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安泰集团、华益型钢有限公司、西安万合冶金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一、专业建设基础扎实,产业发展有助经济转型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冶金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近60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隶属于山西省教育厅
2、。近60年,学院秉承“励学重行”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2010年8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成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冶金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机械)专业始建于1954年,近60年来为钢铁企业培养了9000余名冶金机械维修、维护的专门技能型人才,为钢铁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一)教学改革长期以来积极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经验和专业建设成果。2010年我系机械产品几何量检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机械设
3、计基础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二)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教师共15名,其中校内专任教师8名(教授1名,副教授4名,双师资格教师6名,具有职业资格考评员4名),校外兼职教师7名(全部来自于钢铁企业,均为高级工程师)。程志彦老师在2006年山西省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近年来,教师参与的钢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6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篇,编写国家规划教材5部。(三)实训条件本专业现有机械测量、机械创新、液压技术、CAD/CAM、钳工、焊工6个校内实训室,资产总值147万元,实训室面积600m2;校外实训基地有榆次华益型钢有限公司、安泰集团、榆次液压件有限公司等8个,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学生的校内生
4、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四)行业背景山西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与跨越,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冶金机械装备需要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的高端方向转变,生产一线迫切需要补充大量的机械设备维修维护与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机械)专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促进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机械)专业与钢铁产业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是目前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五)存在的主要问题1、专业建设水平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校企合作机制体制不够完善,专业发展缺乏活力。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仍存在传统的学科体系痕迹,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度较低,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不强。3、
5、该专业各实训室多为专业基础实训室,缺乏可以进行真实岗位训练,且具有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的实训场所。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一)专业建设目标以钢铁企业的发展和用人需求为依据,建立专业与企业合作机制与平台,引入企业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创新 “多方联动,教产全过程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机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培养方式更加灵活,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有较大提高,立足行业,服务地方,面向全国。使本专业在同类院校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成为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基地。(二)
6、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爱钢铁,能吃苦,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素养,了解现代钢铁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具备冶金机械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三)教学质量目标及其检测指标根据学院ISO900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本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保障专业的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成立以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达到以下教学质量目标:1、毕业生合格率大于95%2、毕业生
7、就业率大于90%3、重点专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比例为100%4、学生职业资格证获证率大于95%5、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100%6、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7、专业教师每年下厂实践时间大于2个月8、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的上课率大于50%9、校外实验实训基地顶岗时间大于6个月三、专业建设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全面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一)推进校企对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责任人 常晓俊)为全面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制度建立作为本项目建设的首要内容。建设期间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成立机械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组在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和指导下,成立机
8、械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组,全面负责本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的开拓和运行。工作组由本专业带头人和企业技术负责人组成,工作组下设实习实训指导小组,企业联络协调小组,课程改革与开发小组,双师团队建设小组,教学质量评价小组等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确保专业校企合作工作机制的有效、长效运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组组成:组长 常晓俊 副教授 专业带头人 侯俊山 高级工程师 太钢不锈热轧厂设备主管 实习实训指导小组 冀立平 副教授 骨干教师 程保柱 华益型钢设备科科长企业联络协调小组 何宗霖 讲师 专业教师 黑 黛 工程师 太钢不锈冷轧培训部课程改革与开发小组 程志彦 副教授 教研室主任
9、 黄 清 高级工程师 太重轧钢研究所双师团队建设小组 孟宪明 教授 教研室主任 关维民 工程师 太钢人力资源培训部教学质量评价小组 白雪清 讲师 专业教师 孙亦蕙 副教授 学院教学督导处处长张建国 高级工程师 太钢钢管厂副厂长2、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本专业所有专业教师均要制定个人年度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和项目规划,结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或参与企业工程实践。教师校企合作项目成果和工作总结按年度归入教师业务档案。3、建立“核心课程合作开发工作制度”对本专业新构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分别成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小组,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完成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4、建立
10、“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在合作企业建立学生实习指导站,负责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组织、指导和考评工作,落实学生实习安全保险责任,确保合作育人各环节的正常进行。5、建立“冶金机械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制度”组织和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6、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紧跟冶金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步伐,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冶金机械安装调试与维护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五个对接,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模式,在充分广泛的企业调研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在国
11、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实施期间,提出了“职业引导、行业平台、工学交替、三岗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专业所对的岗位工作要求、职业能力要求、企业发展要求探索和实践以 “多方联动,教产全过程融合”为主导,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7、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建以钢铁生产流程中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主线,以炼铁、炼钢、轧钢3大生产环节设备维修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基础,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形成包含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实训项目理实一体化的实践型专业课。新课程体系两门核心课程构建的思路为:轧钢机械运行维护与检修将原轧钢机械设备、机械维修与维护、冶金机械电气控制、液压控
12、制技术等课程中的概念和理论部分进行解构和整合,以轧钢生产过程中机械运行故障为案例,结合机械维修规程和企业的生产标准,构建以项目为单元,以任务为载体的课程。冶炼机械运行维护与检修将原冶炼机械设备、机械维修与维护、冶金机械电气控制、液压控制技术等课程中的概念和理论部分进行解构和整合,以冶炼生产过程中机械运行故障为案例,结合机械维修规程和企业的生产标准,构建以项目为单元,以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两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冶金机械维修钳工(高级)、冶金机械维修电工(高级)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实现有机融合,在试行过程中可以考虑以证代考的考评模式。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由校企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按照:企业调研、岗位典
13、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企业职业标准收集、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收集、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内容、开发实训项目、制定考评标准、编写校本教材的路径进行,2012年底完成并通过专家鉴定,2013年开始实施。(二)探索系统培养,开发中职后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责任人 程志彦)发挥引领作用,探索系统培养,积极推进中高职的衔接,制定中职后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职的职业资格为初级和中级工,高职的职业资格为高级工,形成中职课程体系和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对照见表1。(三)强化实践育人,提高教学效果(责任人 何宗霖)1、新建轧钢机械维修实训室该实训室为轧钢机械运行维护与检修课程项目化教学场所,内设小型二辊轧钢
14、机及其辅助机械设备2套及设备拆装模型10套,具备真实生产氛围和条件,可供学生完成轧钢设备维修、拆装、调试、运行等工作任务。主要设备:小型四辊轧钢机(生产型)2套 轧钢机辅助机械设备(生产型)2套 供电系统1套设备安装调试、工具2、新建冶炼机械维修实训室该实训室为冶炼机械运行维护与检修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场所,内设小型冶金炉仿真模型2套,冶炼设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套,具备真实生产氛围和条件,可供学生完成冶炼设备维修、拆装、调试、运行等工作任务。主要设备:小型冶金炉仿真模型5套冶炼设备虚拟仿真实训系统30点供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工具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原有基础上扩增长治钢铁集团公司、常平钢铁公司、
15、建帮钢铁集团为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在基地建立炼铁、炼钢、轧钢设备检修与维护实习工位150个,教师实践锻炼岗位20个。建立健全校外实训基地共建共管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使新增校外实训基地在强化实践育人,实习安全保障等方面校企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中职课程体系和高职课程体系对造表 表1工作内容高职课程体系中职课程体系作业环境准备1.能够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准备、维护作业现场2.能够组织实施文明生产1.能够判断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2.能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和用品读图与绘图1.能够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及装配图2.能够读懂机械设备液压系统图3.能够测绘常用零件图1.能够读懂简单的机械零件及
16、装配图2.能够识读常用的液压元件符号技术准备1.能够讲解机械设备检修技术要求2.能够在复杂条件下作好维修准备工作1.能在指导下读懂所检修设备的技术资料2.能选用检修项目中所使用的工具3.能够维护、保养、保存所使用机具和工具设备安装调试1.能够组织完成拆装、调试成套机械设备2.能够处理较复杂的机械设备安装、调试中的技术问题1.能拆装机械易损零部件2.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备安装、调试中的技术问题设备润滑1.能够指导机械设备润滑、保养全过程2.能够识别润滑油品种1.能够在指导下对部分机械设备的各润滑部位进行检查2.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设备修理1.能够调整机械设备机械传动重要部位配合间隙2
17、.能够分析处理机械设备液压系统常见故障3.能够处理机械设备机械传动系统复杂故障4.能够判断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的常见故障5.能够处理机械设备修理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6.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1.能够检修处理冶金机械设备在运转中的一般故障2.能够对冶金机械设备的零部件进行拆装与检修3.能够判断机械设备液压系统常见故障4.能够对机械设备进行常规维修维护5.能够清洗油箱和过滤器 (四)转变培养方式,实现校企联合教学(责任人 孟宪明)1、推行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方式转变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推行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学做一体的模式,改变过去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分割
18、的做法,以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主要任务如拆装轧钢设备辊系、压下装置、平衡装置、安装、调试轧钢机械工作机座等,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2、开展技能大赛,缩短就业距离在总结前六届我院大学生技能大赛的基础上,和企业技术员开发新的竞赛项目,使新项目更贴近生产实际,缩短就业距离。(五)建设教学团队,完善双师结构(责任人 孟宪明)1、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团队建设聘请太钢与太重的两名高级工程师为本专业的兼职专业带头人,负责本专业建设的专业规划、专业发展
19、服务能力建设。2、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每年选派2-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钢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工作,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达到技师以上技能等级水平。3、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每年选送2名专业教师去国内外进修、访问,将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引进学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注重培养教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7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学并指导实习实训,确保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到2013年,兼职教师比例及承担的专业课课时均达50%以上。(六)实施第三方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责任人 孙颖)建立用人单位、行业企业
20、、学生及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多方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职业发展信息作为评价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为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网络,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本专业和本专业群毕业生五年之内的职业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分析毕业生、教师、企业、教学等方面的信息,为专业可持续发展、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调整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四、改革举措力度大,有保障(一)组织保障为保障专业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学院成立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机械)专业建设项目领导组,由院长任领导组组长,教务院长任领导组副组长,教务、财务、督导、设备等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
21、负责指导和协调项目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刘 勇 院长 副组长:王治宪 教务院长 成员:陈清胜 教务处处长 吴 军 财务处处长 孙亦蕙 教学督导处处长 金 鑫 设备处处长机械工程系成立项目工作组,由系主任任组长,落实各个子项目,负责协调各个子项目的建设工作。工作组组长:常晓俊 副教授 机械工程系主任成员:侯俊山 高级工程师 太钢不锈热轧厂设备主管 程志彦 副教授 机械工程系机械教研室主任孟宪明 教授 教研室主任冀立平 副教授 教研室主任黄 清 高级工程师 太重轧钢研究所张建国 高级工程师 太钢钢管厂副厂长关维民 工程师 太钢人力资源培训部程保柱 华益型钢设备科科长何宗霖 讲师白雪清 讲师(二)制
22、度保障按照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教育部相关政策和学院的相关管理制度,根据本专业具体建设内容和特点,制订工作管理细则,保证责任的落实。(三)措施保障编制冶金机械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专业及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书,分解任务。建立专业建设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和教学质量。组织参与专业建设人员培训,学习中央财政扶持专业建设的有关文件、制度、项目、要求,提高认识水平、政策水平、专业水平和专业建设责任感;掌握专业建设的程序和内容,提高改革措施实施的把握能力,加强质量控制,有效利用资源,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四)资金保障本项目计划总投入410万元,
23、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80万元,学院自筹80万元,企业捐助50万元。有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的大力支持,有山西省教育厅及学院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指导、检查和监督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资金问题,能够确保专款专用,项目高质量、高水平实施。五、绩效考核指标明确,可控性强(一)建设进度专业建设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1. 专业建设调研、筹备、初步开发阶段:(2011.102012.3)(1)成立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机械)专业建设项目领导组和项目工作组,层层发动,任务分解,落实责任。(2)完成对钢铁行业职业能力、人才需求、毕业生信息等进行全方位调研,请行业专家座谈研讨,校企共同构
24、建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3)开发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组织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筹备教材编写工作。(4)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初步建设,共同商讨本专业应开设实验实训项目,拟定轧钢机械维修和冶炼机械维修实训室建设计划并进行系统调研。(5)建成一个校外基地。(6)选派一名骨干教师到国家重点院校进修学习;选派两名中青年教师到钢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机制,拟定专业人才引进计划。(7)开展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系统建设的调研。2.专业建设实施阶段: (2012.42012.8)(1)完成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个。(2)继续加强和钢铁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根据订
25、单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完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3)完成2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和教学设计,在试点班实施教学,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4)新建轧钢机械维修实训室和冶炼机械维修实训室设备安装调试,试点班开始轧钢机械运行维护与检修,冶炼机械运行维护与检修等课程任务驱动教学。 (5)完成2个校外实训基地建设。(6)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选派专业教师赴境外、国内以及企业进行职业教学能力培训和锻炼,选聘德技兼备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人数达到50%要求,引进专职教师人才3名,基本满足学院专业教学改革需要。(7)开始毕业生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软件开发。3.专业建设全面完成总结阶段:
26、 (2012.92013.3)(1)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个,进行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经验总结。(2)根据钢铁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实践,总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培养方式进行调整,形成完善的体现工学结合课程体系。(3)根据运行情况,建设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开展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完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PPT教学课件及教材的编写和公开出版工作。(4)2门专业核心课程全面开展学做一体、任务驱动教学。(5)完成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网的建设,并投入使用。(6)完成轧钢机械维修实训室、冶炼机械维修实训室的建设,全部实
27、验实训设施运行正常。(7)教师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和国内外进修经验总结,继续强化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突出老中青三代专业教师间的传帮带作用。(二)预期效果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机械)专业经重点建设,将成为山西省钢铁企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对山西省及周边地区钢铁产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将有较大的提升。2012年预期绩效1、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学院与行业协会、企业形成平等、合作、共赢模式,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等目标。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校企双向兼职、双向服务等平台,实现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融合,建成一支双师结构合理、
28、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教师的企业生产经验、实验实训指导水平、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兼职教师人数及教学工作量比例达50%,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00%。3、建成校企共享型专业资源库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将建成冶金机械专业的专业资源、课程资源、技能训练资源、社会服务资源和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资源等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机械类相关专业及校外学员、校内师生提供一个教学资源共享及网络沟通学习平台。2013年预期绩效1、校内外实训条件进一步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成,进一步改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为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保障。2
29、、教学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引入第三方评价,贯彻ISO900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从目标制定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全程监控,把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毕业生职业能力得到提升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应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对学院的满意率达95%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5%以上。人才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毕业生竞争力显著提升。六、专业建设预算安排合理 本专业央财预算共计28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140万元,非设备购置费140万元。(一)2011年央财使用预算14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
30、90万元,非设备购置费50万元。1、设备购置费90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轧钢机械实训室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万元)总价(万元)轧钢机四辊800mm2组3264轧钢机辅机800mm2套7.515配电系统380V/70KW1套66工具1套55合计902、非设备购置费50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项 目金额(万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专业调研,2人才培养方案初稿1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初稿3教学资源15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企业调研3初步建立校企合作机制4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教师企业锻炼5教师进修、提高8双师团队建设4实习耗材补贴3实习意外伤害保险2合计50(二)2012年央财使用分项
31、预算14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50万元,非设备购置费90万元。1、设备购置费50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冶炼机械实训室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万元)总价(万元)冶炼机械模型500*3005组420仿真系统30节点0.412供电系统380V/20KW1套44工具10套0.4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10合计502、非设备购置费90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项 目金额(万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专业调研4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并实施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开发完成,出版教材4教学资源28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企业调研3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并实施5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教师企业锻炼10教师进修、提高12双师团队建设11实习耗材补贴7实习意外伤害保险3合计90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