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中磨砺教学管理的亮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追求中磨砺教学管理的亮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追求中磨砺教学管理的亮点周润宇I“三重”建设(即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在西南科 技大学广大师生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忆往昔,为了学校 的开展,高扬追求的大旗,学校管理者弹精竭虑地思考着办学之“道”。 “三重”建设的举措,是众多管理者思想碰撞的火花,智慧的浓缩。 它助推着学校在改革中求开展,在开展中求突破,在突破中求升华。 曾几何时,我们寻求了 “三重”,期间接纳了 “三重”,而今仍坚守着 “三重”,“三重”与我们同行,不离不弃!在遐思中又想到过去的岁 月,“三重”缘何而来?一、抓教学常规;打底色方园成形20世纪的70年代末,改革开放导引着高等教育大开展、大变 革。四川建材工业
2、学院面对机遇与挑战,有着强烈的自我开展和自我 约束的觉醒,由此而产生了较强的内部动力。作为一所地处中等城市 绵阳的普通高校,在全国高校林立、群雄逐鹿之中,无任何优势可言。 唯有怀抱理想,在教育虔诚的追求中,寻求变革开展的突破口,致力 于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不断调和,负重前行,才能走上开展之路。学校开展是主旋律,前进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前进的过程难免 是“大浪淘沙”,或为落伍者,或为颓唐者。作为“年青”且又名不 作者简介:周润宇(1938),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机械,教学管理。见经传的普通高校,必须准确的定位,理清自身的属性、提炼自身的 办学理念、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培育自身的办学优势、彰显自
3、身的 办学特色,走一条表达地方学校所具有的“区域性”、“开放性”、“应 用性”和“服务性”特点之路。80年代阶段,学校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潮流, 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在正确认识自身办学条件基础上,扬长避短,确 立开展愿景,使命和目标。以提高管理潜能,提升教育质量,增强竞 争能力为宗旨。年青的学校不丧失自信、不自轻自贱,基于学年学分 制的基础,以抓教学常规为根本,“强筋壮骨”。常规不等于平凡,教 学常规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在常规上下功夫,在常规上做文章。 从常规中开始,从常规中出新,从常规中升华,从常规中收获。正因 为抓紧,抓实了常规,学校完善健全了学校制度,实现了管理制度化,
4、规划化,民主化,法制化。教学常规磨砺着学校,成就着学校。梳理 既往的常规举措,可归结为:运用了一种策略,传承着一种理念,凝 聚了一种精神,创立了一种机制,培植了一种行为,形成了一种气氛, 塑造了一种形像,积淀了一些财富。常规使学校在规范中求创新,在 传承中求开展,在反思中求完善。教学常规管理为学校打下了厚重的 底色是学校开展的基石,制度文化又是厚重的文化积淀,由此而创造 了学校亮丽而润泽的青春。二、举“三重”建设:点龙睛凸现亮点20世纪90年代,学校明确提出了 “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思想转变是先导”的思路。因为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 的开展走向,所以学校重视开展规划,用规划来统一思
5、想,确定开展 目标;用规划来设计和调控开展速度,保证办学质量。尤其是1992 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激励着学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 精神,审势度势,认真研究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提出了学校管理体制 改革与当地大型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办学的新思路。而更改校名以适应 名副其实的层次性和区域性的需要已孕育其中。1993年8月国家教 育委员会批覆四川建材工业学院更名为“西南工学院”文件正式下达。 学院的更名意味着联合办学的实践开创了国内办学体制改革的一种 新形式,被国家认定为“西南工学院模式”,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也彰显了学校办学的特色,实现了学校第一次跨越性开展。更名后的西南工学院,办学体制的改革推动
6、学校跨出国门,与 国际间的高校合作,进一步扩大。学校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 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相继开展交流合作。尤其是与加拿大劳伦丁大 学的校际合作基础更加深厚、牢固。标志性的CIDA工程,开创了中 国远距离教育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中国西部地区开展成人教育和 职业技术教育的先河。以此为契机,学校先后派出162人次赴加拿大 进行远程教育的进修、培训、考察和工作,极大的促进了学校教师教 学水平和国际科技合作能力。人才的辈出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基于对学校内部条件、联合办学的需求和教育开展趋势的综合分析,如何把握地方大学在开展上的区域适应 性;学校有着深层次的思议。学校明
7、确提出了对学科、专业、人才层 次培养进行结构性调整。在学科结构上致力于重点开展应用学科,稳定和提高基础学科, 适当开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在专业结构上明确了要较快由过去以 建材类为主的专业,调整为既突出建材特色,又适应各类董事单位和 地方区域特色的全方位、宽专业体系,逐步为实现更高层次的联合办 学奠定基础。学校由19个专业调整至34个专业,初步形成具有工科 为主、文、理兼有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开展需要的有区域科技特色 的专业体系;在课程体系上致力于课程结构构建,既包括建立课程的 整体结构,也包括建立课程的具体结构。前者是指课程体系的整体优 化,后者是指对每类、每种课程内容和形式安排的优化。在理
8、清思路、 洞察幽微、注重机遇、完善机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把致力于重点 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课程建设(即“三重”建设)作为学校长效机 制的建设工程,以此强力助推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关于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大学开展之本,学科建设是龙头,是核心,在于形 成学科“高原”,凸现学科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形成新的增长点, 实现对专业的引领。学科建设是固本强基,以科研为支撑,出成果, 名学校。在学科建设中不跟风,不赶潮,不求大,不求全,根据学校的 实际情况实现了由点到面,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高水平的原那么进 行部局。学校最早确立了 “地质学科”为国家建材总局认定的重点学 科。该学科在建设中努力突出行业
9、性的特点,彰显其在非金属矿和建 材领域地质方面的优势,其积累的经验,对学校后来其他学科建设有 重要的借鉴作用,产生了好的示范效应和大的引领作用。(二)关于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基础,是根本,在于课程体系的优化,凸显专业技 术知识的应用性,培植优势专业,形成专业特色,实现应用型人才综 合素质的培养。专业建设是增强内涵,以教学为依托,出人才,上水 平。学校最先确立了 “采矿专业”为国家建材总局重点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中贯彻了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强化能力 的思路。使这一老专业不断增强专业的科技含金量,上质量、上水平。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处理当前与长远,基础与前沿,现实与可能 的关系。既
10、注重专业纵向延伸,又注重专业横向拓宽。在改造传统老 专业方面,进行了新的实践,取得了好的效果。为学校专业对接市场, 开辟拓展紧缺专业起了 “抛砖引玉”的作用。(三)关于重点课程建议课程建设是抓手,是支点,在于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结构的 构建,凸显师资、教材、设备、管理等系统性的整合,立体化的构建, 形成品牌,实现课程之间的相互对接,进而形成优势课程群。课程建 设以精细为前提,出亮点、出精品。学校在重点课程建设中,立足于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入 手,以主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为重点,审视现实,着眼长运,提 高品位,突出特色,优化课程体系,重视系列课程建设。对涉及全校 学生基础性、受益面大的课程
11、优先选为重点课程建设范围。鉴于此,20世纪90年代先后将高等教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热 工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电工学、岩体力学、机械设计 等课程相继分批列入国家建材总局重点课程建设范围。在重点课程建 设中,学校提出“五个有”的自我评价标准。该标准与国家教委在 90年代末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基本相符。实践说明,重点课程 建设已成为学校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活化元素。这对学校 以后形成的:精萃而不繁杂,精当而不失体,精辟而不流俗,精湛而 不虚夸,精深而不浅薄,精进而不囿旧的精品课程的遴选提供了重要 支撑。时光流转,岁月奔驰。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学校 由四川建材工学院更名为西南工学院,22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大师 生精诚团结,淬砺发奋,抱百折不回之精神,怀勇往直前之气概,齐 心协力,携手并进,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而“三重”建设的举措,为学校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起 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三重”建设已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积淀。而今 的西南科技大学一切都在跳跃,在奔腾,在开放,在变化。“三重” 建设在传承中,更趋佳境。“三重”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根、根不 朽,教学建设的干就茁壮,其树叶就繁茂。“三重”建设,是我们学 校在追求磨砺教学管理的亮点,它将永远助推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