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诠释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论语诠释心得体会.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论语诠释心得体会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交给了我们很多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接下来就跟WTT一起去理解一下关于学习论语诠释心得体会吧!学习论语诠释心得体会篇一通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和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委员的一封信,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今年星会议的主题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对_文化的认同感”。11月份董事长专门致信全体党员委员,提出“做事先做人,治企先修身”,并且推荐全体骨干观看于丹论语心得讲座,希望大家“修己以敬,内省不疚”。为何临近年终,董事长不谈如何创利,如何加强管理;反而要谈忠诚度,文化认同感,我认为这蕴含着深化的哲理。董事长在致全体
2、党委员的一封信高屋建瓴的指出_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我们自身。_目前正处于高速开展期,在高速开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与企业开展背道而驰的事情。如有对企业不忠诚的、有居功自傲、有不思进取,有抵御不了诱惑。这些现象都需要我们修己以敬,修身立德,修己以治企业,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想这才是我们董事长致全体党委员的一封信的良苦用心。因此,我想首先谈一谈自己对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通过对于丹教授论语心的讲座的学习,使我感觉到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者。我们_的骨干要秉承“修身持家治天下”的使命感,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力。“修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
3、儒家所谓“自天子以致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等,都是强调领导者要注重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陶冶和完善。领导者要使员工信服,一要“敬事”,即要有敬业精神。二要“克己”,要自觉地约束自己,抑制私欲,行正道,不做一切非礼之事。三要“不骄”,在企业获得一定绩效时,不沾沾自喜,千万不可随之骄傲起来,满足于现状。四要“宽众”,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五是“知礼”。不管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无论是对直接公众或是间接公众都坚持恭敬、诚恳、有礼貌。修身是搞好企业是万事之本,我们_的骨干只有全方位修炼自己的经营管理程度和决策才能,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
4、场上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去年在普瑞会议上董事长提出了集团公司十一五开展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美妙的蓝图,然而前途是光明,但道路亦非常曲折,如何抑制困难,亮剑争赢,这就需要集_骨干队伍的精气神,聚我们企业_魂。正如我们常说的三流企业靠老板,二流企业靠制度,一流企业靠文化。_要完成十一五开展规划,必需要让企业文化统领我们的心志,建立一只团结廉洁的骨干队伍。接下来,我谈一谈为何要加强企业文化认同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包涵了企业的精神、宗旨、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最高目的、行为标准、形象标识、产品品牌与立业使命等根本内涵和功能,可以说企业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个企
5、业生存和开展的宏大精神力量。企业家们从自身的理论中体会到,创立企业文化是用心锤炼的过程,自醒自悟比学习借鉴还重要。所以,我们_的每个员工,应该用企业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行企业文化。从我做起,从如今做起,做宣贯企业文化的排头兵。而我们企业文化无论如何都要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去,即让企业文化落地。最后,我谈一谈自己对企业忠诚的理解。在企业里,什么是忠诚?我认为,在一个不断追求开展的企业里,忠诚同样也是品性、灵性和韧性三者的有机结合。在企业里,忠诚是服从于企业的价值观,以企业的开展为己任,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忠诚是出色的理解判断才能和解决问题才能,是完成使命所必须具备的手段;忠诚
6、又是不随波逐流、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种面对困难“听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良好心态。一个员工,只有同时具备了这几方面的品质,才谈得上“忠于职守、忠于使命”,才能为建立和开展企业发挥作用。否那么,所谓“忠诚”只能是一句空话。假如努力去培养塑造自己的品性、灵性和韧性,进步自己的忠诚度,那么,不管你在哪个岗位上,都一定会创造出色的业绩,为企业作出奉献。对企业来说,一个以优秀的品性、灵性和韧性为企业作出出色奉献的人就是英雄,是一个忠诚的员工。因此我作为_的一名员工要司其职,要忠诚_,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忠诚_全体员工,忠诚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主要表现就是自己工作让他们放心,忠诚_全体员工就是自己工
7、作让他们满意。学习论语诠释心得体会篇二听了黄部长关于论语的讲解后,真是受益匪浅,给我以心灵上的震撼!黄部长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诲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有同事问我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我很斩钉截铁回复他!能“绝对能”他从如今人们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沉的古典修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
8、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论语,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排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我看到他举的例子,打的比方,他的经典妙句,真叫人折服。解读之精妙,文学功底之深沉,无不叫人连连称绝。我决定去买一本养心、交友、处世、有利于工作的好书来苦心修读希望我们都有启迪和收获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甚至有权财的诱惑,如何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又怎么样回绝诱惑,黄部长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思想,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他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
9、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可以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一次再一次怨天尤人,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压给别人。在孔子老人家这句话的根底上我想在现代人,将其意思改为日:“已所欲,施于人”,就是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让与别人,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与别人,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传授给别人!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没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给别人呢?如今的我们都有这等心胸吗?人人有了,集体多和谐,社会多美妙!我们现代的得修炼。“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拟,没
10、有单纯的技巧高低之分,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界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符合自然”。又有谁会真正想到和做到(吾日:“已所欲,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要宽容别人,“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才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要忘却,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他还说-生命有限,流光苦短,每一个人的生命(命运)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生命有限,
11、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符合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可以不懊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者不是理想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者不是现实者。”而在我年轻气盛的时候,是一个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如今的我是一个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我想以
12、后还应该看看蓝色的天空。听完后我在想: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循循善诱思想的教师,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凉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我要常读更深化的读,以理论指导我的行动。学习论语诠释心得体会 篇三通过听朱先生的课,对论语乃至整个儒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孔子确实是了不起的圣人,同时也认识到儒学与佛法大有相通之处。以下就学习体会略谈数端:一、以前虽然对论语并不生疏,但过去的理解非常浮浅。主要原因是态度与方法不正确,朱先生曾讲过,读论语,首先要把态度摆正。孔子是圣人,自己是凡夫,
13、对圣人要有至诚的仰慕与崇敬。论语是传道、修行之书,仅靠逻辑分析p 、考据论证之类的现代学术方法是不能得门而入的,要靠真诚心去感通圣人之志。圣人的心是纯然天真之心,圣人所讲、所传,无非也是这颗真心,我们只有发起真诚心,超越纠缠我们心性的世俗心,才能与圣人感通。假如真的能这样,那么论语就能不读自通,王凤仪善人就是这样的例子。其次,论语作为修行书,处处表达着理论精神,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论语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动,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实在理论中,落实在工作与生活细节中,特别要落实到家庭生活。一位居士曾说过,有的人在工作单位上是君子,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小人。修行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家庭是修行的
14、第一道场,要在家庭生活中化禀性,去习性,格物至知。这很不容易,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差。二、学佛前读论语,都是为了学术研究。读来读去,总感到这本语录体著作非常琐碎,多是一些道德教训,搞不清其主旨是什么;对书的构造、层次也不清楚。听了朱先生的课后,才明白了这些问题。儒家学问的根本是心性,此心性也称为明德、天命之性、诚、明、天等,明称之为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语中那么多称之为仁,仁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真正的主人,只是凡夫把它迷失了。夫子之学,就是一个仁字,此仁即夫子之道,夫子一生的工作,是使众生复归仁性。钱穆先生孔子传说:“其生命,其年岁,其人,即
15、全在志学好学志道乐道之无尽向往无尽追求中。其所愤,所乐,亦全在此。此以外那么全可忘。.故孔子毕生.其实那么只是一志学志道好学乐道之人而已。”(61页)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释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一”其实就是仁,曾子为什么解释为“忠恕”呢?仁是道之体,忠恕是道之用,道体难以言传,故曾子从用上说;而且,忠恕也是进入仁体的门径。只要弄明白了仁这个根本问题,论语就容易懂了,论语全篇,其实都在讲这个仁字。夫子之学是形而上的仁与形而下的伦理标准的合一,儒家的道德是德性与德相之合体,仁作为德性,是无私无我的,伟大的,具有浩然之气,是道德之本体;而德相那么是德性的详细表现,是各式各
16、样的标准,是道德之现象。作为本体,德性永久不变,不管什么时代,人的德性都是一样的;而德相那么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孔子的仁学,体用一如,即事即理,表达了宇宙人生的中庸之道,为中华文明建立了根基。但近代西学传入后,中国人的道德观只涉及到德相,德性却失落了,这样,德相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之水,只剩下一个空壳。如今,这个空壳也不复存在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道德的时代,自古迄今,道德之沦丧无过于今日。而道德重建,也只有复归德性,才能成功。听朱先生的课还有一大收获,就是弄清了论语全书的构造与层次。先生认为论语是根据周易编排的。学生对此感到很新奇,通过先生的讲解,深感此说确实很有道理。在此根底上,学生从
17、自己所研究的美学专业角度,把论语当作一部美学书,因为仁就是真善美慧的合一,当然也是美的本体。从这样的角度理解,那么第一篇为大道之美,道为乾、为体,第二篇为大德之美,德为坤、为用,第三篇为礼乐之美,礼乐以仁为体方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四篇那么为大仁之美,第五篇为修养之美,第六篇为内省之美,第七篇为师道之美,第八、九两篇为德行之美,第十篇是夫子的气象风度之美。而每一篇,又分假设干层次,如第二篇18至21章讨论政治构造中君主、大臣、士、师各自的职分,说明诸方面结合起来,政治才能和谐。这些都在讲课分析p 得很清楚,这样,整篇论语的文脉就一目了然了。三、先生在授课中还介绍了王凤仪、刘
18、友生、谭荣清的学问与德行,学生看了一些的资料,很受教育,得到很多的启发。首先,王凤仪是儒家血脉的传承者,是儒家学说的大理论家。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学的传入,知识界尽吹西风,儒家学说被歪曲并倍受打击。然而,“礼失而求诸野”,在此危难之时,草根儒学家王凤仪先生领导的道德运动异军突起,并再传至刘友生善人于当代,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具大的社会影响。然而从那时至今,知识界对此一直盲然无知,毫无反响,这说明近代以来,知识界不曾有过真正的学问。王凤仪先生是儒学开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出如今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说明儒家思想家完全可以适应于当代社会。其次,王凤仪的
19、理论与理论,也说明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心性之学是真理,是具有实证特点的真正学问。王凤仪并没有读过书,他的学问,全从自己的天性(仁、明德、良知)中流现出来,此天性人人皆有,是真实的存在,不管体验到与否、发现与否,它都“客观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只是一般人都被禀性与习性所控制,为恨怨恼怒烦所染污,这种天性便不能显现。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做格物至知、诚意正心的修证功夫,就能得到真实的受用。最后,对王凤仪的学问(包括整个儒家学问)与佛法的关系,也要有清醒的认识。王凤仪、刘善人虽然也谈到过佛法、成佛等问题,但其学说只是佛法中的人天乘(属净业三福中的第一福),修到最高程度也只是命终
20、后升天,是不能出离三界的,更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其学说没有到达缘起性空、能所双遣、绝待圆融的层次。有的人说,你连人都没有做好,修佛能成功吗?假设论通途法门,靠自力断惑证真,那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这种说法并不合适念佛法门,净宗一法,以信愿感通佛的愿力,临命终往生西方以出离三界,往生的根本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高的要求。故观经下三品往生者都是恶人,这正说明信愿力、佛力的不可思议。但如今有人把儒家学说(甚至弟子规)当成往生的条件,这种知见是大有问题的。但另一方面,念佛人也要认真学习儒家学说,理论王凤仪先生的学问,这可以培养我们真诚心,格物至知以对治习气,化禀性去习性以复天性
21、,这都有利于增上我们的信愿力,有利于增高往生品位。四、通过学习论语,对孔子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孔子本人的形象应当是什么?二千多年来,夫子被不断解释、演绎,形成了各各不同、差异宏大的形象系列,曾被称为至圣先师,也曾被称为丧家犬。这是一个解释学问题,佛法那么称之为唯识所现。孔子的形象是由解释者心性境界程度决定的,人们所看到的孔子的形象其实是自我心象的外显。通过学习论语,真切感受到孔子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圣者,也真切感到所有语言都不能完美地描绘他,贤者颜渊倘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站得多高,就能看到孔子有多高。所有学问之中,只有佛法才是宇宙人生最终究的真理,只有从佛法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儒家,正如张商英所说:“吾学佛,然后知儒。”同理,学佛然后才能识夫子面目。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认为夫子是儒童菩萨,并说:“使夫子而生竺国,必演扬佛法以度众生;使释迦而现鲁邦,必说明儒道以教万世。盖易地那么皆然。大圣人所作为,凡情固不识也。”大师道眼圆明,境界不可测度,我们当仰信祖师之言,不以凡情测度夫子。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宏大的,听朱先生讲课也是非常愉快的,期待着先生讲后十章,还有大学、中庸等。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