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也可理解为: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六、消费者剩余图3-13 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我们也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来理解消费者剩余。假定消费者的总收入为100元,我们将所有商品分为面包和其他商品,后者用货币来衡量。如

23、果消费者不消费面包,他选择的商品组合是0块面包和100元货币,即相当于图3-13中的A点,此时的效用水平是U1。如果购买10块面包和持有50元货币的组合是消费者的最后选择,说明这种组合使消费者在100元收入的预算约束下达到效用最大,即处于图中的E点,此时效用水平是U2。所以10块面包带来的消费者剩余为U2与U1之差,如果用货币来衡量,就是图3-13中通过均衡点E处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EM。第三节 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一、收入变化下的消费者选择1.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2.恩格尔曲

24、线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某种商品购买量与货币收入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二、价格变化下的消费者选择1.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市场需求曲线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因此,如同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一样,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表示某商品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所有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而且,

25、根据以上推导过程可知,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三、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1.含义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2.正常物品 图3-

26、18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收入效应3.低劣物品替代效应总效应收入效应图3-19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四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一、风险的测度1.概率2.期望值3.方差二、风险的偏好1.风险与效用2.不同的风险偏好三、如何应付风险1.多样化2.保险3.获取更多信息第四章 技术与生产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生产函数的定义和要点,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了解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的关系,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关键概念:生产函数,生产技术,技术系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产量线,规模报酬,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本章计划讲授6学时。

27、第一节 生产技术一、生产要素1.劳动:劳动是指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时在体力和智力方面的能力消耗。2.土地:土地是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需的自然资源。微观经济学中的土地这种生产要素,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生产活动能够利用的稀缺性自然资源。3.资本:资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人们过去劳动的产物。厂房、设备、原材料、商标、技术专利以及生产中需要的货币量都是属于资本的范畴。二、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其一般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记为: (4-1)式中Q代表产出量,X1,X2,Xn代表各种投入的生产要素。为简便起见,我们假定有两种投入要素:劳动L和

28、资本K,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 (4-2)这个方程显示了产出与劳动和资本这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三、技术系数为了生产某一单位产品,需要把各种生产要素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这种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叫做技术系数。技术系数可以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一、短期生产函数的定义所谓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量的那段时期。在短期中,可以根据要素的可变性,把所有投入要素分为两大类: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在二种生产要素的场合,我们往往把资本定义为固定投入,把劳动定义为可变投入。短期生产函数通常表示为: (4-3)在资本K的上面加一横线表示它是一个常数

29、,只有劳动L这个生产中的可变生产要素。它也可以表示为: (4-4)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L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总产量用TP或Q表示,即: (4-5)平均产量AP是指每单位劳动的平均产出,等于总产量Q除以劳动量L,即: (4-6)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即: (4-7) 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以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来衡量劳动对生产过程的贡献,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表4-1,如图4-1所示。可以看出,产量先上升至最大值112,然后渐渐减少,从图中可知,在劳动超过8单位后,出现的是技术上缺乏效率的情况。技术上富有效

30、率这个前提条件排除了边际产量为负的情况,因而劳动超过8单位不是生产函数的部分。图4-1b是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在产量增加时,边际产量为正;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为负。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将下降,因为在平均产量的上升阶段,边际产量曲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之上,在平均产量下降阶段,边际产量曲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之下。因此,在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边际产量一定等于平均产量。在图4-1b中,这一点为E。一般而言,劳动的平均产量等于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的劳动引致的总产量的变化量一般而言,一点的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值得注意的是边际产量和平

31、均产量之间的几何关系。在B点,劳动的边际产量(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图中并未标明)大于平均产量(OB线的斜率),因此,在由B向C的移动过程中,劳动的平均产量上升。在C点,劳动的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等平均产量是OC线的斜率,而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线在C点的切线斜率。最终,在由C点向D点的移动中,平均产量比边际产量大。可以检验,在C和D之间任何一点,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比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小。四、生产的三个阶段:基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经济学家根据可变投入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把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如图4-2所示:第一阶段,劳动投入量小于OA。第二阶段,劳动投入量在OA和OB之间。第三阶段,劳动

32、投入量大于OB。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一、等产量线所谓等产量线就是产出数量相同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点的轨。如下图:二、等成本线等成本线是指在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花费一定量总成本所能购买到的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如图:三、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1.总成本给定,求最大产出组合:在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点E所代表的产量最大。在E点,等成本线的斜率和等产量线的斜率相等,即2.产出给定,求总成本最小组合:厂商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使成本最小的必要条件,还是等成本线的斜率和等产量线的斜率相等,即:四、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如果投入要素

33、的价格比例发生变化,人们就会更多地使用比以前便宜的投入要素,少使用比以前贵的投入要素。如图:图4-7: 生产要素价格改变对厂商均衡的影响五、生产扩大路线在长期中,当要素价格不变,厂商增加投入的成本,则等成本线就会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它们和各等产量曲线会有一系列切点E1、E2,其均衡的产量就会沿着这些切点逐步增加,把这些切点连接而成的线,就叫做生产扩大路线。生产扩大路线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产量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两种要素的配合比例始终保持不变。第二种情况,产量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两种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中,资本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时的生产扩大路线又被称为资本密集型扩大路线,第三种情况,产量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两种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中,劳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时的生产扩大路线又被称为劳动密集型扩大路线。六、规模报酬变动规律1.类型: (1)规模报酬不变。(2)规模报酬递增。(3)规模报酬递减。2.原因分析 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通常有三个方面:首先,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当生产要素同时增加的时候,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专业化程度。其次,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割的性质。有些要素必须达到一定的生产水平,才能更有效率。这表明原有生产规模中含有扩大生产的潜力。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