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课时19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一轮复习岳麓版:课时19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作业).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标准练19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 古代的土地制度一、选择题1.(2021湖南永州一模,1)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 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 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形成2 .(2021四川德阳一模,1)先秦时期,官方公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说明动植物 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
2、映出当时()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B.官方重视开展农业经济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开展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21内蒙古包头二模,25)以下列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B.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3 .(2021吉林长春一模,3)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 河。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A.农耕规模的扩大B.政治局势的动乱C人口数量的萎缩D.经济地位的下降.(2021新疆三模,26)?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3、,起自耕农,终于醯 酶(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表达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4 .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 淮田一善熟,那么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材料主要说明0 A.关东地区经济开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5 .(2021广西南宁二模,27)据地方志记载,在福建第一次记载双季稻的35个县的地方志中,明代12个, 清代23
4、个;广东61个县有双季稻记载淇中明代1个,清代60个。这一现象()A.拓展了农业生产范围B.有利于缓解耕地缺乏C.扩大了水稻耕种面积D.得益于“重农抑商政策.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那么一 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C.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D.土地私有制度确实立6 .(2021河南新乡调研,2)春秋时期,晋国利用戎狄“贵货易土的特点,用财货交换戎狄的土地。?吕氏 春秋异宝篇?记载,孙叔敖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 有。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5、)A.土地关系走向私有化B.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C.井田制度开始瓦解D.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2021江西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25)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律 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开I(一说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一说为二年 开IJ)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0A.意在维护土地私有B.反映秦朝奉行严刑峻法C.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利于了解秦朝经济生活7 .(2021河北保定摸底,3)两汉政府以授田形式“假公田于流民、贫民,培养出一批同自耕农并列的 授田小农,他们拥有了一小块长期供自己使用的国有土地。事实上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公田的
6、所有权局部地发生了转变。这种做法0A.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开展繁荣B.抑制了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C利于小农经济下的社会稳定与开展D.促进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形成.古代关于租佃关系的认识有三种:一种认识是为富不仁,把地主的富列入不仁之列;另一种认识是 各得其所;而更多人认定的那么是地主对佃户行仁义,养活了租佃者。据此可知()A.第一种认识更符合实际B.租佃关系认知呈多样性C.第三种认识更符合史实D.三种认识均不正确二 非选择题13悯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开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 经营方式的推广,那么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
7、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 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 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 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那么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 麦等粮食的缺乏;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
8、长。 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 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摘编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其原因。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 14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春秋战国公元前338年,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
9、。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僮的“天府之国秦汉时期?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 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在当时我国经济开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之国,这是我国西部经济开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唐宋时期唐初曾转东南之粟以供京师;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应,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南宋学者说:漕运之利,今称 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今称海盐,天下仰给,而解盐荒凉;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无闻;灌溉之利,今 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明清时期一我国经济开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
10、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开展摘编自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 开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 述须有史实依据)课时标准练19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B据材料可知,石制农业生产工具占石器总数的60%以上,蚌制农业生产工具占蚌器总 数的80%以上,说明农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应选B项;殷商时期已 进入阶级社会,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逐渐稳定,”开始说法有误,排除C项;商 代还没有形成小农经济,排除D项。2.B材料只是提及月令知识的
11、标准,未涉及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故A项错误;由材料“官 方公布的月令体著作说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 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可知先秦时期政府重视开展农业,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 方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没有涉及争霸战争的信息,故 C项错误;题干无法表达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故D项错误。3 .C从图中无法看出人地矛盾,故A项错误;田庄采用集体耕作的方式进行生产,图片反映 的是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故B项错误;图片中反映了铁犁牛耕技术、灌溉技术等, 是小农经济下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仅从图片中的信息无法看出雇佣关系,故D 项错误。4
12、 .A材料表达出黄河这一名称是在西汉时期才正式出现,之前黄河没有比较正式和普遍 的称号,可知反映的是,秦汉时期农耕经济日益重要,对能够给农耕经济提供重大辅助作 用的黄河水利被人们日益重视,所以为其制定正式的名称,故A项正确;政局动乱,带来的 是统治阶层的变动,与黄河的称呼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秦汉时期,北方地区是 经济繁荣、人口集中的地区,故人口数量的萎缩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北方地区经济 地位下降为南方取代是隋唐之后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出现的,故D项错误。5 .D根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是作者通过各种途径生产的技术经验而写成,强调经 验而不是农业技术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材料表达出贾思
13、勰对农业的重视,没有表达统 治阶级的态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书与农业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 作者通过各种途径生产的技术经验,说明其重视农业经验总结,故D项正确。6 .C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唐朝中后期,江淮地区农业开展,并不是强调关东地区开展滞后,故 A项错误;重农政策在唐朝一直被贯彻,故B项错误;唐朝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 地区农业开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故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D项错误。7 .B材料仅涉及水稻一年两熟制的开展,并未涉及其他农业作物,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 明代到清代双季稻种植增多,水稻一年两熟制得到开展,提高了 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缓 解
14、耕地缺乏的状况,故B项正确;双季稻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在同一耕地上一年内种植 两次,并非扩大了耕种面积,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政策,故D项错误。8 .C“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的“五口之家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传统生育观念是 多子多福,并无人口限制,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确实立与人口多少无关,故D项错误。9 .A据材料“用财货交换戎狄的土地 “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 可知出现了土地买卖的情况,从而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土地私有化的现象,故A项正确;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与材料中春秋时期不相符,
15、故B项错误;西周晚 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而非春秋时期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土地私有现象,未 涉及诸侯战争频繁,故D项错误。10 .A由材料“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开 可知秦朝通过法律保护土地私有,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秦朝土地制度而非严刑峻法,故 B项错误;商鞅变法时已经确定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秦朝律令对土 地私有的保护而非具体的经济生活,故D项错误。1LC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开展农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开展,故A项错误; 材料中涉及的是农民对于土地仍然有使用权,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对于地主土地私有制 以及土地兼并没有大的影
16、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假公田于流民、贫民,使得百 姓有了长期使用的土地,有利于开展小农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矛盾,故C项正确;土地 私有制下,一家一户,促进精耕细作方式的小农经济形成,和授田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12.B租佃关系是地主(租户)与佃农(佃户)的契约关系,题干中第一种关系是从道德层面 带贬低性的认识,故A项错误;从对古代租佃关系的三种不同态度看,认为是为富不仁者 为贬义,各得其所是客观的中性态度,认为地主行仁义那么是表扬态度,反映了对租佃关 系认知的多样性,故B项正确;租佃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仁义是一种儒家道德,认为地主 养活了租佃者即行仁义,是从儒家道德来看租佃关系的一种
17、主观表扬,故C项错误;认为 租佃关系是地主与佃户各得其所,是一种较为中肯的看法,故D项错误。13 .参考答案:(1)特点: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美洲作物引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南稻北麦的格局形成(稻、麦等为主要粮食)。原因: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鼓励农业开展,如垦荒、植棉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 流;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2)影响: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 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推动地方市场扩大;经 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14 .答案例如一论题:古代中
18、国东西部经济开展不平衡(古代中国经济开展总体格局不断变动)。阐述: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大 规模的兴修,使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隋朝大运河开凿,政治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兴旺, 东部经济获得较快开展;唐代关中粮食供应,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宋代,江浙甲于天下, 关陕没落,说明东部经济开展很快,西部经济渐趋衰落。明清时期我国东西经济开展的差 距进一步拉大,江浙成为最富庶的地区。这些都是全国经济开展总体格局变动的结果。例如二论题: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土地肥沃,铁器和牛耕的应用渚B江堰等 水
19、利工程的兴修等等,使关中地区经济开展处于领先地位。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度,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 沟通了中西联系,长安、洛阳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西部经济进一步开展起来。相反,江 南地区较为贫瘠。因此,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不同时期中国古代东西部经济开展的程度不同, 并不断发生着变化,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关中及巴蜀地区开发的比较早,农耕经济处于领 先地位,而到了唐宋及明清时期,中国东部及东南地区经济迅速开展,远远超过西部,而西 部却渐渐衰落,所以围绕中国古代东西部经济开展的这些变化提出相关论题并进行阐述, 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