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p 、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编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感谢欣赏。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一)第 四 单 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1-27课)知识与才能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根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才能;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才能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才能的锻炼。情
2、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2、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三国与民族大交融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互相关系。课时 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复习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二)第 21 课 三国鼎立 教案知识与才能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根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才能;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才能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才能的锻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场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互相关系的史观。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
4、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如今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_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
5、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接下来我们一块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开展情况。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绩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领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
6、奸臣,这是不公平的。)6、作业附:板书设计一、官渡之战 20_年 袁绍与曹操二、赤壁之战 208年 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三、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三)第 22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开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重点和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教 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学 法
7、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根本线索。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教学设计: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根本情况2导入新课:回忆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场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3讲授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完毕的?(学生读书考虑并答复)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分析p :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二:淝水之战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学生读书答复: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
8、出东晋、南朝的建立。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终究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兴旺?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兴旺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开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绘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开展的表现。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获得的经历、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附:板书设计一、3_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三、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A: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B:南北人民共同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许多良田第 8 页 共 8 页