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沥青制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9479771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混凝土、沥青制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商品混凝土、沥青制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混凝土、沥青制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混凝土、沥青制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1.现象混凝土混合物出拌和机时的坍落度,经0.5h或lh搁置,坍落度 值损失过大(见表11),不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值和气温的关系2.原因分析气温( )102020303035掺粉煤灰和木钙,经时lh,损失值(mm)5、2525353550(1)水泥品质1)水泥粉磨时温度过高,石膏脱水。2)水泥中GS含量过高。3)水泥生产后,放置时间太短或直接发往用户,使用热水泥。(2)使用的外加剂与水泥不匹配。(3)混凝土混合物温度过高,尤其夏天,气温高,水化反应快,坍 落度损失大。3.预防措施(1)选用品质优良水泥,不应使用CB含量超

2、标水泥。(2)选用合适的外加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可在混凝土中掺用矿渣粉或粉煤灰。(1)经常检查筛网,对破损筛网及时更换。(2)粗集料仓溢满时及时放回笼。(3)运输车辆装料前应清扫干净。(4)定期清除储料仓或拌缸死角料或粘料。1. 7沥青混合料和易性差.现象沥青混合料过份粘稠手工难于摊铺。1 .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温度低。(2)沥青、细集料或填料太多。(3)拌制特细式沥青混合料时未加黄砂或少加黄砂。2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好产品出厂温度(见附录1)。(2)适当减少细集料、填料、沥青用量。(3)按标准配合比掺加黄砂。二、沥青混合料性能1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达不到要求1 .现象

3、沥青混合料成型后抵抗外力能力比较低,易松散和脱粒。2 .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未达到标准配合比及最佳沥青用量。(2)填料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第10页共28页(3)粗集料针片状含量高,压碎值达不到要求,细集料含泥量高。(4)沥青加热温度过高,致使沥青老化,或沥青质量不符合要求。3 .防治措施(1)根据标准配合比拌制沥青混合料(见附录H,附录山)。(2)严格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加强原材料进货检验和试验工 作,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沥青、填料及集料不得投入生产。见表1. 1 16,表 1. 1一8,表 1. 140,表 1. 1 41 o(3)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沥青和石料温度,将沥青温度和石料温

4、 度加热到规定温度(见附录1)。2.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流值达不到要求.现象沥青混合料变形过小或过大,冬天易开裂,或者夏天易变软。1 .原因分析在矿料配合比正常情况下,填料与沥青用量比例不当。2 .防治措施(1)在矿料级配符合规范情况下,填料用量多,相应增加沥青用 量。填料与沥青用量比例直为11. 2范围。(2)精心设计标准配合比,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见附录正、附录皿)。2. 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空隙率达不到要求。1 .现象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大、易渗透雨水,沥青易剥落。空隙率太小,路面失稳或路面过于光滑。第11页共28页2 .原因分析集料级配不佳。3 .防治措施(1)精心配制标准配合比,严格按照标准

5、配合比进行生产。(2)选用合格、适当的各种规格集料。见表1. 1 7或表1. 18, 表 1. 1 17,表 1, 1 18,表 1. l-19o4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沥青饱和度达不到要求1 .现象饱和度是沥青填充空隙的程度,饱和度太小,耐寒性、耐水性差; 饱和度太大热稳定性差。2 .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沥青用量没有达到标准配合比及最佳 沥青用量要求。(2)计量器具失准。3 .防治措施(1)按标准要求精心设计标准配合比,确定最佳沥青用量。(2)加强对计量器具检定及校正工作。2. 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达不到要求.现象残留稳定度是检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的一项指标,残留稳定度达不到

6、 要求,表明沥青混合料抗水性能差、易剥落,使用寿命短。1 .原因分析第12页共28页(1)沥青与矿料拌制不均匀。(2)不是标准配合比及最佳沥青用量。(3)酸性石料没有接抗剥离剂,或剥离剂掺量不符合要求。(4)矿料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5)抗剥离剂本身质量不符合要求。2 .防治措施(1)严格按标准要求的拌和时间进行拌制。(2)精心设计标准配合比,确定最佳沥青用量。(3)酸性石料按规定掺和一定比例的抗剥离剂。抗剥离剂掺量一般 占沥青用量0.3%0.4%。(4)对碱性石料加强检验和试验,对粘附性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石 料,掺加一定数量抗剥离剂。(5)加强抗剥离剂品质检验,不合格的抗剥离剂不得投入生产。

7、三、装运过程1运输车辆底部粘料1 .现象沥青混合料从自卸汽车卸料后,沥青混合料或沥青与车厢板面粘结, 不能卸清。2 .原因分析(1)车厢侧板和底板没有涂隔离剂。(2)沥青混合料中填料严重偏少。3 .防治措施第13页共28页(1)车厢叙板和底板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或少量肥皂水,但不得有 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2)按标准配合比要求掺加填料。3. 2运输车辆底部沥青混合料有花料.现象沥青混合料从自卸车卸下后上表面层有花料。1 .原因分析(1)隔离剂为油水混合物,柴油严重偏多。(2)车辆没有清扫干净。2 .防治措施车厢底板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柴油与水的比例为1: 3)或少量 肥皂水,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

8、厢底部。四、乳化沥青(生产工艺见图1. 4-1)4. 1沥青与水溶液油水分离.现象沥青与水不能均匀混合成一体。1 .原因分析(1)控制装置失灵,沥青与水比例失调。(2)乳化剂或稳定剂用量不当。(3)不同用途乳化沥青,石油沥青标号选择有误。2 .防治措施第14页共28页(1)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特别是对沥青和水溶液计量泵进行检修,确保油水比例符合规定要求。(2)调整胶体磨间隙,使沥青均匀分散在乳液中。(3)严格控制沥青和水溶液的温度。(4)对不同用途的乳化沥青应严格控制沥青与乳化水溶液比例及 乳化水溶液中乳化剂和稳定剂比例。3 .2乳化沥青与石料缺乏粘结性.现象乳化沥青与石料拌和后,石料表面只

9、有一层薄薄乳化沥青膜,雨水 浸湿后易剥落。4 .原因分析(1)使用酸性石料未掺抗剥离剂。(2)沥青与水比例不正确。5 .防治措施(1)使用酸性石料时在沥青中一般预先掺入占沥青用量0. 4%抗剥 离剂。(2)检查沥青与水控制装置,加强设备维修和保养。6 . 3筛上剩余量超标准.现象乳化颗粒分布不均,不稳定。含有乳化不完全颗粒及结块,严重的产 生结皮或沉淀现象,影响乳化沥青质量。7 原因分析第15页共28页(1)胶体磨乳化机的转子定子之间间隙太大。(2)沥青温度太低。(3)水溶液温度过低。(4)乳化剂使用量过小。(5) pH值太大。8 防治措施(1)调小胶体磨乳化机的转、定子间隙,直到乳液达到规定

10、细度。如间隙调小后,乳液细度仍无变化,则应检查旋转轴的支承装置有否松 动。(2)适当提高沥青温度,降低沥青粘度,使沥青具有良好的流动性。(3)适当提高水溶液温度,检查乳化剂等外加剂是否充分溶解。胺 类乳化剂水溶液应呈透明状态。(4)针对不同沥青种类、标号,试制乳化剂最佳用量,提高乳化效果。乳化剂用量(按有效含量计算)宜为沥青重量的0. 3%0.8%。(5)根据pH值,加入适量有机酸或无机酸或其它添加剂,控制pH值范围(5-7),增加乳化剂本身活性。9 4蒸发残留物含量过高或过低.现象蒸发残留物含量过高,乳液粘度变大,贮存稳定性不好。蒸发残留物 含量过低,乳液粘度变小,施工时易流失。1 .原因分

11、析(1)沥青或水溶液流量控制不精确,或流量计发生故障。第16页共28页(2)沥青温度或水溶液温度过高,发生汽化,导致乳液浓度变化。(3)沥青管路、泵、容器阀门等加热保温设施不完善。2 .防治措施(1)检查沥青和水溶液流量。对由阀门控制流量,靠自重流入乳 化机漏斗的开式系统用直观方法调节流量;对闭式系统根据流量计调节 流量,流量计误差偏大时应及时调换。(2)降低沥青温度或水溶液温度。沥青温度一般为1201501C, 进入乳化机时乳化剂水溶液温度一般为35500 o(3)沥青管路、泵、容器阀门等设施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沥青粘 度。所以流动性的部位都应有保温设施。3 . 5乳液标准粘度或恩氏粘度过大或

12、过小.现象粘度过大,乳液流动性差,贮存稳定性不好。粘度过小,乳液容易流 失(施工时),减少沥青与骨料的粘附厚度。1 .原因分析(1)沥青含量过高或过低。(2)乳化剂含量过高粘度变大、乳化剂含量过低粘度变小。2 .防治措施(1)调整沥青含量。增大沥青含量可提高沥青粘度,降低沥青含 量可减小沥青粘度。一般沥青含量为50%60%。(2)调整乳化剂用量并合理选择乳化剂品种。3 . 6贮存稳定性不合格第17页共28页1.现象乳液在容器内产生絮凝、结皮、沉淀。2.原因分析(1)容器破损,乳液在规定贮存期内,接触空气时间过长。(2)乳化剂本身活性不能保证贮存稳定性。(3)高温下太阳曝晒,或严寒冰冻环境贮存。

13、3.防治措施(1)需贮存较长时间的乳液,应装入密闭的塑料桶或其它能密封 的容器中,防止和空气直接接触。在贮存期间应定期检查贮存质量。(2)掺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如胺类乳化剂掺CaCb。2H2。对等稳定 剂或盐酸等延长乳液贮存时间。(3)乳化沥青贮存在阴凉通风处,切忌曝晒和冷冻。五、再生沥青混合料5.1再生沥青混合料整体性差1 .现象产品中含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严重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 引起沥青路面松散。2 .原因分析(1)旧沥青路面材料中混有建筑垃圾。路基黄泥碎石、粉煤灰混 合料、水泥混凝土碎石、泥土与挖掘的旧沥青路面材料混放一起,经过 粉碎和过筛,进入沥青混合料搅拌缸,混入产品,降低沥青

14、混合料质量, 引起沥青路面松散。第18页共28页(2)旧沥青路面材料中混有生活垃圾,过筛时生活垃圾堵塞筛网 孔造成停产。小于筛网孔的生活垃圾仍然通过筛孔进入拌缸,拌人沥青 混合料中,造成沥青混合料质量不合格。3 .防治措施(1)不得使用混有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的旧沥青路面材料。(2)旧沥青路面面层材料边铳刨边装运至沥青混合料拌和厂。5 . 2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材料拌制不均匀.现象经拌制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没有充分包裹旧料,产生花料。1 .原因分析(1)掺用回收旧沥青路面材料太多,与新加热的石料热交换不够, 温度较低的旧沥青路面材料无法与新沥青拌制均匀。(2)回收的旧沥青路面材料没有按规定的

15、比例均匀地喷洒软化剂 (再生剂)。(3)沥青含量少。2 .防治措施(1)对回收利用的旧沥青路面材料。在边破碎边过筛过程中,喷 洒洁净水,防止粉尘飞扬。对符合规格的旧沥青路面材料,掺占旧沥青 路面材料重量1 %左右再生剂进行拌制均匀。存放时间不得小于24h, 使再生剂充分渗入旧沥青路面材料中,让老化的旧沥青路面材料达到再 生目的。(2)旧沥青路面材料经过再生剂喷洒存放后,不得进干燥筒明火加第19页共28页(4)炎热夏季,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混合物的温度。3 .治理方法调整外加剂含量,现场二次搅拌。二.混凝土混合物离析.现象混凝土混合物经搅拌运输车送至施工现场后,由于搅拌车问题卸料 时初始粗骨料上浮

16、,继而稠度变稀。1 .原因分析(1)部分型号的搅拌运输车搅拌性能不良,经一定路程的运送,初 始出料时混凝土混合物发生明显的粗骨料上浮现象。(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内留有积水,装料前未排净或在运送过 程中,任意往拌筒内加水。2 .预防措施(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卸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使混凝土 混合物均匀后卸料。(2)加强管理,对清洗后的拌筒,须排尽积水后方可装料。装料后, 严禁随意往拌简内加水。3 .治理方法用高速旋转搅拌运输车的筒体,使混凝土混合物拌和均匀。三.坍落度不稳定1.现象:混凝土混合物卸出搅拌机坍落度变化起伏大,超过允许偏差范围。热。(3)对新增加的石料,温度应控制在230以

17、内。旧沥青路面材料用量一般为25%30%。(4)旧沥青路面材料,经常取样做抽提分析,根据需拌制的沥青 混合料的品种调整集料和沥青用量,使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级配曲线 控制在规范之内。六、改性沥青改性沥青(生产工艺见图K4-3)1改性剂未充分以微粒均匀分散于沥青中(胶体磨剪切碾磨式)1 .现象改性沥青用肉眼或显微镜能观察到粒状聚合物或微粒大小不均。 特别是微粒超过规定细度要求,颗粒没有呈微粒状均匀分散在沥青中。2 .原因分析(1)基础沥青温度过低,或加工过程补充“冷”沥青过多造成基 础沥青温度下降至规定碾磨温度以下。(2)剪切、碾磨次数不够。第20页共28页(3)聚合物性能发生变化,如分子结构变

18、化,熔点变大等。聚合 物颗粒变大,如受潮结团或颗粒中混有团块。(4)改性沥青贮存时间过长,聚合物与沥青分离。(5)胶体磨间隙太大。3 .防治措施(1)应根据胶体磨性能、改性剂种类,确定基础沥青的温度范围, 严格控制最低温度。应注意由于高温加热时间过长导致沥青老化。(2)剪切、碾磨的时间及次数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3)发现颗粒不能被剪切、碾磨至规定微粒时,应增加碾磨次数, 同时对聚合物进行检查,如含有过多杂质,或熔点过高增加碾磨次数还 不能达到目的时,该聚合物不能使用;当发现有团块聚合物时,必须把 团块粉碎至直径小于碾磨机人口管道直径的1 / 3O(4)通过离析试验,确定改性沥青贮存的最长时间,

19、若无稳定技 术尽量做到当天生产当天用完。带搅拌器的贮存罐贮存时间也不易过长。(5)适当调整胶体磨间隙。6. 2改性剂不能被热沥青充分溶解(混融机械搅拌式).现象在使用搅拌式改性机时,经常发现改性剂不能充分溶解,显微镜 切片显示,颗粒没有均匀分散在沥青中。特别是第一锅改性沥青最常见。1 .原因分析(1)沥青温度未能使改性剂溶化达到最佳状态。(2)搅拌式改性设备保温差,导致温度散失过快。第21页共28页(3)搅拌设备转速慢。(4)搅拌时间不够。2 .防治措施(1)沥青温度应经过试验确定。(2)搅拌机应有良好的保温设施,搅拌前应对搅拌锅预先加热保温 至规定温度。(3)搅拌转速应根据沥青及改性剂数量和

20、性质确定。在掺入 改性剂时应缓缓倒入,减慢转速,控制电流,然后增加转速至正常要求。(4)根据改性剂种类和数量变化调整搅拌时间。6 . 3改性沥青的性能发生变化.现象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及有关技术数据不符合规定要 求。7 .原因分析(1)沥青高温加热时间过长,发生老化。(2)掺加改性剂的数量不正确。(3)改性剂未充分搅拌均匀。(4)改性剂不合格。(5)改性设备的沥青流量计不准确。(6)改性设备的油泵和其它油泵同时使用一个贮油罐时,容易使 流量计数值失准。(7)贮存期过长,或贮存期间和生产前没有充分搅拌或循环,致第22页共28页使改性沥青产生分离或凝絮。8 .防治措施(1)缩短沥青的升温

21、和改性加工时间,对剩余高温沥青应采取降 温办法,第二次加工前再升温。(2)掺加改性剂事先根据剂量、品种预先称量、分堆,防止剂量、 品种误差。(3)改性剂应充分搅拌细化。(4)沥青流量计必须准确,并且通过计量标定。(5)当改性沥青设备从一个贮油罐抽取沥青时,其它油泵应停止 从这个贮油罐抽取沥青。(6)改性沥青的贮存期和贮存环境应通过试验确定,在贮存期间 和生产前应搅拌或循环,超过贮存期的改性沥青必须通过试验,合格后 方可使用。6. 4改性沥青混合料花料.现象改性沥青混合料中矿料没有完全均匀被结合料裹复。1 .原因分析:除和普通沥青混合料花料类似的原因外,主要存在以 下几个方面:(1)改性沥青温度

22、过低、集料加热温度没有随改性沥青粘度等级的 提高而相应提高。(2)改性沥青的使用量偏少。(3)拌制时间设定不正确。第23页共28页2 .防治措施(1)改性沥青的拌制温度应以粘度试验确定,没有粘度试验 条件的至少应以软化点为考值设定最低拌制温度,进入拌缸的改性沥青 温度应在设定最低温度以上。改性沥青混合拌制时集料温度一般都比普 通沥青混合料高,拌制温度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1020C。(2)改性沥青的最佳用量以马歇尔试验确定。(3)正确设定集料、改性沥青温度下,一般不需要延长改性沥青 混合料拌制时间(和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当填料含量大幅度增加时 应延长拌制时间。附录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C

23、)第24页共28页1.4. 4. 6贮存稳定性不合格1.现象图1.4-1乳化沥青生产工艺流程第25页共28页14.5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见图1.4-2)1-4. 5.1再生沥青混合料整体性差蒸汽斜炉 或导耳油协育表01活化剂(需要时用)技配比称,I敢袭防育汤育加热精装的马皓泊炉或电加热SSWSK 科熔按配料比例干筒加然-r- *热科解集尘装置庆仓热集料仓但料仓粗料仓细料仓林量按配比混合料储科仓出厂工艺ttss再生Kwfl合科碎、部分:律和机网料处拌再生剂H的旧科再生剂图1.4-2热拌沥青混合料工艺流程1 .现象市政小构件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一.缺角、损边.现象局部棱角损坏、断裂、脱落。1 .原

24、因分析(1)混凝土强度较低。(2)拆模、脱模、搬运、堆放时,操作方法不当,碰撞损坏。2 .预防措施(1)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搬运。(2)在拆模、脱模、搬运、堆放时,注意操作方法,防止碰撞损第26页共28页 坏。3 .治理方法及时修复,如影响使用功能,应报废处理。二.表面蜂窝、麻面.现象构件表面缺少水泥砂浆形成石子外露。1 .原因分析(1)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或振捣时间不够、漏捣,造成缺浆。(2)模具组装不严,拼缝过大,无止浆措施,由漏浆而引起蜂窝、 麻面。三.规格尺寸超标.现象构件的规格尺寸一项或多项超过允许偏差值。1 .原因分析(1)模具磨损变形,组装不紧固。(2)采用快速脱模工艺生产

25、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偏大或脱模过早, 混凝土自行坍塌。2 .预防措施(1)加强模具维护保养,及时检修模具。做到配件齐全。(2)采用快速脱模工艺生产时,模具的拆除时间应根据气温而定, 控制在混凝土不发生塌落变形时为准。(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第27页共28页4.治理方法按其结构功能,降级使用或报废。第28页共28页2 .原因分析(1)混凝土搅拌称量系统计量误差大,不稳定。(2)细骨料含水率变化。(3)水泥混仓存放,混合使用。3 .预防措施(1)计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定,并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 有效合格证,加强自检,确保计量准确。(2)加强骨料含水率的检测,变化时,及时调整配合比

26、。(3)进库水泥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和标号分别贮存、使用。4 .治理方法坍落度偏大,按配合比材料用量,加入适量干料或放置一段时间后 出厂;坍落度偏小,保持水灰比不变,适量增加水泥浆用量或适量追加减水 剂;均需经搅拌运输车高速旋转拌和后方可出厂。四.泵送性差.现象混凝土混合物离析、或粗骨料粒径过大和异常杂物混人而引起堵泵。1 .原因分析(1)配合比选择不符合泵送工艺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2)水泥用量偏低。(3)砂、石级配不合理,空隙率大。(4)配合比中砂率过小,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易离析。2 .预防措施(1)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 土泵的型号种类、输送管径、泵送距离、

27、气候条件等具体施工条件确定。(2)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泵送高度在50nl以下时, 对碎石不宜大于1: 3,对卵石不宜大于1: 2.5;泵送高度在50100m 时,宜在1: 4-1: 5;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在I: 4-1: 5o(3)骨料品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针 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细骨料宜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 的砂,不应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8%45 %。(4)泵送混凝土的水次比直为040. 6,最少水泥用量直300kg /m3,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00180mm。(5)泵送混凝土应选用合格品种的外加剂及合适的掺量。3 .

28、治理方法调整配合比,满足泵送工艺要求。严禁将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 人泵。五.施工现场混凝土试块强度不合格.现象出厂检验混凝土强度合格,施工现场交货检验强度不合格,经回弹 法或取芯样复检,强度合格。1 .原因分析(1)计量设备故障,坍落度失控,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2)施工现场取样、试块制作不规范。(3)试块养护不良,炎热夏季试块脱水,冬季养护温度过低。2 .预防措施(1)加强计量设备的保养,确保投料准确,控制出机混凝土混合物 坍落度。(2)施工现场取样应在搅拌运输车卸料过程中的1/43/4之间抽 取,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用量的1.5倍,且不得少于 0. 02m3;人工插捣成型试块

29、,应分两层装入试模,每层装料厚度大致相 等,每层插捣次数应根据试件的截面而定,一般每100cm“截面积不少 于12次。(3)加强试块养护,标养试件成型后覆盖表面,以防水分蒸发、 脱水,隔天拆模后,应放入温度为203七、湿度为9096以上的标准养 护室中养护。当无标养室时,混凝土试件可在温度为203(的不流动 水中养护,水的pH值不应小于7。3 .治理方法采用回弹法或钻取芯样复试。沥青制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一.沥青混合料外观1 .1沥青混合料花料.现象沥青混合料中有少量石料颗粒没有被沥青均匀裹覆。2 .原因分析(1)沥青加热温度或矿料加热温度没有达到规定温度。(2)有冲灰或漏料现象。(3)拌和时间

30、短。(4)沥青用量偏少。3 .防治措施(1)沥青温度或矿料温度须加热到规定温度。(2)加强设备维修和保养。(3)适当增加拌和时间。(4)按马歇尔试验设计方法找出最佳沥青用量。1 . 2沥青混合料粗细分离.现象沥青混合料中粗、细颗粒明显分离。2 .原因分析(1)沥青或集料温度过低,沥青混合料拌制温度没有达到规定要求。(2)冷集料进料不均匀。(3)细集料过多。第6页共28页(4)拌和时间短。(5)振动筛频率偏小,过筛不清,大仓中有小颗粒集料。3 .防治措施(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将沥青和集料加热到规定温度使沥青混合 料拌制温度达到规定温度。(2)控制冷集料进料比例和速度。(3)适当减少细集料用量。

31、(4)适当延长拌和时间。(5)改进设备,使振动筛频率达到要求。1 . 3沥青混合料结团、结块.现象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和沥青结成呈椭圆形状或扁平状,直径或外 径尺寸超过10mm团块。2 .原因分析(1)填料和沥青用量偏多。(2)原材料中集料有泥团。(3) 05mm细集料含水量过高,或含粉量高。(4)拌缸死角、或者拌缸壁积料,被沥青粘附后成块状下坠。3 .防治措施(1)适当减少填料和沥青用量,生产前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标准 配合比。见附表2或附表3。(2)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厂质量,不合格原材料不得投入生产。见表第7页共28页1. 1-16,表 L 1-19,表 1. 18o(3) 05mm细集料堆

32、放应有防雨棚,防止雨水进入。采购05mm 材料时应控制好质量,对含粉量高的细集料在使用时适当增加35nlm颗粒含 量。见表1. 1T7或表1. 1-18。(4)经常清除拌缸内积料。1. 4沥青混合料干枯.现象沥青混合料温度超过规定的出厂温度或低于规定的出厂温度。沥青 混合料温度高,冒青烟,表面没有光泽。沥青混合料温度低,显得干硬, 尤其粗集料上沥青包裹不足,这种沥青混合料强度低,不易压实,易松 散。1 .原因分析(1)燃油泵压力过高。(2)集料含水量或高或低。(3)冷集料进料速度不均匀,集料进料比例控制不当。(4)温度仪表显示失准,导致工人误操作。2 .防治措施(1)根据集料含水量的变化,适当

33、调整燃烧压力,使集料温度达到 规定温度(见附录1)。(2)控制好粗细集料进料比例及速度。(3)加强仪表维修和保养工作。第8页共28页(4)加强生产过程检测工作,及时调整、维修的温度仪表。1 . 5沥青混合料松散.现象沥青混合料没有粘结力,出现松散。2 .原因分析(1)沥青加热温度太高,致使沥青老化,粘结力下降或没有粘结力。(2)没有按标准配合比拌制。(3)掺用黄砂太多。(4)酸性石料没有掺抗剥离剂。3 .防治措施(1)沥青加热到规定温度(见附录1)。(2)严格按标准配合比进行生产。(3)适当减少黄砂用量或用05nlm细集料代用黄砂。(4)采用酸性石料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须掺加抗剥离剂。1 . 6砂粒式沥青混合料中混有粗集料.现象砂粒式沥青混合料中含有少量粗集料。2 .原因分析(1)热料仓筛网破损,粗集料漏进小仓。(2)运输车辆没有清扫干净。(3)储料仓粘料、拌缸死角料或拌缸积料没有清除干净。3 .防治措施第9页共2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